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新款极光:[灌水]关于清代祈雨的那些事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35:47
关于清代祈雨的那些事

楼主:
  时间:2009-06-29 22:15:13
  



   古代,人们需要祈求的事情很多。因为靠天吃饭,所以对天的祈求最为直接最为迫切。

   以年度而言,人们的综合性祈求是年度“风调雨顺”。如果再以日、月或者季度,所谓祈求,就是以虔诚的心态和感天动地的做派恳请老天爷临时调整一下对于降水量和降水日程的设定。使天气能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希望老天爷能够以人为本,按照供求关系安排天气;希望老天爷尽快提供当下最稀缺的天气资源。

   雨多了,祈晴;晴多了,祈雨。但是人们渐渐发现,无论祈晴祈雨,很少立竿见影,是慢功细活儿。涝是急性的,旱是慢性的,所以祈晴的渐少;祈雨的渐多。只要下了雨,无论大小,无论先后,都可以穿凿附会,录入政绩。

   花了些时间,选取清代官方文字记载中对祈雨描述比较清晰比较情节化的156个典型事例进行归类分析。发现祈雨迅速有效(三天内都算吧)的比例为79.5%,而经过执著屡次祈雨也基本有效的比例为5.8%,两者相加所得出的祈雨成功率为85.3%!

   这个成功率甚至高于目前世界上各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如果可以当真,那么就不用客观预报,只要主观祈求就OK了。所以祈雨的史料,在今天看来,有着一种戏说的味道。然而这种戏说,在当年可是以写实的手法进行记录的。或许回溯历史,总能找到些荒唐得不可理喻的纪实,没准儿后人看我们,亦然。



   农耕中国,人们世代靠天吃饭,只能把丰收的希望寄托于上天的恩赐,因而要不断地祈祷、礼拜能够赐福的帝神。于是就产生了“雩祭”。这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国家级的)。源自何时,已无从考据,只能以“历史久远”来概括,《春秋传》即载有“龙现而雩”。

  到了清朝,雩祭已然形成了最完善的典礼礼制。清朝定制是:久旱、久雨,宫廷官署无不致祷。有时还要皇帝御驾亲征。这类活动由皇帝主办,礼部承办。

  天坛的祈年殿、圜丘就是清代各皇帝(除了雍正)进行祭祀祈雨的典礼之所在。

  天坛的雩祭为清代“国之大祀”,是清代天坛三大祭天(冬至祭天于天坛圜丘、孟春祈谷于天坛祈年殿、孟夏常雩祭天于天坛圜丘)隆重典礼之一。正所谓“为祈丰年登九重圜丘膜拜祝苍穹  回音互闻疑互答 万户千门响织耕”。



  雩祭之典分为两种:“常雩”和“大雩”。常雩,古义为“每岁常行之礼,祭告天地神灵为百榖祈膏雨”。它又包括两类:定期和不定期。定期就是每年孟夏之月,占卜日期举行致祭,即使不旱。不定期就是专门因旱而雩。而那种特别隆重的大雩礼,整个清代只举行过两次,分别于乾隆二十四年和道光十二年。

 

  祀日,黎明时分,皇帝穿着祭服,前导仪仗,后随陪官,由天坛斋宫乘辇至圜丘坛。

   皇帝在祭坛的第一层上帝位前,先上三柱香,再奉上三瓣香,然后依次到列圣配位前上香,回到第二层拜位,行三跪九拜礼,众官也随之跪叩。第二项,将玉帛奉上,奠玉帛。第三项,将祭祀用肉奉上。第四项,行初献礼:皇帝升坛诣上帝位前,跪献爵,放在正中位置,然后所有人俱跪,司祝官站在坛中心,跪读写给上帝的祝文,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这仪式感非常强,哪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是对上天的大不敬,万万不可造次啊!

   这还是常雩,更别说大雩了!

   如果祈雨之后果真降雨了,皇帝还会再派遣大臣穿着朝服,去“报祀”,和咱们平常说的“还愿”差不多。



   清代皇帝祈雨祭天,档案最早记录为顺治14年(即1657年):此次顺治皇帝致祭礼毕,尚未还宫,即降下大雨。于是,顺治皇帝在这一年定制,“以岁旱躬祷郊坛”。顺治17年(1660年)的记载同样神奇:上以祷雨步至南郊斋宿。是日,大雨。祀天于圜丘,又雨。

   康熙皇帝即位后,承袭了其父雩祭之礼,只要出现旱情,就亲往天坛,为苍生祈福。

   康熙皇帝对皇子及大臣们说过,意思是:京师的初夏季节,几乎每年都缺少雨泽。(康熙大概也发现了华北地区十年九旱的规律)朕临御五十六年,约有五十年祈雨,所以每到秋天收成时,庄稼都是成熟而饱满。

   他还特地举了个例子:有一年,曾因大旱,朕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日惟淡食,不御盐酱。至第四日,徒步到天坛虔诚祈祷。忽然间油云密布,大雨如注。再步行回宫后,水满雨靴,衣尽沾湿。”

   这话显然有吹牛之嫌疑,即使所谓康乾盛世,也时不时地出现“人相食”的新闻报道。而且我翻到过这样的记载:1670年即康熙9年,“春三月久旱。上祷雨宫中,不茹荤者数十日”您想想,如果祈雨行动迅速成功,康熙至于用数十天打持久战吗?

   当然,作为祈雨最勤奋的康熙,还是有很多成功战例的,至少史官是这么描述的:

(1)    上以盛夏亢旱,步祷于天坛。是日,大雨。(康熙17年)

(2)    四月己卯,旱甚。上步祷于天坛。是日,大雨。(康熙18年)

(3)    四月丙子,上祈雨天坛,翌日,雨。(康熙19年)

   但是以他50多年的祈雨经历,寥寥数项成功案例,其祈雨命中率也并非很高,只不过史官们为尊者讳罢了。

   慈禧太后也曾参与祈雨活动。《清稗类钞》里有这么一段描写,“不御珠玉,服浅灰色衣,无缘饰,巾履亦然。饮食仅牛奶、馍馍二物,宫眷则食白菜煮饭”。折腾半天之后,默诵祷词:“敬求上天怜悯,速赐甘霖,以救下民之命,凡有罪责,祈降余等之身。”默诵三遍,行三跪九叩毕,乃出。

   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著名官员也曾亲自参加祈雨活动,据说还取得过明显成效,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政绩和美誉度。

   清代同治5年夏,江南大旱。两江总督曾国藩率文武百官上狮山龙神寺求雨,此时风云即来,大雨如注。晚稻得以补种。于是曾国藩上奏朝廷为寺庙敕名颁匾,后来有了“圣水寺”的称谓以及“龙安昭佑”的诏书。

   道光12年,江苏从夏至秋,“恒风不雨,巡抚林则徐迎铜像观音入城中,祷之即雨”。



   祈雨之后,立等可取,马上应验,出现降雨的。这样事例最为普遍:

  五旬大旱,禾苗焦灼。知县李芝兰斋沐步祷于柏崖山白龙王庙。大雨滂沛,四野沾足,若有神应之者。(1649年即顺治6年,河南密县)

  大旱。三月十三日各坊祈雨,官民沿街祷拜。至十四日雨降,河水暴涨。(1654年即顺治11年,福建清流)

  时值大旱,二麦皆枯。知县梅遇率士民步祷子太白山。先日移牒城隍。甫登山而肤寸云合,霖雨遍地,士民欢呼。(1665年即康熙4年,陕西眉县)

  知县杨烨斋肃为文,祷于城隍,翌日率士民祈雨于山川坛,立应,大雨如注。(1666年即康熙5年,广东龙门)

  夏四月,陈文焕至,时久旱,次日滂沱,民呼为“随车雨”。五月大旱。本官三祷三应。(1679年即康熙18年,山东安丘)

  旱。邑令廖力祷,即雨。雨不出境,人以为异。(1691年即康熙30年,安徽休宁)

  知州张兆麟诣伏牛山恳祷,愿减己寿以活万民。19日夜雨,20日大雨滂沱,州境及两县并皆沾足。州人志之,为立祷雨碑。(1708年即康熙47年,山西沁县)

  知县为政慈祥,岁旱,祷雨辄应(1809年即嘉庆14年,河北芮城)

  是秋复少雨,公斋戒祷祠,甘霖立沛,岁则大熟。(1815年即嘉庆20年,浙江海宁)

  调任台湾巡道,甫下车,值苦旱,祈祷即雨,民咸佩之。(1820年即嘉庆25年,台湾台南)

  五月至七月不雨,知县王其福率绅耆祷雨于山顶玉皇,得雨。(1820年即嘉庆25年,福建顺昌)

  州境旱蝗,祷三日,雨大沛,蝗亦竟息。(1821年即道光元年,甘肃天水)

  六月大旱,禾稼尽枯。张庆成公为设坛祈雨,迎至北关外,须臾大雨滂沱,沟浍皆盈,泽深三尺。(1824年即道光4年,河北望都)

  岁旱,知县赵兴周躬诣龙坟祈雨,归途天色骤变…霏霏者已著衣袂,旋雨三日,遐迩沾足。(1831年即道光11年,广西容县)

  梁定和…莅任。值苦夏,步行祷雨,方回署,大雨滂沱。(1836年即道光16年,福建南安)

  晨夕步祷斋坛,雨应期至。(1842年即道光22年,河北大名)

  扬州今年之热倍于往年,正在郁蒸不可解间,闻但云湖都转设坛祈雨,甫下令而浓云倏布,旋沛甘霖,彻三日始止,喜之不胜。(1842年即道光22年,江苏扬州)

  亲往城内外神庙祈雨,雨亦随至,民皆德之。(1855年即咸丰5年,宁夏隆)

  旱,知县五福步诣南华祈祷,迎六祖进城,即日大雨。岁或登(1856年即咸丰6年,广东韶关)

  七月初二在庙祈祷,当日即沛甘霖,转歉为丰。(1862年即同治元年,山西黎城)

  镇军黄开榜、州牧胡海平高坛祈祷,诘日雨。(1862年即同治元年,江苏高邮)

  知县冯泰于率同城官绅祈雨,禾苗有秋。(1867年即同治6年,广东电白)

  三月旱,祷而获雨;其秋八九月间又旱,复祷而获雨。(1869年即同治8年,山东龙口)

  三月候如伏暑,知县沈恩华虔祷,甘霖大沛。(1871年即同治10年,江西南康)

  三月旱,不能播种。巡道林述训、知县张希京亲诣南华祈祷,二十日迎六祖至城,(5天之后)二十五日连日大雨,民乃布谷。(1871年即同治10年,广东韶关)

  三四月旱,祷而应。(1872年即同治11年,广东吴川)

  知县张琴祈雨,立应。(1874年即同治13年,现重庆万州)

  夏大旱。时邑侯夏公子銮自缧索囚祷雨,立沛,得不成灾。(1876年即光绪2年,河北宁晋)

  六月大旱。寿彤委汪姓赴白龙潭祷雨,霹雳一声,大雨如注。刹那之顷,平地水深有咫,不半日四野沾足。(1876年即光绪2年,河南信阳)

  夏旱,祷。未几大雨如注。(1880年即光绪6年,江苏泰州)

  除了祈雨,还能够祈雪、祈晴,当然这些并不是主项:

  冬晴,亦无雪。知府祈雪始降。(1872年即同治11年,湖南武冈)

  霪雨不止,知州彭蠡率州民祈祷以霁,岁以有秋。(1664年即康熙3年,云南武定)

  六月庚子,以久雨诏廷臣陈得失,礼部祈晴。(1695年即康熙34年)

  河水泛滥,势将及城,骆入狱自罪,复率僚属长跪请命,后雨止。(1663年即康熙2年,陕西周至)

  冬苦雨,虔祷即止。(1696年即康熙35年,安徽郎溪)

  三冬连雨,民艰收获。抚军陈时夏步行泥淖中,至玄妙观祈晴三日,而日出。(1726年即雍正4年,江苏吴县)

  还有想要什么求什么,随心所欲,记载得神乎其神:

  该士民等随官求雨三次,求晴二次,求雪二次,无不应时应验。(1868年即同治7年,河北隆尧)



祈雨之后,毫无反响,于是或加大力度或坚持不懈或另寻他途而祈求成功的范例,每每读来情节颇为"感人":

  大旱,田俱裂。阖城文武虔求雨泽,二十日弗应,百姓献议,应迎六祖。…祖至,供于大鉴寺,官民肃祷。次日即降甘霖。(1654年即顺治11年,广东韶关)

  知县胡鼎生褫冠跣足暴烈日中,恳祷三日,肤尽脱,不雨。自枷其项,署曰“失职令某”,大哭于坛,民亦哭,俄大雨,四境沾洽。(1674年即康熙13年,江西进贤)

  两月无雨。郡守于公琨设坛西庙,率僚属绅士竭诚步祷,每日不辍。六月十五日甘霖大沛。(1690年即康熙29年,江苏常州)

  夏旱,集市绝粮。邑侯胡公祷于城隍庙,未几微雨,不沾。继而斋居庙中,夜宿不归,数日有雨。分东西两山,而县川皆无。公大哭,终不肯开,至三日大雨乃降。(1723年即雍正元年,甘肃庄浪)

  天旱,邑令设坛祈祷不应。县人争祈请文事,乃筑台虔祷,日向午,天无纤云,忽震雷烈风,雨下如注,顷刻沾足。周围四十里田禾畅茂,至今人称之。(1809年即嘉庆14年,陕西富平)

  自去年十一月不雨,至于三月,祈雨者钲声接于道路。知县毛辉凤逐日祷于城隍祠,直至四月二十八大雨乃通。(1838年即道光18年,现重庆綦江)

  时久旱,禾槁。知县陈文杰暨南掣同知陈延恩虔祷三日,不雨。乃牒告城隍,表求上帝,翌日大雨沾足,有秋。(1842年即道光22年,江苏仪征)

  自五月不雨至八月,郡邑数百里尽赤,居民祈祷不应。县西千罗土人求雨甚勤,居士黄云锦率弟子为文祷之烈日中,雨注数次,数十里外雨止如划。(1856年即咸丰6年,安徽霍山)

  季夏大旱,阖城请祷,屡次无应。乃延心由作法,顷刻大雨如注,岁赖以稔。(1880年即光绪6年,四川南川)

  秋亢旱,林族佥议往古田临水宫请通天圣母,随车随雨,潇洒禾苗。(1892年即光绪18年,福建福安)

(船只搁浅之后)舟人急,乃持香虔祷胥王庙,乞借神力。下午骤雨,水涨高二尺,船遂入湖。方雨时,仅占里许,他处则微雨数点,若不知其事者。(1894年即光绪20年,江苏吴县)

  夏六月旱,沿边之田尽枯,雾塘竭。同知吴传绮亲诣祭之,未几大雨。(1900年即光绪26年,湖南花垣)



   在史料中,最羞于记录的,就是大家使尽18般祈祷武艺而祈雨无效的个例。在奏折和地方志中粉饰之风盛行,吹嘘与自我吹嘘的政风氛围中,以下这样的文字既悲壮又珍贵:

  冬十月亢旱,祷雨不应。(1644年即顺治元年,安徽桐城)

  旱,知府骆钟麟虔诚祈雨,十步一拜,数日不雨,身自系狱。转而设厂振济。(1671年即康熙10年,江苏武进)

  岁旱,当道遍祷不应。(1826年即道光6年,湖南武冈)

  夏五月微雨,秋禾播种,历六七月不雨,苗将槁,祈祷无一应。(1829年即道光9年,陕西华县)

  旱,祈祷无术。(1844年即道光24年,四川资阳)

  郡大旱,僚吏奔走,忧心如焚。朝夕设坛祈祷,旱魃犹为虐,村人大恐。(1877年即光绪3年,湖北松滋)

  入夏以来,风雨调和,田苗畅茂,方冀岁登大有,以济时艰。不意于六月下旬旱魃施威,天又亢旱,禾苗将枯,遍祷无灵。(1878年即光绪4年,山西壶关)



  史料中有很多只记载祈雨行为,不记载祈雨结果的:

  1839年黟县:旱,祈雨;巴县:大旱,设坛祷雨。

  1890年湖南廉江:八九月,大旱。县坊尤甚。邑官绅设坛祷雨。

  1905年北京:今年京师入冬以来,雨雪稀少,前已虔申祈祷。

  所祈之雨,是否如愿而至,已经无从考证。但几乎可以臆断祈雨失败,否则刀笔吏们怎能放过树立领导呼风唤雨光辉形象的机会呢?

  当然,也有这样的个例,祈雨很灵验,但老天爷过于慷慨,大旱戏剧性地变成了大涝:

  夏枯旱,县署祈雨,没龙王庙。(1831年即道光11年,湖南长沙)

  虽然没有大涝,但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会带来意外的灾害:

  时因旱祈雨,四月十日辰刻暴风骤雨,雹大如弹,庙坛屋崖崩裂。(1669年即康熙8年,山西临猗)



  祈雨时,往往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各种窍门、秘方也应运而生:

  大旱,六月祈祷黄龙潭,不雨。用虎骨置潭中,甘霖立沛。(1832年即道光12年,北京延庆)

  秋七月,亢阳犹甚。亲赴焦子湖取水,运至城垣,甘霖即降,连朝沛泽,四乡沾足,转歉为丰。(1847年即道光27年,安徽广德)

  大旱。里人汲水,得小雨。以为未足,方欲汲之,旋大雷雨。(1863年即同治2年,四川广安)



  同样是勤奋祈雨,一个月没有成效,有人是这样写的:夏,邑侯祷雨,一月不应。(1660年即顺治17年,江苏涟水)属于据实说明;但也有人是这样写的:五月亢旱,官民虔祷,六月乃雨。好象六月雨乃是五月祷的结果。纪实态度截然不同。

  有些雨发生在祈雨之后不久,有的之后很久,就看你如何认定祈雨而后雨的因果关系了。

  知县查曾荣虔诚步祷三日,越日大雨,田禾方得耕种。(1702年即康熙41年,广东惠来)

  秋七月,亢旱。知县詹神久祷,始得甘雨。(1680年即康熙19年,广东翁源)



   从光绪年间开始,少了些祈雨文字,多了些赈恤文字。

  其实,关于气象与民生的文字记载中,最震撼人性的文字,是不绝于眼的“人相食”!甚至如何“人相食”的细节描述。但是在“人相食”文字最广泛最密集的年份,反倒没有祈雨的文字!

   关于“祈雨求斯,有求即应”的那么多白纸黑字的神奇记载,在民众最需要最渴求的时刻选择了沉默和逃避。这又说明了什么?
  祈雨和人工降雨,哪个成本更高呢?

[灌水]关于清代祈雨的那些事 【猫眼看人】 清代的祈雨文化 [灌水]你未必曾见过的那些瞬间(组图) 【猫眼看人】 [灌水]你未必曾见过的那些瞬间(组图)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6824453#68244... [灌水]全球最怪异的上班族 【猫眼看人】 [灌水]德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猫眼看人】 [灌水]可敬的日本“下台干部” 【猫眼看人】 [灌水]环球时报:苏联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训 【猫眼看人】 [灌水]今天新浪有条微博超火 【猫眼看人】 [灌水]一只眼睛看美国 【猫眼看人】 [灌水]有趣的微博:缓解精神抑郁的良药 【猫眼看人】 [灌水]信佛的追求灵异,信基督的脚踏实地 【猫眼看人】 [灌水]被中国人误读的欧洲贵族-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网上搜不到的民间春联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空头的6万5,女人被白睡了-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演讲倒序排列-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一幅绝版的传世作品(请收藏)-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句句噎死人的经典!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6933458 [灌水]佚名:精辟到能够毒死人的精悍语句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佚名:精辟到能够毒死人的精悍语句-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给中国敲响最凄厉的警钟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演讲倒序排列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谢朝平:渭南,我梦魇的30个日子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李承鹏---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一只抽水马桶-猫眼看人-凯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