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康地址:国粹京剧连放407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36:00














京剧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
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
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
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词条
词目:京剧
拼音:jīngjù
英译:
Beijing Opera (Pekinese opera)——京剧。
Pekinese为北京的旧翻译,现为Beijing,opera是歌剧的意思。
基本解释
[Beijing opera] 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
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
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详细解释
亦称“ 京戏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 、 道光 年间同来自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
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
基本概念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
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
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
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表演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
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
(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
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角色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
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
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
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
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
艺术特色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
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
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
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
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
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
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
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
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
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
“武戏文唱”见佳。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
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但是,很多京剧名家也都凋谢于这个时期,
后人欣赏他们的艺术,只能靠他们当时留下的一大批老唱片了。
当时有名的演员,大都在高亭、百代、蓓开、胜利等唱片公司
灌有唱片传世,种类繁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
这些老唱片也渐至于湮灭,大部分变得不可考了,为后人欣赏、
学习前辈名家的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先后有中国唱片等公司把一部分老唱片翻录
在磁带或者其他介质上予以出版,但是却一直没有对整个
老唱片音乐资料进行过系统整理,就是翻录过的东西,
也大多市面无售了。不过,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成熟也
给我们这些老唱片的普通爱好者带来了希望,
使我们有了尽可能全面整理这些老唱片的可能性。

历史沿革
京剧的主体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更偏于民间文化或曰底层文化,
即使它因满清帝后及八旗王公 青睐有加而迅速繁荣,
也不足以改变美学上的这一特质。
当然,恰因基于民间趣味的京剧从清末直到整个20世纪获得了
此前所有民间艺术从未有过的地位,它也从艺术本体的层面,最大限度地扩
展了民间文化与美学的影响,提升了民间趣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伴奏乐器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
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
“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
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
那就是打击乐。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
;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
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
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唱”、“念”、“做”、
“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
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
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
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
手指的颤抖。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
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名家大师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
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
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并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除上述各流派的创始人外,
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
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当代京剧名家:
耿其昌、于魁智、孟广禄、张建国、杨赤、李宏图、
张克、杜镇杰、李军、王佩瑜、李维康、赵葆秀、李胜素、
迟小秋、王蓉蓉、袁慧琴、李静文、张火丁、史依弘、赵秀君、李佩云
流派及创始人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
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
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
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
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
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
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
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
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
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
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
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
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
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
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
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
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
有部分人主张京剧的流派应从程长庚时代开始,实际上是不可取的,
当时京剧属于初创阶段,譬如人之婴幼儿时期,尚无流派可言,
尽管他们都是京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京剧史上的第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应是老生行的谭鑫培派无疑。因此,
包括老生行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
小生行的徐小香;旦行的余紫云、梅巧玲;丑行的刘赶三、
王长林等在内的著名演员,都未列入。
申遗成功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
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流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