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人简介:华陀捏脊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01:57

华陀捏脊法

 

 一招半式走天下--谈‘华陀捏脊法’”---皮沙士试了几次发现比刮痧推拿简便有效,真的可以达到“一招半式走天下”也。

很多人脊椎歪七扭八的,不正,其实只是脊椎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绷的太紧不够放松而拉扯脊椎所致,这种人不放松此处的肌肉,光去整脊不会有效;要放松肌肉,“华陀捏脊法”是非常好的方法。特此推荐!

“华陀夹脊穴”在中医属于经外奇穴,沿着脊椎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在脊椎棘突下旁开5分,左右共三十四个穴,贯穿整个后背。上半部可治上肢及胸部疾病,下半部则可治下肢及腹部疾病,除了针灸效果好之外,用手指捏拿也可达到很好的疗效。“华陀捏脊法”即是徒手沿着脊椎两旁由下往上捏拿,通经活血,调和五脏六腑,对治局部的肩、颈、背、腰疼痛更是效果显着。尤其此法简单易学,立即见效,不必任何道具(当然必须要有手指),以现代人养尊处优,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痛的情况看来,光是这一招就可走天下了!

先举例说明增加诸位的信心,再分解动作增加诸位的功力。话说自从学医后,自己懂得穴道按摩、针灸及食疗保养,一直平安无事,只是有时背部酸痛,又处于手构不到的地方时,就有骚不到痒处之憾。在此情况下,往往得央求外子高抬贵手,帮我“华陀捏脊”一番。平时我老嫌他力道不够,捏起来像骚痒般,一点通体舒畅的感觉也没,后来在考执照期间,由于久坐看书,神经紧绷,整个背部僵硬,外子才刚往腰部一捏,我就痛得咬牙切齿,再继续往上捏,我真是痛得想一拳揍过去,捏完后如释重负,整个背部完全松了。还有一次不知怎么搞的,脊椎忽然作痛,痛得我只能平躺,只要一起身,每走一步都痛得说不出话,别说自我针灸,连穴道按摩都感吃力。急中生智,央请家父帮我擦一些疏经活血的油膏,再“华陀捏脊”多次(痛处加捏几次),捏完后即可起身,一两天后就全好了。(完全没吃任何中西药哦!)这两次经验让我真正领教到“华陀捏脊”的威力,实在太棒了!有此深刻体验,凡遇痛症病人,我免不了套用此招,有些病人还捏上瘾了,会主动要求加此服务,其成效可见一斑!

每当出门在外,针灸不便时,此法更可小兵立大功。有一次在海外,琉璃光邱姊因为过劳,早年痼疾“腰痛”发作,我马上义不容辞地搬出“华陀捏脊”侍候,数声哀嚎过后,腰背便松了(我猜应该是痛得很过瘾吧!嘻嘻!),而且一夜好觉(对了!睡前捏脊也可帮助睡眠哦!),隔天又生龙活虎、活绷乱跳了!尝到甜头后,邱姊便迫不及待要把此法公诸于世,还特别找专业摄影师及愿意奉献“美背”的义工把分解动作拍摄下来,可谓用心良苦。希望这一招也能让诸位看官行走天下、无往不利!

 动作分解及说明:

 

一、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下组织(也可从尾椎开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间断,让“气”能上下贯通,不致堵在某处。

 

二、到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把气由上导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后再针对患处局部加强。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后背部便松了,会有通体舒畅之感。症状较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疼痛感,但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

 

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动作可放缓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让对方可喘口气、放松一下,免得事后翻脸或飞拳相向。还有手指甲不宜过长,免得刮伤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婴儿则建议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两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时间不拘,但饭后不要马上趴着做,以免因压迫反造成肠胃不适。

 

 

[附注]:马来西亚琉璃光杂志也曾在一九九九年12月的创刊号中介绍此捏脊法,不过它是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和我所学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我想功效应是相同的。

 

图一:从尾椎开始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在上

 

图二:往肩颈部方向,拇指不可离开背部

 

图三:至肩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

http://xzf.2000y.net/mb/2/ReadNews.asp?NewsID=505477

寻找穴道的诀窍

 没有什么比穴道疗法更适宜作为家庭疗法的。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寻找穴道的任何诀窍,自然因找穴道困难,而不被广泛使用,真是可惜。

   还有,关于穴道疗法的书虽大量出版,可惜的是,简单且准确地介绍寻找穴道的诀窍的书并不多见。这使得外行人即使想到要利用穴道疗法,也无法如愿。

   因此,本站在严选特别有效穴道的同时,也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任何人都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方法。

   取穴窍门,在本站相关疾病穴道疗法的网页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仅就一般寻找穴道的诀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①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②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③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④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⑤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前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穴道位置时,务必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怎样给捏脊

 怎样给孩子捏脊背很多家长提到:已经天天给孩子捏背了,可孩子还是身体不好,总是生病,因为,现在的家长已把捏背当成了强壮孩子身体的灵丹妙药了。只要孩子一生病,只要孩子身体虚弱就给孩子捏背,但效果并没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孩子还是照样生病。

 人体的背部有主全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两条经络,捏背就是通过此二条对经络给予有效的外界刺激、疏通它、让气血通畅,使体内毒素从尿道排除。从而达到祛除疾病、身心平衡、恢复健康的目的。

 背部经络的走向是往下走的,你越是疏通,往下运行的速度就会加快,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就是泻。明白了这一道理后,再去运用它就心里有数了。

 ·要选择好捏背的季节

 因为是在孩子整个背部的操作,孩子身体暴露的面积大,操作不当,孩子容易受凉。而且这种按摩手法属于泻法,尽量不要放在冬天做,冬天是收藏的季节。种庄稼的人都知道在冬天里是不翻土的,就是为了储存能量,为来年的开春提供足够的生长能量。人也是一样,冬天同样是收藏的季节,不适宜大面积的按摩,所以如果要选择捏背做为孩子保健用,最好放在夏季天热的时候做。

 ·要清楚孩子生哪些病时适合用,生哪些病时不适合用。

 这个按摩的方法即然能非常有效的疏通经络,那么只要是孩子舌质发红、孩子上火,孩子内热大,孩子脾气急燥,孩子口渴厉害、总想喝冷的、吃冷饮的都可以随时帮孩子按摩,以消内热去内火。孩子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的时候可以用;孩子总是流脓鼻涕时可以用;孩子牙齿痛,耳朵痛的时候可以用;孩子发热时可以用;咳嗽吐的是脓痰的时候可以用;还有那些长得黑瘦的孩子,多数都是内热偏大,也可以用;孩子患上了各种传染病的时候也可以用,如小儿常见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红眼病,患这些病时及时的疏通背部经络,再配合给孩子大量饮水,多让孩子排尿,能很快的将病菌排出体外,有效的减轻孩子的病情。还有,那些患有多动症、易怒、急燥、不能自控的孩子做背部捏背对他们是非常适合的。每周给孩子做2-3次,再配合食疗,一个月后孩子都会明显的安静下来。

 不适合做背部捏背的孩子:舌笞常常是发白的孩子,孩子的小脸总是发白的,发青的。这时孩子感冒了、咳嗽了都不适合用;经常用抗生素的孩子也不适合用;动不动就拉肚子的孩子身体虚弱也不适合用;便秘的孩子要看舌苔,同时还要结合看是偶尔还是长期便秘,长期便秘的孩子多数是气血两亏不适合做,偶尔便秘的多数是吃了上火的东西大便困难可以用此法。还有胃口不好,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也只适合在夏天做;遗尿、尿多的孩子不适合做;胆小、不合群、性格内向的孩子同样也不适合做。

 ●正确的捏背方法注意室温:

 ·捏背时要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低于20℃,以免受凉感冒。如果是在冬季,一定要有取暖设备,或冲一个热水袋,用毛巾包好,放在孩子臀部处以取暖。还有按摩时室温也不可过高,以免出汗多影响操作。

 手上不能有刺激物:

 ·家长在给孩子捏背前,一定要先修剪自己的指甲,不要戴戒指一类的装饰物,以免在操作时擦伤孩子的皮肤。还有一点很重要,家长千万不能用自己冰凉的手去给孩子做按摩,那样按摩孩子不但不舒服还会很难受的,大大消减按摩的效果。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按摩前先将自己的手搓热或在温水中泡热后再给孩子做按摩。这一点不只是适合做背部捏背时,给孩子做所有的按摩前,家长都必须保证自己的手是温热的,才能去给孩子按摩。

 适当的润肤物:

 ·让孩子在床上趴好,先在孩子的背上涂少量的爽身粉或滑石粉。利于按摩,避免损伤皮肤。

 先放松:

 ·开始按摩前应先在孩子的背部轻轻的上下来回摸几遍,如图:先让孩子适应一下,放松肌肉,消除孩子的紧张。我喜欢在给儿子按摩时讲故事给他听,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尽量做到让孩子配合好。

 从下到上捏:

 ·捏背时是自尾骨处的凹陷处也是称长强穴处起,一直向上捏至颈部,一般是从下到上捏一遍,捏5-10遍就可以了,刚开始给孩子捏的时候不要超过5遍,手法也要轻,孩子慢慢适应了,再逐渐的在手上加点力,慢慢增加次数,但最多也不要超过10遍。

 分推理气:

 ·捏背完成后,背部的肌肉比较紧张,这时再用手掌自上从下的,沿着脊椎向两边分推,最后再沿着孩子的腋下轻轻向下抹5遍,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这样整个按摩就全部完成了。

 完后喝水:

 ·按摩后一定要给孩子多喝温开水,多数孩子在捏脊的过程中都会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多不配合,会哭闹,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背后一定要记住给孩子喂温开水,一是补充水分,二是预防感冒,三是利于病菌的排泄。

 ●捏背有两种方法,你可以任选一种一种是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关节桡侧,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食二指把皮肤捏起来。

 另一种方法是用拇指的桡侧顶起皮肤,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挟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怎样根据孩子患了什么病而找准在背部的相应穴位背部的穴位很多,而不同的穴位又能治疗不同脏器的疾病,如从尾骨向上捏时就可以刺激到膀胱俞、小肠俞、关元俞、大肠俞,再往上捏还有肾俞、胃俞、脾俞、胆俞、肝俞、膈俞、心俞、肺俞等等,这么多的穴位,对不懂医的家长来说是很难记得住的,我教你一个方法就能轻松找准穴位了。

 中医有句话叫“不通则痛”、“痛则为腧”,如果你的孩子哪个脏器有病,当按摩到相应的穴位时孩子就会叫痛,或你在给孩子捏背时,一边捏一边问孩子,这里疼不疼呀,如果孩子说疼,你就记住这个部位,每次捏到这个部位时就要在此处多提捏几下,或在捏背完后,再在此处多按摩一会。

 ●穴位与相应脏器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些穴位是与相应的脏器位置几乎是水平的,如肺、气管的穴位就在两个肩胛之间的区域,经常感冒、咳嗽的孩子就要多捏、多按摩这个区域,胃的穴位就在胃的部位反面的脊柱旁,胃口不好,消化功能弱的孩子这个地方会痛,如果孩子遗尿、肾脏虚弱,也是在相应的腰及腰骶椎的这一区域捏几下就可以了。

 捏背的注意事项:

 刚吃过饭后不能马上给孩子捏背,容易造成孩子呕吐,捏背的时间要在餐后的1小时以后或在孩子睡眠前按摩最好。

 捏背疗法一般都是用在孩子的保健与慢性病的调理上,如遇到急症,家长还是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等病情稳定了,再用捏背法帮孩子进行调理、治疗。

浅述董氏掌诊及其相关应用

 ------------------------------------------------------------------------------

 "董氏掌诊"氏正确的诊断,并对症施针,即有良好的效果。在诊断上除了四诊八纲外,"董氏掌诊"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然后考虑应在那些穴位下针,或在穴位附近是否有反应现象,而用三棱针,灵活应用,即有良好效果。

 说明:

 1、察看掌上浮起之静脉管(筋脉),色青者主寒、主虚;青黑愈甚,病则愈重。颜色红、紫红主热、主发炎。

 2、呈青色之诊为多,多青多病,多黑久痹。

 3、肉软内陷者属虚。

 4、掌背三焦经上,中白、下白一段诊脾,凹陷为脾虚。

 5、掌外缘(尺侧)小肠经上现青筋或肉软内陷为肾虚。

 6、生命线靠鱼际侧缘上段青黑主内伤、久年胃病、胃溃疡、下段青黑主十二指肠溃疡。

 7、大拇指掌连接处附近为外感胃病。

 8、生命线靠手心侧属肺,青筋浮起主肺虚。

 9、虎口色青主妇女白带;色紫为慢性发炎。

 10、手腕内侧为妇科病,红筋主发炎,青筋主寒、主血虚。

 11、胃下垂区青筋浮起为胃下垂、色愈青胃下垂愈甚。

 12、脾肿区见青筋主脾肿腹胀。

 13、二、三尖瓣至肝区(标有*记号附近)、同时出现深青黑色为死诊,董先生名谓"生死关",为不治之症。

 14、掌中气色浅病在表,色青病在中,紫青或灰黒病在里。

 15、掌中气色浮新病,气色沉者久病,肉陷者虚弱,无病呈粉红色充满光泽。

 16、血脉(络脉)肌皮嫩薄者视之可见,手掌粗糙则不易鉴別。

 17、血脉(络脉)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黒久痹。

 18、其它诊断秘诀:

 (1)、指象:指侧有脉,主病在阳;青筋串指节主血毒病深,故应重剌络放血。

 (2)、下肢下侧:凡青筋多者,主血气病、胃经病。

 (3)、足背外侧:凡青筋多者,主血毒病、肠痛。

 (4)、膝盖:有青筋者,主内肠血毒病,其重者,主半身不遂预兆

 (5)、委中附近:有青筋者不是痔疮,就是腰酸背痛。

 (6)、尺泽:见青筋易发气喘。

 (7)、曲泽:见青筋易发,主心脏痲痹。

 (8)、郄门:见青筋或肿胀,主心脏病变。

 (9)、四花上穴:右脚有青筋密布,主肝有病变,左脚主肠胃。

 (10)、上腹部:见青筋交错,系肝硬化末期。

 (11)、胃仓穴及京门穴:有压痛点,有胆结石病变。

 (12)、脾俞及胃俞穴:右侧有压痛点,有胃溃疡病变。

 (13)、风池:有压痛点为病毒感染。

 (14)、百会:压诊现凹陷,为血压亢进,神经衰弱病变。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今以"三重穴"为例,加以说明 :

 一重穴:

 穴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脾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三棱针点刺出血。

 二重穴:

 穴位:在一重穴上二寸,其余同略。

 三重穴:

 穴位:在二重穴上二寸,其余同略。

 三重穴是组合穴,包括一重穴、二重穴与三重穴,由三个穴位组合而成,通常所称三重穴是指三个穴位而言。

穴位之探讨:依照一重穴的部位是在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这不是说"董氏奇穴"某些穴位的范围是仅限于某一点,根据恩师池琛(江苏省江都县人,一九八一年四月四日蒙主恩召)面告:"先生曾说某些穴位的面积有邮票那样大,针在邮票中心有效,针在邮票旁边也是一样有效的,不可拘泥于一点或豆大的一小块面积"。又根据个人研究心得,三重穴的穴位是在外踝上三寸至十二寸,亦即在腓骨与胫骨之带状地带,在此范围内下针是都有效的。所以为了减轻病人痛苦,下针的地方要常常换,不要老是扎在同一个地方,易使病人产生对针灸的恐惧感,至于扎在腓骨或胫骨上,则其效果就很差了。

解剖:在这里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脾神经"、还有"正中神经皮下浅枝"、"眼神经"、"胃神经"等等,这些解剖名词与一般针灸之解剖名词有别,也与西医人体解剖学上的名词不同。因为"董氏奇穴"是将人体分为肝、心、脾、肺、肾五脏,而将六腑并入五脏中,如肝合胆、心合小肠、脾合胃、肺合大肠、肾合膀胱、子宫、脊髓、脑,以五脏列入解剖之中,其中有一穴属一脏者,也有一穴属数脏者,都分别予以详细列出。所以"董氏奇穴"的解剖部份,实际上包括了该穴与某一脏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该穴之主治与那些脏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譬如通关穴属心之神经,则其主治大多偏向于心脏或与血液循环有关之病症,故其解剖着重于作用之分类,与反应区的显示,而非一般人体之解剖学。

主治之探讨:大体上说"董氏奇穴"每一穴位之主治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大多系先生亲自以该穴治疗过这些疾病。事实上某些的主治列举似乎太保守了,还可以治疗其它的疾病。今以三重穴的主治虽列举为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眼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脑瘤、脑膜炎等。又根据本人经验,对中风、三叉神经痛、舌强难言、肩关节痛、上臂痛、手腕痛、脑震荡后遗症及意志力不集中等病症,都有十分良好的疗效。在这里特别强调,治疗以上病症时,三针同时下针即有良好疗效,不需另行配针。

手术深度之探讨:针深一寸至二寸,事实上下针的深度一定要够,对小腿特別粗大的病患甚至可超过二寸,不可拘泥于酸、胀、麻的针感就停止,这样疗效就很有限。同时为了减轻病人痛苦,不要捻转进针,可以挿进。

动气针法:当医生下针后,应请病人在病灶处,用各种方法促使气血流通。譬如三叉神经痛的病患,当医生在三重穴下针后,病人即在疼痛的地方用手按摩,随着疼痛减轻,按摩的力量随之加重,按摩的范围也逐渐扩大,由脸部到头甚至到后脑。有时因指甲过长或用力过重,很容易伤及皮肤。后来考虑用梳子梳头,其疗效较用手按摩为佳。但是不管用手按摩或梳头,对病人来说是种沉重的负担,有时病人因疲劳或意志力不集中,做了几下便自动停止,这对针灸疗效影响甚大。后来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在下针前,先请病人吃口香糖,这样既可松驰病人紧张情绪,减少晕针及减轻病人痛苦外,同时由于病人在患侧不断咀嚼口香糖,使病灶深处之骨骼、肌腱等不断运动,促使气血流通,有利于疾病早日痊愈。

禁忌:在吃中药或针灸期间,医生们常请病人要注意那些事情,不能吃那些东西,最近西医也有这种趋势。而"董氏奇穴"禁忌食物特别多,计有水果类:木瓜、西瓜、香蕉、芒果,蔬菜类:芹菜、空心菜、酸菜、苦瓜、白萝卜、茼莴、辣椒、小白菜,豆类:绿豆、花生、芝麻,鱼类:沙鱼、甲鱼、鲫鱼、无鳞鱼、虾、蟹、牡蛎,肉类:牛肉、鸭肉、鹅肉、猪脚、猪头,蛋类:鸭蛋,油类:麻油、花生油,饮料类:酒、咖啡、茶及冰冷饮料等。以上禁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你们在针灸时,依照中医理论及经验,决定患者在针灸期间禁忌那些东西,如皮肤病患者应禁吃水产食物,筋骨伤痛者应禁食香蕉、花生、鸭肉等。

左右三重穴疗效之比较:通常"董氏奇穴"是"上病下治、左病右医",左右穴位疗效也以健侧穴位较病侧为佳,但是三重穴为例外,左侧三重穴的疗效,较右侧三重穴为佳,即使毛病在左侧,亦以针左侧为佳。

针好一种病可否马上针第二种病:通常"董氏奇穴"一次以针治一种病为原则。记得有位女士前来求治肩臂疼痛,经针三重穴后,数月来的疼痛一次而消失,女士对针灸医术大加赞扬,并要求再为其治疗膝盖痛,我虽然说明今天不能再为其治疗膝盖痛的理由。但她说她家住在台湾南部,今晚一定要回家,央求再针治膝盖痛,最后只好针肩中穴,当时膝盖痛马上好转,她很高兴,但过了十几分钟她的肩臂又开始酸痛。所以针好一种病后,不可马上再针第二种病,尤其是先治上病接着治下病,或先治疗左边再治右边的病,其不良反应往往很快显明。

结论:

"董氏奇穴"是由董景昌先生的祖父、父亲及董先生三代所发现的一千四百余穴,可说是我国针灸史上前无古人,恐怕後无来者的发现,这是从实践经验累积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的宝藏。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地方尚待后人研究、补充、加强与发扬。譬如:理论体系如何?每穴位所列举主治疾病是否有效?那些疾病有效?那些疾病无效?那些穴位还可以治疗其它疾病?那些穴位治疗何种病有特殊的疗效?除了针外还可用何种方法疗效更好?等等。这一连串的问题是需要我们来完成。

足部按摩治疗慢性鼻炎

 -------------------------------------------------------------------------------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通常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1.慢性单纯性鼻炎:临床表现为鼻塞,多为间歇性和交替性,活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多涕,常为黏液性,较黏稠,脓性分泌物多于感染后出现

  2.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表现为鼻塞较重,多呈持续性。鼻涕通常不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可出现耳鸣、听力减退。易产生慢性咽喉炎或咳嗽。头痛、头昏、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区:额窦、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鼻、肺及支气管、腹腔神经丛、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

   2.足背部反射区: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等

   2.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