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建筑产业协会:石上流泉 : 一百多年唐山的古琴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39:09

石上流泉

石上流泉  一百多年唐山的古琴概况

(2007-04-20 14:13:29) 分类: 古琴

 

一百多年唐山的古琴概况

                                                                                                                         李天桓

        唐山虽然是十九世纪末由于开滦煤矿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工业城市,但是由于地近京、津,又一直是中原通往东北的必由之地,而周围各县区均历史悠久,所以在历史上文化昌隆,古琴也代有传人。

        早在清朝末年在丰南县稻地镇(距唐山约八、九公里)有一位叫田子真的人,此人书法、绘画皆见功力,还善弹琴,是当时地方名士。此人进京赶考时因故误了时辰,未能进入考场,剩在外面,因此家乡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田圣(剩)人。其实以其古琴、书画和才气,在乡里中也确可称“圣人”了。他的琴艺现在无法考证,但从其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来看,确实功力深厚,才气横溢。

        台湾已故琴家孙敏芹(1915——1990)原籍唐山市丰润县马驹桥人,1949年后在台湾致力于教授古琴,并精研斫琴,教出弟子多人,使台湾琴人受惠良多。

        唐山丰南县稻地镇出生的李浴星先生(1909——1976)更是经、史、子、集烂熟于胸,集书法、篆刻、绘画、诗文、古琴多种艺术于一身的大家。李先生原名连魁,又名沂,字捷三,又字浴星,以字行,别号有大痴、大地、洞明、伴梅阁主人、大地浴者、静泊居士等。李浴星十三岁学书法,十四岁学画,十五岁在北京杨时百老先生门下学琴,与管平湖、杨乾斋、关仲航诸先生相伯仲。先后在北京、齐齐哈尔、天津、保定求学、工作多年。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北京中学教书时,曾设馆授琴。今天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研究员郑珉中先生就是当年学琴弟子之一。1949年到唐山开滦煤矿工作。李浴星先生到唐山后很快结交了众多书画、诗词界的友人,并勤于授徒。现在唐山六十岁左右至七十岁的书画家中绝大多数都曾经受教于李浴星先生。当时李浴星惠泽的不仅仅是唐山的书画界,唐山一地古琴艺术,可谓系于李浴先生一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李浴星先生的师兄、现代琴界翘楚管平湖先生在发掘古代名曲《广陵散》时,常与这位经、史、子、集烂熟于胸的师弟在书信中切磋。其实李浴星先生也在同时挖掘整理《广陵散》。当管先生率先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弹出的以一弦为宫的《广陵散》后,李浴星先生按自己的理解弹出了以三弦为宫的《广陵散》,随后李浴星先生又完成了《胡笳十八拍》的打谱整理,使原来词曲分离的《胡笳十八拍》得以词曲完美结合。

        和李浴星先生同时的尚有一位田畴先生,字耘夫,继承了家传的琴艺。田先生曾在唐山某县中学任国文教员,文革前时常到李浴星先生家中切磋琴艺。田先生为人豪爽不羁,任国文教员时,如有学生想听琴则马上放下手中工作为学生弹琴。有时在课堂上也为学生弹琴。

        已故天津古琴会顾问李德昌先生原籍唐山,最初向田耘夫学琴,后来在北京又在管平湖先生门下学琴。李德昌先生曾先后在天津、宁夏、唐山工作,退休后到天津居住。李德昌先生为人诚恳、热情。唐山大地震后,住在简易房,笔者曾晚间去拜访李德昌先生。当时先生已经睡下,仍起床相迎,热情接待。李先生弹琴功力颇深,指力坚劲,有管先生遗韵。

        在唐山李浴星先生弟子众多。除书画诗词外,尚有琴弟子多人。其子女学琴的有李天桓、李天相、李天如、李天根、李天贶,学琴的学生有张松延、张庆恩、章长生、郑漱云等,更有李浴星先生的同事,革命老干部经纬老先生,也曾向李浴星先生学过琴。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李浴星先生及其子女李天相、李天根、李天贶,学生张庆恩遇难。现在唐山市的琴人都是李浴星先生亲传或再传弟子。由于李浴星先生是集多种传统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大家,所以其琴弟子也多兼通书法、绘画、篆刻和诗词。其中李天桓、李天如、张松延、郑漱云均得李先生亲传,只是在大地震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主要是琴都受损且无琴弦)的影响,习琴中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恢复,并于二零零二年开始筹建古琴研究会聚会交流琴艺。李天桓也于二零零一年开始授徒,其中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李天桓的学生李响在二零零四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并在当年的全国古琴大奖赛中获优秀演奏奖,是在这次大奖赛中河北省唯一进入决赛的选手。

        总之,唐山作为一个城市,其历史只有一百多年,但是在这一百多年间,古琴的音韵从未中断。

 

 前一篇:修琴点滴后一篇:古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