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宫琴音sdmt 316网盘:紫柏大师的念佛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4:09
--------------------------------------------------------------------------------------------------------------- 紫柏大师的念佛方法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7-28 16:32:00     
紫柏大师问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间断吗?” “合眼睡时便忘了。”海州回答说。 “合眼就忘了吗?!”大师震威一喝,说: “这样念佛,念一万年也没用!从今以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才有出苦的希望。 “若是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一开眼时,应该痛哭起来,直向佛前叩头流血,或念千声万声,尽自己力量便罢。这样做了二三十次以后,自然能在大昏睡中念佛不断了。 “世上很多念佛人,有的念了二三十年,有的尽一生都在念佛,可是到了临终,却是没有用。 “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在睡梦中不曾有念佛的念头。要知道,人活着如觉,人死了如梦,所以梦中念佛的人,临死自然心不散乱,一心往生了。 “念佛的心真不真,勘验关头,须在欢喜、烦恼中取得证明。这时,真假的心,很明显地可以辨别出来。 “大抵上,真心念佛的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还是念念不间断的。因为欢喜动他不得,烦恼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然不能动,那么,死生境上,自然不会惊怖。 “现在人念佛,遇到一些微小的或喜、或怒景象,就把‘阿弥陀佛’撇到脑后去了,怎么能得到念佛的灵验呢? “如果依照我的方法念佛,真的能于爱憎关头不忘失这句‘阿弥陀佛’,假使在目前日用中得不到受用,临终又不得往生,我的舌根必然坏烂!”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1289.htm) ---------------------------------------------------------------------------------------------------------------  蕅益大师:念佛一时信心不足不要紧
 发布:wwdxk []   日期:2011-7-29 11:22:00       
 蕅益大师 示玄著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世所摄,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谛审谛观,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便成众生知见。若仔细观此众生知见,仍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不属三世,不堕四句,则众生知见当体原即佛知佛见矣。倘不能直下信入,亦不必别起疑情,更不必错下承当,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净,念得亲切,自然蓦地信去,所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也。此棒打石人头,曝曝论实事。若要之乎者也,有诸方狐涎在,非吾所知也。偈曰:   众生知见佛知见,如水结冰冰还泮;   戒力春风佛日晖,黄河坼声震两岸。   切莫痴狂向外求,悟彻依然担板汉。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1337.htm) --------------------------------------------------------------------------------------------------------------- 蕅益大师:一举一动,皆可回向极乐世界。
 发布:wwdxk []   日期:2011-7-29 10:46:00     
 蕅益大师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种胜业,岂不足庄严净土?只为信力不深,胜业沦于有漏,又欲舍此别商,误之误矣!但加真信,一切行履,便不须改也。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1325.htm) --------------------------------------------------------------------------------------------------------------- 蕅益大师:佛不可不念,切勿自欺欺人!
 发布:wwdxk []   日期:2011-7-29 11:13:00     
 蕅益大师 示陆喻莲    超生脱死,舍净土一门,决无直捷横超方便;而生净土,舍念佛一法,决无万修万去工夫。近世盲禅:妄谓弥陀不必念,净土不必生,儱侗□突,堕堑落坑。夫夜卧之顷,枕席不安,犹必安置;以三界火宅,而不思出离,可乎?若漫云:悟心之士,此间即寂光。何不曰:恶骂是称赞,恶打即供养,粪秽即栴檀,涂炭是天宫宝殿乎?傥未能啖粪卧炭,则净土决不可不生。设果能,亦豚豕鸡犬耳。何若老实念佛,导之以信,要之以愿,径登九品莲台,与观音、势至、海众为眷属。回视空头恶见邪禅,博一时假祖师之虚名,堕万劫拔舌犁耕之实苦,何啻云泥也哉!莫论散心定心,只勉课程终身不缺,日勤日切,净土华棻,昼夜增荣矣。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1330.htm) ---------------------------------------------------------------------------------------------------------------  达真堪布:为什么要念《普贤行愿品》发愿做回向?
 发布:悉以诸音而说法 []   日期:2011-7-5 11:00:00 
    《普贤行愿品》有什么功德?为什么修法仪轨的后行部分要念《普贤行愿品》发愿、回向?      达真堪布解答:普贤菩萨的愿力最大最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愿望,都包含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里。《普贤行愿品》的内容,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跟随普贤菩萨发愿、回向,我们的愿力就能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愿相应;我们的发愿、回向,都能达到最清净、最圆满、最殊胜。所以我们一定要跟随普贤菩萨,按照《普贤行愿品》的内容发愿、回向,这样是最如法的。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不要只在嘴上念,一定要边念边思维,边念边观想,发自内心地念。普贤菩萨发的那些大愿非常殊胜,我们跟随普贤菩萨一起发大心、发大愿,才能断除我执我爱,才能断除自私自利。我们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我执我爱了,就不会有这些私心杂念,也不会有这些烦恼痛苦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8140.htm) --------------------------------------------------------------------------------------------------------------- 念佛,什么都不用担心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7-28 10:15:00   那个女孩说,她的脑中总是会冒出一些恶念,比如有杀众生、杀父母甚至杀佛菩萨的念头,她非常害怕,老是问我:“我有这样的恶念,如果仍然念佛,阿弥陀佛还会救我,接我往生吗?” 虽然这是一个所谓有精神疾病的女孩,虽然我知道她的那些恶念可能来自某些其它因素,但我不说别的,总是这样告诉她:“你只是妄念多一些而已。其实所有的罪障凡夫都是这样,整天妄念不断,更多的还不如你,因为你念佛,他们不念佛。所以,不要总是以为自己有病!只要你念佛,你的身心就处在在康复之中了。在佛菩萨眼中,所有的罪障凡夫都是病人,都亟需救治啊!” 我一再对那女孩说:“你记住——除了南无阿弥陀佛是真实的,其它的念头都是虚妄的!阿弥陀佛知道你脑中出现那些妄念甚至恶念都是不由自主的,所以阿弥陀佛绝不会责怪你,反而因此更要救度你呢!” 她每次都会松下一口气,说:“哦——这样我就放心啦!” 今天,女孩又打电话来问:“我所在的这个县城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念佛。万一到我临终的时候没有人为我助念,怎么办?” 我说:“你就放心大胆地只管念佛,阿弥陀佛会为你安排好的。如果你到那时候已往生决定,必然预知时至,便不需要别人助念了;如果阿弥陀佛观察你需要助念,到时候一定会派人去为你助念的!所以,你只需老实念佛就行了!” 她闻言开心地说:“哦我知道了——我就念佛,什么都不用担心的,阿弥陀佛会安排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1246.htm) --------------------------------------------------------------------------------------------------------------- 净界法师:他念佛数目念得不多,但是他强调一心不乱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7-30 14:22:00     
他念佛数目念得不多,但是他强调一心不乱                                              净界法师     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一个公案:     宋朝有一个人叫马圩,这个马圩居士是杭州的一个地方官,他的父亲也是做官,他的父亲是拜慈云遵式大师做师父,就是慈云忏主,就是创造十念法门的。     他父亲首先学佛以后,就鼓励大家学佛。但是他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并没有了解到净土的殊胜,后来马圩居士遇到广初法师讲《净土十疑论》,他听了以后对净土生起信愿,就专修十念法──早上起床的时候,拜三拜、做功课,做完以后就念十念,也就是说你不管做了什么功课,一口气把佛号全部念完,再吸一口气把佛号念完,就念十口气,然后再回向。     看文的意思,他一天也没有修几次,大概一天二次至三次;后来他临终的时候,在大家助念之下安详往生。往生以后的第二天,全家都梦到他现前、在梦境现前,他跟家人说:我已得生净土,来作一个印证。     这个诸位在《净土圣贤录》可以找得到,宋朝的马圩居士。你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居士,他数目念得不多,但是他强调一心不乱,就是这个佛号在他心中念的时候,产生一个强大的正念力。     我希望我们在修本尊相应法的时候,一些基本观念要了解,你一念心中归依的法门当然不可能一个:你心中可能有〈大悲咒〉的功德、你有时候也念地藏王菩萨、有时候也执持什么咒,都可以的。     如果你有志于往生,你必须把你心中的法宝,要有一个主跟伴的差别,也就是说你心中要认定──心中的佛号是你的根本所依,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净土的人,最怕的是到临终的时候,三心两意,念几句佛号没有感应,改念观世音菩萨;念念观世音菩萨也不对,改念地藏王菩萨:完蛋了,就表示你心中根本没有栽培一个根本所归依的境。     虽然你佛号可以念的不多,但是佛号在你心中的地位,是所有法门不可以取代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叫做信愿具足。    好,这个叫做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我们回到经文。这段经文等于是把净土的因果加以说明:净土的因,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净土的果,就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1505.htm) --------------------------------------------------------------------------------------------------------------- 彻悟禅师: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
 发布:wwdxk []   日期:2011-7-30 12:21:00      
彻悟禅师,净宗十二祖。"他是在禅宗大澈大悟之后,回过头来专修念佛法门"(净空法师语)。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如郁头蓝弗。习非非想定于水边林下。每定将成。多为鱼鸟所惊。因发恶愿曰。吾他日后。当作飞狸。入林食鸟。入水食鱼。后非想定成。遂生天上。寿活八万大劫。天报既终。遂堕为飞狸。入林水以食鱼鸟。此恶愿也。与性相违。尚有大力用。八万劫后能满。况称性之善愿乎。神僧传。载一僧于石佛前。戏发愿曰。如今生生死不了。愿来生作威武大臣。后果作大将军。此戏发之愿也。尚终得遂。况至诚所发之愿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一僧曰。汝学佛法。独不闻未成佛果。先结人缘。汝虽明佛法。其如无缘何。其僧曰。我即终于此乎。傍僧曰。吾代汝为之。问其僧有何所蓄。曰。无他。仅余一衣料耳。曰。此亦足矣。遂变价置买食物。引其僧至一深林。禽鸟昆虫甚多之处。置食于地。复教以发愿。乃嘱曰。汝二十年后。方可开法。其僧如所嘱。至二十年后始开法。受化者多少年。盖皆受食之禽鸟昆虫也。此愿力之不可思议也。尚能以他人之愿。摄彼虫鸟。脱异类而入人道。岂自愿不能自度耶。佛以四十八愿。自致成佛。而我所发之愿。正合佛摄生之愿。此则直以发愿。便可往生。而况佛有不思议大慈大悲。如莹珂。酒肉无择之人。后阅往生传。每读一传。为一首肯。遂断食念佛。至七日。感佛现身慰之曰。汝阳寿尚有十年。当好念佛。吾十年后来接汝。珂曰。娑婆浊恶。易失正念。愿早生净土。承事诸圣。佛曰。汝志如此。我三日后来接汝。三日后果得往生。又怀玉禅师。精修净业。一日见佛菩萨满虚空中。一人执银台而入。玉念曰。吾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胡不然。银台遂隐。玉弥加精进。二十一日后。复见佛菩萨徧满虚空。前持银台者易金台而至。玉遂泊然而逝。刘遗民。依东林。结社念佛。一日想念佛次。见佛现身。刘念曰。安得如来手摩我头乎。佛即手摩其头。复念曰。安得如来衣覆我体乎。佛即以衣覆其体。于戏。佛之于众生。无所不至。真可谓大慈悲父母矣。欲速生即令速生。欲金台即易金台。欲手摩头即摩头。欲衣覆体即覆体。佛既慈悲一切众生。岂独不慈悲我乎。佛既满一切众生之愿。岂独不满我之愿乎。大慈悲心。无有拣择。安有此理。是以真能发愿。则信在其中。信愿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愿行三种资粮。唯一愿字尽之矣。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圣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之业乎。倘置净业而别取权乘小果。亦是虚度光阴。亦是以如意宝珠。而贸一衣一食。况取人天有漏之果乎。如是珍重。如是爱惜。则心专而佛易感。行勤而业易精。果得真生净土。亲见弥陀。时承开示。面奉慈音。妙悟自心。深证法界。延一念为长劫。促长劫为一念。念劫圆融。得大自在。得非自食其珍重爱惜之报乎。彻悟禅师语录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1487.htm) --------------------------------------------------------------------------------------------------------------- 净空法师法语:这叫修净业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8-25 11:28:00     
1 我们这个世间,是染净混杂的一个世界,所以是苦多乐少。 2 无始劫以来,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死轮回,既然没有办法超越轮回,我要告诉诸位实实在在的状况——你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多,在三善道的时间少,这是一定的。 3 如果你不相信,你反省一下,你这一天当中,头脑里面动的念头,是善的念头多,还是恶的念头多?必定是恶念多,善念少!一天当中如此,何况一年,何况一世,何况生生世世? 4 善念感三善道,善念既然少,住三善道的时间短;恶念既然多,恶念的念头强,那决定三恶道的时间住得长久,这是一定的道理。有因必有果,非常可怕! 5 古德告诉我们,三恶道是众生的故乡,住得久;你到三善道是出来旅游观光,没多久又要回去了。我们想想,这个话实在是有道理。 6 纵然是修善业,与善相应,也不是个办法,为什么?出不了六道,出不了轮回。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积极去修净业。什么是净业?断恶修善,不着断恶的相、不着修善的相,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叫净业。 7 我们要想超越轮回,了断生死,唯一的妙法就是佛号相继,不要叫它中断。你这个佛号一分钟不间断,你得一分钟的清净;一小时不间断,你得一小时的清净;你一天不间断,你得一天的清净,要努力,这叫修净业。 8 我们无始劫以来,阿赖耶识里面习气种子太多了,这一世能控制,难保下一世还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这又堕三途,所以不修净业,不求往生,确实没有第二个办法。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5259.htm) --------------------------------------------------------------------------------------------------------------- 达真堪布:在因地不能乱发愿吗?
 
 发布:悉以诸音而说法 []   日期:2011-6-15 8:21:00     
 
    在因地不能乱发愿,尤其是不要发不能实现的愿。这样说对吗?      答:在因地不能乱发愿,这是对的。要考虑好,自己有没有这个必要,能不能发。必要的,该发的一定要发;不必要、不该发的绝不能发。要把握适度。      不能实现的愿是可以发的。为什么呢?你看地藏王菩萨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没有空的时候,那地藏王菩萨是不是没有成佛的时候?其实地藏王菩萨早就成佛了,他的心的力量大啊!当时地藏王菩萨他母亲的业始终没有消尽,他就发这样一个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时业就彻底消了。      《普贤行愿品里》,好多都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我们发愿的时候,心量越大越好,心胸越宽越好,这也是修炼这个心的一种方法。你就心量能开那么大,心胸那么宽广,这些小的障碍自然就消失。      愿不能乱发,发愿是很重要的。我们为什么要跟随普贤菩萨发愿?普贤菩萨的愿是正确的。历代上师都是这样要求,我现在也跟大家这样要求,发愿的时候一定要按发愿文。回向的时候也要按回向文。这都是金刚语,这都是正确的愿。我们跟随普贤菩萨,跟随这些佛菩萨发愿,那是不会有错的。若是自己随便发愿,就不一定到位,就不一定正确。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4641.htm) --------------------------------------------------------------------------------------------------------------- 空法师法语:赞叹极乐净土无比殊胜
 发布:居士 []   日期:2011-8-12 10:47:00      ◎ 在所现的境界里,十法界的「佛法界」是最圆满、最殊胜。佛法界也是由念佛而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菩萨要成佛,还是要念佛。我们现在念佛,是直捷作佛,不走迂回之路。佛法界也有种种不同,这种种不同还是从心念变现的。(981115早餐) ◎ 传记里记载,隋唐时代的天台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所以他的话就等于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他告诉我们,佛有四种,就是天台四教:藏、通、别、圆,这四种佛的差别很大。藏教佛与通教佛还未见性,是十法界里地位最高、福报最大,但还没有突破十法界。别教佛破十二品无明,相当于圆教二行位菩萨,但与圆教佛还相差很远。因为二行位菩萨还有八个位次,才能修到十行圆满;而十行上面还有十回向、十地、等觉,才能证到圆教佛果。而我们念阿弥陀佛,则是直捷证圆教的佛果,非常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无不赞叹念佛法门,这也是一切诸佛所修的。(981115早餐) ◎ 《无量寿经》上,有很多菩萨想求此法门而不能得,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听闻,也不知道有这个法门。他们为何希求这个法门?就是希望早一天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而我们在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是多么庆幸、难得!倘若遇到了而不能相信,不能理解,不能认真依教奉行,实在太可惜了。有机会遇到,而当面错过,真是无比的损失、遗憾。《弥陀经》中,世尊苦口婆心劝勉我们求生净土,我们要能体会如来的大慈大悲。(981115早餐) ◎ 《弥陀经》中,世尊三次劝导我们要发心求生净土。六方佛劝勉我们当信是经,也是劝告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六方佛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此可知,世尊劝导我们求生净土,也就是十方一切诸佛都劝我们求生净土,这个劝告是真实不可思议,恳切至极。佛为何如此劝导?佛教化众生,无非是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而往生极乐世界才是圆满的破迷开悟,得究竟乐,永不退转,直至成佛。此是一切诸佛成佛道、度众生的圆满大愿,所以一切诸佛才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读经研教要能深深体会这个意旨,认真努力,老实念佛,才不辜负一切诸佛。(981129早餐) ◎ 我们现在修学念佛法门,能帮助我们断烦恼、长智慧,脱离生死轮回,圆成佛道。在无量法门里,这是第一希有殊胜的法门,很不容易遇到。尤其是现前这种共修的道场,不是人力所为的,是诸佛菩萨加持的,所以道场有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大家在此道场修学,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希有难逢的因缘,要认真努力,决定在这一生中圆满成就。(981207早餐) ◎ 人生最幸福的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天在一起说经论道,这是无比殊胜的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就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经上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来自十方、三际,他们放下旧习气,来亲近阿弥陀佛与诸佛如来。每天与同参道友,或在地上、或在空中、或是经行,都在说经论道。在修学环境上,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完美,这是我们真正向往、羡慕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树立一个典型、模范,表演给世间人看,他们要是懂得了,也会发心认真来学习。(981215早餐) ◎ 诸佛如来劝我们想佛、忆佛、念佛,把其它的思想全部放下。净宗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就建立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古往今来,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这些人都为我们做了榜样。若用一般宗教人士的说法,这些人是为我们做见证。在佛法的「三转法轮」里,所谓是「作证转」,他们现身说法为我们做证明,说明这是事实。(981224早餐) ◎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虽没能亲见往生的事实,但是听到的却不少。人家何以能自在往生?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尤其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时代,自在往生对我们非常重要,真正是一生中第一桩大事。其实只要依照经论如法修学,就可以得到。特别是《无量寿经》,古德讲《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因为《无量寿经》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况,介绍的最完整,修学的方法说得最详细,往生之后的果报也讲得最圆满。若我们真正希望自在往生,修学三个月到六个月就能成功,所以这个法门殊胜,为一切诸佛赞叹颂扬。(981224早餐) ◎ 六道轮回就是恩恩怨怨互相酬偿而已,我们明白了就会放下,知道世间不好玩。诸佛菩萨看得清楚,为我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就是大乘佛法,十方诸佛剎土。在大乘法里,又告诉我们一个特别的法门,诸佛剎土中,最殊胜的报土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仅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有六方佛赞叹;玄奘大师译的《弥陀经》,有十方佛赞叹;《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求生弥陀净土。佛菩萨不会骗人,对佛菩萨的话决不能怀疑。经典自古代代相传,确实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有翻译的人,有翻译的处所,证实经文可以相信。(981225早餐)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2953.htm) --------------------------------------------------------------------------------------------------------------- 彻悟禅师: 劝人念佛。业力由心转变。善根在人栽培。
 
 发布:wwdxk []   日期:2011-7-31 5:13:00    
众生所以轮回者。六道也。余趣众生。为惊瞋苦乐所障。无暇向道。可以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但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人身岂易得乎。人道众生。从生至壮。以及老死。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世间尘劳生死业缘耳。佛法岂易闻乎。得人身已难。况得男子身。六根具足尤难。闻佛法已难。况闻弥陀名号。净土法门尤难。何幸而得难得之人身。何幸而闻难闻之佛法。闻之而犹不肯信。不深为可惜也哉。不信姑置。即如信者。信而不愿。犹不信也。愿而无行。犹弗愿也。行而不猛。犹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愿不切。愿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总之生真信难。信果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力行。决定得生净土。决定得见弥陀。决定证三不退。决定一生补佛。既得生净土矣。旷大劫来生死业根。则从此永断。既一生补佛矣。至极尊贵无上妙觉。则便得圆成。此一念真信所关系者。岂浅浅哉。苟非障道缘薄。生死业轻。久种善根。宿因深厚者。何以能尔。然吾人无量劫来。业力轻重。善根深浅。皆莫得而知。但业力由心转变。善根在人栽培。是故宏法者。不得不善巧方便。恳切开示。而学道者。不可不竭力奋勉。勇往直前。但一言入耳。一念动心。皆可转变业力。皆能栽培善根。虽闻种种紧要开示。都无一言所入。虽遭种种逆顺境界。曾无一念奋发。是为真业力深重。真善根轻尠。则亦莫可如何也矣。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已悟。亦无所增。我虽犹迷。亦无所减。佛虽无增。以顺性故。受大法乐。我虽无减。以背性故。遭极重苦。佛于同体心性之中。虽受法乐。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念念忆念于我。念念摄化于我。我于同体心性之中。虽遭众苦。不知仰求于佛。不知忆念于佛。但唯逐境生心。循情造业。旷大劫来。五逆十恶。种种重业。何所不造。三途八难。种种大苦。何所不受。言之可惭。思之可怖。设今更不念佛。依旧埋头造种种业。依旧从头受种种苦。可不愧乎。可不惧乎。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故应念佛。已造之业。无可如何。未来之业。可更造乎。生惭愧心。故应念佛。同体心性。既曰本有。即今岂无。祗欠悟证耳。求悟心性。故应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惭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我不念佛。佛尚念我。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大势至菩萨云。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若子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大士亲证实到境界。吐心吐胆相告语也。我今念佛。必得见佛。一得见佛。便脱众苦。即开悟有期。果得开悟。便可一痛洗已往之惭愧矣。佛尚可不念乎。 彻悟禅师语录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1542.htm) --------------------------------------------------------------------------------------------------------------- 而不作,信而好古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3集     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谁先发现六道的?不是释迦牟尼佛,比释迦牟尼佛至少还要早几千年,古老的婆罗门发现的。婆罗门教就是现代的兴都教,我跟他们有往来,我还参加他们的聚会。这些长老们告诉我,他们的教有一万多年历史,代代相传,我相信,印度人不重视历史。回想到我们中国,中国常说五千年历史,这五千年是怎么说法的?是有记载的,有文字记载的。文字是黄帝时候发明的,黄帝到我们现在是四千五百年,黄帝之前是神农,神农前面有伏羲,传说八卦是伏羲画的。这个当中,神农到黄帝五百年,神农到伏羲也是五百年,就是一千年,在中国正式使用文字一千年前,已经开始有这些符号,这是出土的甲骨文能给我们做证明。所以中国有用符号记载的,确实可以能推到五千年。五千年之前,连这些符号都没有,有没有人类?当然有,而且聪明的人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孔夫子是集大成而已。他老人家说的话非常诚恳,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我们现代人应当要学习的,你从这个态度上看出他老人家的谦虚、恭敬。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夫子一生他所学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全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他不过是用文字把它记载,流传给后世。《论语》里面许多的话,我们相信都是千万年前古圣先贤传下来的。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清凉大师告诉我们,都是古佛所说的,他说世尊曾经讲过,世尊说,他从来没有将古佛所说的经上加一个字,比孔子的态度还要严谨。东西方的圣人给我们做榜样。    我们现在常常就想要创造、要发明、要出人头地,这个观念是什么?这个观念是烦恼!贪、瞋、痴、慢、疑,这几个字里头你看看他犯了多少个字?比不上古人那种谦让。夫子温良恭俭让,决定不争名不夺利,自己的见解跟古人见解一样,说是古人说的,不说自己说的,这叫德行,积德。不好名闻利养,这是世出世间做学问、养德行基本的条件。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他教我们修学十个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天主教的《玫瑰经》,总共十五段,第一段叫我们学习圣母玛利亚的谦卑;我们中国《礼记》,诸位翻开来,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世出世间的圣人教我们从哪里学起?从谦卑学起。中国人讲礼,礼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谦卑、尊重别人,这叫礼。自己得做出来,让别人看到、接触到有所感动,来向你学习,这才叫度众生。世出世间圣人,度就是教化人、教导人,怎么教法?先要做到,身行、言教。身行放在第一,就是身教,我要把它做到。别人看见了,想跟我们学,他发些问题,你再以言语教导他。一定是先把它做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5275.htm) ---------------------------------------------------------------------------------------------------------------
修行是调整心态,而不是挑选法门 达真堪布     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我们这些人学佛修行就像到了超市一样,挑这个选那个。今天觉得这个好,学一学,过几天改主意了,又扔了,又选下一个。学佛修行哪有这样挑挑选选的?      以前我们曾经讲过一个藏地的成就者是如何成就的。他每时每刻都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调整自己的心态。相续中每生起一个恶念,他就放一个黑豆。相续中每生起一个善念,他就放一个白豆。就这样观察、调整,观察、调整。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黑豆。但是慢慢地通过调整,通过改正,黑豆白豆一样多了。到最后全是白豆,没有黑豆的时候,他圆满了,成就了。      所有的成就者都是这样不断地观察、调整自己的心态,最后才成就的。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凭自己的感觉,今天选这个,明天挑那个。感觉不太好,一下就甩掉了。你们已经甩过多少个法门,甩过多少个上师了,还能有救吗?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不是儿戏,都是有因果的。你做这些恶业的时候,对境是谁啊?对境是功德圆满、福慧圆满,三界所有众生的怙主!还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因果就像秤,都给你们秤得清清楚楚,不会有一点点的差错,到时候一定会报应的。不要再这样了。      依止上师善知识,然后跟着他学修,这是一种缘分。自己能遇到、能得到就是缘分。凭缘分找上师善知识,凭根基找法门。所有具德的上师都是佛菩萨的化现,都是一体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脱离痛苦的方法。你只要能坚定不移的学修下去,都能让你解脱,甚至让你成佛。别分别、别执着、别排斥。如果你分别、执着,甚至排斥了,你就会失去三宝,失去佛法,那你还能学修吗?你当时在上师三宝面前皈依的时候,皈依的是所有的佛,所有的法,所有的僧。不是一两个佛,也不是一两个法,也不是一两个僧人。所以没有必要分别。      你既然皈依了,修法了,就要坚定不移地学修,别再怀疑,别再寻找其他的路。今天依止这个上师,明天依止那个上师;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按道理来说,这都不是如法的。你走上了这条路,没有好好走放弃了,又走另外一条路,又走又放弃……你总是这样,永远达不到目的。这可不是好事啊!这样缘起不好,这个后果特别可怕。如果以前有这样的情况,多念点缘起咒,能恢复恢复。缘起也特别重要。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5206.htm) ---------------------------------------------------------------------------------------------------------------一切法皆有祕要 净空老法师      「今极乐菩萨」,这是讲极乐世界的菩萨,「善谈诸法秘要」,这个祕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顶尖的哲学、顶尖的科学,甚深祕要。所以学哲学、学科学的人,应当到极乐世界去找阿弥陀佛,你才能达到究竟圆满;你要不到极乐世界去,永远不能够做到圆满,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乃善能开演诸佛一切显密甚深秘要」,显是显教的,密是密教的,我们讲密宗,那就把一切诸佛所说的经典全部包括在其中。我们必须要知道,任何一部经都有它的祕要,祕要是什麼?通达自性。如果这个经有祕要,那个经没有,那个经就不平等。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就晓得这个法门广大,不只说是佛的法门,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门。连小朋友念的《三字经》、《弟子规》,你说有没有祕要?有。甚至於说现在幼稚园小朋友念的课本,小狗叫、小猫跳,有没有祕要?有。任何一切法,穿衣吃饭都有祕要。如果没有祕要,香积国香积如来為什麼他不讲经说法?他度化眾生请大家吃饭,人家一吃就开悟,就明心见性,可见得吃饭有祕要。样样都有,為什麼?它通自性。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心现识变,那个心就是自性,自性所现,唯识所变,识是分别执著,性是祕要。你说哪一法没有性?眾生都有佛性,那些矿物、植物都有法性,那性是祕要。祕要一得到,全通了,没有一法不通。你看宗门有棒喝,真有棒喝下开悟的,那个棒子一打他开悟,他明心见性了。打要懂得时候,一打就开悟,时节因缘没到打死了他也不开悟。你就知道打棒的人不是凡人,凡人不会打,凡人把人打死了都不开悟。那是个开悟的人,他知道你开悟在什麼地方,那个关节没通,用这种方法一棒把他打醒,他就觉悟。门道太多了,没有一定的方法,大叫一声也把人叫开悟了,那叫棒喝!所以佛法教学法善巧方便太多太多,不胜枚举。(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5268.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