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style男主角:我国近40位正部级及以上高官曾任职高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46:34
媒体称我国近40位正部级及以上高官曾任职高校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8月24日07:58
我来说两句 (2556)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8月22日晚,北京大学官网主页悄然更新:朱善璐出任北大党委书记,原书记闵维方卸任。朱善璐在北大学习、工作长达17年。任此职前,他担任江苏省委副书记。
从高校到政坛,又从政坛回到高校,朱善璐履新,让人们窥见高校与政坛之间频繁的人才交流。
近年来,高校为政坛输出过大量高官。据南方日报记者统计,正部级及以上现职高官中,有高校任职经历的有近40位。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官员交流到高校任职,10多所著名高校的校长或党委书记曾有从政经历。
北大17位党政领导全部出身北大
22日下午,北大召开全校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李智勇受中央领导委派,在是次会议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朱善璐、闵维方职务任免的决定。
一个引人观瞻的细节是,朱善璐此番上任后,担任北大党委和行政要职的17位主要领导将全部拥有在北大学习的经历。
北京市教委的一位熟悉朱善璐的官员昨日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老朱”与高等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对大学有着深厚感情。据报道,在南京担任市委书记期间,朱善璐关注民生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到南京的第一次露面就重点谈到教育。朱善璐告诫全市干部一定要重视教育,并坦言自己在北京大力抓教育,但还是担心城乡教育差距拉大,“令人担心的不是房子差距的拉大,可怕的是教育质量差距拉大”。
接受南方日报采访的一位教授对朱善璐出任党委书记充满期待。在他眼里,有着17年北大学习工作经历、15年地方政府官员阅历的朱善璐此番回归,或将为北大未来的发展注入更多“更适合北大、更利于北大”的动力。
这位教授评议说,在过去近十年里,闵维方教授虽然有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的“海龟派”背景,学术精湛,但作为北大的党委书记,他在高教发展思路上则始终凸显出“平稳”的特色。
据北大官网披露,在22日下午召开的北大全校干部大会上,中组部副部长李智勇宣布闵维方不再担任北大党委书记,将另有任用。南方日报记者获悉,现年61岁的闵维方极有可能调入中国社科院。
3名广东省委常委曾在高校任职
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多人拥有或长或短的高校任职经历。1965年至1968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李克强曾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李源潮曾任复旦大学管理系教师、校团委副书记。张德江曾任延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沪宁曾在复旦大学工作14年,历任国际政治系教师、副教授、教授、国际政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等职。这一现象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拥有高校任职经历的则更多,如路甬祥、韩启德、周铁农、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张梅颖、李金华、万钢、林文漪、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华东政法学院工作13年,从一名讲师成长为华东政法学院院长,从该职上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中央和国务院工作部门的负责人,不少也出自高校。如袁贵仁在担任教育部部长之前,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曾任同济大学校长。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曾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等职。水利部部长陈雷曾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机械系教师。文化部部长蔡武曾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曾任重庆大学力学教研室教员、副主任,研究生部党总支副书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曾任山东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历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最高检副检察长胡泽君曾长期在西南政法大学任职。
不少省市自治区正职领导也曾在高校工作。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曾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曾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南京航空学院机械制造系主任、院秘书长、副院长;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曾任杭州大学经济系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曾任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曾任伊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江苏省省长李学勇曾任北京化工学院教师;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曾任大连海运学院团委书记;吉林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曾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党支部副书记;山东省政协主席刘伟曾任安徽省蚌埠教育学院团委书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怀远曾任曾任西藏农牧学院教师、政治教研组副组长。
广东省领导中,王荣、周镇宏、徐少华、陈云贤都曾在高校工作过。
殊途同归,还有的知识分子虽先从政,但经过自身刻苦学习,而后成为某一领域学有所长的专家。记者发现,10多所著名高校的校长或党委书记曾有从政经历。
观点
学者从政可实现
“内行人管内行人”
“学者出任政坛高官,并非当今中国的独特现象。”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说,放眼世界,学者出身的官员并不鲜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前,在哈佛大学工作了近20年。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任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学教授,是该校国家政策中心主任,专门研究美国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关系。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国务卿赖斯26岁时被斯坦福大学聘为助理教授,她讲授的课程通常被学生超员预定,主持的讲座经常是座无虚席。
而我党更是拥有重视知识精英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北大教授,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都是教师或学生,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而这50多名党员也都是知识分子。
陈海春表示,高校并非“与世隔绝”,它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创新和社会服务四大功能,这决定了很多高校学者不能只是“纯学者”,而必须与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从而造就了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这为他们转战政坛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于治学的高校学者能否在政坛长袖善舞?对此,陈海春认为,这的确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学者从政不久后又回到高校,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气质更适合高校。但是,能够进入政坛的学者,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行政潜质,因此适应期一般不会太长。
政情观察人士指出,高校学者从政多集中于教育、科技、卫生、法律、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这就可以实现“内行人管内行人”,进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而学者型官员的出现,也让领导班子的知识背景更加多元,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全是泥腿子干部不行,全是学者型干部也不行,领导集体多样化才是最好的选择。”陈海春说。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 郑春峰
实习生 蔡莹莹 霍佳敏 杨永萍(责任编辑:UN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