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魔兽助手怎么改键:平阳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8:37

平阳县地处浙南沿海,县境陆域 处北纬27 °21@-27 °46@和东经120 °24@-121 °08@之间,陆地面积1051.17平方公里,与苍南共有海域37200平方公里。与瑞安、文成、苍南各县接壤,鳌江由西面东横贯全县,104国道自北而南通向福建,丘陵、谷地、平原、河海一应俱备。地质属于浙闽太平洋沿海基底隆起带,以火山形成地貌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蜿蜒曲折,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水丰沛,物产丰富。

目录

·                                 • 历史沿革

·                                 • 地质

·                                 • 地貌

·                                 • 气候

·                                 • 降水

[显示全部]

平阳县-历史沿革

 

县境变迁

自西晋太康四年(283)建县以来平阳县境历经多次小变迁,一次大变迁。

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闽、括间政局不稳,山民穷困无告,时有起义发生。为了加强统治,巡抚孙原贞奏设泰顺县,因析原归仁乡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都三都的区域归泰顺。三十四都因无户口可稽,以其地分隶三十二、三十三、三十五都,全县由55都减为51都。

清初,郑成功等义军在东海沿海一带坚持抗清斗争。顺治十八年(1661)曾下令“迁界”由尚书苏纳海负责,“撤边海三十里居民而空其地”,实行彻底的坚壁清野、移民并村的残暴政策。平阳副总兵张思达反对当时县令高仪坤依瑞安例内迁五里的主张,坚持内迁十多里,造成“男号女哭,四境相闻”的惨状,田园弃置过半,“所存图里,十仅有四”。康熙九年(1679),清严正声明政局较前稳定,下令“展界”,一直到三十年才恢复原来图籍。只有原属二十四都的南麂诸岛,明时居民因倭寇之乱散入内地,以军籍余额编补,名存实亡。南明时,郑成功曾驻营其地,终清之世,未入版图。中华民国时期,才开垦发展,建立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鉴于老根据地革命斗争形成的惯例,于1952年将瑞平行政村从瑞安凤翔乡划归腾蛟区的龙尾乡。1953年,又将属瑞安石龙乡的根竹行政村划归腾蛟包洋。1955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南麂乡划归成立不久的洞头县管辖,1957年8月,又将其重划归平阳,恢复原貌。1955年秋,国务院决定,将平阳管辖的台山列岛划归福建省霞浦县。宋桥乡的杜山头自然村毗邻瑞安,历史上一半属瑞安,一半属平阳,管理方面诸多不便。经两县有关代表磋商,并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经上级批准后,于1958年上半年,将该村划归瑞安县仙降区吴桥乡管辖。平阳原是一个大县,解放前面积5690.3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土地总面积相当于瑞安、文成二县之和,而耕地面积则比瑞安、文成、泰顺之和尚超出5万多亩,人口则占温州地区的三分之一。浙江省和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及经济发展需要,接受全县干部和群众的要求,颁发了(81)国函字68号和浙政(1981)68号文件《关于平阳县划分为平阳、苍南县的通知》,决定于1981年6月18日开始,将本县的矾山镇和宜山、钱库、金乡、灵溪、桥墩、矾山、马站7个区析出,另建苍南县,这是平阳建县以来县境的最大一次变迁。全县面积由原来的2243平方公里减为1051平方公里,海岸线现在为22公里。

建县历史

晋武帝太康四年,析安固南横屿船屯地置始阳县,这是平阳单独建县的开始。不久,“取横屿及横江之义”,改名横阳,仍隶扬州临海郡。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设永嘉郡,统永宁、安固、松阳、横阳,从此横阳改隶扬州永嘉郡。县治据说是郭璞所选,隆庆《平阳县志》云:“自晋郭景纯定县治,以仙坛、昆山对峙于前,鸣山、石塘拥障于后,故宋令陈容有‘前分凤翅,后叠蛾眉’之句。俗传左右二山为斗牛,鸣山为伏虎,言其形势也。”在当时闭塞的条件下,县城不得不偏于东北一隅。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艰辛开垦,及大自然条件的变化,宋朝以后,平阳已成为“两浙咽喉,八闽唇齿”。至明、清两朝,“邑之盐亭大小屿诸山,向为斥卤者,兹皆为沃壤,而旁海成市如堂奥焉。至番舶贡琛,往往守风其间。远望海上马鞍、麂山,俨然外屏。是不独两浙咽喉,八闽唇齿,抑又为大洋之门户矣”(乾隆《平阳县志》)。隋唐之际,因战乱频仍,一度撤销县制,省入安固或永嘉,而自武后大足元年复置,一直延续至今,并发展为平阳、苍南两大县,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建置从属

据《史记?东越列传》,驺摇因佐汉“功多,其民便附”,乃立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平阳属东瓯王国。至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惧闽越攻击,“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间,”国灭。汉昭帝始元二帝(公元前85年),以其地为回浦县地,隶会稽郡南部都尉(据《汉书?地理志》)。东汉光武帝时,将原来的闽中地更名章安(《后汉书》及《宋书》另引晋《太康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章帝章和元年立”),属会稽郡东部都尉。顺帝永和三年(或作永建四年)分章安的东瓯乡设立永宁县。三国吴大帝赤乌二年(239),又分永宁南面置罗阳县,并在仙口一带设横屿船屯,仍隶会稽郡东部都尉。至孙亮太平二年(257)以会稽东部东尉设临海郡,罗阳改属之。宝鼎三年(268),改罗阳为安阳县,领属不变。西晋统一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改安阳为安固县,隶属州郡仍无变动。这就是平阳建县前的历史。

历史沿革

平阳地处浙江南端,"界山濒海",鳌江横贯全境,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活动。春秋战国时期为越国领土,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越灭隶楚。秦统一中国,属闽中郡。楚汉之际,闽君驺摇(越王勾践后裔)率越人从诸候灭秦击楚。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论高祖时佐汉功,封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始有文字可据。三国吴时,在今仙口一带设横屿船屯。晋时始建县,初名始阳,继改横阳。五代十国时,吴越王统辖全浙,横阳既平,改名平阳,一直沿袭至今。1981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析矾山镇及灵溪、矾山、马站、宜山、钱库、金乡、桥墩七区置苍南县。这是有史以来县境最大的一次变动。

平阳县-地质

 


平阳的地质,属于浙闽太平洋沿海基底隆起带,约于6亿年前,在远古代震旦纪时期奠基,其后受古生代诸构造运动的影响,地面逐渐隆起,并出现一系列北东向的内陆山间小盆地。自中生代侏罗纪(约1.4亿万年前)开始火山喷发,至白垩纪末(约7千万年前)停止。南雁荡山区即为火山喷发区之一,有人认为矾岩乡前山上的仰天湖即是古火山口湖;以山门为中心的北港地区系火山断陷盆地,与相邻的矾山、文成等火山盆地同有中生代火山构造的痕迹。火山喷发之大量火山岩覆盖了县境大部分面积,其中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酸性熔岩为主。此后,含二氧化硅成分较多的酸性岩浆仍在继续活动,并形成分布广泛的各种火山岩体和侵入体。直至第三纪(约在2.5千万年前)火山作用停止,县境在全面隆起的情况下,侵蚀剥蚀作用增强,形成了第四纪的大面积沉积物。

平阳县-地貌

 

全县以火山形成地貌为主,其次为沉积地貌,故类型复杂,有中山(1000米以上)、低山(500-1000米)、丘陵(500米以下)、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礁。南雁荡山脉和鳌江水系贯穿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四周高中间低。沿海由于海岸长期下沉,造成众多岛屿与喇叭形海岸,海岸线蜿蜒曲折,属里亚斯型沉降式海岸。

平阳县-气候

 

平阳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宋赵玑在《壁记》一文已有扼要陈述:“温之为州、浙东极处,冬无祁寒、夏无盛暑,而平又居于郡之南界,与闽密迩。故其气候恒燠,春夏之间多雨,地颇卑湿,夏则多风,冬则少霜雪,草木经冬不甚黄落,时有开花发芽者”。总的气候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温暖湿润。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洪涝、干旱、大风、龙卷风、冰雹等。

平阳县-降水

 

1957-1988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674.3毫米,最多的1973年达2662.3毫米,最少的1967年仅1065.0毫米。年际差达1597.3毫米。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3-9月)。春雨期(3-4月)暖湿气团势力加强,冷空气势力减弱,冷暖气团相持于华南上空形成静止锋,受其影响,多阴雨天气,平均雨日37天,雨量287毫米,占全年的17%。梅雨期(5-6月)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北推,锋面移至长江中下游流域,县境不但雨量多,而且降水强度也较大,雨量420毫米,为全年的25%,雨日39天。5月份的平均雨日达20天,为全年各月之冠。台风雷雨期(7-9月)受台风影响,雨量多,雨势猛,西部山区因地形作用,雷阵雨也较多。7-9月总雨量达630毫米,全年的38%,为雨量最多的季节,雨日43天。秋冬少雨期(10-12月),因受极地干冷空气团控制,雨量较少,且地域分布均匀,总雨量只有290-360毫米。

年平均降水日数176天。最多的1970、1975年为204天,最少的1963年为143天。历年最长连续降水天数为23天,1965年3月21日至4月12日,总降雨量81.4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37天,为1979年9月27日至11月2日。

平阳县-水土植被

 

平阳县境,北属飞云江水系,主要有平瑞塘河;西南均属鳌江水系。鳌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注入东海,而平鳌及萧麻塘河又注入鳌江,与沿海潮汐构成了水文的主要基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息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建国以来,人民政府重视土壤的改良和利用。1958-1961年,全县进行了第一次土壤普查。1982-1985年1月,又以专业队为主,以乡为单位进行了第二次土壤普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平阳县-自然资源

 


平阳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建国前,粮食产量在温属各县之冠,有“平阳百万仓”之誉,矾山有“祖国的矾都”之称,食盐则置南监场专门管理,海产资源也十分丰富。1981年分县后,明矾、食盐及部分亚热带植物已归属苍南县,水产主要在南麂渔场,但因滥捕及海水污染,水产品已岌岌可危,有些面临灭绝。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和发展本地资源,积极引进外地资源,是全县人民的共同任务,也是对子孙后世负责的应有态度。

平阳县-旅游资源

 

平阳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三个省市级旅游区。

平阳县是老革命根据地,山门、凤卧一带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现存革命遗迹众多,形成了以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为主的革命圣迹景观群。今年2月6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正式发文,将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今后2-3年,平阳县计划投入红色旅游资金1.1亿元,打造一批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精品项目。首游日推出的首游线路共有两条:山门至凤卧的线路;山门至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的线路。

 
林景熙墓



林景熙墓

林景熙墓位于平阳县带溪乡林泗源村青芝山(俗名卧牛山)朝南山坡上。砖室结构,墓碑刻有“南宋忠义林霁山先生之墓”,系清乾隆十二年(1747)邑令徐恕题。1987年修葺时,在墓前新建仰霁亭一座。亭作8桩3间。仿宋亭阁式石木建筑。亭匾“仰霁亭”三字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所题。亭中诗碑正面刻有林景熙代表作《冬青花》,张鹏翼书;背面刻有《仰霁亭碑记》,苏渊雷撰书;石柱上刻有名家书写的楹联多副。

林景熙(1242年-1310年),字德阳,号霁山,平阳腾蛟带溪人。南宋爱国诗人。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隐居于平阳白石巷。据新编《平阳县志?林景熙传》载:元世祖忽必烈所任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珈,发掘绍兴宋陵及大臣墓101所,抛弃其遗骨。时景熙在绍兴王英孙家作客,激于爱国义愤,约乡人郑朴翁等乔装采药人前往,拾得高宗、孝宗骸骨,共装六函,葬于兰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树作为标志,又作《冬青花》和《梦中作》四首,以记其事。景熙这种热爱祖国,反抗民族压迫的行动,深受称赞。著作有《白石稿》、《白石樵唱》,后人并为《霁山集》。1983年列为平阳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忠训庙

 
忠训庙

位于平阳县腾蛟镇薛岙口。人称大夫殿,又名武英殿,合院式木构建筑,前后殿各7间,左右厢房6间,戏台居中,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乡人为纪念南宋初御寇阵亡人士薛氏(或云为昌荣,绍兴间任袁州知府。)而兴建,历时七年建成。

戏台木结构,三面空旷,一面为屏门,阔5.5米,深5.1米,台面离地1.5米。天花板中央为方形藻井,四周开框,内绘戏剧壁画。藻井曲木以小拱组成八卦状,拱头朱漆飞金,井中浮雕狮子抱球。椽木画有花草图案,横梁两头浮雕飞龙,四周檐下垂柱刻作花灯、莲花、葵花状。正面檐背垂脊前端排立八仙过海及骑龙跨凤仙人等人物装饰塑像,造型精美,形态逼真。屏门中央彩绘人物图像,门上精雕龙凤,悬额“出将”、“入相”。保存基本完整。1997年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顺溪陈氏民居

 
顺溪陈氏民居



陈氏民居多为古老建筑,始迁祖名陈育球,明隆庆间(1567-1572)举家从大岙迁至顺溪落户。经过百余年生聚繁育,传至清初陈嘉询(1691-1760)一代,开始大兴土木,营建第一座大屋,其子陈永千育有七儿:陈显仁(1747-1819)、陈安仁(1749-1813)、陈为仁(1751-1782)、陈作仁(1752-1818)、陈深仁(1754-1787)、陈景仁(1758-1808)、陈崇仁(1767-1847)、除深仁、景仁外,均从祖屋分出各立门户,择地重建大屋。样式类似祖屋,惟面积大小有别,现存大屋计有康乾间陈嘉询祖屋、乾嘉间陈显仁、陈安仁、陈作仁大屋和嘉道间陈崇仁大屋共五座。

陈嘉询祖屋平面建筑形似东字,以中心纵轴为主体,横轴为副,依次建有门台、前厅、中厅和后厅,两边横厢均有走马楼,横厢后边又有廊厢别院。每厅9开间,厅间为宽敞开井。建筑群以回环廊道分隔为六个庭院,彼此形似独立,却又毗连沟通。门户相对,回廊串接,四通八达,错落有致。大小天井6个。套房99间。四周围以高墙,总面积为4200平方米。门台为长条粗石砌成,悬山顶,铺圆筒瓦,门台前两旁竖立旗杆石。大厅悬有古匾,房子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屋脊悬山顶,饰飞吻,门窗雕镂精致,形象生动,柱子粗壮,础为方形青石,排列有序。山乡小镇萃聚多座庞大古建筑,世所罕见,故平阳民间长期流传“青街毛竹、顺溪大屋”民谚。其设

 

计之独特,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1997年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省委第一次会址

浙江省委第一次会议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玉青岩村周尔信家。1938年夏,中共长江局和东南分局决定在闽浙边省委的基础上

成立浙江省委。5月7日,省委在此召开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委书记刘英、委员汪光焕、龙跃、项玉良、林辉山等。会议确定了委员分工,并决定在全省成立浙南、处属、台州、宁绍、金衢等五个特委。旧址木构平房5间,现仅存中厅1间。1938年被列为平阳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钱仓京城城隍庙

位于平阳县钱仓镇凤山山麓。该庙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原址在钱仓镇中街,面积900平方米,为乡政府所在地。1975年春,邑人迁建于今址(黄石公洞山脚),后又数度扩建,依山起势。(右依龙虎岩),中轴线建有门楼、戏台、大殿、后殿、厢房,总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戏台呈方形,坐北朝南,面对大殿,螺旋式叠拱藻井,构造和雕饰均甚精致。大殿三重檐,歇山顶,面宽5间,抬梁式木构建筑,用材粗壮。外檐施七踩斗拱。梁枋镌刻、彩绘人物花鸟等图案。明间前二石柱透雕、突雕缠绕蛟龙,栩栩如生,建筑宏伟,蔚为壮观。1991年8月由县道教协会接管。1996年列为平阳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平阳县-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平阳县辖17个镇、14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昆阳镇、鳌江镇、水头镇、萧江镇、腾蛟镇、鹤溪镇、宋桥镇、宋埠镇、钱仓镇、麻步镇、凤卧镇、顺溪镇、山门镇、南雁镇、榆垟镇、郑楼镇、南麂镇;闹村乡、晓坑乡、桃源乡、南湖乡、龙尾乡、吴垟乡、怀溪乡、梅溪乡、梅源乡、凤巢乡、维新乡、朝阳乡、西湾乡、青街畲族乡。

平阳县-经济发展

 

平阳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皮革制革、塑料包装、机械电子、服装服饰、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县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5%以上、产值占全县的98.1%。规模工业迅速发展,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94家,超500万元的企业138家,企业集团13家。2001年,拥有国家、省、市级在建技改项目62项,总投资9.08亿元。产品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拥有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30多个。开放型经济势头强劲,出口产品8个大类、近30个品种,产品销往54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70余家,2000年出口商品交货值达13.1亿元。工业园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萧江塑包科研生产园区、平阳经济开发区鞋业园区、昆阳服饰工业园区、水头皮件制革工业园区相继建成投产,给平阳的工业经济注入强大的发展后劲。
平阳经济开发区是1994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座落在鳌江港的东北部和昆阳、鳌江两镇之间的黄金地带,总面积9.5平方公里。区内建有占地600亩的全省第一个特色工业园区——“鞋业园区”。

她以明显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投资环境,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客商来区投资兴业,成为鳌江流域最具投资价值的一方热土。建区六年来,引进项目232个,总投资5亿元。

平阳县-交通住宅

 

近日,经省公路管理部门验收,平阳县康庄工程建设实现通村率100%,硬化率100%的“双百”目标。近600个行政村的村民从此走上康庄公路。
平阳县全县共31个乡镇590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多人,其中60%以上都生活在农村。在2003年乡村康庄工程启动以前,全县等级公路通村率仅为20%,且多数年久失修,造成坑槽、网裂严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未通公路的村多数属于贫困、边远村,虽然这些乡村的村民想公路、盼公路,但由于缺少资金,只能望路兴叹。有450个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急需改造和建设的通村公路路基、路面达1660.1公里。

2005年9月,平阳县确定康庄工程建设“双百”目标后,县政府出台优惠措施,拿出1296万元作为配套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各乡镇也筹集和落实配套资金2500多万元。至2006年底,该县完成康庄工程建设总投资3.18亿元,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项目338个共计1660.1公里。新增等级公路通村数381个,新增路面硬化村数452个,受益人口达50万余人。

康庄工程建成后,改善了农村交通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该县山门镇建成6条计25公里通村公路,促进了规模农业的发展,建起蔬菜基地3000多亩。南湖乡的康庄公路建成后,当地马蹄笋种植达5000多亩,比康庄公路建成前增加了两倍,农民收入也相应增加。吴垟乡8条计23公里通村公路建成后,到“平阳西藏”休闲度假的人数有10万余人,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也被游客认定为天然绿色食品,受到游客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