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 英文:孩子为什么是小官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0:38:52

三年级的琳儿从学校回到家大哭了一场,因为她想当班长可没选上。正好家里有琳儿父母的几个老同学来访,大家对她又是劝,又是忍不住笑她。

       聪聪上到六年级,给自己画了一条从一年级到现在的职位图,上面起起落落,从白丁到三道杠都有,因为转过一次学,所以经历特别复杂。他自己还很感慨,说:“这就是我这几年的政治生涯了。”用词之精到,把父母都给惊着了。

这些孩子是怎么了,怎么都成了小官迷了呢?

 

在给孩子扣上“官迷”的帽子之前,且慢,让我们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想想吧。

其实多数孩子想当“官”,无非是要得到一种自我的认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外在的肯定特别重要。老师也往往很善于利用这些外在的肯定来激励、管理孩子。如今很多学校都是小班制,老师往往会刻意让每个孩子都有些大大小小的“官衔”,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都有一些责任感。孩子在争取这种外在认可的时候,很难做到宠辱不惊,一旦愿望没有满足,孩子的表达是最直接的。其实我们成年人也很难宠辱不惊,只是我们比较会掩饰罢了。所以,多数孩子想当“官”的愿望都是很正常的,家长不妨支持和鼓励,因为这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即使一时落选,也是发展中的正常经历,是让孩子逐渐明白自己的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差异。

 

可是,有时孩子表现出来过于强烈的“官迷”的愿望,的确触动了我们的一些敏感神经,让我们担心了,不舒服了。

让成年人不舒服的事情,仍然未必是孩子的问题。也可能依然是成年人自己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在和体制、层级、权威相关的问题上难免有过一些不那么愉快的经历,心里一旦有“结”在,就会过敏。或者自己特别希望获得认可,并且也希望孩子的“政治生涯”顺利,最看不得孩子落选后的“没出息”;或者就是自己持不参与甚至逃避的态度,特别看不惯自己的孩子热衷于当官。孩子是我们自我的延展和投射,当孩子身上出现让我们觉得很过分的表现时,其实根源仍然可能在我们自己身上,需要我们去解决自己成长中一些有待完成的课题。

 

不过,如果孩子真的就是个官迷呢?

如今积极心理学当道,强调要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人的特质。一个对“政治生涯”特别热衷的孩子,也许还真是有领导力的天赋。其实想当官只是外化的表现,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孩子是否具备和他的“政治野心”相匹配的人际技能、领导技能。这方面家长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给你的孩子一些组织、协调事情的机会,无论是帮老师组织班会、春游,还是在家庭聚会的时候打打电话,帮点忙,都是锻炼的机会。我们往往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其实孩子的领导力无论对于孩子在学校期间的生活状态,还是对长大之后的工作都很重要。当孩子既有“官迷”之心,又有当官之力,就是心理学中典型的适应良好,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到最后,还是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的当官愿望真的太强烈了,强烈到影响到他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程度。这时家长首先还是需要反省自己,是否在给予孩子欣赏、肯定方面有些吝啬,或者过于强烈地希望孩子在外在成功上有所表现。如果原因缺失不在自己这方面,也可能来自老师、环境、同学之间比较等等复杂的因素。不要急着给你的孩子贴标签,不要着急教训他,更不要笑话他,好好和他/她谈一谈,听听他的想法。不论孩子多么小,他的想法在成人听来多么幼稚,在孩子角度都是真真切切的。当你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时,也许你就会了解到孩子为什么会是小官迷,并且,可以给予他适当的一些建议——毕竟,你也曾经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