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狼谷姬陪香扮演者:汤嘉琛:康菲可能再度无视海洋局“最后通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25:16

汤嘉琛:康菲可能再度无视海洋局“最后通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6日15:46  大洋网

  作者:汤嘉琛

  渤海溢油事故已累积污染海域5500平方公里,并导致870平方公里海面水质降为劣四类,但这起事故至今仍没有结束的迹象。8月25日,此前一直被饱受公众质疑的国家海洋局终于向肇事者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发出了“最后通牒”,称8月31日将是一个关键节点,任何企业损害我国海洋环境都必将付出代价。(8月26日《人民日报》)

  在国家海洋局的通报中,不乏“两个彻底”、“两个务必”等严厉措辞,似乎想以此表明自己的强硬姿态。同时,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还以罗列数字的形式,回应了舆论对职能部门不作为的质疑。据他介绍,在处置溢油事故的过程中,国家海洋局及北海分局此前共约谈康菲中国公司管理层8次,发送责令康菲公司按期完成彻查溢油点、封堵溢油源的要求类传真30份,召开专家咨询和评审会5次,咨询专家26人。

  数字固然很可观,督促也还算给力,但综观溢油事件发生以来两个多月的事态进展,我们对这起事故是否最终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只能持谨慎乐观的观望态度。康菲公司在溢油事故善后过程已经数次展现它的傲慢,它很可能再度无视中国海洋局的“最后通牒”。

  从溢油事故暴发至今,肇事者和监管部门的一冷一热就一直值得玩味。作为监管者,国家海洋局和其他相关部门此前举办了多个发布会或通报会,但康菲中国则仅召开过两次新闻发布会。最新一次发布会在8月24日,但历史约一个小时的发布会的关键词竟然是“不”——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等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最多的是“不知道”、“不能确定”、“不能透露”、“不作评论”等。最尴尬的一幕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曾在8月9日责成康菲公司就油污处置不力向公众道歉,结果康菲公司根本不予理睬。

  与康菲中国的傲慢相比,相关职能部门的软弱和推诿也令人震惊。此前,有利益受损的养殖户通过北京律师向康菲公司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但时至今日,青岛和天津的海事法院尚未回复,只有海南省高院作出拒绝立案的回应——对不予立案的原因,海南省高院没有给出书面解释,仅仅口头表示污染事实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

  诚如一些媒体所分析的那样,康菲公司有恃无恐的底气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大树底下好乘凉,发生溢油事故的油田最大的股东实际上是至今仍在幕后的中海油,但这个大股东不仅没有尽到约束和制衡的职责,反倒从一开始就为康菲中国“背书”。溢油事故的善后工作进展缓慢,中海油却似乎一直在“装睡”。

  其二,前有车,后有辙,康菲公司熟谙中国相关法律的“命门”,知道在溢油事件的最坏结果也不过就是象征性地赔偿而已。此前,中石油集团一公司在松花江导致污染事故并形成国际影响,最终却只缴纳了小额的罚款,治理污染的近80亿元支出则由国家买单,至于对相关居民的影响则无人负责。相信这也正是谈及赔偿时,康菲中国在发布会上仅轻描淡写说一句“会考虑”的原因。

  有鉴于此,对见惯了色厉内荏的“外交辞令”的康菲中国而言,“严正抗议”、“强烈谴责”、“敦促”之类的说法,或许并不会转化为现实压力,促进事态良性发展。当然,“最后通牒”毕竟不完全等同于外交辞令,国家海洋局能拿出强硬的姿态已经算是对拳拳民意的回应了,收集证据并准备代表国家向康菲提出生态索赔的表态也算是值得肯定的一步,再过几天就到了“最后期限”,我们能做的也只有静静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