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王凡六月阅读答案:陈光标:炫善不炫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23:34
     2010年9月底,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北京举办一场慈善晚宴。行前,盖茨和巴菲特向中国的50位企业家发出了邀请信,陈光标是其中一位。

  收到邀请信后的一天深夜,陈光标在床上辗转难以入睡,他索性起来到书房把自己酝酿已久的一个想法写在一封信里。在信中,他承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这封信是陈光标对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邀请他参加慈善晚宴的一个正式回应,“这是我给你们两位先生中国之行的见面礼”。

  9月29日,陈光标如约出席盖茨和巴菲特在北京昌平区拉斐特城堡庄园举行的慈善晚宴。陈光标说,晚宴的气氛非常融洽,巴比二人也十分活跃。“巴比不仅表扬了我,还称赞我是中国富豪的榜样。”

  曾有“好事者”粗略估算了一下陈光标的“见面礼”——固定资产和现金合计约50多亿元人民币。陈光标坦言:“我虽然没有比尔·盖茨先生那么富有,但我觉得我的精神境界并不比他差。”截至2010年9月,陈光标在各种慈善活动中已累计捐出善款13.57亿元,直接受助人口达70余万……

  陈光标,胖墩墩的身材,鲁迅式的短平头,总是给人慈眉笑眼的印象。他的正面形象让人与高调、光环、裸捐、慷慨等字样连在一起,那么,生活中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不久前,我们带着疑问走近了这位既是成功的企业家又是饱受世人质疑的慈善家,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陈光标。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陈光标

  陈光标这个名字,真正开始为更多的人所知,始于2008年那场举国震动的“5.12”汶川大地震。

  陈光标获悉汶川强震后,马上作出决定:去现场救灾!当时他的公司正好有30辆工程车准备从南京江宁开往北京去做一个工程,这批车辆当即调整任务改去灾区;同时陈光标又将正在安徽施工的30辆工程车调配过来——60辆工程车每辆配两名操作人员,120多人的队伍,昼夜兼程,合力向灾区进发。陈光标下达出发命令时是16时30分左右,离汶川灾情发生仅2个小时。这支队伍成为首支自发抵达地震灾区的民间救援队伍。陈光标带领队伍推出了映秀镇的停机坪,在岷江边修出了几公里的道路,参与打通了通往北川、汶川和映秀的生命线,用推土机、吊车将堵在路上的大石块等障碍物清理干净,为大部队迅速进入灾区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救援队千里救灾,挽救了131条生命。在北川中学,陈光标从瓦砾残垣中亲手救出5名学生,抱出208具孩子的遗体。除了开山疏路,他还到处给灾民发钱。“带了25万块钱现金,遇到灾民就每人一百每人一百地发,都发光了。”陈光标说,“我在灾区救援时,连续一周没洗过脸、刷过牙,满嘴都起了水疱。为了消毒,喝了一口老乡的烧酒,痛得说不出话来。”

  事实上,他的勇敢精神与慈善之心,让每一个目睹者都震撼不已。陈光标不是在地震发生那一时间感情激动地来救灾的,而是坚持了54天。地震期间,陈光标把60台重型机械赠送灾区使用,捐赠帐篷3000顶、收音机20000多台、电视机1000台、电风扇1500台、大米170吨,现场发放现金785万元,并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温家宝总理在灾区现场接见他时,称他是一个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陈光标。2010年年初,西南旱灾出现后,陈光标立即派人去旱区做调研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3月28日,他在昆明向西南旱区捐赠3600吨矿泉水,价值1300万元,同时倡议企业家们立即行动起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为西南抗旱作出贡献。4月14日,青海玉树特大地震发生。陈光标闻讯后于当天上午,带领江苏黄埔抗震救灾队43名队员奔赴西宁,买了21台大型机械救援装备,50台发电机,于15日上午9点赶到玉树,立即参与到救援行动中,共救出11名学生,同时还捐赠了500吨矿泉水、3000件军用大衣、3000顶帐篷、价值200多万元的药品、500套活动板房、5000台收音机、500箱快餐面、1300套课桌椅、2万套书包及文具、300套教学电脑、2000套校服和1000万元现金。4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救灾现场亲切接见了黄埔抗震救灾队队员。总书记亲切地说:“感谢你们来玉树支援抗震救灾斗争!你们的到来不仅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而且也体现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大团结的大家庭……”

  8月13日上午,陈光标向遭受泥石流灾害的甘肃舟曲县以及新疆、青海、云南、贵州、四川、山西等省区捐赠1000万元现金、5000台教学电脑。9月15日上午,陈光标再次向甘肃舟曲捐赠价值1700万元的16台机械,以支援当地灾后重建。  

  在陈光标眼里,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但慈善不是苦难的长征,而是快乐的长征。慈善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信仰。捐赠者快乐,受捐赠者也快乐,在慈善长征的路上,一路都是欢声笑语。”他说,活在人们尊重中的慈善家,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

  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

  20世纪60年代,雷锋成为全国人民的榜样,他也将一种“做好事不留名”的价值标准根植在了中国人的观念中。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这种观念正在被一个人改变,这个人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

  当陈光标将慈善当成终身事业而全身心付出时,慈善也给他带来了无数褒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抗震救灾英雄志愿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红十字勋章”、“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人物奖”、“支持红十字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2008CCTV“经济年度人物”等大奖。2009年4月,陈光标又荣获中国慈善排行榜榜单最高奖项——“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称号。

  “我可以说我陈光标是中国企业家中赚钱最不容易的人,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

  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主动要求捐助的人也越来越多,平均每天都能收到数百封求助信。陈光标坦言自己曾受过骗,如今也学“聪明”了,会对求助者进行“甄别”,“我有个班子,四五个人专门筛选来信”。

  据陈光标介绍,这些年来,他收到的求助信多达近百麻袋,此外,还有很多人直接上门求助。对于这些信件和请求,只要经核实情况属实的,陈光标都会施以援手,“每年我在这方面的花费在1000万元左右”。据悉,仅2009年这一年,全国各地到黄埔公司登门求助的有937人,陈光标收到求助信件28700封——他根据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解决了其中许多问题,为此共花费2100多万元。他说,自己捐赠的对象主要定位在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4个方面。

  “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更是什么都有,一会儿说我贩毒,一会儿说我走私军火。”陈光标表示,他做慈善捐出去的钱物都是干净的,都是通过守法经营所得,所以敢于高调做慈善,不怕被人说是在搞“慈善秀”,自己问心无愧对得起天地,不怕鬼敲门,不怕监督不怕查。他强调:“我们每赚的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当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出身贫穷,从小就学会了赚钱

  陈光标出生于安徽五河,长于江苏泗洪。泗洪县天岗湖乡,是一个曾经以“穷困”闻名的地方。陈光标原本排行老三,两岁那年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这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饿的恐惧记忆,这种恐惧的记忆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想法。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光标1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对创业致富的探索。陈光标的“第一桶金”和“第一次慈善”都是在这一年,陈光标记忆犹新:那时,正在上小学的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用小扁担挑到离家一公里的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

  童年的陈光标背负着生活的苦难,同时也背负着对未来的希望。“家里穷嘛,交不起学费,我只得挑水到镇上卖,一个暑假挣了4块多钱。”回想起小时候的往事,陈光标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那年9月1日开学后,陈光标非常高兴用自己卖水的钱交了新学期的学费和书费一共1块8毛钱。刚刚到家,母亲跟他说隔壁家的孩子在哭,没有钱上学。陈光标二话没说就把自己卖水剩下的钱帮助邻家孩子交了学费。这是陈光标第一次用自己赚的钱帮助别人,也正是这次偶然的“善行”实践,开启了他日后的“行善”之门。

  小学四年级暑假,陈光标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起冰棍。夏天酷热,他尽管自己晒得快出油了,也希望太阳再火辣一些,自己却舍不得吃一根冰棍。今天,他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卖冰棍的时间不长,因为赚不到钱。每每看到有些穷孩子哭着要他妈妈买冰棍,我就很难过,就送给他白吃。送多了,小本生意原本就赚不到什么钱,就不卖了。”

  五年级,他居然空手做起贩粮的生意,没有本钱就找人做担保,东家30斤西家50斤先把粮食赊过来,凑够一板车就拉到粮站去卖,晚上回家再挨家挨户去还钱,每斤粮食赚取三两分钱差价。

  初一时,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雇了一辆拖拉机拉粮食,还请了两个同学帮忙。到了初二暑假,拖拉机增加到两台,请来帮忙的同学也成了4个人。他还修过无线电,放过电影。年少的陈光标在一次次的磨砺中逐渐成长起来,到了初三,陈光标已经在银行有了1.37万元存款,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大学毕业后,带着对家乡发展的热情,陈光标毅然回到了家乡,先后做过针灸、推拿大夫,在江苏省社科院应用开发中心当了两年副主任。

  事业单位、铁饭碗,陈光标本就可以这样安安稳稳过让人羡慕的一辈子,但他没有满足这些,他要自己干。1997年3月,陈光标创办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自任董事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2003年以后,医药行业的生意越来越难做,陈光标趁势转行,于这年4月创办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专业从事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变废为宝”、“保护环境”,是陈光标介绍自己企业时提到最多的两个词。

  与妻子一见钟情,炫善不炫富

  陈光标发达了,他的父母也过上了好日子。不过老两口还是过不惯城里人的生活,依然在农村老家生活,才觉得亲切自在。了解了父母的心思,孝顺儿子陈光标在老家为父母新盖了一栋宽敞房子,让父母亲颐养天年。但一辈子勤劳惯了的老两口怎么也闲不下来,还是坚持每天到自家的几亩地里拨弄一番,享受栽种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每年暑假时,陈光标会带着儿子回老家的农村去体验农村生活,去爷爷奶奶的田地里历练一下。

  和丈夫在外的大方慷慨比起来,妻子张婷却一直很简朴。她自己买的衣服从没超过2000元。她的父母身体不好,而最令她感动的就是,老人生病住院,即使再忙,丈夫都会尽量抽时间亲自到医院日夜陪护。陈光标则认为,这是自己必须做的事,请个看护很简单,但和自家女婿比起来,当然是后者更令老人放心开心,更利于病情康复。

  言及自己的夫人,陈光标笑了笑:“马路边认识的,不是大学同学。”

  27岁那年的一个夏夜,陈光标拿着一卷刚拍完的彩色胶卷,吹着口哨,信步走进了路边的一家照相馆。就在这里,他巧遇也是来洗照片的张婷。她正认真地看着照片,留给他一个恬静柔美又充满想象的侧面。南京夏天特有的炙热空气在这一瞬间于陈光标来说似乎凝固了,“完全像一部纯爱电影里走出的女主角,而且正是我最欣赏的那一种”。

  临走前,陈光标鼓足勇气找这个女孩要了电话。当天晚上,担心号码有误,他便迫不及待地打了过去。一听到听筒那边传来的那个柔美的声音,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下。

  于是,两人当晚有了第一次约会——陈光标约张婷去茶馆喝茶,请她吃宵夜。第二天约她看电影,见她父母。第三天就带她去大连旅游……

  “我当时对她说,我比你大7岁,我属猴,你属兔,绝配。我们一起生活的这十几年,也证明了这点。”时隔那么多年,陈光标说起两人的初恋来,如同就发生在昨天。

  1996年,正是陈光标事业最困难的时候,也正是在这一年,张婷决定嫁给这个穷得连单人间都租不起的男人。

  其实,陈光标1997年创业开公司的第一桶金是妻子在娘家凑的,“当时她有3万元工资存款,又向她父母借了五六万元”。第一年,陈光标的公司盈利20万元,他将其中的3万元用于救治安徽芜湖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第二年赚了不到60万元,他又拿出28万元为偏远农村修了一条4.7公里的乡村公路。

  婚后,张婷辞去了原先的工作,来到陈光标的公司,夫妻并肩打江山。2002年,34岁的陈光标喜得贵子。他给儿子取了个可爱的小名叫嘟嘟。陈光标发达了,但是他自己的生活一直很简单。“我从没去过KTV或桑拿等娱乐场所,平时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你看我穿的衣服都是从夫子庙大市场花几十元买布自己做的,穿的鞋也是几十元一双”。他随手放在桌上的手机也用了多年,“现在这个手机也就值1000多块钱吧。我身上没有什么贵的东西”。

  捐款数亿,慈善上瘾

  2010年3月的“两会”期间,陈光标提出的中国企业家应重读马克思《资本论》、代表委员应公布自己的成绩单、“富二代”要“富品德”等建议,引发媒体热议。会场外,“耗资20万元在《人民日报》陈列慈善成绩单”的新闻让陈光标备受瞩目。很多人认为,陈光标这是在高调“炫善”。

  陈光标说,慈善事业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我有责任告诉大家这一年自己都做了什么,那些公布出来的慈善活动经得起查验。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这件事呼吁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都来亮亮自己的成绩单,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不仅是对人民的汇报,更是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

  每到过年,陈光标总要号召一些企业家捐钱捐物给贫穷地区的老百姓。距离2010年春节还有两个星期,心系灾难和贫穷地区的陈光标急着要做一件事:组织捐款。临近春节,全国700多个企业家以及其他人士共捐资710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5000多万元的物品,总计1.2亿多元。

  陈光标喜欢真金白银,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这7100万元人民币,陈光标要将支票换成现金。这么大笔的款项,要从银行里提现金没有那么便当,时间紧促,最终只提了3300万元。陈光标要搞个捐献仪式,别出心裁地将3300万元人民币堆成一堵“钞票墙”——每扎10万元,共计330扎,就像330块厚厚的砖头,搭了一个长2米、高1.63米的平面“金字塔”,这排场闻所未闻、惊世骇俗。可贵的是他的号召力,犹似振臂一呼,钱就来了,都是善款。

  仪式结束,大家依据困难、特困、大病的标准,分800元、1000元、2000元等档次,当即塞入红包。随后,将10万只红包分装在旅行箱里,挂上密码锁。3天后,他们兵分5路,50人去新疆,46人去西藏,50人去云南、贵州,还有20人去甘肃,而陈光标新疆、西藏两地来回飞。他们依据当地政府开出的受助名单,将一只只红包全部发到贫困户手里,让他们开开心心过年。

  陈光标说:将3300万元钞票堆成墙,不是要故弄玄虚,摆派头,而是造善举的声势,使慈善捐助透明化,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至于社会舆论如何,我顾不上,我只是要亲眼看到钞票发到老百姓手里。

  有人说陈光标似乎做慈善“上了瘾”,确实如此,2003年,黄埔公司成立后,仅短短4年时间就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仅仅在2008年,陈光标就以1.81亿元的年度捐款被评选为当年的“中国首善”。2009年陈光标公司的利润是4.1亿元,他捐出3.13亿元。截至2010年9月,他已累计捐出善款13.57亿元,直接受助者达70余万人……“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向银行借贷过一分钱,不然银行认为我是在用银行的钱搞慈善了。我做(慈善)坚持经营的地方不捐资,捐资的地方不经营。从商业目的出发,给某地捐一点钱,拿一个项目,那叫交易,不是慈善。我这些年所捐助的地区,大多在云、贵、川、甘和西藏、新疆等地,没有任何经营项目。我不需要带有目的性和交易性的慈善。让贫困百姓得到帮助,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才叫慈善。”

  对于自己捐出的每一笔钱,陈光标都会详细记录在案,细心地保留相关票据、凭证,他说现在这个账本已是厚厚的一大本。“我高调的结果,是带动了一批有爱心的企业家和人士作更多的、拿出真金白银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