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辱地狱御坂美琴网盘:价值投资随想(4)——价值和价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07:03
什么是价值,这是一个广泛争论的问题。就经济学范围来说,也是经济学最基本的争论之一。我必须说,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因为我基本认同辩证唯物主义。虽然本人不是8千万。但我敢打赌我比8千万中的99.9%都更马一些。

    什么是价值,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是:价值或劳动价值是由劳动者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认为这是基本正确的。但我认为对商品的价值的更好的说法应该是价值是购买者从商品中获得的基本效用。所谓基本效用就是人群的绝大多数可以从同一类商品中获得的相同的影响。我这样的理论主要是将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统一起来。虽然我没有统计数据,但只要观察就可以发现商品的效用或者说使用价值的多少主要取决与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现代商品往往是通过其他商品再加工形成的。例如汽车,从矿石到钢材到零部件再加上设计上的劳动再加上电力等各种能源再加上其他材料的零部件。所以,我们看商品的价值必须从头到尾的整体的来看。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成本(前商品的价值)+费用(来自雇佣劳动的劳动力的价值,借贷资本的价值、政府的价值等等)+利润(资本的价值)

     价值虽然是从具体的商品中体现出来的,但是价值同时具有社会性,就是所大米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他们在整个社会中是统一的相互影响的。

    有些人认为价值是人们对物品或者其他什么的心里认可,或者说价值就是一种主观认识。这是不正确的。历史上,一些印第安部落和非洲人不太认可黄金或者毛皮的价值而对欧洲人的贝壳和玻璃珠更感兴趣。但显然就世界范围来说获得黄金和毛皮需要的劳动比获得贝壳和玻璃珠的要大得多,因此后来,印第安部落和非洲人获得了大量用不了的贝壳和玻璃珠,而失去了再也找不会来的黄金和毛皮(对了还有奴隶和纽约),而那些欧洲冒险家则发了大财。这件事说明了,不管人们对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认可的,价值不对等的交易最终会带来财富决定性的转移并导致贫富的悬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被称为善于持家的人,他们能在同等收入情况下,让家人的实际生活水平高于其他人,原因在于他们善于发现各种便宜货,例如我的母亲它特别善于发现同一种蔬菜是超市的便宜还是菜市场的便宜,特备善于节约水电,于是在收入差不多的情况下,她特别能攒钱。同样的,我也有朋友收入不低,却没有积蓄,经常要负债。这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1、是否能与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价值?2、是否需要商品提供的效用。我们很多时候购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即实际没有获得商品提供的效用,但我们付出了价格。

    价格一般认为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行交易时,买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付。我认为价格是获得价值的对价,我们如何获得价值呢?是用另外一种价值。对于打工者来说,劳动力就是打工者所拥有的价值,打工者将劳动力卖给雇主,获得工资,再用工资换取需要的价值。去掉货币这个中间媒介后,实际上打工者就是用劳动力来换其他商品。在上面的例子里勤俭持家者,往往能换取去自己出的对价高的价值。因此,如果某人换取某个商品的价值与自己支付的对价相等,就是平价,换取某个商品的价值高于自己支付的对价就是低价,相反就是高价。因此价格就是从某个人的角度看其价值交换时对价的差额,即如果是等价交换,价格的实际含义为零,如果价格有绝对值的话,那么就说明交换是不等价的。

    我这样讨论有什么意义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货币看做价格或者价值的表现工具,用货币来衡量价格或价值。但实际上,货币不是刻度尺,无论用货币衡量价值还是价格,其结果都只能曲折的反应事情的真相。即我们看到的货币标价,即不等于价值,也不等于价格。

    这个有位网友曾经发表了这么一个言论“拿房价说吧,如果你单纯的用客观价值是解释不同的,房子的客观价值就是土地和水泥,但为何房价一再上涨,而人们还认为有价值呢?因为有心理反映的存在!因为他们认为房子可以保值,是身份的体现,是安全的港湾,这些都是客观价值无法体现的,都是人们心理价值的反映。”这话很能反映很多人对价值和价格的误解(这种误解对他们积累财富可能有很多不好的影响,毕竟事物不会因人的理解的不同而改变)。

   我们来分析一下房价。房子的价值主要来自1、地价;2、建材价,这些构成了主要成本。各种费用,包括生产资料(主要是建筑机械)的折旧,雇佣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和借贷资本的价值已经研发和设计的价值,税国家机器的价值。基本利润即资本的价值。如果我们去掉货币中介,我们就可以发现,买房人是用其他价值和房子进行交换,如果地产商交换来的价值大于房屋自身的价值,那么他的价格为负,他的对手买房人的价格为正,财富就有一部分实际是无偿地流向地产商,那么地产商就发财啦。

    例如:林先生于某年买入1百平米房屋,出价80万,若干年后该房升值到100万,表面上看林先生赚了20万。此时,林先生需要扩大建筑面积,计划购买同一小区的一套120平米的房屋,单价一样。即那房子卖120万,此时林先生先把原来的房屋卖了再购买新房,需再补钱款20万。但在林先生买房前,房价发生过一次下跌,他的邻居李先生和林先生一起买入1百平米房屋,出价80万。那年下跌时该房贬值到50万。表面上看李先生亏了30万,此时,李先生也需要扩大建筑面积,计划购买同一小区的一套120平米的房屋,单价一样。即那房子卖60万,此时李先生先也是把原来的房屋卖了再购买新房,需再补钱款10万。结果,为了住120平米的房子,林先生共出价100万,李先生共出价90万,那么到底是林先生赚了还是李先生赚了呢?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假设林先生是个卖汽车的,开始,一辆汽车可以赚1万,因此当卖了80万辆车,林先生买了第一套房。后来竞争激烈了,卖一辆可以赚5千,为了凑足第二套房需要多交的20万,林先生必须卖40万辆车。那么请问林先生会有什么感觉?压力大,为什么?因为他的劳动价值和房屋之间交换的对价差夸大了(注意不是房子的价值和劳动价值的价值差扩大了)因此价格对于他来说正的并且是上升的。

    但,假如林先生不是卖车的,是个贪官,人家贿赂了他40万,他将手中权力(不是自己的价值是国家机器的价值即别人的东西)作为对价就得到40万,对价绝对的负值很轻松,,那么支付20的亏损就根本不是问题,也许对他来说根本不需要卖掉旧房子。

    所以,所谓价格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交换的最后结果,是很个人化的,对不同的人根本是不同的。

    房屋的标价是房屋的货币标价,它不代表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价格。我们在剔除货币中介后,如果发现房屋相对于其他商品的对价差扩大了(比如和工资的差)就说明房价上涨了,这里的价是价格不是价值。而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房地产商的财富明显的比社会平均水平快的增加了。如果,房屋的货币标价虽然上升了,但其他商品也上升了,剔除货币中介后,如果发现房屋相对于其他商品的对价差没有扩大,那么不能说房价上升了,反映出来就是房地产商的的财富没有明显的比社会平均水平快的增加。例如,餐饮的货币标价最近几年明显上升了,但餐饮老板们没有明显的富了,猪肉价格涨了,但养猪农民没有因此富起来。这种单纯的货币标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房价涨了,但是有些人他们获得价值的对价比房地产商还低,对他们来说对房地产商的亏损完全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对价差总是负的。那么他们就不会感到房屋的价格贵,而是感觉到房屋涨价带来了好处。实际上,除非是聪明的投机者善于低买高卖,很难说简单通过倒房或投资房子获利多少?真正的获利者是那些把其他所得转化为房子的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房价涨而有的人还是觉得房子物有所值。

    所以,那位网友的言论是把价值、价格和货币标价搞混了。而真实的情况是,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财富是价值对人有利的部分,但我们平时交易是反映的是不同商品价值的对价差即价格。对于交换者来说,只要不是等价交换,对价差就存在并且一定是有正有负,并导致价值的转移和财富的转移,那些在交换中总的价格为负的人最终会比其他人明显富裕。因为他占有了别人的价值。(当然也有杯具,例如隋炀帝一番宏图伟业之后换来了天下大乱)。

    总结:价值是客观存在,并具有社会性,价格则反映个人与社会其他人的交换结果。所以,我们在衡量股票价格时,不能简单的用货币标价来衡量,而必须用其他资产来衡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趋向用国债收益率来比较股价。

   那么货币标价起什么作用呢?货币的作用是什么呢?为什么巴菲特趋向用国债收益率来比较股价?土地价格有是什么意思?请留意价值投资随想(5)——货币,货币标价和现金。以及价值投资随想(5)——资本、利润和平均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