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封闭班怎么样:傅蔚冈:“一根豆角喂11种农药”该如何消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29:48

不少地区的农户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自发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规模种植,并以共同品牌销售农产品。如此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保证农产品安全。

据新华社报道,一根豆角被“喂”了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来,运往市场销售。在这个从田园到餐桌的途中,这些本来不应该出现在餐桌上的蔬菜,最后还是一路绿灯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有关部门的回应倒是“实在”:既“管不住”又“管不全”。“管不住”是由于我国的蔬菜生产缺乏规模化经营,大都是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由此导致在源头上监控蔬菜安全的难度极大;“管不全”是指批次抽检实际上是依据工业化生产的模式而设立,与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不符。在这种模式下,单个批次的安全与否,并不能够代表真正的安全程度。

尽管这些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也不能成为监管不力的借口。新闻中一个批发市场的负责人直言,“我们没有农残检测设备,县里面1年能过来检测1至2次就不错了。”监管部门因为“管不全”就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显然是明显的失职渎职,没有严厉的问责,有关部门就没有“管”的动力。

当然,“管不住”、“管不全”的说法,的确也指出了在缺乏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下,农产品安全保障面临的困境———农户的道德自律成为最主要的约束机制。而市场上如果存在着不自律的种植户,那么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用农药者有更高的产量和收入,那么所有的农户都会使用农药。

那么,在农户分散经营的现阶段如何达到农产品安全?

在我看来,除了强调政府部门的监管之外,还应注重种植户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可以设想,如果特定区域的农产品都冠以某种品牌,那些在实际上并无法律关系的农业种植户以品牌的方式联系了起来,一旦某个农户的产品被查出质量问题,就会伤害整个地区的农产品声誉,如此,农业种植户就会更加自律,并会相互监督。

当然,这种“品牌联盟”不能强制推行,有关部门可以从中引导,让农户认识到这种有利于消费者甄别产品信息的制度,在本质上也有利于生产者提高收入,从而让生产者主动结成“品牌联盟”。事实上,不少地区的农户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自发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规模种植,并以共同品牌销售农产品。

当一个监管者面对5万个生产者时往往难以监管到位,但面对50个生产者时却会有办法。同样的道理,同一品牌的供应商可以对不同组别的种植户的产品进行批次归类,这样一来,原本只适合规模生产的批次检测,也可以在小规模种植的农产品上适用。而对监管机构而言,这样的检测成本就会更加低廉,不能再拿“管不住”和“管不全”做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