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线漏电有危险吗:破解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6:45:34
从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之日起,就不断有人致力研究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来帮助人们学习,于是便兴起了网络教育e-Learning)这个新兴的领域。回顾e-Learning在国内近十年的发展和应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e-Learning无论在教育界或企业界中的应用,都很难找到成功的范例,e-Learning几乎每一年都是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下度过的。然而,当我们放眼国外,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翻情景:教育应用中,e-Learning已经成为各类学校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手段;一批优秀的网络大学教学质量、社会认可度正节节攀升,大有赶超传统大学之趋势;企业应用中,e-Learning在企业所有培训方式的比例年年递增,e-Learning在美国培训市场已近三分天下有其一。同样是e-Learning,为什么国内外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在寻找真正原因之前,我们来看看两个小例子。一家在国内运营的很有影响力的对外汉语教学网络教育机构,品牌、资源、课程等方面可以说都是最好的,汉语学习也是市场上的一个热点,可是他们却很难吸引海外的学习者,几乎面临“关门大吉”的境地;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内学习者,选择了国外一家网络教育机构的课程,参加学习后对网络学习赞不绝口,直言网络学习给他工作、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对比,国内e-Learning从业者不得不进行深入的反思,看看e-Learning症结究竟在哪里。

  将国内外的e-Learning应用做以对比之后,就会发现这样一个
问题:e-Learnings应该从宏观入手还是从微观入手?正如国内外从业者对e-Learning的称呼有所不同一样,我们开始的时候就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着眼点。e-Learning在国内多称为网络教育,重点落在了“教育”上,我们是从教育或培训的宏观视角来开始e-Learning的;e-Learning在国外重点落在了“Learning(学习)”上,他们是从学习的微观视角来开始e-Learning的;这是最终导致e-Learning在国内外应用情况完全不同的直接原因。孰是孰非,从结果一看便知——从微观入手是正确的。因此,要想做好e-Learning必须转换视角,重新认识学习,必须回归到学习为起始点。

  教育培训专家可以基于各种
理论将学习分为各种各样模式,然而,从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角度来看,学习只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类。所谓“正式学习”是指有组织、有时间地点、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形式。例如:学校的教育、正式的教室培训课程、讲座等。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清楚地看到e-Learning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而展开,e-Learning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中有两条清晰的应用主线。而当e-Learning应用者以宏观的教育、培训视角来审视e-Learning时很难发现或不够重视这两条主线,多数情况下把e-Learning视做一个整体的新型教育培训形式,并不加以区分。这种做法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当然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当把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从教育转向学习,以前困惑我们很多e-Learning问题、困惑都被一一厘清。下面我们来认识网络环境下两种学习类型一些重要特点。

1.学习时间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时间。例如:传统教育中的课程表,培训时间表等,这些都是对时间要素的强调。而对于非正式学习来说,对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学习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它取决于学习者内在的需求。传统学习中几乎没有任何人混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时间的不同要求,然而在e-Learning中,几乎所有人都混淆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时间的不同要求。Anytime(任何时间)似乎成了所有网络学习的必然选择和优势,这显然是违背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因为我们知道Anytime(任何时间)只适合非正式学习,并不适合正式学习。因此,基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学习时间的设计必须是“特定时间”而非“任何时间”。

2.学习地点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地点。例如:某个教室。传统中的正式学习几乎都在特定的教室中发生。而非正式学习则不强调学习地点,依学习者的不同情况,学习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地点。与前面提到的时间要素一样,传统学习中几乎没有任何人混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地点的不同要求,然而在e-Learning中,几乎所有人都混淆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地点的不同要求。不同的是,e-Learning中的地点并非指学习者的学习地点,而是指网上的学习场所(学习资源或学习
活动所在的位置,例如课件在平台中的位置或某一在线讨论的论坛场所)。学习者可以学习任何课程、任何素材、任何章节也似乎成了所有网络学习的必然选择和优势,这同样违背学习的客观规律。学习任何内容同样是适合非正式学习特征的,并不适合一个正式学习行为。因此,基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学习地点(场所)的设计必须是“特定地点”而非“任何地点”。

3.学习动机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学习行为的动机来源于外部。例如:传统学校中的课程设置、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发等,都不是满足某个学习者个体的需要,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行为。对于非正式学习而言,学习行为的动机完全来自于自我内部,首先是自己的需要,然后才触发了学习行为的发生。网络环境下清楚学习行为的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e-Learning项目的推广策略。在企业应用中,很多企业的e-Learning体系都是基于非正式学习的模式构建的,往往过多强调制订学习政策、举办推广活动等外部的推广因素,结果往往收效甚微,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在教育应用中,却忽视制定合适的网络教学策略等外部因素,过分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同样也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4. 学习目标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有着统一、明确、固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学校中的课程、正式的培训课程等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非正式学习中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往往都是动态、随机出现的。网络环境下,如果是基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项目,
教学设计中就要考虑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如果是基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项目,就要更多考虑满足学习者即时学习的需要。例如:学习平台的管理粒度应该支持到章节而非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管理(Learning Objective),方便学习者快速检索,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另外,还要重视学习社区的作用。

5.学习周期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通常都有个较长的学习周期。例如:学校中每门课程都有一定的课时要求。而非正式学习中并没有学期的概念,学习者的问题解决了就标志学习已经结束,学习往往是瞬时的行为。当我们没有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分开来看的时候,“学期”的概念也变的含混不清了,对于一门开放式的网络课程而言,对某些学习者可能是十课时的课程,对另一些学习者可能只是两课时,“按需学习”已经将正式学习中的学期打乱。这种看似先进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只适合在非正式学习项目中,从实际效果来看,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仍然需要有统一、固定的学期,在这一点上是不能以“学习者为中心”,不能将学习时间完全掌控在学习者自己的手中。理由很简单,其一,学习者的认识有限,并没有对课程的十足把握的能力;其二,课时的凌乱会打破有序的学习周期,无法建立网络虚拟学习环境。

6.关注重点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关注的重点既包括学习的结果也包括学习的过程。网络环境下的正式学习同样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教学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设计手段,实施诸如分组学习、组织在线讨论等教学活动,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形成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