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姆斯血液检测:粟裕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1:16

粟裕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

 

大将粟裕,戎马一生,英勇一世。作为一名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86岁的老兵,对他勇于从实际出发,果断作出决策的品格记忆犹新。

 

1947年6月,我中原野战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拉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中央军委决定,由华东野战军的1、4、6三个纵队组成第一兵团渡江南进,吸引敌人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

 

接到中央军委来电后,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向党中央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提出华野一兵团三个纵队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的方案,并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一定把仗打好,用战场的胜利向党中央、毛主席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948年5月,中央军委下达了中原战场部队近期的作战任务。要求华野第1、3、6和第8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全部集结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在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及其南北地区,以寻歼敌整编第5军等部为作战的主要目标。粟裕经反复考虑,认为寻歼敌整编第5军困难因素较多,兵力和地形都对我不利,时机尚不成熟,他果断决定将第一拳砸在开封。

 

开封是国民党的省会,攻克开封对中原、对全国的战局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粟裕定下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请示毛主席,毛主席回电:“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攻打开封,完全出乎敌之预料,整个战役只用了5天,歼敌39000多人。

 

在攻占开封的第3天,粟裕令部队撤出开封,准备集中兵力寻歼援敌于运动之中。

 

根据当时敌我情况,在两路援敌中,以围歼较弱的区寿年兵团更有把握,但两路援军距离较近,所以必须先引诱其拉开距离,以创造围歼区兵团的战机。结果,正如粟裕所料,敌人的两路援军在我挥师南下的引诱和迷惑下,一路向西南疾进,一路踌躇不前,从而很快拉开了距离,形成了40公里的间隙。

 

粟裕立即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乘敌犹豫徘徊,立足未稳之际发起猛烈进攻,至6月29日将区兵团部和整编第75师,新21旅包围于龙王店地区,同时将敌整编第72师包围于铁佛寺周围地区并将其歼灭。

 

7月6日,粟裕命令华野撤出战斗。至此,豫东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歼敌5万余人。

 

之后,粟裕又亲自指挥了济南战役。经过8天血战,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攻克国民党坚固设防的济南府。共歼敌10万余人,收编起义部队2万人。

 

济南战役后,粟裕根据敌我态势和蒋介石的排兵布阵,向中央军委建议:立即进行淮海战役。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立即同朱德、周恩来共同研究敌人的兵力情况。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最高潮,此役歼敌徐州“剿总”一个总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万5千余人,其中包括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中的第5军和18军。为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险,解放全中国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毛主席这样评价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为南线空前之大战役。此战役胜利,长江以北局面既可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粟裕将军动情地赋诗一首,表达他自己的情感:“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季清明 作者系绵阳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