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纤维和石棉:直击“海洋六号”深海开钻:获取海底结壳样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53:18

首钻出海 记者 左朝胜摄

    当地时间8月15日,“海洋六号”船抵达调查工区后的第二天,按照调查部的计划,实施深海浅钻。午饭后,深海浅钻准备工作开始。当天海况不错,蓝天白云,艳阳高照,风平浪静。尽管如此,4500吨的“海洋六号”停泊在太平洋上,仍如一叶扁舟,伴随一阵又一阵的涌浪上下左右摇荡。晚上20时,在科考队员的一阵欢呼中,“海洋六号”首次成功通过钻探获取到海底结壳样品。

    深海浅钻是中国大洋23航次科考工作的重头戏。万事开头难,记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海洋六号”深海第一钻的艰辛和不易。

    所谓“深海浅钻”,即是在深海钻探获取浅地层岩芯。本航次“海洋六号”使用的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是一套我国自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液压浅层岩芯取样钻机,由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公司研发。2004年开始投入使用,最初采用蓄电池供电。今年,针对“海洋六号”的特点,又研发了采用光电复合缆供电和通讯,图像及测控信号为全数字传输,由甲板监控系统可视、在线操作的一套全新系统。从钻机的标签上可以看到,这套系统今年5月出厂。据科考队员吴鸿云博士介绍,今年6月在南海试航中通过了海上试验验收。可以适用于4000米工作水深的作业区域。这套系统主要用于海底富钴结壳矿区的矿石取样,以获取富钴结壳矿体的地质资料,为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为选取适当的站位,8月15日上午,科考队员对中太平洋海山区某海山进行多波束地形地貌探测,最终确定了深海浅钻的位置。

    镜头一:设备到位

    当日下午14时,记者赶往“海洋六号”后甲板,这是科考设备的主要作业平台。此刻,科考人员正准备将钻机从四层甲板搬往三层作业甲板。停放在四层甲板的深海钻机,外形是一个高强度钢框架结构,底部为正四边形,上部呈方锥形,高3米、2米多见方。

    看似简单的吊运设备,在海上却极为不易。记者看到,折臂吊上悬挂的2吨多重的钻机随着船身的晃动在空中摇摆。为了稳住摇摆的钻机,科考人员将4根拇指粗的绳索绑在钻机的4个边框,每列2—3名科考人员一边要在摇摆的甲板上站稳脚跟,一边要用力地牵紧绳索,以稳定钻机、减少摇摆。同时,驾驶台尽可能将船舶调整到相对稳定的方位,通过一步步摸索、尝试,2个多小时过去了,钻机移动了10几米,下了一层楼,安全地移动到3层作业甲板上。

    紧接着,将连接钻机和光纤的承重头传过A型架滑轮,安装至钻机顶部。上黄油、调紧螺栓、通电测试等,对钻机电、机械、液压、控制、视频等系统进行入水前检测,准备工作琐碎,但一丝不苟。从午饭后到下午17时,4个小时过去了,准备工作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