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套路名称:农林复合经营的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6:43
农林复合经营的规划设计
来源:浙江林学院  2009-09-10 13:59:12 浏览:317次 

       农林复合经营的规划设计


        一、规划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为了建成高效、稳定和多样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发挥其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规则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与各个地块的调查设计。

        总体规划一般按大的地域如县、乡(镇)制定,或按基层单位(村、农场、林场)制定。它是对农林复合经营工作进行粗线条的安排,进行全面布局,确定发展方向,确定农(包括牧、渔)林及其加工业的比例、规模、进度、主要技术措施、投资与效益的概算等。

        地块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原则指导与宏观控制下,对一个小流域或一定面积的地块进行具体的调查设计,确定各地块建立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类型与技术措施,施工与完成施工的日期,对种苗、劳动力和物资的需求量以及投资额度,效益计算。它是生产单位或个人制定生产计划,申请贷款与指导施工的依据。

        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系统性方法原则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追求整体效益,注重组分的相互关系,这种复杂体系的组合以及管理措施必须与特殊的环境以及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农林复合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采取系统的原则和方法作为指导。

       (2)群众参与原则  农林复合经营是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农林生产活动。群众的参与应当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群众应参与制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管理。

        (3)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在气候、土壤方面差异很大,就一个地区来说,不同地形条件的光、热、水、土、肥等也会不同,因此应首先确定其立地条件类型,对不同的立地型采用不同的复合经营模式。

       (4)社会经济条件可行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量力而行。这里的“力”包含4个方面的含义:财力、物力、人力及技术力量。

在规划设计中还必须分析未来系统的生产和管理所需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生产者对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良好的生产技术与管理,那么,无论规划设计搞得多么完美、结构多么完善,系统也难以得到好的效益。

        (5)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综合性原则  农林复合经营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和持久发展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目的,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和谐统一是必由之路。

        (6)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  在某一地区引入某种类型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它必须是对原有生产方式的改进和补充,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调整

        (7)当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由木本植物和草本农作物所组成。木本植物包括用材树种,果树和经济树种,而农作物除了1年生的还有2年生的,一些经济作物也有多年生的,因此,系统本身就意味着在时序上是短、中、长的结合。为了经济、生态、社会的统一也必须进行长、短结合,才能达到农林复合经营的目的。为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在复合系统的成分组合上尽可能做到长、短、中的结合;二是在复合系统中配置能长期发挥良好的生态效能的组分,这些组分既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又能使经营系统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局部气候得到改善,地力长久不衰,以及有害生物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二、规划设计的具体步骤及其内容

        农林复合经营的规划设计,一般包括3个步骤或阶段。即基本情况与社会需求调查,土地利用系统诊断与可行性分析、规划与技术设计。各个阶段有其主要的内容。

1.基本情况与社会需求调查

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首先要对本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收集有关的资料,尤其要有本地区的地形图、林相图与气象资料、土地分布图等。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正确的决定都是建立在对情况的正确了解。主要调查的内容有:

(1)自然条件调查  要调查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与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植被状况、动植物资源等。特别是对于复合模式中特种成分有明显作用的某些生态限制因素,如积温、最低最高气温、土壤水分和pH值等更要深入了解。

(2)农林牧副渔业及加工业的生产状况调查  要了解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现有的面积、产量、质量、名优特产品,以及各业的加工增值状况,群众在这些方面的生产技能与经验,种田育林能手的特长。

(3)社会经济状况与社会需求调查  要了解规划地区的人口,劳力数量及素质,收入状况、交通状况、人民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还要了解农林牧副渔产品供销关系,市场运营情况。

2.土地利用系统诊断与可行性分析

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诊断,并确定其利用模型,对土地利用进行全面布局,实现合理规划是很必要的。土地利用系统诊断模型可以有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式两种。土地利用系统诊断模型的建立可从概念模型开始,以后随着资料的丰富,再逐步对概念模式进行改造,引入定量分析的工具,建立定量分析模型。

建立土地利用系统诊断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揭示现有土地利用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潜力,从而为土地利用系统改进指明方向。

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丁诊断分析,并掌握了大量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现有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后,就能很好地评估本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结合当地农民和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产品结构,探讨进一步优化土地和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制定出改进当地土地和其他资源开发与当地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的新规划,以及优化的技术路线,制定出不同经营单位的模式设计原则,其中包括与不同立地条件相适应的树种与农作物等的选择、经营方针和不同模式的发展规模等。

3.规划与模式技术设计

首先进行规划,即对规划区域在3年、5年、10年中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全面布局、发展规模(面积与时限)、各经营类型的典型设计的特点与管理要求(包括病虫害防治),各年度用种苗、劳力、机械与油脂燃料、化肥、农药等的数量,经济与生态效益预估等,进行科学的安排与各项内容的数据统计。并提交规划图、规划设计说明书、农林牧副渔分类面积统计表,树种与农作物的种苗用量分类分年度统计表,用工量与投入预算分年度统计表等。

规划是解决规划地区的总体布局与近、中、远期的合理安排问题。而复合经营模式的建立与具体的管理技术则要进行较细致的设计,并且是进行优化设计,即筛选出适宜应用于本地的经济与生态效益都很好的模式。

模式技术设计需要考虑物种组成的原则与垂直结构设计、水平结构设计、食物链结构设计和地区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系列设计几个方面。

(1)物种组合的原则与垂直结构设计  要了解生物种群之间的协调、制约、影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搭配组合的原则,这对做好垂直结构设计十分重要。

①关于农林复合经营生物物种组合的原则:

a.农林间作必须因地制宜。山地坡度15°以下的地段,幼林才可间作农作物,15°以上的地段应间作牧草。新植幼林一般可间作农作物3~4年,并且要沿等高线种植,以防止水土流失。

b.间作的农作物选择。要选择适应性强、矮秆、较耐荫,不与树苗争水肥,根系水平分布,有根瘤,耐土层瘠薄、早熟、高产的作物,豆科植物为最好。作物的季节安排要保证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和上层树木放叶期尽可能错开。

c.间作树种的选择。要选择树冠窄、干通直、枝叶稀疏,冬季落叶、春季放叶晚,主根明显,根系分布深、生长快、适宜性强的树种。比如泡桐、臭椿、香椿、赤杨、池杉、金合欢、枣、沙枣等均是良好的间作树种。

d.种群组合的原则。慢生与速生、深根与浅根、喜光与耐荫,有根瘤与无根瘤的树种和作物组合在一起为佳,要体现物种之间互利共生的原则,要使各物种能融合在一系统中,井能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

e.不应该将生物化学上有相克作用的树种与作物组合在一起。一类有毒的植物往往对其他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往往造成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结构的不稳定,功能削弱,甚至系统崩溃。毒他树种有:核桃、核桃楸、苦楝、桉树、苦参、梧桐(青桐)、银桦、山杨等。

f.选择高光合、低消耗、高生产率的优良作物品种,与耐荫力强、需光量小、低呼吸、低消耗的并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等,这样做有利于多层垂直结构的情况下提高生物生产力。

e,选择在生物学上有“共生互利”、偏利寄生作用(如菌瘤、根瘤、叶瘤固氮)物种,将它们有机地组合于一个模式内。

h.避免间作那些对林木生长不利的作物,例如喜光、喜肥、喜水的高秆作物。

i.不要间种与林木有共同病虫害的作物,以免带来林木病虫灾害。

j.在同一块林地或耕地上,实行轮作(倒茬、换茬、更换作物或树种)。不要长期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或树种,以免地力耗竭,或积累某种化学物质,造成树木或作物生长不良和滋生病虫害。如杉木、杨树连栽,造成低产林;花生连作会造成有机酸积累,诱发植物枯萎病等。

②关于垂直结构设计:垂直结构设计的原理与依据,即是上述某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物种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生态位、食物链等原理,以及生物种群之间有利、有害、无害等3种情况。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垂直设计,主要指人工种植的植物(农作物、树种、牧草、绿肥作物等)、微生物(菇类、木耳等)、饲养动物(如家禽牲畜、鱼类、昆虫等)的组合设计。

垂直设计应考虑的内容如下:

a.主层次种群的选定。农林复合经营的主层次,一般是指上层林木,它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中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农林复合经营的树种选择,除了上述物种组合原则外,一般认为具有以下特性的树种适合于农林复合经营:有固氮能力可改善地力;速生性十分强,可尽早获得经济效益;很强的萌生能力,适合矮林作业,使模式经营具有稳定性;多用途,经济价值高。

b.副层次种群的搭配。在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对光的需要,需光性与耐荫性种群相结合;根系的分布,深根性与浅根性种群相结合;地下部分垂直分布,高秆与矮秆作物相搭配,乔灌草相结合;共生性病虫害,无或少;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考虑无不良影响,要排除有毒他作用的种群。

(2)水平结构设计  水平设计实际上是指农林复合经营各主要组成的水平排列方式和比例,它将决定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今后的产品结构和经营方针。在进行水平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林木的密度和排列方式,要与模式的经营方针和产品结构相适应;并要处理好林木和作物的适当比例关系,使其相互促进。

②对林木的生长规律,特别是对树冠的生长规律要有深入的了解,以便预测模式的水平结构变化规律,作为模式时间序列设计的依据。

③要根据树冠及其投影的变化规律和透光度,掌握林下光辐射时空分布规律,结合不同的植物对光的适应性,设计种群的水平排列。

④在设计间作型时,如果下层植物是喜光植物,上层林木一般呈南北向成行排列为好;并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如下层为耐荫植物,则上层林木应以均匀分布为好,使林下光辐射比较均匀。

(3)时间结构设计  农林复合经营的时间结构设计,根据气候、土壤、物种资源(农作物、树木、光、热、水、土、肥等)的日循环、年循环和农林时令节律,设计出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社会资源(如劳力、化肥、电力等)的合理格局或机能节律,使这些资源转化效率较高。农林复合经营的特点,一是以林护农,以农促林,林粮双茂;二是在林内行间安排一些短期作物或见效快、收益早的其他种群,以短养长,长中短结合。基于上述特点,其设计内容如下:

①把两种以上的种群,设置在同一空间内,按其生物机能节律有机地组合于一起;

②种群密度设计。如幼龄期宜较密,老龄期宜较稀。

③最大限度地利用物种共生、互利作用;并使树种生态因子的季节性变化与作物生长发育周期之间取得相对协调等。

④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作物与树木之间的生长期、成熟期与收割期的先后次序不同,从而形成在一个年度的生长期内,同一块土地上经营多种作物,此播种彼收割,此起彼落。农业上实现一年种植多茬;林业上实现一次种植,常年收益。

(4)食物链结构设计  运用食物链原理,设计高效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对强化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的同化率,提高转化率与多层次再生循环利用,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产值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有机体之间形成一种食物网络关系,叫做食物链(food chain)。从生态观点看,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又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观点看,食物链是一条创造物质财富和经济价值的增值链。目前,各地较多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因物种少,树种单一,结构缺损,功能不全,因而系统的食物链往往是短路,被压缩或被阻断而不畅通,无法发挥增产增值的潜力。在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的原理指导下,可以考虑引入新的食物链环节,如草食性动物链(如奶牛、羊、鹅等)、食虫性动物链(如啄木鸟、灰喜鹊等),腐食性动物链(如蚯蚓等)、微生物链(如蘑菇、木耳等)、加工链(实际上它不是食物链)。一方面林地土壤有机质将增加;另一方面增加链环后,把不可直接为人们利用的“副产品”将变成可以直接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由此增加了系统的经济产出。使得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产品由原来的1个(木材或粮食)扩大成为2个或3个以上,实现了系统的净生产量的多层利用。因此在原简单食物链中引入或增加新的环节将是增加有效产出和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

(5)地区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系列设计  如要进行一个地区性的农林复合经营综合设计,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县,小到一个乡村、一个林场或牧场、一条沟、一面坡等,在设计前,除了进行全面的社会和自然条件调查之外,还要对该地区的立地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设计出相应的立地类型模式,在一个地区建立起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模式。一个佩域,一面坡地,从上到下,立地条件变化复杂,也需要设计一系列与立地相适应的模式,才能达到高效治理和开发的效果。如在广东南部一些丘陵地区,经常可以看到丘陵坡地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系列:坡上部一般是用材人工林(如国外松或针阔混交林),有的间种药材。坡的中部一般是以经济林为主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如:荔枝+茶叶,荔枝+柑橘+茶叶(或菠萝)。坡下部位是以经济林树种(杜果、柑橘、番石榴、荔枝、香蕉)和用材林树种(木麻黄、桉树等)为主的防护林与农作物(如甘蔗、蔬菜等)结合的模式。再往下就是水稻田地区的农田林网模式,由此形成一个丘陵坡地模式系列。

在进行模式系列总体设计时,一定要对立地的类型进行深入调杏研究,做到适地适模。

(6)技术系列的设计  实验证明,理想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系列配合,其功能与效益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系列的配套,包括: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林业技术与农业技术结合;常规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等。农林复合经营设计,要强调结构与技术的统一,把技术作为优化物种结构、时空结构的重要手段,井随着两个结构的变化而予以调整和强化。技术系列研究与设计的重点,应是有关物质和能量投入的内容、适度、时间和方法;通过技术千预,协调种植、养殖和加工三者的关系,以便发挥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及其效益。

本文来自: 林学苑网(www.gxforestry.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gxforestry.net/show.asp?id=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