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杰克逊英文:七十二峪:秦岭的七十二座花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34:36
七十二峪:秦岭的七十二座花园http://www.cnwest.com   时间:2011-03-05 09:39:52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移动用户发送SX到10658368,订阅陕西手机报。早报+晚报,每月3元钱。


高冠瀑布

    如果将秦岭比作南山仙境,那么“秦岭72峪”,就像72位天姿国色的仙女,飘然而下。身临72峪的四季,春日,满山泛绿,阳坡野花芬芳,成片的杜鹃姹紫嫣红,山中积雪汇成小溪涓涓流淌;盛夏,周边满眼流玉滴翠,阵阵凉风让暑热尽消;秋风中,72峪掩映在满山红遍、层林尽染中:深红的槭树、大红的枫叶、橙红的卜杨、杏黄的红桦、翠绿的青松、墨绿的冷杉,犹如浓墨重彩的油画;冬季,在冰雪覆盖下,玉雕般的山峰银装素裹,72峪孤傲圣洁。秦岭72峪,宛如自然天成的绝美花园。

    自古秦岭72峪,沟壑逶迤连绵,自然风光奇特。

    72峪均在秦岭北麓地区,这里的山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巍峨峭拔,且山清水秀,苍翠森郁。此地风景甚为迤逦,名山、温泉、瀑布、溪流,自然清新且形态各异,春夏秋冬,韵味各不相同。

    对于日复一日处在城市喧嚣、钢筋水泥压抑的人们来说,返璞归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当然是极具吸引力。而秦岭72峪,以其历史的沧桑和无与伦比的神秀,吸引了无以计数的人们顶礼膜拜。

    在优美的田园风光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或挖挖荠菜,品味劳动的乐趣;或与三五好友,品茶对弈,月下漫谈。在偷得浮生半日闲中,享受远离尘嚣的宁静,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享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清幽;感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人生哲理。在长安古乐中感受民风民俗,在青石瓦中,寻找古朴和悠远。在憨厚朴实的笑脸中,寻找久违的宁静和朴实……

    于是,带着对秦岭的敬畏与神往,我们走访了文化学者、《神秀终南·秦岭北麓七十二峪撷胜》作者高从宜。

    记者:秦岭北麓72峪在整个大秦岭中是什么样一个地位?

    高从宜:从历史文化意义上讲,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而秦岭古道则是中国南北实现统一的关键道路,南北方要连通,只能是穿越秦岭。在秦岭有所谓的五大古道,其中从宝鸡到汉中再到广元的褒斜古道,是当年秦国统一西南的古道路,还有从蓝田到商洛再到湖北十堰的蓝关古道,是秦国统一楚国的东南道路。这两条道路实际上都属于秦岭北麓72峪中比较狭长、宽阔的峪道。

    从精神层面来说,老子曾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这其中,“谷”是“峪”的另一个说法。从地貌上看,峪是高山与地面的结合部分,往往也是各种文明交汇的地方,出世文化与入世文化、山林文化与平原农耕文化都在这里交接。由此,老子认为中国哲学的奥妙就在峪。

    在秦岭开发中处于最主体性的工作,最关键的开发部分,是开发的提纲,也是精髓。72峪首先是我们进去秦岭的通道,我们要跟秦岭打交道,首先与72峪相遇;第二,秦岭山水之美其实主要体现在峪谷之中,72峪开发首先能把山水文化集中体现出来。事实上,人们对峪谷有些真切的经历和印象,对山就有一种踏实的感情,72峪面积很广,能够贯穿关中地貌的峪谷概念,有涵盖性和广泛性,使三秦儿女都有亲和性,可以照顾不同地域的人。

    记者:秦岭北麓只有72条峪道吗?

    高从宜:秦岭72峪是自然地理概念和人文地理概念相融合形成的。“72”不是一个定量,是个泛指,不同的人对具体的峪名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但基本的一些认识还是一致的。比如“长安八大峪”,大峪、小峪、丰峪、石砭峪、祥峪、库峪、高冠峪、太乙峪。在自然地理上其实不仅72个峪,据考证应该在140条左右,72个这种术语来自中国文化。在中国,72是个特别的数字,比如《水浒传》中的72地煞,孙悟空的72变等等。

    72峪这个说法在学者中也有50多年历史了,最早可见于南京大学任美锷教授所著的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当然,民间关于72峪说法的历史肯定更长,但究竟始于何时没有考究。

    记者:72峪开发与保护在开发大秦岭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高从宜:几大峪谷都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都是旅游景观很好的地方,比如楼观台在问仙峪,南五台在太乙峪等等。秦岭很多旅游景点都与72峪有关,而72峪是个大概念,能把这些景点都囊括在内。拥有更广阔的眼光和视野,对于我们认知秦岭的自然和文化非常有利。

    72峪总体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比较成熟的旅游景点,包括华山、楼观台、南五台等。这些景点都有专门的机构和管理措施。第二类属于有文化遗存,但还没有形成景点的峪。这样的峪有很多。比如李世民临终之地青华山黄峪寺;刘秀休息藏身的小夫峪等等。第三类则属于自然景观很好,但在文化层面、在历史上的影响、自身名气等都很小的峪,比如户县的栗峪,蓝田的辋峪等,开发得很不够,但都有开发的价值,应该由相关部门进行认真规划。

    记者:能否把72峪比喻成72座花园?

    高从宜:当然可以比喻成花园。首先这是个很广阔的地理概念,秦岭峪口本身与花园就有可比性,第二个,这些峪口本身的地貌植被都非常的丰富,烂漫的鲜花,还有松树、柏树以及果树,还有小溪,还有周边起伏的山峰,在峪口得到的开阔的视野,这些都是很难得,其它地方很难复制的,极具花园的特征,实质上就是自然的花园。

    记者:对于秦岭72峪,应该持有什么样的开发理念?

    高从宜:现实生活中,真正了解72峪概念的人很少,现在更多人包括旅者也仅仅知道其中的几个,但是,72峪的模糊概念在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有。因此,在这个基础上,72峪在群众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一定的文化品牌。作为一个文化名牌,它具有很深的文化根源,当然就具有开发的价值与开发的迫切性。

    72峪的开发与其它旅游景区有所不同,我认为,并不需要大手笔的投资巨资进行翻天覆地的装修,不一定都需要高楼大厦,就是要保持自然景观,保持原有的生态原貌,自然景象复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开发,用自然吸引人们。比如说桑乌柏黄之乌桑峪,还有它附近的黄柏峪,历史地理与文明气脉所系,位于秦岭户县境内,乌桑峪、黄柏峪今日多是杨树与柿树等等。而在乌桑峪峪口的坡下,多为乱草,还有村民迁移留下的空房,其实,像这种情况,并不是只能坐以待毙,等待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如果给黄柏坡多植黄柏,给乌桑峪口多植乌桑,待乌桑柏黄之时,就是“交交桑扈”之日,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无论是成功的经济价值还是审美价值,皆如此。这是其一;第二,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中心城市,丝绸离不开养蚕,养蚕离不开桑树,如果能在乌桑峪的农家乐里安排现场体验丝绸文明,对消逝的历史文明有一种直观的见识,这样不仅在感觉山水风光的同时,也是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体验。这也就是在盘点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其文化的内涵。不过,从整合72峪旅游资源到开发,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记者:72峪的文化根源体现哪几个方面?

    高从宜:72峪的文化根源有三个层次,第一,宗教神学层次,过去有一句话“天下名山僧道多”,就秦岭北麓72峪而言,南五台、沣峪里的敬业寺是佛教,华峪、楼观台是道教,还有基督教,就在楼观台附近的塔峪就有;第二,伦理现世文化,王维著名的“田园人家”就说的是峪口地貌文化;还有周文王被商纣王追杀的藏身地,也在秦岭的峪口,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第三,山水审美文化,秦岭北麓以其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险峻而得名,就是峪山自然天成的美景,这也是其中的文化元素。

    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穿过漫漫岁月,浇灌了中国历史金色的童年和英气勃发的青少年时代。十三个封建王朝在秦岭北麓的渭河岸边,花开花落,演绎了数千年的风云大剧。有人说,秦岭北麓的渭河承载着中国的历史。面对跨越千年时空至今还在恩泽人类的秦岭山河,除了丰富的联想,便是深深地感恩。(记者 杨静 张玲玲 姚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