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同与那位女星有染:事业与教育之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5:12
事业与教育之间   

  今年总统奖学金得主之一冯杰明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所说:“事业与教育两者之间,我选择了事业。”报道说,冯同学选择放弃了在哈佛大学接受博雅教育的机会,决定留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医科。

  我无意在此评论冯同学的决定的对与错。以冯同学的才能,他应早已权衡过各种选择的利与弊;这应该是对他个人而言最恰当的选择。我之所以觉得冯同学的观点很有意思,原因在于7年前我面临和他相似的选择的时候,我走上了与他截然相反的道路。虽然我现在同样地在杜克-国大医学研究生院(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hool, Singapore)修读和国大医学士(MBBS)专业能力相同的医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Medicine/MD),晚了多年才正式踏上从医之路,我并没有后悔当初到美国深造的决定。我在国外3年的所见所闻,对我重新决定从医影响至大;而我也认为,这3年的经验并不是医学训练可以替代的。

  不少人得知我过去曾被国大医学院录取、但决定出国绕了一大圈才回来读医之后,都表示不解。其实,我所走的路,跟所有美国医学生,和就读于一些渐渐全部或局部转从美国制的英国、澳大利亚著名医学院的医学生是一样的。美国制的医学院,包括本地的杜克-国大医学研究生院在内,都会要求申请者最少持有学士学位。一部分的医学生甚至可能已经考获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在各行各业里服务了好一段时间。

  美国医学院的做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百多年前,现代美国医学教育开始萌芽的时候,医学生的背景、程度参差不齐,医学院管理一片混乱,教育素质很低。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于1893年成立时,引进了结合课堂教学、医院实习与科研的新教学法,并为了保证医学生的素质,强制规定申请者必须持有大学或博雅学院发出的学士学位,并曾学习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至少两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成功,使该教学和收生模式在美国被广泛接纳并沿用至今。

美国培养“不务正业”的医生

  美国医学院的收生要求,经过百多年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更加复杂与多样化。随着博雅教育的发展,医学院现在对学生的品格、兴趣、研究经验、工作经验、临场反应、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道德观、世界观、团队合作能力、以至于学习成绩,都有个别不同的要求。这种做法背后的原因是:第一,医生是一种对道德与品格方面要求非常高的职业,医学院必须严格把关,在一开始就把有可能无法胜任的申请者小心地过滤掉;第二,美国主要的医学院并不满足于训练一批好的专科或家庭医生。他们希望培养的,是医学界的领导者——一群有科研能力的、有创业精神的、能指出现有医疗政策的不足并有能力改进政策的、能领导国际人道援助行动的、在本地传统观念里绝对是“不务正业”的医生。通过这样的考核的医学生,必然也是成熟的、能应付如此要求的医学生。

  在博雅教育理念里,大学并不只是一所像医学院般专注于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科学院,而是一个让学生自由探索、发现自我以及让自己成长的地方。当时我在作选择的时候,并不知道我现在说的这些,杜克-国大医学研究生院也还没有成立;这意味着,放弃了国大医学院,就不能回头。当时我仍然决定到美国深造的主要原因是,我觉得自己并不具备成为一个好医生的心理素质,而自己又很渴望到国外读书。

  在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我除了在分子生物主修的参考书堆与实验室中打滚之外,也副修了医学与科技史、了解了爱迪生的发迹之路;读了两科人类学,学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情绪和行为;学会了一些德文;在巴尔的摩(Baltimore)的贫民区做了一年多的志工,了解了美国黑人贫民的苦况的历史和政策原因;在英国剑桥大学干了一个夏天的癌症研究;托附属于大学的医学院的福,我也有机会接触到那里的医生和科研人才,叹服于他们惊人的精力和洞察力,并从那里带回来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研究经验。在巴尔的摩的那三年,我发现了自己其实十分有兴趣从医,也发现了自己其实可以应付接触不同的人所带来的挑战。回到新加坡,我能够感受到这些经验的价值,也真切地相信,这些经验将深深地影响我未来事业的方向。

  冯同学在高中毕业后就已能够明言为自己的事业选择一条明确的道路,想必他在中学和高中年代就已经有了丰富的经历,并比我早达到了可以如此抉择的成熟度。在英文报上读到他劝告学弟妹做事要怀着热情,他自己亦热心参与国会议员的接见选民活动,想必应该也是如此。

  然而,对大多数应届大一新生而言,事业与教育并不能过早以简单的二分法分而择之。如上所说,七年前刚刚初院毕业的我,绝对没有冯同学般足够的信心选择我现在的事业;当时我最合理的选择,是以教育来引导自己的事业。大学时代毕竟对很多人来说才真正是思想启蒙的时代;我国大学逐渐开始接纳的博雅式教育,能够协助很多学子发掘自己的才能与兴趣、并培养能跳脱框框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以个人经验来看,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止于本文最初冯同学那一句话暗指的纸上谈兵。在报上读到冯同学有志于临终护理、希望能为无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更多医疗津贴、并改变现今医疗系统注重财政绩效的运作模式,我乐观其成。我在此亦衷心的祝愿所有的应届大学生学业有成,并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