霍建华钟晓刚:长征精神照千秋——评《红旗飘飘——长征文学风采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48:27

长征精神照千秋

——评《红旗飘飘——长征文学风采录》

仲呈祥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立意高远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电视纪录片。

 

  说它视角独特,是因为在众多的相同题旨的文艺作品中,似这样专就这场人类战争史和精神史上的奇迹与文学的关系深入开掘、做足文章的,确不多见。它从文学扩及文化的层面,亦及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层面,以丰富的且许多鲜为人知的宝贵史料,呈现和揭示出伟大的长征精神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

 

  说它立意高远,是因为观罢7集令人强烈地感受到编导能站在当今21世纪历史的新起点上统摄全篇,既着意表现历史上伟大的长征精神,又着意深刻揭示出这一伟大精神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当代和未来。作品从1930年5月在上海召开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写起,直至长征胜利乃至长征在今天的价值和意义,既纪录了长征文学在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了这一题材文学创作在当代和未来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坚守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的永恒价值。

 

  这部纪录片以大量鲜活的事实雄辩证明:红军是一支创造了彪炳人类文化史册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红军文化”的军队。红军在“悬殊的敌我力量、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党内斗争”这三重考验下创造出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红军文化,以“化”为红军的“理想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气概、集体主义精神、乐观主义情怀”,去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前赴后继,惊天逆转,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红军文化”的,是广大红军指战员和养育、支持他们的人民,当然也包括参加红军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这里有元帅将军,有普通战士百姓,也有人民的文学艺术家们。红军在昔日艰难困苦的历史环境中,尚且如此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如今,在和平发展环境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理应记取这宝贵的经验,努力建设先进文化和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部纪录片,紧紧扣住包含长征文学(文化)精神在内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因而,也就使长征这一历史题材具有了永恒价值。长征精神作为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集体记忆和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路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为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为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又与时俱进为“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缺乏优秀民族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这部纪录片显现出独特而宝贵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

 

  全片结构完整,巧妙地打通了历史与现实,并指向了未来;形式和谐,对资料片的使用、有关人士的采访、演员的现场朗诵、必要适度的评论,都水乳交融、入情入理。特别是纪实思维与审美思维(对许多精彩细节的发现)的双管齐下,交叉使用,很值得称道。

 

    《人民日报》 (2006-10-26 第08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