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照片:钱梦龙、魏书生教学风格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56:32
钱梦龙、魏书生教学风格比较张正君

【专题名称】教育学
【专 题 号】G1
【复印期号】1997年10期
【原文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新乡)1997年05期第90-93页
【作者简介】张正君:河南师大中文系讲师;新乡,453002


    内容提要 本文将钱梦龙、魏书生教学风格进行比较研究。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钱梦龙把“训练”放在核心地位;魏书生强调“民主与科学”。对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认识上,钱梦龙认为,学生是“主体”;魏书生认为,学生是“主人”。在教学实践方面,钱梦龙把训练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魏书生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而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社会背景不同,是形成其不同教学风格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钱梦龙 魏书生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风格
    钱梦龙、魏书生同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学改革家。他们一南一北,自树一帜,被称为“南钱北魏”。研究他们的语文教学体系特点,比较他们的教学风格,对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丰富语文教育理论,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借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不无裨益。
      一、南钱北魏,风格迥异
    钱梦龙、魏书生在教学实践中,锐意改革,潜心钻研,以超常的毅力,多于别人数倍的劳动耕耘于教学改革园地,使他们的教学风格不断完善。
    钱梦龙1948年初中毕业后就失学了,1951年到中学教语文课,至今已40多年了。他说:“我没有进大学的幸运,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业余进修和培训。”他靠的是一颗赤诚之心和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探索,使自己的教学体系独具风格。魏书生既是一位教学改革家,更是一位实干家。以1988年为例,他身兼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和党支部书记,仍担任两个班135名学生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他的教学效果令人钦羡:135名“第三世界”的学生,其中招考试分数都达到了升学分数线;全市44所中学总分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魏书生两个班就有10名。语文、政治、数学、化学、英语、生物的单科第一名,全是魏书生的学生。吕叔湘说:“魏书生同志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①]
    关于教学风格,于漪说:“我不敢奢谈流派,但主张语文教师发扬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人对戏曲表演的流派提出如下标准,大致是:有继承,有创造发展,为同行与专家所承认,得到观众的欢迎和赞赏。这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到教学风格上来。当然也有不同,看戏与听课毕竟两样:戏演唱不好不能强迫人看,但课上不好学生还得硬着头皮听。”[②]这段话可以概括为二点:一、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二、有继承、发展和创新,并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同行专家的承认。钱梦龙、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体系独具风格,不等于说其毫无共同之处,而是说他们由于所处时代环境、所受教育及生活经历不同,因而在教学体系上各有特色。从辩证的观点分析,语文教学有它的规律,并且受社会的制约。分析钱梦龙、魏书生的语文教学实践可知,他们的教学体系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注重“双基”教学,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实干精神等。所谓“独具风格”,是指他们的教学体系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即其美俱,其灵异。
    “五岳之美,各异其秀”。从整体特色而言,钱梦龙主张把教学过程当作训练学生能力的过程。他说:“语文教学的内容不是课文的知识,不是具体的语文知识,而是各种训练。”“学生要掌握语言工具、语文工具,是要靠能力的,能力是训练的结果,离开了训练何谈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理所当然的是各种各样的能力训练与培养。”他在教学上,提出了“三主”“四式”的主张。即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语文教学有四种课型: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③]其中“训练”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基本线索,在其教学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因而,训练是钱梦龙教学体系的整体特色,有人称之为“训练派”。与此相比,魏书生的教学体系则属于“怪”的一类。有人把他的教学概括为“六不”,即不管班、不讲课、不留作业、不批作业、不考试、不批作文。魏书生说:“从形式上看,我的教学确实如此。”他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他说:“民主是解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科学是解决学生科学的学法与教师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科学的教法。”[④]魏书生在与学生“商量商量”的基础上建立3个方面、9大项、100多小项的目标体系,制定了6大类,34项规定,然后通过管理来施行。使班级达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事事有时干,时时有事干。”[⑤]“管理”在魏书生的教学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因而有人称之为“管理派”。
      二、钱、魏教学风格比较
    钱梦龙、魏书生在教学改革和教学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总体而论,钱梦龙的教学体系具有训练的特色,魏书生的教学体系则具有管理的特点。下面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在教育观念方面,他们的不同之处首先表现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钱梦龙认为,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各种训练,学生要掌握语文这门基础工具课,也要靠训练。训练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所谓训练,是指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训练。他认为,能力不是训练的前提,是训练的结果。因为学生缺乏能力才需要训练,不是有了能力才去训练。钱梦龙举例说:“就拿我那个班学生来说,他们的作文批改得比较像样,他们的自读笔记在老师教课本之前都能够分析得条条有理,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都是经过一年、二年乃至更多的训练才慢慢达到这一种水平。”魏书生认为,教育要靠民主与科学,民主主要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科学主要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解决教师科学地教,学生科学地学的问题。科学与民主具体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教学管理。三者的关系是:民主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能使民主纳入教学的轨道,使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民主是教学管理的基础,管理是教学民主的科学化。教学管理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对教材的管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及教师自我管理。同时教学管理要尊重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际。他说:“宇宙空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万星体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这不是对人的启示吗?”[⑥]
    其次对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不同。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他说:“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这三个观点(三主)如果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好的话”,“就比较能够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体现语文教学内在的规律。”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钱梦龙引用一位国外教育家的话说:“教学过程是教师借以摆脱学生的过程。”他认为,如果不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永远不可能摆脱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因而它的认识、发展的主体只能是学生。教师只能为学生的认识创造种种有利条件,永远不能代替学生认识。钱梦龙说:“我这个意识很明确,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考虑,有没有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课堂里处理事情有没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觉得必须随时随地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主体。”他认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钱梦龙认为,“主导”就是要因势利导,“导”是有条件的,“利导”的前提是“因势”,“因”就是按照、顺着的意思,“势”就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情况、学生的思维走向等。教师要顺着学生的种种特点向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主导的作用就是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凡是经过引导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这个“导”就是成功的。与此相比,魏书生则把学生当作“主人”。他说:“我们当教师的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习的奴隶们得到解放,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班集体学习的主人越来越多,从而也就使自身的教学工作得到较大程度的解放。”“主人”和“主体”虽一字之差,内涵却不尽相同,“主人”除包含“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之外,还包括有学习的主动权,班级的管理权及学习目标制、学习制度制定的决策权等。因此,魏书生主张学什么、怎样学应经常与学生商量,这就是教学民主。魏书生认为,教学民主既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实现自学,也是为了通过实施教学民主来培养学生当未来主人的能力。
    魏书生主张,要尊重学生人格,走进学生心灵。他认为,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主人的地位。要把学生当作主人,就必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因而也必须实行教学民主。他说:“民主就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桥就越坚固。”[⑦]“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灵世界,原原本本地向学生敞开。”他形象地比喻说:“人与人的关系,就象大山的回音,你对他喊:‘我尊重你!……’他的回音也是‘我尊重你!’你说:‘我恨你……’对方也必然传来‘我恨你’。”赵伟士这样评价魏书生的教学民主:“其身不凌驾学生之上,而融于学生之中;其心不孤高自傲,而走进学生心灵之中与学生心心相通;其所施,不欲教师独霸课堂,而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这便是教学民主的内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魏书生虽然赞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他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处于管理者的地位。他每学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外出开会讲学,学生基本上是在各种学习目标、学习制度的制约下自学,因而用“管理”要比“主导”更恰如其分。
    (二)在教学实践方面,钱梦龙和魏书生也有明显的区别。钱梦龙主张在课堂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他认为,要引导学生求知识、求发展,必然要经过训练才能达到目的,训练应该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如钱梦龙讲《孔乙己》这篇课文,其教学完全是一个训练过程。他先让学生自读,并给学生拟了题目:《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副标题是:孔乙己评析。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质疑、解疑、分析理解,直到学生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然后让学生写成文章,修改后誉写上交。他把教学课归为四种类型:自读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训练,来达到教学目标。自读课思维流程可概括为六步,即认读、辨体、审题、问答、质疑、评析,自读课是最基本的课型;教读课,就是让学生通过教读领会读书方法,一般与自读同步进行。为保证教读的有效性,钱梦龙制定了六个指标:(1)师生均有方向感;(2)有组织得较好的学习活动;(3)有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灵活教学方法;(4)师生双方交往和谐,有令人愉快的气氛;(5)学生有提出问题和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6)有迹象表明个别学生得到照顾;作业课和复读课。与此相比,魏书生的教法比较“怪”。他说:“我属于教法比较‘怪’的那一类教师。”“使用了一些‘怪’的教法: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上课时和学生商量确定学习目标;与同学们讨论怎样才能掌握知识,增长知识;不留统一的语文作业,指导学生自己留作业;教师不出题考学生,却发动学生都出考试题抽签考试;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班级管理更是发挥干部及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大家分头承包班级的工作。”魏书生为学生制定了以自学为主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与钱梦龙的训练教学相比较,魏书生的管理教学具有自学的特点。
      三、钱、魏教学风格形成和揭因
    综上所述,钱梦龙教学体系具有训练特点,魏书生教学体系具有管理性特点。形成各自教学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诸端:
    首先,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钱梦龙从小学到中学,在语文学习方面,基本上受的是传统教育。再加上他喜爱文学,这就为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说:“为什么我能够胜任这个工作呢?主要因为我在初中阶段打下了比较扎实的读写能力的基础。”他1948年初中毕业。当时的语文教学还属于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但钱梦龙却于课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自觉进行各种写作训练,致使他的“语文学科处在遥遥领先的地位。”他深有感触地回忆说:“从自己亲身的体会当中深深地感觉到,初中阶段语文的学习,对一个人智力的发展来说的那种重要性,你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使自己受益匪浅的各种训练,对他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相比之下,魏书生的中学生活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他曾有过许多天真的奇想,为称雄天下而“苦练铁砂掌”、“飞毛腿”。文革中那种是非颠倒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养成魏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他想写一部书,唤起人们的良知。1973年,他终于写出了15万字的文稿,取名为《谈改造世界观》。后来希望下一代人学好向善,异乎寻常地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他六年时间里150次申请到中学当语文教师。1978年2月22日,当得知领导批准了他当教师的申请时,欣喜若狂:“六载夙愿今始偿,初闻涕泪满衣裳。”[⑧]善于哲学思考和不懈追求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的教学风格,使他的教学思维突破常规,使他的教学风格具有哲学特色。
    其次,不同的工作、生活经历使他们的教学风格独具特色。钱梦龙从事中学教育40多年,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他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他归纳为:架空的分析多、概念术语多、盲目谈话多、教师包办多。因而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由灌输知识转向能力训练。魏书生从教前是盘锦地区电机厂政工干事,勤于思考,善于管理,使他的教学具有“管理”的特色,他的管理艺术直接影响了其教学风格。
    此外,不同的社会环境、思维方式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各自教学风格的形成。
    注释:
    ① ④ ⑥ ⑦ ⑧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431、434、435、45页。
    ②于漪:《语文教苑耕耘录》,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1页。
    ③张鸿苓主编:《简明语文教育辞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49页。
    ⑤魏书生:《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第1卷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