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文武将:张晞:巧手慧心修古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9:01:09
 □本报记者 姚永强/图 陶冠群 实习生陈琢/文

    年代久远、残缺不全的古籍,怎样才能旧貌换新颜?苏州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张晞,用她的巧手慧心告诉了我们答案。

    一进张晞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修书的工具、各种材质的纸张、待修补的古籍原本。古籍修补是现阶段张晞工作的重心,为此她还专程去北京培训。这些天她正在修补乾隆时期的刻本《文心雕龙》。这四册古籍抗战时期曾被转移到西山包山寺,之后才辗转至苏州图书馆。

    张晞现场展示了她的几招“私家秘笈”,将修书的步骤一一呈现。

    首先是熬糨糊。将淀粉倒入凉水中,加热、搅拌,直至形成糊状,为了达到最佳粘度,这个环节大概需要45分钟。

    将近一个小时之后,白色粘稠状的糨糊终于熬制成功。张晞拿出待修补的《文心雕龙》第七卷中的一页,摊平放在修书板上,检查书页上的每一个褶皱并抚平。然后将白色棉布蒙在这页纸上,再用喷雾器在棉布上喷洒雾状水,等待修补的纸张微微湿润。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古籍原纸与修补用纸融为一体,避免因受潮不均产生褶皱。

    接下来就是用与古籍材质类似的纸张来修补原纸,这更需要耐心和细致:这张书页底边有较大破损处,因此需要先修补此处。观察破损处的形状,用镊子将修补用纸撕扯成与破损处类似的形状,保持修补纸的毛边,以保证其纤维较好地与原纸贴合。

    关键的一步完成之后,进入更具有挑战性的下一环:将撕好的修补纸放在塑料转移膜上,均匀地涂满兑水稀释后的糨糊,再贴到古籍的待修补处,在确认完全粘合后,小心移除塑料膜。而后垫两层吸水纸于修补处,用刷子轻刷,以除去多余水分。

    最后,用皮纸修补书页对折处最易磨损的书口,称为“溜口”。

    至此,修补工作就算完成了大部分,一些小的破损处便是小菜一碟了。

    而每修完一页,要将这页夹在一厚沓纸中等待晾干,最后再用压书石、压书铁板等重物将书页压上两三天。压平后的书页需要经过剪边、折页、摞齐、装订的工序再重新成册。

    正所谓慢工出细活,修补古籍过程如同苏州刺绣般细致、精巧。张晞深有体会地说,古籍修补是个需要花精力的细活,要凭良心去做。这也是为了尊重文化遗产,给后人保存好先人的馈赠。因此需要精心细致地对待每一页纸张,在严格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妥善修复,以使它能够更长久地存世,提供后人学习研究。

    据古籍部主任孙中旺介绍,苏州图书馆古籍藏量比较丰富,2008年就已经入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先后三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累计达87种,两批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累计有197种,位居全国同类图书馆前列。苏图古籍馆目前正在进行标准化库房改造,并逐渐完善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