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金娜跳马视频:“有用”与“无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2:03

 

  有用的可能是有害的,无用的可能是有用的。我们要想想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二者都是相对而言的。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 “有用之害与无用之用”。我们对世间任何事物的认识,永远不要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看待人生,结果也许完全不一样。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强调自我管理。儒家的经典,如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自不用多说,“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的就是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道家和佛家,关于个人修行的论述则更多。比如道家主张活好当世。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不开心是很自然的,关键是我们自己要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做好名利追求与物质享受之外的心理平衡。老子在格物致知一篇中还提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意思是什么呢?知识要积累,越多越好,所谓为学要“日益”;而道是不可说,不可名的,所以对于道的体会是要减少知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当然,老子并不是说完全不要知识。为学的目的是求外在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愈积累愈多,而为道则是摒除偏执之见,开阔心胸视野以把握事物的本根,提升主题的精神境界。其实在老子那里,所损所益并不是一个方面的事情。日损,损的是欲望感情之类,日益,则是指积累知识的问题,两者并不矛盾,这样才能保持平衡发展。

  我们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这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张无忌武功很高,能够很好地表达“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张无忌的武功非常强,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他的软实力还不够。所以他又向张三丰学太极剑,张三丰在他面前表演太极剑,张无忌没有看剑招,而是看剑意。有一天他突然说:“我现在全部忘记了,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这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剑式的约束,实现了人剑合一,所谓无剑无招,无我无剑,无我忘我。这是一种非常干净的无为境界。

  由此可知,我们如果能够摆脱一切条条框框,不去妄想,没有偏执,这样才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无为”境界。在这个境界之上,一方面增加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就可以做到无不为,办到一般人办不到的事情。

  再说一个故事。一名工匠和他的徒弟们一起到公园里,看到一棵很大的栎树,他的徒弟纷纷说这棵树不错,这么大!可以做椅子、做桌子、造船……工匠却摇摇头,说这棵树没有用,用来做船,很容易沉;用来做棺,容易被虫蛀。当天晚上这棵树不服气,在梦里跟他争吵:就是因为你们人说我没有用,我才能活到现在。因为有用的树早就被砍掉了。你们认为没有用对我来说是最有用的。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同。自然界里的每一棵树,它生存并不是为人而生存的,而有它自身的生存法则和平衡系统。人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主观立场或者观念强加于其他人身上,哪怕是一棵树,也不可以。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有用之害与无用之用”。有用的可能是有害的,无用的可能是有用的。我们要想想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二者都是相对而言的。你觉得有用的,他可能觉得没用。所以,我们对世间任何事物的认识,永远不要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看待人生,结果也许完全不一样。

  儒家主张中庸,最重要的是不偏不倚。庄子也有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外化内不化”。所谓“外化”就是要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去适应社会规则,待物接人要合乎礼俗,要与人交往,要有职业角色,要有所担当。而所谓“内不化”,则是强调一个人在工作、生活、学习之外,还要强调内心的修炼,要有自己的信念,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外化”使人与世界得以和谐相处;“内不化”则使人不失理想、内心坚强。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能力,散发自己的内心,虽然外部可能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总归是一个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外化内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