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武侠小说全集下载: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震撼精选:救救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3:48:46

8月20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科贝难民营的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医疗站,一名孩子因营养不良而无法进食,他的母亲用导管给他喂食。截至8月18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涌入埃塞俄比亚边境的索马里难民已达96564人,他们在多洛阿多的注册中心登记注册后,先被转移至中转中心临时安置,然后再分别安置到博科勒马尼奥、马尔卡迪达、科贝、希拉文四个难民营。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亚东南部靠近索马里边境的多洛阿多,一名女孩照看两头驴。自去年以来,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等非洲东北部地区遭遇60年一遇的大旱,1240万民众亟待全球救援。目前旱灾仍在持续。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8月2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南大约80公里的卡尔顿维尔镇,一名小学生在一面写着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墙边玩耍。由南非卫生部资助的“khutsong youth friendly service”项目正在对这一地区的4所初中和3所小学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力图从娃娃抓起,更有效地预防艾滋病。南非是世界上受艾滋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南非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已达570万,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在30万以上。在20岁至34岁的妇女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在非洲,艾滋病的蔓延使非洲劳动人口迅速减少,并加剧了非洲的贫困,贫困国家不仅缺乏药物和进行治疗的卫生体系,脆弱的经济更难以承受艾滋病治疗的重负,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已成为非洲国家走出贫困的当务之急。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18日,钱红艳正在做下水前的准备活动。 2000年10月,一场意外的车祸,将云南省陆良县马街镇上庄村的4岁女孩钱红艳卷入车底,导致她骨盆以下完全截肢,成为残疾孩子。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因此大家都叫她“篮球女孩”。 2007年,受到各界关爱的钱红艳从北京进行康复指导回到云南后,因家境贫寒面临求学的困境。曾培养过多名残疾人游泳世界冠军的国家队著名教练张鸿鹄看中了她,鼓励她成为一名专业游泳运动员。 2007年8月,在云南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张鸿鹄教练发起并成立了全国首家残疾人游泳俱乐部——“云之南”青少年游泳俱乐部,钱红艳被选入俱乐部成为首批队员。她以游泳队为家,接受专业的残疾人游泳训练,开始了全新的人生。钱红艳今年15岁,正在备战10月份在浙江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残运会结束后,她和队友们还将冲刺2012年伦敦残奥会。为此,她每天都要接受不少于4个小时的专业游泳训练。腼腆的钱红艳心里有个奥运梦想:“我很希望能参加明年残奥会,站在冠军领奖台上。”钱红艳在上一届云南省运动会上夺得3枚金牌,在2009年全国残疾人(18岁以下)游泳锦标赛中夺得1金2银,2010年在浙江绍兴举办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夺得3枚银牌。渐渐长大的钱红艳有了些心事,她家庭条件比较贫困,住了多年的土坯房潮湿阴暗,家里一亩水田一亩桑田,大字不识的妈妈独自带着两个弟弟种桑养蚕,每年收入不过五六千元,爸爸在贵州打工每年带回家的工资也就两三千元。弟弟们要上学,家里各项开销让钱红艳有了照顾家的心愿,她希望将来能有份合适的工作,分担家庭负担。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在科特迪瓦阿比让阿提埃克比贫民区生活的孩子,渴望拥有像样一点的玩具。这是8月16日拍摄的拼版照片:上图:在阿提埃克比贫民区,10岁男孩凯塔·阿里手中拿着他最喜爱的玩具。 下图:这是凯塔·阿里所有的玩具。   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8月20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科贝难民营的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医疗站,一名孩子在接受紧急抢救治疗。截至8月18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涌入埃塞俄比亚边境的索马里难民已达96564人,他们在多洛阿多的注册中心登记注册后,先被转移至中转中心临时安置,然后再分别安置到博科勒马尼奥、马尔卡迪达、科贝、希拉文四个难民营。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8月23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南约45公里的小镇奥兰治农场,64岁的艾滋病患者安娜在手指关节康复训练后紧紧握住志愿者利迪亚·姆巴洛的手。利迪亚是当地一家关注艾滋病防治的非政府组织“Sakhi-Sizwe Aids Care Initiative”的志愿者。她负责的艾滋病患者安娜无法自己行走,手脚的关节都已僵硬,几乎无法自己伸展和握紧。在利迪亚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安娜的关节症状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非政府组织“Sakhi-Sizwe Aids Care Initiative”成立于1998年,最早由6位因艾滋病而成为寡妇的妇女发起,其主旨是照顾和帮助艾滋病患者,如今已经发展为22位成员,其资金主要来自于社会捐助。每天,这些志愿者都会到一些艾滋病患者或者孤老残障人士的家里帮助他们进行简单的治疗,并为这些病人带去药品,必要时护送一些无法自己行走的病人到医院进行治疗。在艾滋病肆虐的南非,民间组织越来越多地担负起预防艾滋病和帮助艾滋病患者的重任。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希拉文难民营,一名索马里难民向记者展示已经变形无法展开的双手。截至8月18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涌入埃塞俄比亚边境的索马里难民已达96564人,他们在多洛阿多的注册中心登记注册后,先被转移至中转中心临时安置,然后再分别安置到博科勒马尼奥、马尔卡迪达、科贝、希拉文四个难民营。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8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一名索马里难民牵着他的孩子走向难民注册中心。截至8月18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涌入埃塞俄比亚边境的索马里难民已达96564人,他们在多洛阿多的注册中心登记注册后,先被转移至中转中心临时安置,然后再分别安置到博科勒马尼奥、马尔卡迪达、科贝、希拉文四个难民营。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8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索马里难民中转中心,一名难民在夕阳下理发。截至8月18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涌入埃塞俄比亚边境的索马里难民已达96564人,他们在多洛阿多的注册中心登记注册后,先被转移至中转中心临时安置,然后再分别安置到博科勒马尼奥、马尔卡迪达、科贝、希拉文四个难民营。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8月5日,在肯尼亚和索马里边境的达达布难民营,一名索马里儿童在哈加德拉儿童营养康复中心等待治疗。  联合国难民署统计显示,近期新抵达难民死亡率高达每万人每天7.4人,其中大部分死者是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背井离乡成为索马里难民儿童永远挥之不去的灰色记忆。  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8月6日,一名索马里男孩坐在塑料水桶上守护着联合国发放的塑料布,准备和父母一起在达达布建立自己的新家。位于肯尼亚与索马里边境的世界最大难民营达达布,因非洲之角饥荒导致难民人数猛增。这个建于1991年、设计承载容量9万人的难民营如今已经接纳了近40万难民。达达布在难民们的心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圣地”,因为这里承载着他们活下去的最后希望。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一位母亲背着孩子拾捡垃圾(8月14日摄)。由于没有人照顾,一些孩子一出生就趴在母亲的背上,在垃圾堆上度日。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暑假生活不是在少年宫和夏令营度过,而是在一次次的弯腰“淘宝”中度过;他们手中的玩具,不是喜羊羊和变形金刚,而是背篓和钉耙;他们的活动场所,不是在足球场和游乐园,而是在贵州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的贵阳市高雁垃圾填埋场,是贵州省第一座也是规模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它的周围,居住了上百户以拾捡垃圾为生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就在垃圾堆上度过他们的童年。生活在这里的一个三口之家,每天拾捡垃圾8小时,每月收入仅有七八百元,只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以,小到六七岁,大到十来岁,这里的孩子课余时间都用在跟随大人在垃圾堆上拾捡可回收卖钱的“宝贝”,以减轻家中的生活负担。上学期间,他们放学后会到垃圾场干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而暑假期间,大一点的孩子每天傍晚进入垃圾场,一直要干到第二天早晨才离开。为了节省房租,这里的家庭往往四五口人同住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空场堆满了垃圾。没有任何消毒措施、长期与垃圾为伍的生活环境大大加大了孩子们患传染病的几率。这些孩子身处城市边缘,生存条件恶劣,家境非常贫困,他们上学通常都很晚,有的十一二岁才入学,有的甚至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由于教育水平低下、缺乏生活技能,这些在垃圾堆上成长、度过童年的孩子,有的已辍学在家,有的已“子承父业”。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8月13日,西井山村村民石达伏的老伴趴在地上生火。从太行山南麓的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城一路向东,穿过立壁千仞的大峡谷,越过渊深万丈的挂壁公路,再沿着山脊驶过宽不足5米的“太行天路”,才能到达西井山村——一个至今没有电视、广播,封闭得像“桃花源”一般的偏远山村。西井山村地处海拔1600多米的险峻石崖上,12个自然庄分布在5座山头上,沿着山径,从村头到村尾得走40里地。已90岁高龄的石天富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据他回忆,清末时期家中先辈随河南逃荒潮来到这里定居,尽管地理闭塞,水土贫乏,这片土地也已哺育了六代人。过去,村里只有一条一脚宽的小径通往山外,村民喝水得用牲口从几十里外的山下往上驮水;加工粮食要翻山越岭步行近3个小时到邻村去;村民家的猪仔养大后送不下山,还得杀了,背着肉到山下去卖…… 直到1982年,村里全部的50多个劳力自发开始开凿出山的路,花了十几年,硬生生地在山壁上用钎镐凿出了一条“9层18折62道弯”的山路。近些年,平顺县为开发旅游资源而沿着山脊修建的“太行天路”进一步缩短了西井山村与外界的距离,原本从县城进村得蜿蜒盘旋4个多小时的山路,如今已经减短至2个多小时车程。随着出山道路的打通,西井山村村民不仅开始走出大山务工、求学,也将山村产的花椒、连翘卖到了山外,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为2124元,比5年前提高了50%。尽管如此,西井山村仍然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山村。村民要购买生活用品依然得走几十里山路到河南任村;村里的孩子要念书依然只有一位老师、一间教室;村里没有电视、收音机,做饭依然用着几十年前的土灶、石磨,喝水只能靠村里的几口旱井。与西井山村一山之隔的虹霓村是一个大得多的村,地处山谷,交通相对便利许多。2009年正式开工的长(治)平(顺)高速公路设计在村头有一个出口,给村子规划了一条直线出山的路。虹霓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种植花椒和制作柿饼。据村里会计介绍,201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300多元。虽然耕地少了,但是高速公路工地招了一些村民做工,等到2013年村子附近的虹霓大峡谷景区开始营业后也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村里人都想走出去,以后路修好了,出去也就容易了。闭塞就得落后受穷,外面都发展得那么好了,谁也不想世世代代穷下去。” 旅游开发是平顺200多个山村摆脱闭塞贫穷的希望所在。随着太行水乡、红梯古关、天脊山等景区的开发建设,一些山村重新融入了现代社会。而随着长平高速、中南铁路的建设,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太行山民走出贫穷的“桃花源”。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