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秀免税店价格表:小镇的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3:59
(一)  什么时候,小镇的女人成了街头的一道风景。
就说眼前吧。每到日落的时候,在家里躲藏了一整天的人们,纷纷从风扇旁、空调下脱身开来,走出家门,漫行街道,涌向广场,小镇顿时变得喧闹起来。
此刻,最为活跃的当属小镇的女人们了。三五成群地穿行在人流中,边走边交流整个白天的活动情况。来自牌局的晦气、闲散郁结的闷气、生意的不景气在彼此相谈甚欢的气氛中消释了。
广场的音响设备准备好了,谁家超市门前的音乐响起来了,而这些地方都将是小镇女人们翩然起舞的露天舞场。
仿佛预先有约似的,七点半钟,各个舞场都会准时开始。率先播放的是一曲集体舞———采茶曲,算是热身。悠扬、明快的乐曲声中,几十位舞者抬头,仰脸,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轻舒长臂,似在枝头采摘;时而屈腕摆手,像在整理茶篓。目光里满含喜悦的神情,真好像是一群忙碌采摘的采茶女。
一曲终了,换上了动感十足的探戈。大家随意的结队,搭手、站定,安静地等待。音乐起,如平静的水面,一池的荷因了风的作用而悄然翻飞。头,倏忽摆动,腿,瞬间抬起,双方伸展手臂,拳头紧紧相握,有力的、干脆地迈步前行,没有丝毫的犹豫,仿佛要去共同完成一个坚定的任务。呵呵,不知为什么,我最喜欢看女人们此时刚强却不失阴柔的巾帼风采!
最能体现女性柔美的自然数慢三了。听人说,在所有的舞步中,慢三却是较难跳好的一种。小镇没有专业的老师。不过,在这些舞者之中,有一群特别的女人,她们的孩子在外地上学,自己就成了全职陪读的妈妈。陪读的生活孤寂又枯燥,于是和城里的女人们一样,学会了跳舞。孩子毕业了,回到家来。当跳舞健身之风吹到小镇的时候,她们竟无意中成了舞场的领军人物。在推动地方文化发展方面,她们也算是一群有功之臣,呵呵!可不是吗?每天的上午八点到十点,总会有一群爱好者聚集到这里,虚心向她们求教,热心的她们自然成了名符其实的老师。教者认真,学者虔诚,十天半月的时间,自认为舞盲的女人们也能上场一展风姿了。
慢三的舞曲还是那首熟悉的《心中的玫瑰》,踩着轻缓的音乐节奏,迈着轻盈的步子,裙裾在轻舞飞扬中,旋转,旋转。久困的身体顿时得以释放,心也变得空灵起来!
小镇的女人以这样妙曼的舞姿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
(二)    小镇的女人不只能跳,还能敲会打。
她们自发组建了乐队,腰鼓队,舞龙队。
一开始,她们也只是自娱自乐,每日地在一起练习,一是打发业余时间,二是达到健身的目地。后来,政府为了推广地方文化建设,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她们竟被政府吸纳为文艺骨干了。市里每年一度的文化节,她们总能为小镇捧回一块奖牌。除了参赛,平时也没多少空闲。小镇的经济还算繁荣,据说百万富翁有好几个,几十万的主更是不计其数。呵呵,可没吹,连外地人都称这里为“小香港”。也许是这些有钱人开了先河,乐队,腰鼓队从此有了另一方舞台。
还记得在小镇经营第一家大型超市的吴老板为他老娘办丧事的情景。用宋丹丹小品里的词就是“那家伙,场面特别壮观,锣鼓喧天……”呵呵,可没有彩旗飘扬,而是鞭炮齐鸣。街道两边,人头攒动,都为一睹这空前的热闹。整个送丧队伍有多长,不太清楚。只知道后面有十八辆大大小小的汽车跟行。汽车见得多了,乐队这么大规模地出行,平日可不多见,因此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乐队上了。这哪是什么民间乐队,分明是训练有素的军乐团!三十位年龄相仿的小镇女子,一色的白色着装,红黄相间的肩章,添了一股精神气。宽大的军帽下是一张张精心化过妆的脸,看起来妩媚中多了几分飒爽英姿!每人手执一管长号,金色的号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舞龙队是今年去年冬天临时组建的,据说为了增添小镇的年味,有好事者作了这个提议。成员大多来自于腰鼓队,乐队。只训练了短短的一个月,就“粉墨登场”了。这时候的她们,成了青一色的红衣女郎,十二位女人如十二朵跳跃的火焰,与黄色的长龙相映生辉。她们的手臂急促地挥舞着,有力地挥舞着,大起大落的挥舞着。那条长龙在街灯的映照下金光闪闪,气势不凡,昂首挺胸,仿佛就要迫不及待地腾飞!整齐一致的步伐踏出自信的一面,平时柔弱的女人此刻成了舞龙的高手。围观的人们无不拍手叫绝,听得一位男同胞说:她们还只练习了一个月呢,就能有这个水平,真不简单!呵呵,那口吻,那神情,仿佛在夸自家的姐妹一样!
小镇的女人,以这样的豪迈挥洒着对生活的热情!
(三)  小镇的女人也有安静的时候。
去年的夏天,小镇陆续新开了几家饰品店,其中最主要的经营品种便是珍珠编包。
店主包教包会。于是,女人们来到小店,对着琳琅满目的样品,选取款式,挑选花样,各色珍珠配好了,便坐下来,三五人围坐一桌,认真地做起了编织女工。一开始,并不熟练,店主倒是耐心,只一遍遍地纠正,并不嫌烦。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手没停,嘴也没闲着,小镇里发生的大小事情可都成了她们此刻的谈资。编的包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有手包,有挎包。有自己留着用的,有计划送人情的,甚至有与店主商量好了,作为商品摆放店里的,卖价所得两方分成。这也是小镇女人精明的一面吧,呵呵!
今年的夏天,小镇又掀起了十字绣热。十字绣可是一项精细活,没关系,小镇的女有的是耐心与细心。一桌,一椅,就是绣女们工作的场所。绣布铺在小桌上,样图摆放眼前,各色的线千头万绪,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所绣图案各式各样,有汉字的,有风景的,有人物的,有动物的。亲眼见过一个六十老太绣的“家和万事兴”,红底绣布,黑色字体,黄色勾边,长80CM,宽30CM。老人视力不太好,架着一幅老花镜。她指着即将完工的绣品说:现在眼睛看久了就花,这一幅字绣了一个多月了。尽管如此,老人还是乐此不疲,据说她的另一幅“万事如意”,有人出价五百,老太太却不愿意。几番讨价还价,最后对方以八百元买走了。这还不足为怪,据说有绣“黛玉葬花”人物图的。想象中,她“行针灵巧翻纱绢”的神情一定是很迷人的吧,只不知可有几许相思织进线里头!
好几次,走进街头的十字绣店里,静静地欣赏,流连于那一幅幅精美的绣品前:《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年年有余》……这些出自于不同女人之手的作品,都隐隐地传达着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
小镇的女人以这样的细腻绘着对生活的憧憬!(作者原名杨凤娥,横市镇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