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抵挡by寒梅墨香:瓦良格26岁:随苏联共亡 在中国新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05:01

                                       “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
 

                                     随苏联一起“死亡”,在中国重获新生

     “瓦良格”号1988年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下水,到如今作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亮相,已经走过了23年的风雨。这中间所经历的曲折和艰难,既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指远洋)的战略选择,也凝聚了亿万国人的热情和期盼。 

    “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 

    “瓦良格”号航母诞生于苏联时期。 

    苏联的第一代航母是1963年开始建造的“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第二代航母则是1970年开始建造的“基辅”级航母。1982年5月7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经反复酝酿和讨论,做出了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 

    当时,苏联计划建造两艘,编号分别为“105”和“106”。“105”就是俄罗斯海军现役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而“106”就是命运坎坷的“瓦良格”号。 

    按照当时的设计方案,这两艘航母的满载排水量均为6.7万吨,全长310米,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仅短22米;舰艏飞行甲板距水面有7层楼高,舰艉飞行甲板宽75米;最多可容纳60架战机;飞行甲板前部有12部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 

    苏联的航母建造基地——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担了这两艘航母的建造任务。黑海造船厂创建于1897年,是苏联最大的造船厂,也是唯一的航母建造总装厂。 

    从20世纪60年代建造第一代航母起,苏联的9艘航母全都是在这里建造的。为了建造第三代航母,苏联政府不仅拨款对黑海造船厂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还动用了800多位专家、7000多家工厂和科学研究院等力量。 

    经过3年的努力,1985年12月5日,“105”下水。第二天,黑海造船厂开工建造“106”,即“瓦良格”号航母。1988年,该舰船体建成,并以苏联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首都的名字,被命名为“里加”号。 

    但此时,苏联已经风雨飘摇。1990年,拉脱维亚宣布独立,“里加”号随即被更名为“瓦良格”号,以纪念在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已经建造了68%的“瓦良格”号,从此被扔在码头上,成了一堆无人问津的“废铁”。 

    当然,谁也不愿意即将完工的“瓦良格”号就此被废弃。1993年,时任俄罗斯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和乌克兰总理库奇马来到黑海造船厂,商讨“瓦良格”号的命运。

    当时,双方各有一套算盘。俄方称,“瓦良格”号未建成的部分,应由乌克兰方面承担建造任务,俄方负责在完工后支付尾款;而乌方则要求俄方以一条完整航母的价格,购买这艘航母。 

    正当双方唇枪舌剑之际,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愤然说道:“‘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马卡罗夫是建造航母的元老,苏联的9艘航母中,7艘都是在他任厂长期间建造的。切尔诺梅尔金阴着脸问道:“如果让航母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 

    马卡罗夫答道:“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9个国防工业部。”这句话犹如兜头一盆冰水,让所有人清醒过来。为建造这两艘第三代航母,苏联政府动用了那么多资源,而今还剩下什么呢? 

    马卡罗夫伤感地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1995年,“瓦良格”号正式退出俄罗斯海军的编制,并被俄罗斯政府送给了乌克兰,以抵偿债务。 

    香港老板2000万中标 

    1995年12月,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访问北京。随同出访的副总理基纳赫随后披露,中乌双方正在就“瓦良格”号进行谈判,这艘尚未建成的航母有可能在中国被解体。 

    实际上,这条新闻背后暗含着许多玄机。当时,乌克兰计算,将“瓦良格”号解体需要花费2.5亿美元,解体后的废钢却只能卖500万美元。 

    “乌克兰方面找到我们,非常希望能把这艘舰卖给中国。”曾任我海军副司令员的张序三中将后来披露,中国代表团曾5次赴乌克兰磋商,但屡屡受到美国的粗暴干涉。 

    在美国的压力下,乌克兰将舰上所有的设备拆除、炸毁,使“瓦良格”号成为一个空船壳。在此情况下,中方估算,要花费700亿元人民币,才能把“瓦良格”号完全建成。 

    1995年,我国的军费开支总共还不到64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续建的费用太高,中方最终放弃了谈判。 

    美国插手的事情还不止于此。为了避免乌克兰继承苏联的军事实力,美国可谓机关算尽。 

    苏联解体后,在建的苏联第四代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一直停放在黑海造船厂0号船台(造船厂中修造船舶的工作平台)。

    一家挪威公司找到船厂,声称要租用0号船台。不久,一家美国钢材公司也找上门来,说要以450美元/吨的高价,收购航母的钢材。 

    缺钱的乌克兰人惊喜不已,立即决定拆解航母。可当航母拆得差不多的时候,美国人突然变脸,要求把价格压低到原来的1/3。 

    接着,挪威公司毁约,说原定的6艘商船不造了。最后,这两家公司交了十几万美元的违约金后扬长而去,只剩下乌克兰人对着一大堆废钢七窍生烟。 

    1997年10月,乌克兰表示要出售“瓦良格”号。这条消息吸引了一位叫徐增平的香港老板。他马上派人飞赴乌克兰进行洽谈。 

    徐增平本是山东人,曾在广州军区当兵,退伍后投身商海,1988年携妻子移居香港,成立了创律集团。趁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动荡,他大胆抄底,一举成为亿万富翁。 

    徐增平对“瓦良格”号动心思,主要是瞄准了澳门回归,想把“瓦良格”号改造成拥有600间豪华客房的赌场和娱乐中心,圆一个“赌王梦”。 

    谈判开始后,乌方最初的开价是1亿美元,而徐增平只有2000万美元现金。但他做生意一贯胆大,常把“富贵险中求”挂在嘴边。 

    他自称“一生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绝对不能犹豫”。他4次飞赴乌克兰,先预付了200万美元定金,然后与乌方官员喝酒交心,最后以2000万美元中标。 

    中标后的徐增平意气风发,挥舞着粗大的古巴雪茄,放言要将“瓦良格”号改名为“创律”号。 

    路上走了整整4年 

    1998年4月,徐增平以旗下子公司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名义,买下了“瓦良格”号航母。1999年7月,在拖船的牵引下,“瓦良格”号驶离黑海造船厂,缓缓地走上了前往中国的漫长航程。 

    此时,距离它下水已有11年之久。据说,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黑海造船厂老厂长马卡罗夫泪流满面,站在海边的造船厂疗养院内,悲伤地目送“瓦良格”号远去。 

    尽管“瓦良格”号只是一个空船壳,但中国人买走它的消息,还是让美国十分不悦。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甚至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此外,一家有台湾背景的公司多次试图接触徐增平,想用高价收购“瓦良格”号。但徐增平表示,他愿意让“瓦良格”号为国家服务,无论是船身,还是买来的30多万张设计图纸,国家需要什么都可以。 

    当“瓦良格”号驶抵黑海南部,准备通过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拦住了它。 

    土方的理由是,“瓦良格”号船体过大,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撞上伊斯坦布尔大桥,阻塞海峡。在土方的强令下,“瓦良格”号被迫退回到出发的港口。 

    这一下,徐增平遭遇了空前的困难。“瓦良格”号滞留黑海期间,他每天要向拖船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要向乌克兰的港口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 

    当时正逢金融风暴过后,香港金融机构拒绝贷款,徐增平只好跑到北京求援。他甚至找到已经退休在家的原海军副司令员张序三,表示愿意把航母原价卖给海军。 

    在背后指使土耳其强硬阻挠“瓦良格”号通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1999年12月,美国驻土大使皮尔森在会见土耳其国防部长米尔札欧鲁时,就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 

    2000年3月,米尔札欧鲁应邀访美。临行前,他向土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据说,“瓦良格”号滞留黑海期间,曾有一架不明国籍的直升机突然降落在甲板上,跳出3个人进行测绘。拖船船员察觉后立即登舰驱赶。这帮人在离开前,狂妄地用粉笔在甲板上写下了“法国人到此一游”。 

    为了给“瓦良格”号疏通去路,中国政府出面,与土耳其政府展开了长达16个月的协商。通过中方耐心的外交磋商,土方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政府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为此专门派一位部长飞赴北京,通知中方。 

    中方随即派出一个专家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技术问题进行磋商,备妥了土方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并承诺一旦出现意外,中方将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000年11月1日,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方从凌晨起关闭了海峡,暂时禁止其他船舶通过。“瓦良格”号航母在11艘拖船的牵引下缓缓前进,终于安全通过海域,进入爱琴海。 

    由于埃及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瓦良格”号转头驶入大西洋,一路向南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向中国方向进发。

    2001年2月20日,这艘命运坎坷的航母,终于进入中国领海。3月3日,“瓦良格”号抵达大连港。从徐增平买下它时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4年。 

    然而,就在“瓦良格”号靠泊大连的当天,徐增平在澳门的博彩营业许可证被吊销。海上赌场开不成了,他开始忙着打官司,处理为买航母欠下的贷款。最后算下来,他为了“瓦良格”号,花了大约1亿美元。

    “穿上”中国海军灰色涂装 

    “瓦良格”号来到中国后,在大连港沉寂了3年。一位曾经登舰考察的海军专家告诉记者,他曾看到,舰上到处锈迹斑斑,船舱内满是垃圾,看上去就像是一艘要被拆解的旧船。 

    但是,国内的广大军事迷一直以极高的热情关注着“瓦良格”号。 

    2005年4月26日,他们发现,“瓦良格”号动了。它在大批拖船的护航下,被缓缓拖进不远处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的30万吨级船坞,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3个小时。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有关人员开始清理“瓦良格”号上的垃圾,并重新为它喷漆。到了当年8月初,它已经以中国海军的灰色涂装全新亮相。 

    随即,技术人员开始全面重建其内部系统。2009年4月27日,“瓦良格”号再次转移,进入大连造船厂第三工场的30万吨级船坞。工人们铲除了舷侧的俄文舰名。 

    这意味着,它将改用中文名字。对此,军事迷们展开了热烈的猜想。有人说它会叫“施琅”号,也有人说它应叫“毛泽东”号。实际上,这是美国现役航母的命名法则,和中国海军的传统并不一致。

    2010年3月19日,“瓦良格”号的重建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开始安装机电设备和武器系统。根据军事迷们观察,目前,航母上的各种雷达已基本安装完毕,近程防空导弹和近防炮也陆续亮相…… 

    这次大改装,特别是相控阵雷达基座的出现,让多数人相信,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就要亮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