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之最强兵王系统: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产生5部获奖作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10:34:17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产生5部获奖作品   

 

2011年8月20日上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进行了第五轮投票,5部获奖作品全部揭晓。分别为: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张炜 (微博),男,汉族,1956年11月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山东省栖霞县。现为专业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诗,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文论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家族》、《柏慧》、《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中篇小说《瀛洲思絮录》、《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短篇小说《冬景》、《声音》、《一潭清水》、《海边的雪》,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羞涩和温柔》,长诗《皈依之路》、《松林》等。出版有《张炜文库》(1-10卷)。

《你在高原》作品简介

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是张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的。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而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部纯文学著作。 

2、刘醒龙,1956年生于古城黄州,曾客居湖北英山县。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芳草》杂志社总编。曾被《楚天都市报》评选为“2006感动荆楚”十大新闻人物。

代表作有小说《凤凰琴》、《痛失》、《弥天》。有多种小说在英语、法语、日语和韩语地区翻译出版。相关作品被海外一些大学列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必读参考书目。

三卷本长篇小说《圣天门口》获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大奖和首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决审团奖。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成就奖,并连续获得由全国读者投票评选的第五、第六、第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秋风醉了》曾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凤凰琴》等曾获平壤、大马士革和东京等国际电影电影节大奖,以及从首都大学生电影节到金鸡奖在内的所有国内电影奖。

根据长篇小说《爱到永远》改编的舞剧《山水谣》获文华奖。

《天行者》作品简介

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一度有四百万人之多。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十多年前,一曲“凤凰琴”让多年在山乡村落默默奉献的民办教师站在了全国民众面前,无数读者曾为之动容,流下眼泪作者刘醒龙意犹未尽,而今又以一部《天行者》继续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3、莫言,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1986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蛙》作品简介

《蛙》以“姑姑”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中国施行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影响,这是以往文学作品中很少涉及的题材。

《蛙》共分为五部,将信件、小说及戏剧融于一炉,大大丰富了小说的空间。

 4、毕飞宇: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有《青衣》、《平原》、《慌乱的指头》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法文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作品《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和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并多次获得《人民文学》小说创作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冯牧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等。

《推拿》作品简介:

本书是毕飞宇首次涉足盲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近十八万字的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这也是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本着对盲人群体最大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彻底,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小说以很小的切口入手,以一个推拿店里的一群盲人的生活为中心,去触摸属于黑暗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盲人独特的生活进行了透彻、全面的把握。

 5、刘震云,河南延津人。中共党员。1973年入伍。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

历任《农民日报》记者、文化部主任、编委,高级记者。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等,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一地鸡毛》、《官场》、《官人》、《刘震云文集》(四卷),中篇小说《新闻》、《新兵连》、《头人》、《单位》、《温故一九四二》等。

《塔铺》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优秀短篇奖、《人民文学》优秀短篇奖,《新兵连》获第三届《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第一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单位》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奖,《一地鸡毛》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第五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百花奖,《温故一九四二》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另获庄重文文学奖。

《一句顶一万句》作品简介

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偏偏安排了一个意大利牧师老詹。 

著名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对这5部作品进行了简要点评——

《你在高原》:浩浩十大本,承载的是张炜在本土性和现代性这两极中寻求平衡的精神之旅。这旅程,既沉重又曲折,同时也是自由的。平原、高原、农场、葡萄园、美酒、地质工作者,都是张炜精神之旅沿途最重要的路标,指向理想的家园。高原的希望始终牵引着作家,他把理想安放在西部高原,所以在现实中的平原上,即便在游走,在战斗,斗志依然昂扬。

《天行者》:刘醒龙以文学之碑铭刻下了民办教师的历史功绩。在他的笔下,这些可敬的老师们,就像是几个小小的泉眼,以清澈的泉水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在最缺少知识的地方“传道授业”,是名副其实的“天行者”。作家满怀敬意,深刻地揭示出他们身上承载着延续“五四”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在    

《蛙》:这是一部结构新颖、构思缜密的小说,莫言从当代农村生育史这一特殊角度入手,对深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影响的乡村生命意识进行了全方位的表现。在讲述乡村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各种奇异的故事时,莫言收敛起他的汪洋恣肆,以一种谨严和深沉的姿态,去叩问故事背后因文化、传统、伦理、政治、权力、金钱等种种因素而构成的玄机,批判了在中国充满悖论的现代化进程中顽固的国民性痼疾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性悲剧宿命化的延续性。 

《推拿》: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作家毕飞宇将盲人作为正常人来写,并且力图以一种“无我”的思想状态去体贴入微地揣摩叙述对象的心理,为读者真正打开了盲人的精神世界。作家超越了一己的“小我”,而让“小我”与“大我”重合在一起,这种“大我”可以看做是对“道”的把握。这里的“道”既是盲人之“道”,也是民主平等的人道主义之“道”。毕飞宇在提醒我们,盲人有着与我们一样的情感和欲望,有着与我们一样的思想和人性。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以不动声色的方式讲述着琐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庞大的细节都在告诉读者,说话具有不可预知的力量,说话的结果又往往不是说话者的本意,人们每天都不得不说话,却又无法通过说话真正与人沟通。人们在说话中看似热闹,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在那些活动着的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背后,有一个怀着浓郁孤独感的作者,他借助笔下的人物倾诉着自己的孤独感,他怀着孤独感固执地追问着说话的问题、语言的问题。 

茅奖评作品还是评作家?  获奖作品未必是代表作

本届茅奖评选结果可谓“大腕”扎堆儿。莫言、刘震云和毕飞宇都算是文坛的明星级人物,而张炜的获奖作品《你在高原》,则是因其超长的篇幅而被读者津津乐道;与此相比,多数默默无闻的普通作家,却都过早地提前“退场”。面对这样的一份榜单,难免有人会提出质疑:茅奖评的究竟是作品还是作家呢?

 

获奖作品未必是代表作

本届评委麦家曾是上届茅奖的获得者,在本届茅奖获得者中,他最推崇的是莫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莫言的作品就在国内外引起反响。他早就该得茅奖了。”麦家说,尽管《蛙》不是莫言最优秀的作品,但也属实至名归。在他看来,本届茅奖选出的5部作品,即使不能说百分之百,也是百分之八十代表了四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作的成绩。

但著名评论家解玺璋却对此持批评意见:“这次评奖的结果很平庸,没有什么惊喜。获奖的都是一些题材保守、名气较大、商业气息较浓的作家。比如获奖的《蛙》就不是莫言最好的作品,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的商业味道很浓。”他同时指出,“此次评奖仍然有意识回避沉重和敏感的题材,这类作品最后都落选了。”

文学评论家李星认为这是种补偿,“茅盾文学奖有时是评给作家本人的,有时是评给作品的。”他解释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未必是作家本人写出的最好作品,其最好的作品往往由于某些原因未能获奖,而在某一届他就凭借一部也在水平线之上的作品获了奖。

评委陈福民的态度则比较淡然:“著名作家之所以著名,肯定有自己的道理,一定写出了可靠的好作品。当然,这也导致评委投票可能会集中到著名作家身上,而非著名作家的作品却会被忽视。” 

鸿篇巨制真的有人读完?

在本届茅奖的获奖作品中,张炜的《你在高原》是得票数最高的,但也是争议最大的。这部小说共分39卷,出版了10部单行本,总字数多达450万字。如此夸张的篇幅,令不少读者产生质疑,评委是否真的读完了该书?在评选结果出炉之前,《收获》杂志执行主编、作家程永新就曾发微博说,“张炜要得奖就滑稽了,因为全中国看过这部400多万字书的只一个人:责编。”

 “事实上,在此次茅盾文学奖评选过程中,62位评委中绝大多数都看完了《你在高原》。”面对外界的质疑,作家出版社社长、担任该书总策划的何建明给予了明确答复。他同时透露说,《你在高原》出版一年多来,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两万余套,如果按单本计算,发行量已经达到20余万本。

这种说法得到了麦家的证实,他说自己早在《你在高原》入围本届茅奖的20部提名作品之前,就已经读完了其中的6册,此后更是花了一天半时间把它读完。而评委雷达认为,“不能机械地理解阅读,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句阅读。”他表示,评委都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可以较好地考量其文学价值。雷达同时认为,张炜多年的创作风格已经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有助于评委把握其作品。 

本届茅奖没有一张废票

本届茅奖在评选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特别是实行了实名投票制,这也使得评委们的压力变得更大。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说,评委们在每轮投票后都有种“中奖”的心态,“假如前20部你只投中了5部,是不是会有点儿压力?”据了解,本届茅奖的62名评委里,除铁凝作为作协主席不参加投票外,其余评委无一人弃权,更没有产生一张废票。

 “相比较来说,我还是喜欢做运动员,当裁判太累。”谈到担任评委的感受,麦家直言,实名制投票对评委有种精神压力。“毕竟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越到后来相熟的人越多,即使现在不认识,接下来很快就可能见上面了。”不过,他也认为是一个进步,“努力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树立茅奖的权威性,值得鼓励。”

对于采取实名制评选,雷达认为,可能是因为近些年文学评奖公信力比较低,读者对评委不信任。“评委会希望通过实名制来制衡与监督评委,算是对以往做法的校正。”不过,雷达也同时表示,实名制与不记名投票哪个更科学、权威,还有待论证。“文坛里很多人都认识,人情因素并不会因为实名而消失。”来源:中国新闻网

茅奖获奖作家集体玩“失踪” 一反常态表现低调

往届茅奖评选结果揭晓后,获奖作家往往都乐于出面接受媒体采访,但获得本届茅奖的5位作家却一反常态,表现得有些过于低调。张炜和莫言在获知获奖消息后,分别通过各自的微博简单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随即便关掉手机,与外界断绝联系。刘震云的手机一直呼转至秘书台,而毕飞宇则早在评选结果揭晓之前就“躲”到了国外。只有刘醒龙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并且吐露了三句颇为沉重的感谢词:“感谢读者在当前浮躁的社会状态下对文学如此关注,感谢媒体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感谢全体评委对文学性的捍卫。”

听到获奖消息时,刘醒龙正好游泳归来,因此心情很好。谈到获奖作品《天行者》,他说这是自己最近一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作品。“《天行者》的题材是写一群民办教师,我希望社会不管发展到哪一步,大家都不要忘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卑微群体,民办教师就是其中之一。”他同时表示,这样一部作品能够获得茅奖的肯定,将会对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起到鼓励的作用。

莫言此次能够获奖,被视为本届茅奖的最大亮点。尽管有很多读者都替他鸣不平,认为他早该获此荣誉,但莫言自己却说现在获奖不算晚。“《蛙》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是和我一生有着紧密联系的作品,我的家人在作品中都能找到影子。《蛙》这部作品是我提出的‘把自己当罪人写’的文学理念的一种实践,对我的创作来讲,这部作品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莫言解释,《蛙》看起来是写计划生育、妇科医生,实际上写的是整个社会,“写苦难没有忘记幽默,写荒诞没有忘记反思。”

另外,张炜在获奖后发了一条微博,似乎是有自勉之意:“读者的信任非常重要,来自各方面的真诚的鼓励非常宝贵。但是作家心里要明白:一切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以此,才能走好未来的道路。”来源:北京日报

 

■链 接1: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链 接2: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第一届(1977—1981):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莫应丰的《将军吟》、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古华的《芙蓉镇》、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届(1982—1984):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刘心武的《钟鼓楼》 

第三届(1985—1988):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凌力的《少年天子》、孙力和余小惠的《都市风流》、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荣誉奖:萧克的《浴血罗霄》、徐兴业的《金瓯缺》 

第四届(1989—1994):王火的《战争和人》(一、二、三)、陈忠实的《白鹿原》(修订本)、刘斯奋的《白门柳》(一、二)、刘玉民的《骚动之秋》

第五届(1995—1998):张平的《抉择》、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届(1999—2002):熊召政的《张居正》、张洁的《无字》、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宗璞的《东藏记》 

第七届(2003—2006):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