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棍手工桌子椅子:灌云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9:25:54
百科名片
   灌云县位置地图
灌云县地处东经119°2′50″—119°52′9″,北纬34°11′45″—34°38′50″,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部濒临黄海;西部与宿迁市沭阳县及连云港市东海县为邻;南部隔新沂河与连云港市灌南县相邻;北部与连云港市海州、新浦两区接壤,隶属于连云港市,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之一。灌云县总面积18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万亩。下辖8个镇、12个乡,省属3个农盐场、县属6个农林场圃。全县共有318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灌云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5℃,年均降水量959.4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456.2小时。
中文名称: 灌云县
外文名称: Guanyun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 连云港
下辖地区: 伊山镇、杨集镇、燕尾港镇
政府驻地: 伊山镇
电话区号: 0518
邮政区码: 222200
地理位置:江苏北部
面积: 1542.73平方公里
人口: 97.74万人(2010年7月)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苏G
目录
县域概况行政隶属行政范围
经济发展简介一、农林牧渔业二、工业、建筑业三、第三产业
地理行政区划区划沿革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建制沿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明珠燕尾港燕尾港燕尾港自然资源丰富黄金海岸线灌西盐场
灌云招商引资重点领域劳动密集型项目。资源加工型项目。轻度污染型项目。高耗能型项目。
灌云县著名历史人物
县域概况行政隶属行政范围
经济发展简介一、农林牧渔业二、工业、建筑业三、第三产业
地理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
建制沿革
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
明珠燕尾港燕尾港
燕尾港自然资源丰富
黄金海岸线
灌西盐场
灌云招商引资重点领域劳动密集型项目。
资源加工型项目。
轻度污染型项目。
高耗能型项目。
灌云县著名历史人物
展开
基本介绍
灌云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邮编:222200 代码:320723 区号:0518
拼音:Guàn Yún Xiàn,Guanyun Xian
灌云县[1]位于江苏省北部,东邻黄海。面积1542.73平方公里,人口101.52万人。(2010年7月)。
辖7个镇、12个乡:伊山镇、杨集镇、燕尾港镇、同兴镇、四队镇、圩丰镇、龙苴镇、伊芦乡、鲁河乡、图河乡、沂北乡、下车乡、白蚬乡、东王集乡、侍庄乡、小伊乡、穆圩乡、陡沟乡、南岗乡;五图河农场、灌西盐场。县人民政府驻伊山镇。  
县域概况

灌云风光1(20张)
江苏省灌云县
【拼音】 Guanyun Xian
【英文】 Guanyun county
【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北部
【面积】 1853平方公里  伊山
【人口】 101.52万人(2010)
【代码】 320723
【区号】 0518
【邮编】 222200
【驻地】伊山镇行政隶属
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县行政范围
现下辖7个镇、12个乡 1个省属农场 1个省属盐场:伊山镇杨集镇同兴镇四队镇龙苴镇圩丰镇燕尾港镇穆圩乡小伊乡陡沟乡南岗乡侍庄乡伊芦乡下车乡白蚬乡东王集乡沂北乡鲁河乡图河乡 五图河农场灌西盐场
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
灌云夜景(15张)
的批复》(苏政复[2005]37号)和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将灌云县宁海乡划归新浦区管辖的通知》(连政发[2005]111号),将灌云县宁海乡整建制划归新浦区管辖。根据2009年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调整后的板浦镇划归海州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灌云县行政区域面积1775.25平方千米。人口102.53万人,辖7个镇。
根据《关于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连政发〔2010〕67号),灌云县管辖的江苏省东辛农场和划归连云港市连云区管辖,调整后灌云县行政区域面积1542.73平方公里,人口97.74万人。
【地图】
灌云风光2(9张)
  09年灌云县行政区划地图
经济发展
简介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4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财政总收入25亿元,增长48.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5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9亿元,增长41.6%,其中工业投入121.57亿元,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8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增长14.8%。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的预期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52个县(市)中的总量排名四年上升14个位次,2008-2009年连续两年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获得了第一名,连续四年跻身于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评为全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省植树造林先进县、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芦蒿生产基地县、人才工作先进县、社会治安安全县、综合治理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土地执法模范县、体育强县、江苏省旋耕机之都,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态势正在加快显现。一、农林牧渔业
2009年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扎实开展“人人走出门、家家忙调整、户户上项目”活动,大力发展农业设施栽培,新扩设施栽 培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50万亩,培育了芦蒿、苔  
蒜、辣椒、浅水藕、食用菌等五大高效农业规模基地,新组建芦蒿生产合作社等农 村合作经济组织160个。突出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新建肉牛、肉鹅、蛋鸡等养殖场户110个。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实用技术,粮食单产、总产均 创历史新高。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全县劳务办转移突破27.79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38元,增长12.1%。二、工业、建筑业
2009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26亿元,增长44.6%;销售收入143.86亿元,增长52.3%;工业用电量3.37亿度,增长15%。全力以赴强攻招 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扩张临港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工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全县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 业项目8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50个,过10亿元项目5个。深入开展投产、达产、达效年以及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争先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活动 ,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项目投产达效、企业提速增效,全年新竣工投产项目75个,新增规模企业60家,新培育销售过亿元企业15家,纳 税超100万元企业达91家,其中超千万元企业9家。三、第三产业
2009年,在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着力 提升经济运行质态。工业经济主体作用明显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18%。旅游经济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 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1%、54%。房地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70%、146%,县内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3.4亿元,同比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增加16.2亿元,增长56.1%;各项保费收入1.7亿元,增长3.4%。预计 完成三产增加值30亿元,增长16.3%。全县三次产业比由去年的30.5:43.8:25.7调整为25∶49∶26。
地理
灌云县东临黄海,南倚新沂河,北有云台山,运盐河流贯境内;海岸线长32.1公里,南面与灌南县相邻,西面与东海县及宿迁市沭阳县相邻,北面与连云港市区海州区和新浦区相邻。1912年孙中山立灌云,因南有灌河北有云台山而得名。
行政区划
灌云县辖7个镇、12个乡:伊山镇、杨集镇、燕尾港镇、同兴镇、四队镇、圩丰镇、龙苴镇、伊芦乡、鲁河乡、图河乡、沂北乡、下车乡、白蚬乡、东王集乡、侍庄乡、小伊乡、穆圩乡、陡沟乡、南岗乡;五图河农场、灌西盐场。
区划沿革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
伊山镇 辖:12个居委会(新村、镇西、西门、建设、曙光、繁荣、朝阳、  
青龙、城南、胜利、东门、城北);20个村委会(河东、小园、方徐、郑庄、王圩、山西、山前、任庄、披墩、刘庄、张湾、官路、三庄、新华、桃垛、向阳、彭洼、朱韩、港西、七里松、川星);县农场虚拟村委会。
杨集镇 辖:1个社区居委会(三星);24个村委会(城西、城东、利华、镇东、镇北、五福庄、邵庄、封圩、连成、学田、界南、蒋庄、孙跳、农旭、广丰、孙小港、庄场、方庄、顺兴、新安、长流、曙光、同杨、萌旭)。
燕尾港镇 辖:3个居委会(燕尾、新建、团港);2个村委会(三百弓、开山岛)。
  
同兴镇 辖:2个社区居委会(同兴、新兴);14个村委会(闸南、永进、徐庄、金跳、小圩、龙王口、头队、先进、团荡、马沟、张宝山、山北、鲁南、亚芦)。
四队镇 辖:2个社区居委会(街东、街西);12个村委会(二队、老西、大东、隆兴、三队、中心、二段、界北、三沟、腰南、付岔、中南)。
圩丰镇 辖:1个居委会(支中);18个村委会(圩丰、大兴、小兴、太丰、洋桥、尹场、永兴、周庄、支沟、东圩、海堤、界圩、三张犁、圩南、直亭、芦场、许庄、南华);洋桥农场虚拟村委会。
龙苴镇 辖:1个社区居委会(龙苴);15个村委会(龙东、古城、唐桥、王荡、祝墩、大贺、胡河、青墩、石门、杨范、嵇岭、范庄、前埠、后埠、南李)。
伊芦乡 辖:14个村委会(伊芦、轴北、罘山、李庄、济永、和圩、膘头、毛场、五里、玉兴、玉山、三川、兴高、塘圩)。
鲁河乡 辖:14个村委会(后腰庄、北六队、正兴、民治、南兴、鲁河、沈场、沈杨庄、兴二、吴赵庄、兴三、双闸、兴五、兴四)。
图河乡 辖:19个村委会(三舍、九段、七道沟、义民、官场、李庄、和平、杜圩、马屯、南港、八道沟、腰庄、图河、大兴沟、许大沟、安福、朱庄、兴隆、董庄)。
沂北乡 辖:15个村委会(原兴、小乔圩、通榆、新庄、三图、潮河、镇南、南湾、双湾、兴联、何庄、后三、老庄、春旭、沂河)。
下车乡 辖:17个村委会(下车、岳河、刘圩、长春、席圩、沙行、前门、上车、董跳、柴市、仲集、顾圩、林庄、印庄、青山、彭渡、胡圩);仲集苗圃虚拟村委会。
白蚬乡 辖:15个村委会(陈庄、德兴、大兴、费庄、恒春、高河、张庄、长兴、赵跳、青龙、楼庄、黄荡、茆庄、唐跳、徐圩)。
东王集乡 辖:21个村委会(直属、东湾、兴春、韩圩、杨圩、合兴、法科、任圩、焦荡、黄杨、六里、小垛、后河、伊东、元邦、条河、大南、盐东、封庄、蒋圩、盐河)。
侍庄乡 辖:16个村委会(树云、朱胥、于庄、陆庄、三合、季窑、裕峰、瓦房、厉荡、常荡、朱埝、沈庄、乔圩、吴王、孙荡、侍圩)。
小伊乡 辖:19个村委会(董集、张葛、河西、唐庄、花厅、祝荡、吴郑、小茆、洪河、千斤、伊北、大孙、小伊、伊南、杨树圩、张徐、盐西、后场、祝庄);果林场虚拟村委会。
穆圩乡 辖:13个村委会(下坊、王堆、大洼、吴南、邹庄、乔荡、朱桥、老霍、张桥、黄荡、葛庄、孙港、穆圩)。
陡沟乡 辖:18个村委会(陡沟、东元、曹赵、张薛、高李庄、东徐、崔许、吴圩、贺庄、孙庄、张兴、马蹄、许相、王范、陈楼、石涧、深沟、五户)。
南岗乡 辖:15个村委会(南岗、岗北、大新、小陶、大杨、梁荡、岗南、南于、赵庄、袁姚、潘洼、岗东、龙昌、东于、岗西)。
五图河农场 辖:(场部虚拟居委会;二道沟、小南沟、沂河、盐场4个分场虚拟村委会)。
灌西盐场 辖:(场部虚拟居委会;沂河、黄海、柴门、埒南、新滩、路北、二湾7个工区虚拟居委会)。
* 以上区划名录根据江苏省村及村以上行政区划代码(2003年底)整理。未校对,如有错误请参阅原出处。
建制沿革
置县时以境内南有灌河,北有云台山而命名为“灌云”。灌云县旧地为海州辖地,1912年废州立东海县。随即划东海县为东海、灌云两县,隶属于徐海道。1934年以后,隶属于国民党江  
苏省政府东海区专员公署。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灌云县境,成立日伪县政权。1940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灌云县政府成立,隶属于苏皖区党委第二地委。1941年曾一度改为东灌沭办事处,隶属于淮海专员公署。1942年6月,恢复灌云县政府。根据当时斗争需要,成立灌东办事处。1945年,裁撤灌东办事处。1948年11月7日,全县解放。1949年10月,隶属于淮阴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3月,划归连云港市管辖。
基础设施
灌云县境内拥有宁连、汾灌、连徐、连盐等四条高速公路,204国道、236、324、242(在建)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城畅乡通,集高速、国省干道、县、乡村道路与水上交通为  
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已初具规模。县城规划区面积51.8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28.3%,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环境优美宜人。灌云县自动电话网全部实现了交换自动化,传输光缆化,并建成了无线市话网,装机容量21.6万门,现有用户18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7部。移动通讯实现无缝隙覆盖。
生态环境
灌云生态环境优越,生态城市特色日益显现。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是苏北地区唯一的有山有水的县城。县内有七座低矮孤山,总面积6.45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154万亩,人均耕地1.5亩,土壤总体特点是:粘、盐、板、瘦,95%的耕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的品质都基本达到了无公害产品标准。灌云县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饮用水源水质较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6.5%;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国家规定标准;灌云县为古海州属地,人文荟萃,古迹名胜较多,文化底蕴深厚。
  
明珠燕尾港
燕尾港
是连云港的附属港,位于被誉为“苏北黄浦江”的灌河入海口凹岸深水段,是系在黄海岸边的一粒明珠,开山岛旅游风景区已初具规模,是风光绮丽的旅游胜地。燕尾港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良港,现有3000吨级、5000吨级泊位各一座,离连云港港口很近,向西通过灌河与大运河连接。燕尾港自然资源丰富
。海水浓度高达2.6-3.2度,一直是传统的淮盐生产基地。开山岛周围是著名的开山渔场,盛产鲈、鲳、墨、梭鱼、鲻鱼、马鲛、鳓鱼、带鱼等60多种海产品,近海生物资源有兰哈、牡蛎、蛏、沙蚕、蛳螺、贻贝、彤蟹、黄英蟹、石尾虫、鳗鱼苗、蚂蚁虾等。人工养殖对虾年产100多万公斤。燕尾港彤蟹味道特别鲜美,“螫似嫩玉双双满,壳近红脂块块香”,到燕尾港而不品尝彤蟹则被认为是一大憾事。盐区海水滩还盛产沙光鱼,色细肉嫩,汤汁鲜美,素有“十月沙光赛羊汤”之美称,有贝壳沙滩3500亩,贝壳藏量极其丰富,是淡水养殖及畜牧生产的饲料资源。全镇有滩涂面积8900亩,海涂面积12000多亩, 都是发展海水养殖和盐业生产的好资源。
  
黄金海岸线
这里有美丽富庶的黄金海岸,灌云县沿海滩涂,南起灌河口以南的团港,北至东陬山南侧的善后河闸,形成弧形。海岸线长32公里,沿海滩涂30多万亩,是淮盐的主要产区之一。灌西盐场盐业生产面积85.43平方公里,原盐塑苫结晶池面积190万平方米,他的前身是济南盐场,始建于清朝光绪末年。公元1902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兼盐政大臣端方,因接济南方缺盐,奏请皇上御批,集资在海州丰乐镇(现灌云县洋桥旧址)以西筑堆铺滩四十份,命名济南盐场。济南盐场解放前共有四大公司,64条圩子,470份滩,因位于灌河西,故解放后命名为“灌西盐场” 。灌西盐场
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6米。解放后,新筑了长达21公里的挡潮大堤,大堤上有洋桥港、二湾港、东龙港、六圩港、新滩港、七圩港、天生港共七条港汊。每条港汊都建有小型纳潮淡双用闸,为盐业生产的纳潮、排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场内运盐河纵横交错,分布合理,使得每年产出的原盐能及时地通过这些运盐河运入燕尾港。灌西盐场自然资源丰富,取之不竭的海水是海盐生产和盐化工生产的原料。挡潮堤外大片浅海滩涂生育的沙蚕畅销国际市场,还盛产鱼、蟹、虾、贝类等多种珍品。场内广阔的水面,是人工养殖对虾、鱼类的理想场所。
  
灌云招商引资重点领域
劳动密集型项目。
灌云拥有劳动力37.6万人,普通劳动力月均工资1000-1800元,劳动力价格是珠三角地区的1/3,长三角地区的1/2,苏中地区的2/3。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具有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资源加工型项目。
灌云是全国著名的粮棉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建筑石料、陶瓷土储量在2亿吨以上,木材蓄积量达1.6万立方米,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资源加工型项目的优势。轻度污染型项目。
灌云县新沂河在灌云境内长达70公里,是苏北地区唯一的省有排污通道,沿沂河一线主要吸纳非国家明令禁止的,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且有可靠污染治理技术和条件的纺织、印染、化工、酿造和医药等行业的工业项目。高耗能型项目。
灌云县燕尾港沿海滩涂非农业用地性质、海淡水充足、环保容量大、电力充沛等有利条件,可布局大进大出、高耗能型项目,如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纺织印染、冶金制造等产业。
灌云县著名历史人物
伊尹(约公元前17世纪初) 名伊,一说名挚,号阿衡。商代莘(今山东莘县)人。是我国最早的美食家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伊尹先耕于莘野,后做厨师。他曾尝负鼎俎,以滋味(烹调术)游说于汤,商汤派使者以礼聘迎他,并拜为宰相,尊之为“阿衡”,他助商灭夏建国。汤去世后,他辅左外丙,任壬二王。任壬死后,其侄太甲无道,破坏商场法制,不理国政,伊尹将其放逐。3年后,太甲悔过,复归于毫。沃丁八年(约公元前16世纪),伊尹寿至百岁而卒。
县境伊芦山是伊尹晚年隐居采药的地方,此山因之得名伊莱山,后演变为伊芦山。《连云名胜一瞥》载:伊尹隐居此山,结茅为芦,故名。伊芦山草木葱茂,盛产药材,伊尹在此隐居后,便采挖药草,研究药性,搜集民间经验。曾作《汤液本草》,将药分为寒、热、温、凉4性,酸、苦、辛、甘、咸、淡6味。后世医家所言药性,皆从伊尹之说。《甲乙经序》、《简明中药辞典》等书均云伊尹精于本草药性,并创制汤液——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服的汤剂。《汤液本草·校后记》里尚提及《伊尹汤液》之书名。《吕氏春秋·本味篇》一书中,还以伊尹的口气论述了烹调术,认为调味之妙,正在于甘、酸、苦、辛、咸的巧妙配合。
钟离昧 汉代人,生卒年不详。为西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奖。项羽兵败自刎乌江口后,他潜回家乡伊芦山。当时正值韩信镇守“三芦”(指伊芦、句芦、芦石三山),钟离昧因“素与信善”遂投奔了他,一为躲藏,二为策动韩信叛汉。汉王刘邦本来就怨恨钟离昧,担心韩信靠不住,现更加疑忌和害怕。于是,他一面派人监视韩信,一面听从陈平的计策,伪游云梦,通知受封诸臣,到阵地会集,实际是要袭击韩信。韩信知此后,“欲发兵反”,但他又“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擒”,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人向他进言:“大王,你杀了钟离昧,献上首级,就无忧了。”韩信觉得有理,就向钟离昧直接说明了此意,钟离昧说:“我死不足惜,恐你要误大事,汉王所以不敢来攻楚,就因为有你我在,我若死,你也亡也。”说完见韩信无悔意,又大骂韩信:“公非长者!”终于拔剑自刎。
鲍照(405-466) 字明远,东晋义熙元年(405)出生于北海郡(今江苏灌云)。与妹令晖均为我国南朝宋时著名文学家。出身贫寒,少有文才,历官魏陵令、永嘉令、临海王刘子顼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宋泰始二年(466)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刘子勋称帝,刘子顼响应,后刘子勋败,刘子顼被赐死。鲍照在荆州丧生于乱军之中。
鲍照生活在封建门弟社会,虽入仕途,但一生不得志。在《代陈思王白马篇》中他愤然疾书:“弃别中国受,邀冀胡马功。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但令塞上儿,知我独为雄。”宠大的报国之志只能抒发在他的诗歌中。
鲍照生平最大的成就是诗歌,现存诗约200首,其中80首为乐府。诗集中抒发了“位卑人贱”的不平愤慨,反映出庶族地主对士族专权政治的不满。他的诗风格俊逸,对后来出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唐代诗人杜甫曾用“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名诗,来赞美李白、鲍照俊逸不群的浪漫主义风格。他和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合称为“元嘉三大家”,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今传《鲍参军集》10卷。
鲍令晖 鲍照之妹,生卒年不详。我国南朝宋时女文学家。能诗文,名虽不及其兄,却亦为时人称道。南朝钟嵘《诗品》评其诗:“崭绝清巧,拟古尤胜。”留存的作品不多,南朝陈徐陵辑《玉台新咏》录其诗7首。清代钱振伦注《鲍参军集》附注了其诗。
李汝珍(1763-1830) 字松石,号松石道人。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于乾隆四十七年秋天,随其兄汝璜来板浦,居住在板浦场盐课司大使衙门。乾隆五十三年,李汝珍受业于经学大师凌廷堪,后于乾隆五十五年再次就学于凌。李汝珍前妻早死,娶板浦文士许乔林的堂姐为续弦,与“二许(许乔林、许桂林)成了姻亲挚友”。故后来除嘉庆六年(1801)至十二年在河南做过小官外,先后在板浦生活达30多年。
李汝珍“少而颖异”,“于学无所不窥”。他精通文学、诗词、音韵、经学、弈谱等多方面知识,甚至“旁及杂流,如壬遁、象纬、篆隶之类,靡不日涉,以博其趣……”。许乔林在《镜花缘》序中说他是“枕经菲史,子秀集华,兼贯九流,旁涉百戏,聪明绝世,异境天开”。他在海州地区采撷地方风物、乡土俗语以及古迹史乘,“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终于写出奇书《镜花缘》,并于嘉庆二十三年秋,在苏州首刻出版。
李汝珍在创作《镜花缘》的余暇,又编纂了《受子谱》。李汝珍善弈,并有一批棋友。乾隆六十年,他曾与其兄李汝璜、其弟李汝琮及沈桔夫、颜鉴塘等10人举行“公弈”。《受子谱》则是他辑录的当时诸名手对弈的200余局。
李汝珍“于音韵之学,尤能穷源索隐,心领神悟”。他常与许桂林、吴振勃等人“纵谈音理”;他撰写的《李氏音鉴》于嘉庆十年基本成书,嘉庆十五年镌成初刻本。这部学术著作,在出版之前就有了传抄本,得到时人称赞。
李汝珍晚年生活穷困潦倒,他原打算将《镜花缘》一百回本“先付梨枣,再撰续篇”。然而,壮志未酬,“后缘”无着,于道光十年(1830)去世,终年67岁。
许乔林(1775-1852) 字贞仲,号石华。祖籍安徽,生于四川乐山县其父的任所。清雍正末年,其高祖许洪中、许德中兄弟俩弃文经商来板浦;其父许介亭做过乾隆年间的运河通判,著有《河防秘要》和《位卑言高录》等书。许乔林排行第二,与其胞弟许桂林被时人誉为“东海二宝”、“板浦才子二许”。乾隆四十一年(1776),许乔林随生母吴氏回板浦。乔林少年时即崭露头角,诗词歌赋无有不通。嘉庆五年(1800),仅25岁便“客两淮海州盐运分司通判邓鸣岗先生处授徒”;嘉庆十二年,“乡试,中第六名举人”(《海州文献录》称丁卯科亚元);嘉庆十七、十八年,为郁州书院山长;二十一年,又“馆海州知州师禹门郡斋”;道光三年(1823)冬,48岁时出任山东平阴县知县,并且曾“以防堵功钦加京衔”。
许乔林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江淮学者,争出其门”,他在任平阴知县期间曾创办“云门书院”。因为官清廉正直,屡遭同僚嫉妒,故而无志于功名,弃官回板浦,致力于教书立说。任过板浦“敦善书院”山长。许乔林著述丰富,尤以方志为名。与唐仲冕纂修了《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协助谢元淮纂辑了《云台新志》20卷,主编《海州文献录》16卷、《朐海诗存》16卷,编纂了《票盐志略》14卷、《东平州志》32卷,与海州族人许调同辑了《板浦许氏支谱》;另外著有《球阳琐语》、《榆山房诗略》、《榆山房笔谈》等数10卷。在多次登山观海游历中,云台山石间也留下了他的许多诗词文赋。对《镜花缘》创作也有一定的贡献。李汝珍在著作《镜花缘》时,许乔林为其提供资料,成稿后,李汝珍还特地“送呈斧正”,并为其作了序言。
许桂林(1779-1822) 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经学家、数学家。
臧励龢 《中国人名大辞典》称他,“于诸经皆有发明,尤邃于易。通古音,兼精畴人家言”。《海州文献录》称他,“好学深思,志于诸经,以四算名世”。许桂林幼时聪颖异常,12岁应童子试,中秀才,被学官称为奇才。嘉庆十四年(1809)和二十年两次获海州科试“冠军”,嘉庆十七年,以《腹稿赋》被学使文远皋(芝崖)赏识,取“拔贡生”。嘉庆二十一年秋,中举人。
许桂林一生著作丰富,成就很大。除了与其兄许乔林等编纂了《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外,可考书目还有40多种。主要有:《谷梁传时日月释例》,《许氏说音》12卷,《说文后解》10卷,《易确》20卷,《庚辰读易记》20卷,《宣西通》、《算牖》各4卷,《味无味斋文集》8卷(外集4卷),《味无味斋诗集》26卷(外集8卷),《半古丛钞》8卷,《日月合壁五星联珠考》1卷,《春秋三传地名考证》6卷,《琴想山房传声谱》1卷,《擢对》8卷,《太元后知》6卷,《参同契金提大义》2卷,《立天元—导窥》4卷,《禹贡蒙求》、《七嬉》、《春梦十三痕》等。《宣西通》是他22岁时写作的第一部数学论著,对中国古算法“宣夜”作了精辟的解释。清代著名学者阮元读后评价很高,曾手书“谈天秘欲传宣夜,学海深须到郁州”诗句相赠,并将他编入《畴人传》内,与中外的450多位科学家并列齐名,可谓十分推崇。
卞赓(1850-1906) 字虞卿,因排行第三,人又称卞三,清末武状元。故居在灌云中正街。卞赓幼时,即不喜文墨,乐意武行,经常耍刀弄棒,到处拜师学艺。稍大后,更是一心练武,以期求得功名。当他考中武举后,又决意进京,参加会试以争夺状元。光绪十八年(1892),他如愿以偿,一举夺得状元。
卞赓中武状元后,并未放官,被留在紫禁城看守神武门,过了几年,才被放外任,担任两广参将,率师负责镇守广州。不久,孙中山在广州起义,卞赓未能“平乱”,但又恐遭朝廷怪罪,吞金而亡。时任广州大都督的胡汉民,念他生前未曾加害同盟会和革命军,对他予以优葬。
武同举(1871-1944) 字霞峰,别号两杆、一尘,灌云县南城人(今云台区)。清光绪年间先后考中秀才、举人、拔贡,清末任海州直隶州通判。民国建立后,武同举曾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国民政府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江苏建设厅第二科科长、“视察”等职。
武同举一生致力于水利事业,曾参加连云港海港的勘察工作,发表了大量的水利著作。主要有《淮系年表全编》、《再续行水金鉴》(与赵世暹合著)、《江苏水利全书》、《江北行水今昔观》、《会勘江北运河日记》、《测绘海州港口导记》、《吁兴苏北水利文》、《导淮罪言》、《江北运河为水道系统论》、《导淮入江入海之研究》、《淮北水道历史与今日现势之比较》、《泗、沂、沭分治合治之研究》、《沂沭偏重筹泄淮泗宜蓄泄兼筹论》、《宋元明代之黄河》等。
张大宗(1872-1925) 字栋臣,祖籍苏州阊门,明末清初迁至蔷薇河畔,传至第三世,移居现小伊张庄。大宗受朝野尚武风气影响,自幼习武,终日与弓、刀、石为伴,并悉心背诵《武经》等应举科目。光绪十九年(1893)秋,大宗与二哥大标在南京乡试同榜中举。翌年春,北京殿试,大宗被“钦定一甲第二名”榜眼,授振威将军,诰封三代为武显将军,正室均诰封为夫人。大宗奉旨祭祖回京后,任二等侍卫,把守皇宫。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京城,皇室西逃,大宗随行,保驾至西安。光绪三十一年,他与大标从北洋陆军学堂毕业,听从乡人翰林沈云霈(海州人)的指挥,在护卫值岗时,对出入禁宫的人员、物品进行严格的检查,此举虽然得罪了一些进出人员,但受到了宫中当权者的赞许,念其忠直,从二品衔放任山东济南府城守营参将。
张大宗为官清正,不仅忠于职守,还为他人排忧解难。在京任侍卫时,山东富户张九经,到京求挂“千顷牌”,虽耗费了巨资,却终未如愿。张九经感到无颜回乡,大宗知道后,劝他说:“悬挂千顷牌虽可一时免交国课,但目前国库空虚,正处多事之秋,万一支付不了国家一时应急之银两,岂不灾祸不浅?此事弊多利少,倒不如捐纳个官职,回乡也不失体面。”在他开导下,张九经终于放弃了原来想法,在大宗帮助下,捐了个候补员外郎的职衔,愉快回乡。时大宗放任山东,张九经亲赴济南,车载白银“酬谢”。被大宗婉拒,张九经愈加敬佩他。
张大宗为官18年,两袖清风,唯有祖遗的田产。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段祺瑞先后拉他,吴佩孚还许以督军之职,他坚辞不就,回乡从农。
大宗居官不傲,富不弃贫。每逢饥馑岁月,经常放饭以济饥民。过年时,对村中贫困户均有周济。民国年间,贫民常以卖私盐糊口,时张庄附近大盐路是盐贩必经之路。盐贩每被盐防队追迫,张大宗便谎称盐贩是他的亲戚,喝令勿追,为贫民解危。一年春,张大宗闲居在家,听到邻村歹徒要谋害从山东逃荒来张庄的王姓夫妇,张大宗气愤不已,一边派人通知王姓夫妇,一边派人整理好室舍,安排他们住在张家院内,王姓夫妻感恩不尽,就此帮张家做些杂事,后在张庄落户定居。
张大宗生有两子,均少亡。按照旧规,应纳长房长子为承嗣子,他却偏选最小的侄儿敦祜。在大宗的影响下,敦祜自幼胸怀大志,勤奋好学,投身革命后,在民国37年(1948)的宿迁战役中英勇牺牲。他以光辉的一生,回答了父亲张大宗对他寄托的厚望。民国14年,张大宗病逝。
张大标(1864-1938) 字霞城,灌云县小伊张庄人。光绪十九年(1893)秋,与其弟张大宗同榜中举。诰封武显将军,授武义都尉,正五品。先后在山东德州、沙河等地任守备、都司等职。辛亥革命后,回乡务农,曾组织乡民剿匪,对维护地方秩序颇有建树。大标虽属武人,但知文,且爱名人字画,生前曾藏有沈石田山水、黄三寿菊花、高凤翰指画山水、韦鹭西墨梅、赵帮清行书中堂、王寿彭和周维藩等人字画百余轴(毁于“文化大革命”)。民国27年(1938),张大标病逝,终年74岁。
颜振高(1875---1938),祖籍海州南四十里颜滩,排行第五,复圣公颜子74代孙,人称“高五太爷”。
高五太爷年少时精明强干,及壮年,体貌丰伟,英俊潇洒,饱读诗书,闲暇时习武练功,坚持不懈,天长日久,臂力过人,百余斤石锁操作自如,强公硬弩,百步穿杨。第一次赶考,主考官说是魔术,不敢相信是真的,被落选,第二次赶考才得中举人,那年他23岁(1898年)。
高五太爷中举后,皇封安徽督军,赴任途中,路遇穷困,慷慨解囊,盘缠告罄,只得回家筹钱。
回家后,大失所望。原来其胞兄振举,精通麻衣相术,测己阳寿32岁,因此豪赌挥霍,欠下巨额赌债,赌徒索赔,卖粮还债,粮仓如洗。 高五太爷托亲告友,七挪八借,近半月才筹足路费,但已误了任期。
安徽督军被同窗马联甲(1865---1924)顶替上任。
自那时起,高五太爷更加尚德修节,疏财仗义,急人之难,解人之厄,一时名闻遐迩,社会贤达,乡绅士子,咸与结交。
官衔在,官服在,加之威望在,海州官和他交往甚密。平时个性耿直,爱打抱不平,惩治了古城的路霸刘大寇,严办了孙港的毁坏青苗案······使得当时颜姓后裔免遭恶人欺侮。
邻里,后代多受其熏染或感化。
其子承藻公(1893--1948),其孙景元公(1922--1951),杏林悬壶济世,兼设私塾,教坛执鞭化民,有教无类,泽被乡里。深得四乡八镇好评,誉满海州南乡。
高五太爷虽然未能冠乌纱,领千军,封妻荫子,但其德行,何让于雕翎紫蟒;其识见,何短于帷幄经纶;其气概,何逊于横刀却敌。其事迹,实在可传之于后世.。在海州颜氏一族中有着重要影响。
厉达 生卒年不详,灌云厉荡人。明永乐年间征西凉,当地有童谣曰:“若有西凉破,须得厉达过。”朝廷遂以为将。据传,厉达身材高大,力大无比,能劳能武,多智多勇。他提出使用“莽牛阵”的战术,战败了敌人,收复30余城,因其征西凉有功,被升为都指挥,镇守其地。死后,皇帝传旨予以厚葬。
汪懿余(约1633~1714)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于清康熙初年迁来板浦。初建作坊熬“老糖”为生,后改制食醋。他精明强干,心灵手巧,钻研制醋配方,醋质越做越好,酸度浓醇,食用只需数滴则醋香弥足,风味特别,故人们称之为滴醋。康熙十四年(1675),汪懿余在自家作坊门口挂上“汪恕有”金字招牌,两边对联为:“恕心能及物,有道自生财。”从此,“汪恕有”滴醋在两淮一带叫响。当时任沭阳县令的诗人袁枚亲自来板浦考察,并在他的烹饪论著《随园食单》中推崇“以板浦醋为第一”。因之使滴醋名声鹊起,誉播华夏。
凌廷堪(1755~1809)祖籍安徽歙县。祖母为板浦许氏,祖父死后,其父凌昌来板浦外祖许世贞家经营盐业。凌出生在板浦,青年时曾习学经商不成,便发愤读书,常与板浦的一些有名青年学者登山观海,切文唱诗,如《云台二十四景》、《登谢禄山观海》等。并作《辨志赋》以明其志。凌廷堪推崇江永、戴震之学,“淹贯百家”、“博通经史,尤精三礼及推步之学”。终于大器晚成,而且成就卓越。著有《礼经释例》13卷,《通鉴翼胡》4卷,《元遗山年谱》2卷,《充渠新书》2卷,《校礼堂文集》36卷及《燕乐考源》、《陵阳读余录》等书。他的《杜经释例》与《燕乐考源》成为当时的权威著作,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还盛称之。
乾隆四十八年(1783),凌廷堪游学京师,当时内阁学士、著名金石考据学家翁方纲见其撰述,大为赏异,翌年,凌廷堪在扬州与著名考据学家阮元相谈并交为挚友,后又到开封在河南巡抚毕源幕府中任了短期幕僚,当年冬回板浦省亲,于任板浦场盐课司大使李汝璜家认识李汝珍。乾隆五十三年,再回板浦,受李汝璜之聘,开馆授徒,李汝珍、乔绍侨、乔绍傅等均拜其为师。乾隆五十五年,凌廷堪35岁中进士,接着“中会榜第四,以歙县籍举京兆”。但他不愿为官,于乾隆六十年被任宁国府学(今安徽宣城)教授,移家住所。嘉庆十四年(1809)卒于歙县,年仅54岁。
乔绍傅、乔绍侨 乔绍傅,字霖岩,清海州东里(今灌云县东辛乡)人。禀贡生。许乔林所著《海州文献录》称他“学有根祇”。清嘉庆初年,乔绍傅受到他的老师凌廷堪所著《朐乘》的启发,撰成《古朐考略》12卷末1卷,许桂林为该书作序。唐仲冕总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时,“多采其说”。乔绍傅的另一著述为《二十一史摭遗长编》。该书考订旧史,多有见解。
乔绍侨,为乔绍傅的兄长,举人,任“候选知县”,曾任《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的“采辑”,文名与乔绍傅齐,是著称淮海文坛的“海州二乔”。
吴振勃(1770~1847)字兴孟,一字容如,号筠斋,祖居安徽歙县丰溪之南,故他晚年称丰南居士。自他始迁海州居板浦空心街。他秉资聪慧,弱冠即工诗善书,甚为时人称道。35岁时方中举。道光十三年(1833)以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
吴振勃与胞弟吴振勷并称“板浦名士二吴”,尤以吴振勃名气为盛。他践履笃实,孝友志节。尝言“能言百事不如能行一事,外鹜声闻不如内尽伦常,待贵而扬亲于身后不如在生之菽水承欢,待富而济人之贫不如随时之量力薄助”。他体恤贫士,待人诚挚。许乔林曾写道:吴氏一疏远的本家无后,家田逾千亩而为众姓多年冒耕,友人某看到振勃家生活艰窘,便出主意劝他出面过问,或许能收复地权产业,吴却笑着说:“彼吴与我家不是近支,故这田地并非我的产业,人家冒耕已历数世,几同永业,况百姓分占,每户所得亦无几何,今若尽情追收,败失业者众;余家虽贫岂忍为此?”其嘉言懿行,很为时人称颂。
吴振勃“博雅多能,著书满家”。著有《经学考源》、《春秋分类纪事》、《音学考源》、《先正言行录》、《古诗课蒙》、《金诗约选》、《筠斋文稿》、《筠斋诗录》、《筠斋客话》等。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称其“皆自抒所见,决择精审为实事求是之学”,极为精当。
刘清韵(1841~1915)女,又名淑曾,小字观音,字古香,灌云县中正(今东辛乡)人。刘清韵6岁即从师学习,爱好文学,擅长诗词,精通书法、绘画。刘清韵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蓬莱仙馆传奇》、《小蓬莱仙馆曲稿》、《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阁诗》等共24种。内容涉及街头巷尾、农家井畔、官场逸事、民俗风情。故事曲折、文笔纤秀,地方色彩浓厚。她是晚清一位有成就的女文学家。
晚年随丈夫钱梅坡回沭阳定居。光绪二十四(1898)年,沭阳遇大水灾,刘清韵家被淹,有14种传奇散失,仅存10种。
江问渔(1885~1961) 名恒源,字问渔,又号蕴愚,以字行。生于灌云县板浦盐河西江庄(原名墎廊生,现属东辛乡尤庄村),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
问渔少时家贫,但读书刻苦,16岁即考中秀才,19岁,考进省立师范学堂(后改为江苏两级师范),两年后,进本校优级师范学师范博物科;毕业时名列第一,被留校任教。
辛亥革命成功后,任南京政府实业部科员,当时海州正酝酿分治,他积极参与,为灌云建县作了很大努力。不久,随南京政府迁往北京,任工商部职员。后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几所大学及中学教书,兼做《申报》记者。在北京期间,他著作《伦理学概论》及《中国先哲人性论》两书,出版后震动学术界。民国15年(1926),由黄伯雨、黄炎培两人推荐,任江苏教育厅长;民国16年秋,应冯玉祥邀请,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民国17年,受黄炎培电约,辞去厅长职务,到上海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主任,并在中央大学兼课,主讲职业教育课题。自此,江问渔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的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江问渔把职业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概括为四句话:“谋个性的发展,为个人谋生的准备,为个人服务的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准备”。他说:“要尽力鼓舞民族精神,使受教育者激发强烈的爱国情绪,无论做一工或成一事,皆要认定为国家、为民族,不是为个人。”
“七七”事变后,他率中华职业教育社成员迁往重庆,并以无党派名流身份,被蒋介石成立的参政会纳为参政员。时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对抗战态度暧昧。江问渔与黄炎培为谋求韩能站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来,冒着敌机轰炸危险,赴济南做韩的工作,结果韩表示:“不投降,不拼命”。他们大为不满。民国36年,蒋介石当选总统后,曾要江问渔任教育部次长,被他毅然拒绝。
民国38年5月23日上海解放,江问渔率先欢迎解放军,并发表了讲话,陈毅很为赞许。接着,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职业学校校长。
1961年2月,江问 渔不幸病逝,上海市成立冶丧委员会,当时陈毅虽已离沪,但仍为治丧委员之一。追悼会由黄炎培先生致悼词,对江问渔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朱仲琴(1897~1976) 名友瑟,灌云县东辛乡人。幼年就读于中正精勤学堂,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第八师范学校。因家境贫穷,幸得其师李味辛和亲朋帮助,方读完五年师范。青年时代受“五四”新文化影响,思想激进,同情工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民国9年(1920)曾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海属社会面面观》一文,深受李大钊赞赏。该文曾被选入当时全国中等学校国文课本和大专院校国文参考资料。朱仲琴自20年代末起,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任灌云县立初级中学教师、训育主任、教务主任、赣榆县立师范教导主任兼教育科科员,江苏省立第二临时简易师范简师科教育、国文教员。抗日期间,拒不任伪职,为宣传抗日,曾任灌云县政治工作队副队长兼第一小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灌云县督学室教委,灌云县立初级中学主任、代校长等职。建国后,朱仲琴曾任涟水中学教师,后在灌云、灌南两县任小学教师数年。他能文善诗,曾著有《远山集》、《雪鸿集》、《他山文艺》、《狮吼》、《寄新少年》、《儿童诗歌》等。1976年,病逝家中,终年79岁。
马仲殊(1900-1958) 灌云县伊山镇人。幼时读过私塾,民国4年(1915)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民国10年进入东南大学学习,积极参与新文学运动,用白话文作诗写文。民国15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岭南大学任讲师。民国16年参加创造社,在鲁迅先生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处女作《周年》(自传性质,创造社丛书之一)。民国29年他的长篇小说《太平洋的暖流》问世,曾风行全国。
民国29年起,马仲殊长期在上海的中学和师范学校任教,一边教学,一边创作。著有短篇小说《三太爷》、《李星》、《屈服》、《京沪线上》、《邂逅》等;长篇小说有《两难》、《一个中学生的日记》、《桃色的云》;译著有《大地》、《儿子们》(美作家赛珍珠所作);文学理论有《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小说作法大纲》、《中学生文学》、《中学生小说作法》等。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前线报》笔政,以“老秀”笔名创作了诗歌、剧本。建国后,马仲殊担任上海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曾计划写作《鲁迅传》未成。1958年1月26日,马仲殊病逝于上海,年58岁。其生平被《中国文学家辞典》收录。
汪德昭(1905.12.20— 1998.12.28),大气电学家、水声学专家,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开拓我国国防水声学事业,制定了我国水声学的研究发展战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水声学研究人才;领导实施了水下预警体系,完成了多种国防和民用水声先进设备的研制,为我国海军建设和声纳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汪德耀 ,核化学化工专家。江苏灌云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教授,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早期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50年代研制不饱合聚酯玻璃钢。60年代后从事核化学与核化工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核燃料后处理萃取流程乳化问题的论点,并组织热试予以证实,使新流程在工业上应用。在发展核武器方面,领导化学线在原子弹引爆中子源的研制,钋-210及其它放射源的研制,氚的提取和生产工艺研究, 核爆炸当量的测定,核燃料的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起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80年代带领研究生在冠醚化学和高放废液最终处置领域进行研究。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武心慈,是上世纪50至80年代赫赫有名的篮球名将,曾是八一队和国家队后卫,退役后执教过八一青年队、八一队和中国青年队。郑海霞是她当教练时带的第三代球员,现在一些甲级队的主帅都曾经是武心慈的学生。此外,她也是不久前去世的一代中锋穆铁柱的师母。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灌云风光1(20张)

灌云夜景(15张)

灌云风光2(9张)

参考资料 1
灌云县基本介绍  
http://www.zjj1.com/provinces/lygsgyx.htm
扩展阅读: 1 中国灌云旅游网http://www.zggyly.com/
2 灌云人民论坛http://tieba.baidu.com/f?kw=%B9%E0%D4%C6%C8%CB%C3%F1
3 连云港统计信息网http://tjj.lyg.gov.cn/html/tjgb_sxgb/2009325/0932514292985030894.html
开放分类:行政区划,灌云县,连云港市
“灌云县”相关词条:
海州区响水县东海县赣榆县连云港沭阳县灌南县连云区新浦区仪征
海州区响水县东海县赣榆县连云港沭阳县灌南县连云区新浦区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