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于乌巢:山水名画欣赏【精品珍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56:18

山水画欣赏  

2011-05-15 13:48:10|  分类: 诚兰书画收藏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九夏松风图》清 王鉴
    王鉴家藏名迹甚多,从小熏习临摹,因而功力深厚。他的山水画,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又追摹董源、巨然,所画多仿宋元诸家。他还善于青绿设色画,皴染兼长,自谓:“皴擦无自撰之笔”。风格华润,较为平实。他与王时敏同为当时的画坛领袖。后人将他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加吴历、恽寿平称“清六家”。


《长松仙馆图》清 王鉴 轴 纸本设色 纵138.2厘米 横5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丁未清和仿叔明《长松仙馆图》,奉祝悔庵年翁五十初度。王鉴。”上款“悔庵”为尤侗(公元1618—1704),字同人,号悔庵 ,“丁未”年恰值尤侗50岁,故此图是王鉴为尤侗贺寿之作。《长松仙馆图》为王蒙名作,王鉴作图全仿王蒙画法。景色高深,林木郁茂,用笔繁密,水墨淹润。尤其苍莽的笔法和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深得王蒙神韵。

《仿三赵山水图》清 王鉴 绢本设色 纵162.7厘米 横51.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三赵”指的是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王鉴在此画中题“以三赵笔法合为之”,表明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并非具体地模仿这三家的某些作品。这是一幅非常侬丽的春景,满园的新绿 山石用解索皴、披麻皴,先勾皴,再以淡墨渲染。重染和轻染分阴阳两面,立体感很强。在表现杂树的枝叶时运用了以多种点法:圆点、横点、介字点、鱼子点等等,表现多种树木。

《山庄奇峰图》清 王鉴 金笺墨笔 纵120.5厘米 横58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金笺是中国书画用纸的一种,系以黄金或金粉屑铺洒纸面制成,可以使画面产生一种神圣或神秘之气。这件作品是王鉴为奉祝惟老亲翁五十初度而作,画中描绘了一个高山大岭的景色。 画面中央是一伫立的主峰,山岭如游龙一般从峰顶延伸而下。溪水两岸,坡石堆叠,树木丛生。整个山石,形体端庄,气象宏大,主次分明而有序。画中笔法细密雅致,以干笔皴擦造成丰富的画面效果,耐人寻味。

《夏日山居图》清 王鉴 绢本设色 纵149.1厘米 横85.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即描绘了一个夏日山居的情景。画面上一座高山大岭在深谷间蒸腾的云气中挺拔而起,其四周群峰列护。虚实变化,主次有序,气脉贯通。两岸林木葱郁,水阁回廊,茅屋庭院,小路逶迤。数位隐士,在屋中,在院落,或坐或立,闲聊纳凉,好一种清静闲适的山居生活。这件作品亦是画家仿梅道人山水而作,其笔法秀密,墨色清淡,虽少梅道人之迹,然其闲逸之趣,却直追古人。

《岩栖高士图》清 王翚 纸本墨笔 纵122.7厘米 横3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识:“高士岩栖趣自幽,白云天半读书楼。银河落向千峰里,长和松涛万壑秋。石谷王翚画并题。”右侧恽寿平题诗:“高卧何须万户侯,人间别有一林丘。云中泉瀑流无尽,壁上松涛听未休。和江上先生题画诗,恽寿平书于枫林舟次。”据记载唐寅曾有《岩栖高士图》,王翚此画在唐寅的风格上加以变化,参入了元人的笔墨。所画山石用元人的干笔皴擦,兼有唐寅仿南宋“院体”的斧劈皴,秀润中见苍劲;墨色也干湿相济,变化多端,体现了其追求“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创作宗旨。

《仿巨然烟浮远岫图》清 王翚 绢本墨笔 纵187厘米 横67.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翚(公元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乌月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祖上五代均善画,其父王云客专工山水,风格雅秀。王鉴作虞山游,以画结缘,被收为徒,教他读书和学习书法。从此,文思画艺大为长进。王时敏极赏其画,乃倾其家藏供他摹习,又带他同游大江南北。《仿巨然烟浮远岫图》画层峦叠嶂,杂木长松,构图繁而用笔简,华滋苍润,山石淡皴浓点,用大小披麻皴,树木兼取枯枝蟹瓜夹叶,各尽其妙。

《溪山红树图》清 王翚 纸本设色 纵112.4厘米 横39.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王翚仿黄鹤山樵王蒙的一件极具特色的代表作,描绘的是遍生红树的一片秋日山林景色。画中以圆转重叠、突兀高耸的山峰为主体,山溪逶迤前行,涟漪阵起,秋波荡漾,两岸林木,红翠相间,整个画中意境深幽,秋气袭人。画家拟王蒙笔意与布局,构景繁密,山势云动,境界深奇。山石画法以墨笔牛毛皴和解索皴为主,干笔皴擦,浓墨点苔, 既显浓密厚重,又鲜艳夺目,光彩熠熠。


《寒塘鸂鶒图》清 王翚 纸本水墨
    王翚山水画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纵览右丞、思训、荆董、胜国诸贤上下千余年名迹数十百种,然后知画理之精微,画学之博大如此。”“以无人笔墨,运宋人邱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又不完全为古人成法所束缚,而比较注重写生。王翚作画能融汇贯通诸家众法,创造出秀润多姿的面貌和风格。评者认为王翚山水“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格调明快生动、章法多变,皴染得法,富有写生意趣。同时也指出他用笔刻露,用墨少变化,构图过于壅塞等不足。

《云起高逸图》清 王翚 纸本水墨 纵22.2厘米 横2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翚曾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但王翚的一些青绿山水,尤其是60岁以后所作,略带俗气。此图却能把青绿重色设得浑厚而典雅,确实达到了他所说的“体要严重,气要轻清”的境界,是王翚青绿山水中的代表作。画中的山石以墨笔画成,以牛毛解索皴,淡墨干笔擦染,再以浓墨点苔。点画离披,郁茂沉古,笔法松秀,墨色滋润,干净明洁。


《仿古山水册》清 王翚 纸本水墨 纵25.6厘米 横20.5厘米 四川博物馆藏
    王翚得名家传授,又博览古人佳作和游历真山实水,画艺日臻成熟,40岁时即名闻海内。《仿古山水册》共计十二页,其中设色二页,水墨十页。仿董源、巨然、米芾、赵大年、赵孟頫、吴镇、倪瓒、王蒙、黄公望、管道升、曹知白、陈汝言等而作。每幅均自题七律一首,末开款署“壬寅六月王翚”,册尾有顾复初题跋。前选一图,系仿曹云西山水,写柳汀板桥、芦荻孤舟,晓风残月,雁影徘徊。笔墨疏秀,意境苍莽迷蒙。


《仿古山水册》清 王翚 纸本水墨 纵25.6厘米 横20.5厘米 四川博物馆藏

《万壑千崖图》清 王翚 纸本设色 纵76.8厘米 横4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构图取深远法,仰望主峰高耸,众山环抱,呈高山仰止之势。同时又以不同的视觉展示大自然的幽深壮阔,几条画眼皆向纵深导入,引人入胜。画面宏观取势,细品有致,景观繁复,脉络却清晰地予以艺术再现。王翚的画画善于取前人之法,然而并不拘一家之体。此画颇富新意,堪称取深远法构图的绝品。

《山水册》清 朱耷 纸本设色 纵26厘米 横4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耷,即八大山人(1626—1705),明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原名统銮,南昌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字雪个。别号驴汉、人屋、刃庵、驴屋驴、人屋、个山、朱耷等。四位僧人画家中,八大山人是最“格色”的,他为人怪癖,艺也诡奇,时人认为他的画“人多不识,竟以魔视之”。此《山水册》足以代表朱耷的艺术风格。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意境清冷。画中山水树木,形象寂寥无不带有画家的个人烙印和情感。

《山水图》清 朱耷 纸本水墨 纵160.6厘米 横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在数量上远不如他的花鸟画多,但所体现的孤寂清高的风骨品格,丝毫不比他的花鸟画逊色。这幅《山水图》亦名《秋林亭子图》,写秋数茅亭、地老天荒之景,笼罩着一派荒凉静寂、无可奈何的气氛,涵容了一种苦笑不得的枯索情味。画家以泪和墨,挥以秃笔,兼有豪情纵逸的雄健风格、朴茂酣畅的凝重情意和生拙涩秀的奇特韵味,明洁、单纯、修饰,然而虚淡中含意多,蕴涵深刻。

《山水通景图》清 朱耷 纸本水墨 纵97.6 厘米 横35.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墨点不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石桠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是朱耷在《自题画山水》中的一首诗,写照了他“借物写心”为宗旨。他致力于画面笔墨和画面形象的摄合同一,使物质形态到精神形态的转化趋于直接甚至极端。此画构图奇险,画面冷气袭人。枯槎斜上,丑石突起,怪石嶙峋,傲然挺立。画面形象单纯,气氛萧条冷落,笔墨粗犷奔放,流露出一股画家的遗愤和对命运的一种抗争。

《山水书画图》清 朱耷 纸本水墨 纵24.2厘米 横1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朱耷的山水画对后世写意画的影响很大,其画风险、绝、冷、怪。山水宗法董其昌,用笔较放纵。清张庚称“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题跋多奇致,不甚解。书法有晋唐风格。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笔情纵恣,不拘成法,而苍劲圆润,时有逸气,所谓拙规矩于方圆,鄙精妍于彩绘也。襟怀浩落,慷慨啸歌,世目以狂。”《山水图》上皴点婆娑,树影恣纵森然,掩隐在山林中的亭子更是落落寡欢和寂寥,符合八大山人一贯的审美原则。

《松溪草屋图》清 朱耷 金笺 纵18.1厘米 52.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朱耷的此幅山水,看不出是哪家的点?哪家的皴?画面中浓的淡的、横的直的点划短线,组合构成画面的节奏和意象,宛有西洋印象派和点彩派的效果,而其内涵,显然更加厚重,深沉而丰富,体现了中国笔墨特有的审美价值取向。从布局的处理来看,有点近于元代画家倪瓒的章法,然而倪瓒却没有如此错杂的寒林和高耸的山峦,那冈峦的峻拔近于黄公望的造景,显得雄伟奇峻。

《山水斗方图》清 朱耷 纸本水墨 纵22.3厘米 横27.8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董其昌温文静秀的艺术风格,对于一个佯狂书生八大来说,是一种别样的冲击。朱耷在65岁前所作的画,虽形态已具,却不免外强生涩、狂怪冲动之气流露于无意间。通常为人所熟悉的冷寂怪诞而又雄健恣肆、朴茂酣畅而又明豁清空的含蓄秀美、苍劲多筋的作风。此幅《山水斗方图》上画家的签名就是典型的“哭之”或“笑之”。画面构图奇诡,仅在画幅的右上角画一斜坡,坡上寒林寂树,颇有意味。

《设色云山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45厘米 横3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石涛(1642—1715),清代画家,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5岁削发为僧,得以存生。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瞎尊者、零丁老人等。又自称苦瓜和尚。此图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云山的风姿神韵。石涛的这幅山水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来摄取自然山川的万千变化,在画幅上集中了各种生动奇异之景,整幅绘画风格气势逼人,苍浑奇古,骇人耳目,不愧为师造化的佳构。

《飞瀑奇峰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200.7厘米 69.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的山水自成一家,既重学古人,又重师造化。他早年居安徽宣城时,与梅清交善,受其影响,山水多用方折线条和虬结的皴法,景色奇秀,苍浑。后他又遍学前代各家画法,博采众长,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特别主张从自然中汲取创作源泉,画出了许多体现黄山特征与风神的作品。他的山水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生意盎然。他还著有《苦瓜和尚话语录》是清代著名画论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这幅画的起首是险峰石壁回抱,以后奇峰怪石层出不穷。

《四边水色图》清 石涛 纸本设色 纵127.8厘米 横5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皴法稠密,点苔布满山石,是从王叔明的绘画风格演变而出,但石涛在取景、笔墨、意境上都超出前人,不拘一格,独具特色。他曾有自题:“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言明了他学前人,却绝不拘泥于前人,锐意创新的决心。这幅画是石涛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石涛极富独创性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