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电缆型号:小米手机难成主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58:26

小米手机难成主流

2011-08-25 06:55 福布斯 我要参与(42)

(雅虎科技配图)

手机在越来越成为“手持的个人电脑”的趋势下,手机二次开发厂商的成功概率越来越低。

很早很早以前,在新浪搜狐还是BBS的年代,深圳有一家公司做出了杀手锏产品——中文内核的Linux,并借此登陆了美国三板市场,市值最高时高达4亿美元。更令人艳慕的是,公司创始人都是20出头的毛头小子,创业前几经波折,吃尽苦头;创业初遇到竞争对手收购诱惑;上市后(借壳上市)志向远大,整个创业故事如同商业杂志宣扬创业精神的教科书,标标准准的青年才俊,多才又多金。

这家公司叫蓝点,他们的产品叫蓝点Linux;最早我是在一本叫《女友》的生活杂志上看到他们的故事,那时我还在念高中——你可以想象当时这家公司有多么的牛气逼人。什么新浪、搜狐,在“操作系统”、“中文操作系统”这些耀眼的词汇面前,统统都是浮云。但是,现在,在蓝点上市10年后我还要再提及蓝点这个名字,因为蓝点已经消失,成为一个失败的案例。而新浪、搜狐等当年抄袭平媒稿件的网站依然屹立不摇。

蓝点Linux是一种运行在个人电脑上的Linux操作系统,是Linux家族数不清的发行版本中普普通通的一种,因为中文化的关系而在中国名声鹊起。又因为生逢个人电脑高速发展的年代,所以引来资本市场的垂青。如果你是80初及更早些年份的人,你一定还记得当年联想也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幸福之家;实达电脑采用了冲浪软件的Xteam Linux;美国人还搞出了一款号称中文最好的TurboLinux。乃至红帽子Linux、Debian等等,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种以上的Linux——连朝鲜都有自己的Linux系统。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Linux内核上做用户界面开发,并宣称针对用户使用习惯进行了优化。对于非极客的个人消费者而言,这似乎很美妙。但是,历史证明,以上所有的Linux都没有在个人消费市场取得成功,唯有红帽子转型成功,却是在服务器端找到了商业价值。而中国国产Liunx很快就销声匿迹。 

看到这里,你似乎已经嗅到了今天在手机上的类似气味:假如安卓系统类比Linux内核的话,那么小米也好,魅族手机也好,都可以类比成“硬件+Linux+UI”;如同当年联想卖电脑,搭配一个“幸福之家”一样,看起来更加贴合用户需求,但实际颇有“狗尾续貂”的实际功效。以古照今,合理推断,我认为,手机在越来越成为“手持的个人电脑”的趋势下,手机二次开发厂商的成功概率越来越低。尤其是安卓系统在划分出平板电脑和手机两个分支的开发方向后,二次开发厂商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必要。小米,以及魅族,在若干细分的消费人群那里或许能获得成功,但在产业中的份额相当有限。让我们重回Linux败北的历史场景:在各种版本Linux强调个性化的时候,微软却在统一的操作系统界面下,一路从windows3.2,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以及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高歌凯进。为什么定制化,个性化会输给单一的系统呢?这得回到操作系统的技术基本面。操作系统首先是与系统硬件打交道,其次作为硬件的抽象借口与各种应用软件打交道。

换言之,操作系统卡在了硬件和应用软件的中间,只有稳定的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才能带来稳定的硬件技术规范和应用软件开发规范。所以,微软统一的操作系统,为.exe格式的应用软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不可磨灭的技术基础。相比之下,每种“自以为是”的定制化Linux都在折磨应用软件开发商。在累计近20年的市场竞赛之后,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微软阵营的应用软件的数量达到“烟波浩渺”的级别;而Linux阵营的应用软件却相当有限。又因为“社会万有引力定律”,大者恒大,能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软件的开发人员多如过江之鲫。这些生态元素叠加在一起,共同捧起了windows的皇冠明珠地位。

安卓正在手持终端上重演微软之路,在非苹果阵营中“一统江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惠普试图推广自己的系统,失败;诺基亚幻想自己的系统,失败。即便我们不能大胆的宣称安卓系统就已经登基问鼎,但手持终端电子产品只能保留下非常有限的几个操作系统,是非常明确的答案。非苹果阵营如果有胜算,一定是基于“安卓生态系统越来越强大”这一基本前提。事实上,Linux界本身也在反思过去20年“各自为战,诸侯割据”的局面,反而戕害了Linux在个人消费市场上的竞争力。索性谷歌以其巨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巨大的资金实力,为手机上的系统纷争画上了句号。再多花一点儿时间,安卓系统就将成为手机上的标配系统,安卓程序员也将成为程序员中的重要分支。

不过,手机与个人电脑略有不同。前者的私密性,个人性强于后者;后者可以多人共享共用,但手机却完全属于个人的口袋。于是,这给了二次开发者一定时间段的“优越感”:我能开发出更具个性的手机,才对得起我的买家,才对得起几千块的价格;而且我还能自豪的宣称这是“我设计的手机”。在手机硬件的运算性能达到“非常高”之前,手机的实用性仍然让位于手机UI,使用习惯等的重要性。于是乎,HTC也好,小米也好,魅族也好,这些二次开发厂商还有段不错的时光,可以宣称自己的产品的个性化如何了得。这就是当前手机行业的格局。 

在前途不明的美好时光里,爆发出雷军与黄章的个人纷争,白白为新闻界增添了话题,但对产业格局其实毫无影响。有人喜欢有人厌恶,你觉得是别人抄袭自己,别人以为是在虚心学习。如同手机UI总是被人喜欢被人厌是一个道理,多说并无益。生活又不是辩论会,不是谁用词更激进,或者更情绪化就能改变产业走势。

在硬件更强大,系统更标准化之前的美好时光里,我认为小米应该加紧在“应用软件”上着墨,而不是在所谓的手机定制开发上——尽管这给目前的小米带来了巨大的品牌光环。比如米聊,或者其他应用创意——它们都可以脱离具体的操作系统,而运行在iphone等不同的手持终端设备上——比二次开发安卓系统更有价值。在此应该表扬雷军的另一个亲儿子——金山软件在koffice、金山快盘、金山快写、金山快算等基于移动设备的软件应用上走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或许这些产品会成就雷军的“移动之梦”。

相较之下,魅族如果继续沉迷于开发出更好用的手机这一目标,寄希望于从M8到M9,再到MX的发展之路能一帆风顺的话,未来之路恐怕会越走越窄。黄章或许能从他成名立万的mp3产业中找到启发:再好用的mp3终究只是mp3。只有融入了音乐云、存储、分享等不同应用的mp3才是好的mp3,不过这种mp3已经是智能移动终端了。基于同样道理,HTC今天的市值已经到了惊人的水平,但在手机产业链上其实仍然处在较低的位阶。规模并不代表未来的规模和未来的盈利水平,看看电脑界的联想、戴尔和HP。

或许不用两到三年,手机用户和开发人员都会意识到,所谓个性化的手机,并非指定制化的用户界面,而是每个人安装自己需要的软件。就像你我在用的PC一样,硬件和操作系统都是共性因素,而应用软件才是个性化中心。历史上的蓝点Linux会走向衰亡,历史上的手机二次开发系统也将成为过去式。真正的个性将会属于“强大的应用生态系统”。

最好,以判断句式总结我的个人之见:

1、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将会把手机彻底“标准化”,然后把手机产业带入10年前的PC产业的格局;个别品牌厂商存活,大部分厂商消失。

2、所谓二次开发的定制化用户界面很快会让位于原装安卓系统;所谓的中国本地化用户体验只是手机开发中并不重要的一块。

3、维系手机用户体验的首要因素是“应用软件”,而不是“用户界面”;软件开发生态系统的强盛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手机操作系统只能存活非常有限的一到二家。

4、Iphone的低端版产品很快就会冲击小米、魅族等产品的市场份额。这才是雷军最大的敌人。如果小米不加速产品推出速度,“小米”被碾成米粉的概率很高。

5、小米的互联网开发模式,不足以成为一种商业成功元素;小米的硬件卖点,不足以支撑小米的光明前途。

6、HTC在未来几年内可能变成今天PC产业里的戴尔、联想。靠规模取胜,但无法令人称颂。

IT产业的大赢家一定是维持“生态系统”的人,苹果是最佳例证,微软是旧时代的例证。小米、HTC、魅族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吃饱不难,吃好无缘。(作者:朱长成)

(责任编辑:孙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