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歌词中英文:晶报:慈善从施舍到经营的跨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00:39

     自6月15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他将退出公司的日常事务管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卫生及教育慈善事业上,世界第二大富豪、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近日宣布将370亿美元股份捐赠给5家慈善基金会,其中307亿交给比尔·盖茨夫妇的慈善基金。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既成就了让人高山仰止的人生事业,又给世人树立了慈善的高标。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选择中,透露出人类古老的慈善行为,正发生历史性的变迁。笔者把这一变迁称为从施舍到经营的跨越。

    启示一:更完整的人生

    完美的人生,应该包含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在成长过程中领受社会的恩惠,然后在成熟之后获得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做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成就,最后的阶段,超越个人的功利,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

    当盖茨宣布将退出公司的日常事务管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个人电脑时代或者说付费软件时代正在远去。但是,即将淡出IT业界的盖茨树起了另外一座丰碑,他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卫生及教育慈善事业上,卫生关系到生命和基础,教育关系到发展和前景,都是不朽的事业。从前的盖茨事业需要创造力,以后的盖茨事业需要善良的心灵和经营的智慧。

    巴菲特作为“股神”,作为投资理财的天才,没有像盖茨那样改变世界面貌的业绩,但他的理财哲学却令人肃然起敬。他创办的投资旗舰巴郡公司,一直以自己家乡为总部,与华尔街“保持距离”,并且对华尔街部分为富不仁的贪婪行径口诛笔伐,因此被美国人视为英雄。他的这次捐款决定就是一个创举,他打破了传统做法,不像其他大亨一样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会,而是把大部分财富托交给一个能够实现他的慈善理想的现有机构。

    美国富豪家族设立慈善基金,既出自个人回馈社会的善意,也深受政府制度上的鼓励,设立慈善基金可以节省大笔税款,也可以让家族成员继续控制大笔财富,透过基金运作代代相传发挥影响力,并且履行照顾弱势社群的社会责任。巴菲特的慈善举措就显示出更彻底更无私。他坦承地说他做慈善不如盖茨夫妇,舆论评价巴菲特慈善捐赠,同样展示了他的投资理性和智慧。

    启示二:慈善经营之道

    我们正是从巴菲特的选择中看到,现代慈善行为不单单是把自己的财富捐赠出去。把自己的财富捐赠出去还仅仅属于传统的施舍,是一次性的。施舍行为,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舍弃和失去,我们看到过不少因为施舍而从富裕变成贫困的案例,施舍者本身也承受了很大家庭和社会压力,是沉重的慈善,悲情的慈善。而现代慈善是共赢的、轻松的、快乐的。

    慈善要成为源源不绝的力量,就需要慈善经营,从事慈善经营本身也遵循市场经营的规则,既需要成本,也需要赢利,需要经营的策略和智慧,需要把慈善基金做成百年乃至千年老店。巴菲特之所以选择了把钱捐赠给盖茨夫妇的基金会,他打比方说,这就像是找老虎伍兹代打高额奖金的高尔夫球一样顺理成章。

    传统的施舍相当于为社会提供了桶装的甘露,而现在慈善基金的组织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慈善甘泉。人们都知道获得诺贝尔奖金是莫大的荣耀,但可能不清楚,这一持续了105年的奖励就来源于炸药发明家诺贝尔捐赠成立的基金,因为该基金经营有方,才使得其奖金不减反增。

    当慈善行为变成一种成规模的经营活动,也就涉及到经营的才能,经营效率,更涉及到经营的机制。

    启示三:慈善的理性期待

    面对世界最富有的两个人的义举,我们自然会想到自身,胡润富豪榜一度成为部分富豪的耻辱榜,让我们多少有些泄气,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自惭形秽。毕竟,慈善是需要经济基础的。而且,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来说,假如盖茨不是从54岁而是在35岁就开始从事慈善事业,或者巴菲特在只有100万美元资产的时候就把钱捐赠出去,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现有的个人成就和慈善效果吗?

    无论贫富,善良的心是一样的;但经济条件的差异,慈善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一个普通市民的慈善,可能是捐出一些旧书籍旧衣服,只能惠及少数人;而一个大企业家的捐赠,可以惠及一大片。所以,当社会舆论对财富的慈善责任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笔者反倒要提醒人们,不要对慈善本身拔苗助长,正如我们不希望囊中羞涩的巴菲特捐赠一样。按照对慈善功利主义的理解,笔者更乐意人们先发财,先创业,再去做慈善。慈善事业的希望就在于建立有效慈善组织,从事更有效率、更持久的慈善经营。与此同时,还需要慈善能力的积累,慈善的经济基础的积累,也就是社会从整体上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