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捷豹fpace试驾视频:如何理解陈健民上师消业往生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02:50

如何理解陈健民上师消业往生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11-10 20:10:00

            

   

    密宗大德陈健民金刚上师自倡消业往生说以来,引起教内诸多争议,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佛说魔说,迄今尚无定论。泰敢不揣鄙陋,仅叙管见,的耶谬耶,伏维诸善知识有以教我。

    ——引言

                          

    我们往往从一种热闹中逃避出来,然后转身又进入另一种热闹。一个人在尘世中呆了很多年,有一天忽然感到厌恶了,于是他便想出离,就学佛了,然后整天忙着参加各种佛教仪式,又是诵经又是念佛又是持咒,哪里来了个大师活佛也要跑去凑热闹,好像这样就能表明自己的虔诚,就算前途有了保证。这样的人其实应该算是佛门外道,与解脱道并无干系,因为依靠外在的种种行为和加持是并不能解脱的。如果这样就能出离生死,那么信佛与信上帝也就没分别了。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修行人,他不应该倚靠任何人、神乃至菩萨和佛,他只能靠他自己。虽然他也要祈求诸佛的加持,但他非常明白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他对于一切唯心造的根本法印有绝对的信心。如果一个人口里念着万法唯心,但他心里又总想着作为外在实体存在的佛菩萨来拯救他,这种矛盾就足以说明他缺乏正见。即使是西方净土,也不离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道理,这不是口头禅,而是正见。

    如今的修行人中,心外求法者是越来越多了,所以真正的求道之士就应该有不随波逐流的力量,一切正法皆是让我们趋近无我的真谛,如果我们在修行中我法二执越来越重,那么我们无疑是偏离了正道。至于老妪着相念佛得往生这样的例子,我们应该清楚,这种人必是能够彻底远离一切热闹之人或有宿世之大善根者,如其能确立对诸法性空的正见,则品味当更高矣。

    追忆释迦文佛一代之教法,可知一切修法皆不离于内观,故曰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断无营营于外在的仪式而能了断生死者。且一切修法皆以彻底的出离心为基础,故广钦菩萨有恋此娑婆的一草一木而西方不得生之言。故陈健民上师有消业往生之倡。然消业往生果邪说耶?非然。古来之往生者,孰无至诚心,大忏悔心,大精进心?必有此心,方可藉一声佛号消万劫之重罪,净土岂泛泛之辈得生哉?故六祖云东方人犯罪往生西方,西方人犯罪往生何方?试观今之念佛人多如牛毛,而往生者却少之又少,祖师万修万人去之授记岂诳语哉?故知真念佛人必为能消业者,如此思维,庶几不负陈师言人所不敢言之大悲心。

    心外求法的邪见在这个末法时代成了修行人严重的障道因缘,不但是知见本身不正确影响了修法,当然这也是很重要的。禅宗所谓开悟前,但贵子知见,不贵子行履是也。但从净宗的立场而言,只要具备足够的出离心和信愿行,亦不妨于往生,当然是不论品位高低。然而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邪见使很多人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和懒惰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疏忽修法,而完全企望外力的救拔。而且使很多人不能摆脱对外相的执着,朝秦暮楚,不能一心专念,自然与解脱无缘了。

    地藏经上说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所以人生在世,实在是如履薄冰。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一切与我无关。罪业的根本就是我执,所以说心若亡时罪亦亡。减少外在的攀缘,多进行内观,这样慢慢地我们就会感知到身心分离的过程,再进一步就能体会到过去我们不但对身体执我,就是对一切事物,也都执着其有一个自我存在,体会到了这一点,突然之间我们会感到很宁静,一切的一切瞬间都会像泡影一般浮动,这时候我们会如释重负,深深领悟到现实与梦的无异,深深明白一念之差是怎么使我们被如幻的世间给迷惑的,这时候,我们对一切唯心造就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知见了,我们的观念就会有一个极大的转变,不会再心外求法了。一切与“我”无关,一切一切又是不可分离的。

    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上面最起码的觉悟,他就一定落在外道,就难免被境界绊住而生起无边的烦恼,造下无量的罪业。我们知道,所谓念佛往生,一定要临终最后一刻保持正念,但这个功夫不是容易的,如果我们在学佛后依然造下了重大的业力,我们就很难有此正念,难免堕入轮回。所以我们对陈上师的消业往生要有足够的重视,既然至诚一声佛号能除万劫重罪,那么我们又何必对自己能否消业怀疑呢?此疑心即是没有真正道心的表现。所以真正修行之人,必有舍弃一切,悬崖撒手的决心。

    总结本文,鄙人以为陈上师的消业往生说实在是对我等散漫众生的莫大警示和鞭策,无常迅速,只有歇却狂心,回光返照,才可契入自性弥陀,汇归自性净土,是为上品上生,花开见佛悟无生之真义!(管见仅供参考)

   

    遗民黄泰 撰于南昌

200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