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佛兰专卖店:人性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7:37:31
人性解析

物有物性,人有人性,否定人性,就是否定人的基本功能、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人不同于物质的地方是他有生命,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是他有理性,理性就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理性是上帝赋予人的基本功能,有了理性,他能总结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有了理性,他能照顾到社会的关系,建立礼义秩序;有了理性,他能掌握事物的普遍性,改善自己的活动空间。但是理性不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他的个性,是他与形而上存在联系的那部分,我们把它叫做“道心”或“悟心”。是他追求无限、永恒和天赋创造力的部分。

人和世界是通过两种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是通过外在的方式,人有身体与五官,他要生存,他“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不管圣人和小人,食、色,人之性也。所以荀子说;“人性本恶”。一块蛋糕,甲多吃了,乙、丙就少吃了。一块土地,乙占有了,甲、丙就要争夺。利益机制是自然性的基本机制,强食弱肉是外在联系的基本法则,人的每个细胞都是自然物组成,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人的自然本能。另一种是通过内在的方式,人不但有五官和四肢,还有统帅身体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形而上存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从整个世界的有序运动中看到这个灵魂的存在,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动模式中看到这个人的灵魂存在。这个灵魂我们把它叫做“理念”,是它决定了存在的一切活动。上帝是“绝对理念”,世界万物的普遍性都是从这个理念流溢出来的理念,它们是这个绝对理念自我发展中各个阶段的表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心灵是相通的。只有人能通过修身养性和这个绝对理念沟通,从“小我”提高到“大我”的境界。所以孟子说:“人性本善”。抵制食、色的干扰,不受社会时潮的影响,保持自己心灵的纯洁,养成浩然之气。有了大我的境界,别人的幸福就是你的希望,别人的成功就是你事业的保证,万物皆备于我,对世界充满着爱。

人类历史是沿着两种方向发展的。荀子始终认为食、色等自然性才是人的真正本性,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基本权利。礼义制度和伦理道德是人为的,是圣人根据需要制造出来的。这就是一条法家路线,重视耕战,重视利益,把礼义制度看作统治的需要,把道德行为看作宠赂人心的手段。宋儒继承了孟子的路线,心性哲学强调“天理”,强调“大我”。认为“天理”和“大我”本来就在我们心中的最深处,人人都能成圣,人人都能成才,只是人们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被自然性所干扰,扰乱了本性,个性无法展现,天理无法看清。所以他们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修身养性的道德实践。前者是经验主义的路线,也就是我们现代社会的路线;后者是形而上学的路线,是终极关怀的路线。要使人们得到幸福,社会得到和谐,世界有序不乱,只有走后一条路线。

人类世界不是上帝偶然的造作,也不是物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人难道仅仅为了吃好、穿好和玩好吗?人有自己的责任,人类有自己的使命,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就是上帝自我的创造活动,是通过人类的觉悟者把潜在的能量释放出来,创造更高的生命体的形象。人的自然性是人类最初的原动力,保持人类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是上帝对人的最起码要求,圣人对食、色是保持最低水平的,从来不为了食、色而侵犯了别人的利益。人生为了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只为了食、色而奔忙的人和动物无异。人类要充实自己,就要把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下来,人类要提高自己,就要掌握事物的普遍性,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人类要和平相处,就要建立法制社会和国家制度。理性是人的范围内的活动,它给自然物以意义,给人类以家园。从刀耕火种到锄头耕牛,再发展到机械和化肥,人类的能动性逐步增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但是。理性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描述事物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它只能认识人与人不同的生活发方式和行动模式,它是功利的、实用的,它不能认识真理,不能发现世界的本来面貌。理性只能使人类处在明争暗斗的循环之中。悟性或道性,才是你真实的实在,它是通向真理的窗口,是你人生中价值的所在。自我认识、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它不是从功利出发的,也不是为需要出发的,纯粹是心灵的一种形而上冲动,一种对真善美的渴望,只有纯洁的人他的天赋才能展现出来。伦理社会才能实现,世界才能走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