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淋报警阀组:多枝柽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39:25
沙漠变绿洲的新希望——多枝柽柳 2011-07-15

多枝柽柳又名红柳,耐寒、耐旱、抗风沙、耐盐碱,被流沙埋住后,枝条能顽强地从沙包中伸出来继续生长,是防风固沙最常用的树种,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它枝条细柔,树冠茂密丛生,夏季开粉红色穗状花,盛花时,淡红色的花序团开在嫩绿的枝叶顶端,随风摇曳,波浪起伏、鲜嫩夺目,是沙漠中最具生命色彩的植物,也是坚毅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柽柳科柽柳属灌木,高1-5m;枝条细瘦,红棕色;叶披针形、长2-5cm,总状花序密生在当年生枝上,组成顶生大圆锥花序;果实为蒴果三角状圆锥形。产于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蒙古,苏联,伊朗,阿富汗也有。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喜光、耐旱、耐寒,亦较耐水湿,极耐修剪、刈割。

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程度加剧、威胁到了整个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每年投入上千亿的资金用于荒漠化控制工程建设。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人地关系协调的理念,将治理荒漠化和沙尘暴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化为植树种草和防沙治沙工程,没有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没有与增加农牧民的收入相结合,国家治理荒漠化项目的工程款往往只是一次性投入资金开荒、引水修渠,种植红柳、梭梭等耐旱植物固沙,绿洲恢复后,这块土地只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产权也不明晰,农牧民不愿意到这里来,没人来劳动养护,这块绿地后期的维持、维护资金仍需依赖政府持续的财政投入,难以维继,荒漠化治理成效不明显,土地沙漠化形势依然严峻。

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 Wight)寄生于多枝柽柳的根部,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前农牧民在红柳地里种植物管花肉苁蓉产量很低,亩产只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在科技工作者的长期努力下,近年来在红柳、梭梭(Haloxylon ammodeneron)林中人工高产栽培肉苁蓉获得成功,肉苁蓉亩产可达500多公斤,每亩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新的栽培技术攻克了肉苁蓉人工接种的技术难关,采用红柳和梭梭轮作模式,解决了一些地方红柳接种数年后出现大面积死亡(肉苁蓉长期寄生红柳所致)的问题,红柳生长若干年之后,间隔一行砍去红柳改种同样可接种大芸的梭梭,等到梭梭成活,次年再砍去另一行红柳改种梭梭,红柳和梭梭交替种植,肉苁蓉产业就可生生不息。肉苁蓉种植业巨大的经济效益调动了农牧民和企业承包荒漠种植沙生植物的积极性,使肉苁蓉由以前依赖采挖野生资源转为人工种植,有效保障了对肉苁蓉药材的需求,通过人工种植寄主恢复了沙漠植被,遏制了乱采野生资源对生态的破坏,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摧生了新的肉苁蓉加工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农牧民增加了收入。

观赏地点:亚洲沙漠植物区

(供稿彭晓明)

多枝柽柳

多枝柽柳(美丽的花序)

管花肉苁蓉寄生于柽柳根部生长(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