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头电影有哪些:河间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17:28

河间之名始于战国,因处九河流域而得其名,古称瀛洲。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居京、津、石三角中心。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78万。河间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涌现出许多对中国文明史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

目录

·                                 • 简介

·                                 • 历史沿革

·                                 • 气候特征

·                                 • 社会经济

·                                 • 社会事业

[显示全部]

河间市-简介

 

全市地质构造为冀中坳陷中部,随着历史的变迁,形成了低平原地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海拔由12.4米降

河间市 工业园

至5.4米,平均坡降1/7000。属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有140万亩耕地,林草畜牧支柱产业方兴未艾,多种农副产品供应京、津市场,有30多种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河间市各项社会事业水平不断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省级卫生城”等称号。具有百年历史的河间市第一中学是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等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素质教育、扫盲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步伐加快。全市拥有中小学校379所,在校生135528人,其中;普通中学51所,在校生56046人;普通小学328所,在校小学生79464人;全市拥有教师7755人。科技事业方兴未艾。全市共建高科技示范园4个,高新技术企业1个,科技示范区96个,科技示范户近2万余个,乡科普协会20个,专业技术研究会139个,会员18000人。开展科普讲座216次,听讲座人数12.5万人次,推广科技项目18项。获得专利技术106项,其中年内新增专利技术20项。高科技及科研项目成果的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拥有影剧院1个,图书馆1个,藏书量6.6万册。文化馆1个,馆舍面积2100平方米。全市电台、电视台、电视转播台各1座,电视节目套数3套。有线电视用户达20000余户,有线广播在全市的覆盖率达100%。河间是《诗经》发祥地,2002年,成功举办了《诗经》国际研讨会,并与肃宁县共同举办了河北省《诗经》研讨会。河间又是西河大鼓发源地,并衍生出多种流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消费品市场呈稳中见旺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个体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实现零售额8.93亿元,增长14.03%,占市场份额达52.13%;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7亿元,与去年相比略有增长;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62亿元,增长8.72 %;以个体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零售额13.32亿元,增长13.1%。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共建成成交额超亿元市场3个,集贸市场64个。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2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数24个,医院床位达79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95人,其中中医师85人,西医师325人,注册护士196人。各种传染病、慢性病及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卫生检测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

体育事业坚持以训练为中心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群众性基层体育工作蓬勃发展,体育竞技水平逐步提高。1996年河间市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市建有游泳池、灯光球场(2000个座位)、综合训练房、健身房广场以及健身路径等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2003年,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容纳17500人的标准田径场一座,满足群众锻炼身体的需要。全市有体育单项协会12个,晨、晚锻炼点9个,每天参加锻炼活动的有1.3万人次,国民体质检测合格率达84%。2002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市级运动会16次,参加人员15800人/次;乡镇运动会21次,参加人员7632人/次;向省体校及各类大专院校等输送体育人才23名。

河间市-历史沿革

 

河间市 工业园区

河间市历史悠久,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燕国地。战国时期为燕、赵两国地。秦属巨鹿郡。西汉属幽州涿郡。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隶冀州河间国。三国魏时属冀州河间郡。西晋属冀州河间国。隋开皇初废河间郡,沿袭北魏仍置瀛州,武垣属之。大业初,置河间县,武垣县并入,并废瀛州恢复河间郡,河间县属之。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隶瀛州。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改隶河间府。金属河间东路河间府。元属中书省河间路。明属京师河间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后改为津海道)。1928年改属河北省。1936年属河北省河间专员公署。1938年4月隶属冀中行署一专区。翌年春,改隶三专区。1940年改属九专区。1946年,划出河间城厢区署河间市,属冀中行署。翌年5月,撤市归原属。同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河间县属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11月改属天津专区。同年12月,改隶天津市。1961年5月23日,改属沧州专区。1970年,隶属沧州地区。1990年10月18日,河间撤县设市,仍隶属沧州地区。1992年8月沧州地市合并后,隶属省直辖市沧州市代管。

河间市-气候特征

 

河间市 生产车间

河间市地处北纬38°19'38°39',东经115°55'116°37'间。全市地质构造为冀中坳陷中部,随着历史的变迁,形成了低平原地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海拔由12.4米降至5.4米,平均坡降1/7000。属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6℃,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7℃。年平均降水量为561毫米,平均风速2.6米/秒。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97小时,太阳辐射平均年总量为127.608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平均187天。

河间市-社会经济

 

消费品市场呈稳中见旺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个体经济保持较快发

河间市 经济发展

展,实现零售额8.93亿元,增长14.03%,占市场份额达52.13%;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7亿元,与去年相比略有增长;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62亿元,增长8.72 %;以个体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零售额13.32亿元,增长13.1%。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共建成成交额超亿元市场3个,集贸市场64个。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2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

农业
具有优越的农、林、牧资源条件,农林牧土特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油料、棉花及杂粮,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是“天津鸭梨”和“沧州金丝小枣”的重要生产基地。现已培育起优质粮棉、速生林、畜牧、酱菜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其中速生林种植规模达到>35万亩,优质棉种植规模达到27万亩,异地植棉37万亩,“国欣”牌棉种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亚养殖公司、永丰肉牛养殖公司、红又红公司(小枣、小杂粮)等龙头企业及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

工业
按照“抢抓市场,争创名牌,走特色路,念发展经,创高效益”的发展思路,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了电线电缆、汽车配件、保温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餐具加工、化工轻纺,建筑建材三大优势产业,并相应建有八大专业市场,构筑起“东线缆、西餐具、中汽配、北保温”的产业格局。1996年河间市被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

河间市 文物

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坚持走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工业发展之路,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宝丰集团和新华集团建成了两条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110-500kv超高压交联电缆,填补国内空白。宝丰集团达到750kv超高压交联生产能力,并研发出110-220kv高压电缆附件;新华集团“乾坤”牌电缆多次在岭澳核电站、三峡工程等重点工程中中标,裕桥公司与海尔集团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特种电线供货关系,并研制出核电缆。保温材料产业形成我国北方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基地,创出“裕华”“亨达”等一批名牌产品,其中“亨达”牌保温材料在江苏市场获得免检产品。

积极引导汽配企业搞好横向联合,强攻配套市场,富奥公司成为一汽集团的配套生产厂家,天波公司等20余家汽配企业成为北汽福田、长安胜利、时风、巨力等分系统配套产品生产厂家,启动建设了米各庄、束城两个工业小区,吸引企业50余家,开工新项目20余个。两大园区整合各种资源,成为以保温材料、汽车配件两大产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会提升工业产业档次,而且会促进农村小城镇现代化建设。截止2002年底,我市乡镇企业拥有注册资金超亿元企业7家,超千万元企业22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超千万元企业60余家,28家企业跨入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其中2家进入全国乡镇企业500强,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150.7亿元,利润8.18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

河间市-社会事业

 

河间市

教育事业
河间市各项社会事业水平不断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省级卫生城”等称号。具有百年历史的河间市第一中学是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等学校。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数24个,医院床位达79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95人,其中中医师85人,西医师325人,注册护士196人。各种传染病、慢性病及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卫生检测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

河间市 出土文物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素质教育、扫盲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步伐加快。全市拥有中小学校379所,在校生135528人,其中;普通中学51所,在校生56046人;普通小学328所,在校小学生79464人;全市拥有教师7755人。

科技事业方兴未艾。全市共建高科技示范园4个,高新技术企业1个,科技示范区96个,科技示范户近2万余个,乡科普协会20个,专业技术研究会139个,会员18000人。开展科普讲座216次,听讲座人数12.5万人次,推广科技项目18项。获得专利技术106项,其中年内新增专利技术20项。高科技及科研项目成果的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拥有影剧院1个,图书馆1个,藏书量6.6万册。文化馆1个,馆舍面积2100平方米。全市电台、电视台、电视转播台各1座,电视节目套数3套。有线电视用户达20000余户,有线广播在全市的覆盖率达100%。河间是《诗经》发祥地,2002年,成功举办了《诗经》国际研讨会,并与肃宁县共同举办了河北省《诗经》研讨会。河间又是西河大鼓发源地,并衍生出多种流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河间市

体育事业
坚持以训练为中心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群众性基层体育工作蓬勃发展,体育竞技水平逐步提高。1996年河间市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全市建有游泳池、灯光球场(2000个座位)、综合训练房、健身房广场以及健身路径等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2003年,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容纳17500人的标准田径场一座,满足群众锻炼身体的需要。全市有体育单项协会12个,晨、晚锻炼点9个,每天参加锻炼活动的有1.3万人次,国民体质检测合格率达84%。2002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市级运动会16次,参加人员15800人/次;乡镇运动会21次,参加人员7632人/次;向省体校及各类大专院校等输送体育人才23名。

河间市-名胜古迹

 

河间市 景点

诗经村有毛苌讲授“诗经”遗址和冯国璋将军府,半截河村有冯国璋墓,西九吉乡有刘完素庙及墓地,大渔庄有清御史左敬祖墓,市区有清真寺两座、光明戏院1座、宋哲元教场遗址,境内有屯庄白求恩大夫战地手术纪念馆、“齐会战役”贺龙元帅指挥所旧址,黑马庄“解放石家庄”、“青沧战役”朱德司令指挥部所旧址。

河间市-人物故里

 

境内束州(今束城,曾为束州国)为春秋名相鲍叔牙封地,东武垣旧址(现行别营东)为汉武帝钩戈夫人(汉桓帝之母)故里,刘守村为金代“四大名医”刘完素之家,诗经村为民国代总统冯国璋祖居之处。唐代大诗人刘长卿、现代著名作家刘流、俞林,艺术家姜妙香、李多奎、金素秋、赵玉峰、赵连甲、冯巩、李国盛等均祖居河间。

河间市-城市建设

 

河间市

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全市形成“市区带七镇,七镇连十三乡”的一个中心、卫星环绕、乡镇呼应的城乡一体化基本框架,已初具北方“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雏形。目前市区建成区面积13.8平方公里,人口13.5万,已形成四环相绕、六横六纵路街网状结构,南北入市口环岛遥相呼应。拥有占地10公顷的瀛海广场1座,小区游园4个,休闲场所完备。水电路讯和有线电视配套设施完备,市区主要路街实现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河间逐步发展1980年县委总结并推广了后念祖等大队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全县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革了“大锅饭”的弊端,但仍坚持土地、大型电力设施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仅是改变经营方式,以家庭经营为主。1984年,县委为贯彻好《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培训县乡宣传骨干1100多人,到农村中广泛宣传中央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同时大力支持专业户、重点户发展。1979年以后,按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实行“利改税”,税后自负盈亏,1985年以后县属企业中实行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乡镇、村、联合体、个体一齐上,陆续形成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化纤制品、拉丝模具、食品加工、通讯器材、建筑材料、工艺制品、服装鞋帽、化工仪表、塑料制品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