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 杨千嬅:歸厚錄(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8:58
 

原作者佚名  

明冷謙啟敬氏註

雲菴蔣氏附註

註:黑字為原文      紅字為註釋

世俗論龍。不明高山平洋。乃是兩事。於高山則宗喝物點穴之虛議。及至平洋。亦以山龍脈息求之。高山既昧。平洋亦誣。歸厚一篇。專為平洋而作而水龍之法盡於此矣。千古不傳之訣。忠告有生。一片孝敬之心。永錫爾類。自是民德歸厚矣。斯與楊公撼疑 二經。並駕齊驅。惜失作者之名。然閱其文義。非天下之至精。則不能與於此也。有謂蔣大鴻得天宮之秘。因著此篇。門人范生為之圖註。而范氏謂是佚名。

古本為明冷謙註。然蔣大鴻自謂地理辨證之外。止有天元五歌。別無他本。據此則范氏之說為確。原本註義。剴切鮮明。後人多以意見增刪。故間夾雜不真。今增天元理數。悉為考證。并馭極章註末。附蔣大鴻黃白二氣說。審運章註末。附余所撰中元餘氣辨。雲菴蔣國宗城氏註。


化氣章

一元氤氳。生天立地。發育萬物。惟人為貴。陽精天降。陰魄地制。陰魄是骨。陽精是氣。兩儀備精。五行全器。乃具三才。乾坤 始立。天有混劫。人有死年。勝陽還虛。留陰反泉。是曰歸藏。葬禮具焉。金玉非寶。石槨非堅。茍求厚葬。擇地為先。既得吉兆。裸葬何嫌。地之真氣。與天元 符。與魂魄符。反氣涵濡。二曜周環。五行相摩。精華蘊結。枯骸復蘇。靈魂休暢。翔步玄都。子孫精魄。祖父俾昌。如彼草木。播種在秧。根荄膏澤。枝葉光芒。 基本若潑。枯落天狂。吾觀凶葬。棺槨復崩。螻蟻所食。寒泉所凝。狐狸蛇蝎。窟穴是憑。骨化怪異。冥頑不靈。子孫滅絕。宗祠便傾。此理不誣。聖賢所教。盡性 窮理。造通地竅。世有迂儒。高視遠蹈。不相厥宜。棄親於道。且云禍福。上士共笑。詎意覆宗。翻成不孝。亦有狂且。狎天行暴。否德不臧。侈求地道。屈指輕 謀。終無明效。惟彼哲士。體道通元。地名法象。心曰先天。先天已立。法象用全。心為地天。詔我後賢。

冷謙曰。此章言人與天地同是一元之氣所 生。人身有一天地。且陰陽五行之氣既歿。陽氣上升於天。所存軀竅。即是陰魄。復以之歸藏於地。所謂葬也。既葬之後。又得日月五行陶鑄之靈。生其既死之魄。 枯骨復生。人子能善。安其父母祖先至陰之魄。則魂變真陽。飛升天表。此孝道之最大者也。子孫精魄。即組宗之精魄。故死者受氣。生者榮昌。此根本枝葉。一氣 相通。不易之至理也。上之為聖為賢。雖於性命立極。宜非陰陽所能拘。然必其先人能受山川淑瑞之秀氣。而後乾坤道寶。萃於其躬。下此而富貴名壽。無一非地之 所司。古之大儒。首推此義。惟以安親報本。原非邀福私心。然祖宗一氣相感。先靈之安與不安。託之渺茫。無從可驗。故即於子孫之隆替。卜祖宗之安危。世儒動 曰。我非求福。惟以入土為安。輒以委之凶地。或至翻棺覆槨。螻蟻寒泉之侵骨。質化為怪物。祖宗陰魄消散滅絕。致有覆宗絕祀之禍。豈非不孝之大者乎。然大德 受大地。小德受小地。不德受惡地。天有一定之律。若狂人不知修德。妄希大地。鬼神必塞其聰。將以凶為吉。轉禍成殃。良可畏也。蓋心是太極地象。陰陽太極。 既妙兩儀。是從山河大地。總是一心所化見。茍能修德存心。則我本來之地。已見自然而得佳壤。此我即先天之學。萬事萬化生乎心。立乎陰陽五行之先者。故又歸 乎心。殷殷致戒云。

分用章

稽古鴻濛。未分天地。升降虛玄。水火二氣、坎離一交。乾坤定位。陽闢陰闔。剛柔相濟。結為山居。融為川逝。石是地骨。水是 地血。葬山依骨。葬地依血。山若離骨。水泉沙礫。地若離血。瀉鹵磽确。山若多石。地亦多水。多石之處。葬皆不美。多水之地。吉凶難理。石多則亂。水多則 渙。石亂難降。水渙皆叛。亂石勿葬。水渙勿翫。可葬之亂。亂而不竄。可玩之渙。渙而不散。不竄不渙。大會之斷。骨體堅定。水脈流行。堅不可傷。流不可凝。 疏瀹宣導。合與性成。言龍言脈。皆是強名。至人察之。覺照孔明。

冷謙曰。此篇言乾坤人知交而為坎離。不知混沌之先。未有天地。不成乾坤。止有水火二 氣。為真陰真陽。升降虛無之表。隨元上下。道家所謂梵氣也。此氣摩蕩不已。其清虛者。曰上而為天。重濁者。曰下而為地。所謂坎離一交。而乾坤成矣。然乾坤 之體。雖判然二物。而乾坤之氣。則日夜交媾而不已。一闢一闔。互為剛柔。剛者為山。柔者為川。石乃地之骨。水乃地之血。人稟水火之氣以生。故其死也。骨血 復還於水土。制為葬法。葬高山則石是生氣。葬平地則水是生氣。得生氣者吉。失生氣者凶。然高山在在有石。平地在在有水。亦有葬石葬水。猶不能獲吉者何也。 知水石而不知水與石之用也。石多則麤頑駁雜。水多則脈亂紛馳。所以不吉。亦竟有雜亂而為吉者。必雜中有清。亂中有理。散中有聚故也。今人但知葬從龍脈。不 知高山石龍。則有脈可循。平洋一片。有何脈息。祇以水之流動處為龍。所謂山群以山為龍。水群以水為龍也。人能於水中求龍。不以不以地之實處求過峽脈息。轉 關剝換。則得平洋之真訣矣。凡山脈之堅剛。乃天造地設。一定不移。葬法絲毫不可虧損。任其自然。無容強作。水則動而不靜。流而不息。原無定跡。可變吉為 凶。亦可變凶為吉。局既定。不妨小小改作。以就內局。當填則填。當濬則濬。既填既濬之局。與天生之局。渾合為一。初無缺陷。所謂裁成輔相。能奮神功。改天 命之作用也。且水既以動為用。理當導之使行。所以去水之地。愈去愈清。愈清愈美。時師不知。以蓄水為得蔭。乃從下流禁遏。尾閭不通。血脈不貫。便成死龍 矣。蓋平洋惟以水為真氣。其發福速於山龍。天一生水。是坎中一點真陽。化生萬物。故木非水不滋。金非水不清。土非水不潤。火非水不相濟。則燥極而自熄滅 矣。五行以水為本。此即先天之妙。

枝幹章

水既成龍。番分枝幹。大江千里。起祖之基。百里十里。宗脈流澌。一里半里。小枝是依。氣接大幹。建國封圻。氣接小幹。公卿累累。氣接大枝。甲第逢時。氣接 小枝。富庶可期。屈曲生龍。鍾靈孕奇。徑直死龍。志如土灰。漭漭癡龍。縱福亦衰。條條見龍。雷奮雲飛。單龍生羽。自交自孳。雙龍並駕。樂得雌雄。一龍眾 子。並蒂連枝。包胎之厚。元精未虧。慎勿貪幹。乾老則危。幹復生枝。其幹乃滋。慎勿棄枝。愈細愈宜。一枝發榮。眾枝皆輝。眾枝同榮。遠幹悉隨。幹之動處。 始有枝荑。枝之合處。幹氣不離。來者為公。去者為私。公是過客。私是主持。眾水難聚。一水發機。發機之所。與眾不齊。名曰化氣。噓吸歸臍。微茫秒忽。太極 所胚。此是玄竅。妙入希夷。希夷有朕。非神勿窺。

冷謙曰。此承上章言。既以水為龍。則水便分枝幹。千里百里。皆以得水遠大者為幹。得水近而小者為枝。而福力分焉。然必屈曲活動。而謂之龍。不然。雖有水而 盡屬死氣。枝幹皆不可遷。若半死半生。則棄死就生。亦可發達。亦可大湖大蕩。略有兜收。而內氣未極深秀。沙體不甚玲瓏。謂之癡龍。亦能大發條條之水。有首 有尾。關係緊密、望之可見。名曰見龍。遇時升騰。可以發達。單行之水。雖少輔佐。祇要本身。轉身旋繞。或別生枝節。便是羽翼。其氣自然交媾。雖單不獨。雙 龍雌雄交配。久而不替。更不待言。亦有一條單水。其間兜收不一。行如瓜藤。止若節包。一地之上。或二穴三穴。不可限數。此龍胎氣深厚。故養育眾多。祇要各 自成局。主客相應。此既能收。彼亦能攬。亦無減力之患。同遷並發。不相違背。今人但知幹龍之貴。不知幹老反不聲育。須幹上又能生枝。然後幹氣。始藉枝融 液。枝龍接受幹氣。使不走作。如老夫得少女。枯木生柔枝。而後能懷孕生子。開花結果。小枝與大幹不同。疑其氣薄而力弱。不知脫卸深藏。愈細愈妙。但此三三 兩兩。六六五五。等質齊量。不相統攝。又不能成地。必有一水獨結。而眾水皆為其用。若能使眾枝護衛一枝。則是極大結局。並遠來幹水。亦皆環繞朝迎。全力凝 住在此。此上等龍也。幹之動處二語。足上文慎勿貪幹四語之意。枝之合處二語。足上文慎勿棄枝六語之意。來者指通行之本而言。雖大聚亦是眾人共得之水。故曰 公。公者但可借為外秀。故曰客。去者。指濱底中流出之水。雖一滴亦是本宮。元辰精華妙液。緊貼吾身。故曰私。私則託命於斯。將此真氣為將帥。以控制八方沙 水。共為兵卒。故曰主。持由此言之眾水。雖是吉局。此非一水。全無靈驗。然則發眾水之機者。此一水也。若此水而亦與眾水同。其長短同。其形勢又安知孰為 主。孰為客哉。必也眾大獨小。眾小獨大。眾長獨短。眾短獨長。眾直獨曲。眾曲獨直。眾斜獨正。眾正獨斜。眾死獨活。而後主氣獨聚於此。此為真龍而餘者。皆 其輔佐也。但此水之妙。在微茫秒忽之間。即造化之太極。人身之玄竅。變變化化。皆從此出也。故曰化氣。世目遇之。迷茫恍惚。無從致辨。不知確乎。有可見之 形。可據之理。非幻泡之談。學者神而明之可也。蓋論此章大旨。言無枝水不成化氣。縱有大局。亦不可取。其叮嚀告誡之意切矣。

排象章

天有列星。地有群生。群生之體。因宿象形。無精不曜。無貌不星。山星易曉。水星難明。吾為指出。覺爾迷程。圓者金形。直者木體。銳者火象。曲者為水。方正 端平。中央土軌。五行之中各有趨避。或獨或兼。變化不計。不惟五曜。亦有星垣。五曜散陳。得一則尊。星垣合義。倚蓋拱門。三垣帝座。二十八藩。蕃中一司。 座下一官。有類之者。執憲秉權。隨星主用。以效靈源。星垣下降。化為物列。為龍為象。為龜為虌。或似鳥翔。或似獸結。或象制器。或象寶玦。萬類千章。不可 明說。女貴男榮。文僚武列。各蘊祥符。宜經分別。垣主外勢。星主內氣。垣不得星。垣為虛氣。星不得垣。星能自制。若借外垣。威靈不世。語子淵微。當籌本 計。識星為先。莫貪垣氣。

冷謙曰。天垂象。聖人則之。五帝三王。朝常典制。生民日用。皆天象所具。飛潛動植之物。亦莫不然。惟地承天之所有。上應天象。山形有天星。水形亦有天星。 人但知山星。不知水星。且有專以地形名星。所謂眠倒星體。豎起看者。亦未能明其本旨。故指出水星。以覺群迷。此救世之機津梁。人間之寶筏也。五星各有本 形。穴中惟取土金。乃為正結。水須剪裁。木星穴外。變出為佳。火星忌用。但可外沙。然五星之體。隨形變化。亦有兼獨不同。學者曉徹五星獨體。則兼體自可觸 類引伸。故不必瑣言以記之。蓋兩儀之中。止有五行。所以一事一象。無不備具其象。人得一星之精華。便可全五行之妙用矣。天象五星為緯。二十八宿為經。而三 垣者。又其主宰也。然垣宿亦不離五星。水龍兼得數星。即成垣宿之象。又借外水以為蓋照。倚抱構成堂宇。廣闢門墻。即是垣局。三垣列宿。亦不必具其全形。或 如鳥獸制器等象。能於其中。得其一宿。貴秀已貴。群表垣宿。主驗即以象取之。類應之。能上應垣宿。即下應萬事。官之崇卑。職之文武。惟義所憑。總之外有垣 局。不可無內星以立穴。既有穴星。即不可合垣局。而元氣周固。發福無疑。故戒學者。先須近察穴星。不可遠貪垣局。亦與上章枝幹之論。表裏發明耳。

胎息章

龍以幹行。穴以枝結。結龍之水。更辨胎息。幹水有息。幹氣已鍾。枝水無息。枝氣終窮。何謂息道。觀水轉環。轉氣不分。元精內涵。一轉一息。一息成胎。息多 胎足。旁博雲雷。若見分流。內還外掉。滋液滲洩。物華中耗。雖有轉形。正屬漏道。息道氣聚。交雄媾雌。漏道氣散。鳳瘦鸞肌。惑此二道。龍穴安知。

冷謙曰。前篇既分水龍枝幹。此又申明枝水幹水。各有結與無結。不得概以枝水。即是結氣也。若是胎息。雖屬幹水。亦為結氣。若無胎息。雖是枝水。亦為不結。 息道者。水之曲轉環抱處也。然轉處又須毫無滲漏。乃為真息。蓋水一轉。其氣一蓄。若有三四轉者。其地之真氣蓄養。純金胎元滿足。葬下立發。澤福悠久。雲雷 變化。定產賢才。儻水轉處。又有分流。則尤氣不聚。謂之漏道。無有龍胎矣。大都幹水有龍。枝水積穴。須幹有息道。而後枝穴氣厚。小幹有胎息亦可立穴。不必 皆枝也。若無息道。并不名龍。何可求穴。人但知曲水為秀。更認流通會合之處。為龍神蓄聚。終不知漏道之義。滔滔天下。無非盲瞽。豈不哀哉。

乘龍章

氣就形成。何法乘之。弘農所遺。龍有首身。龍有背腹。龍有角尾。龍有掌足。身是龍行。首是龍止。水轉為腹。去水為尾。短淺小枝。掌足是比。幹龍方行。轉多 氣鍾。法尊其腹。與枝同功。最忌背脊。形如反弓。水若局大。雖腹難容。復求枝水。輔幹藏風。母龍乳子。其樂融融。大結之葬。能產豪雄。枝龍息處。氣聚於 首。百卉花開。為梢所有。方葬其耳。圓葬其口。最忌目角。項頂並咎。枝盡飛竄。見首反媿。求腹取裁。情視其受。幹上小枝。掌足之形。葬法半盡。懸珠肘停。 忌葬其爪。太過斯傾。亦忌葬脛。不及則崩。詳求真息。三格得平。

冷謙曰。上章既明胎息真氣。此復詳其形勢。龍穴之道。思過半矣。然其間乘龍裁穴。下手功夫。晉弘農太守郭景純之遺法。至今存也。其法以幹水行龍者為龍身。 以枝水止者為龍首。以幹水去口處為龍尾。以幹水曲轉處為龍腹。以小枝短淺者為龍掌。足此皆取象之義。無以辭害意。幹水雖是行龍。若有轉抱。則真氣藏蓄。胎 元已足。就腹作穴。與枝水力量相等。即前章所謂。幹水有息。幹氣已鍾之謂也。若夫彎曲向外反張之處。向龍背脊。全無包藏蓄聚之處。不可下穴。然幹水下穴。 穴地相距十餘丈。乃可就腹取裁。又必視其龍力大小何如。若龍力小而穴地闊。至二三十丈之遠。便為江河。祇堪為行龍之地。不堪為結穴之區。倘就腹下。穴雖環 抱。亦不發福。所謂幹龍氣散難求穴也。須別尋近幹枝水藏風之地。以幹水來龍為母。枝水界抱為子。斯得乳養之道。乃為大地。定出豪傑之人。夫枝龍所以取盡結 者。以龍身長遠。到盡處環轉。如草木梢花發。越露於止處。脈盡而氣鍾也。其形方者。兩旁有耳。皆可下穴。從寬酌取其形。圓者圓處有口。止下一穴。至於止水 鋒旁。是為龍目。其水偏射止水鋒旁之外。必有兩角。是為龍角。水直衝過。此皆火木之交。斷不可穴。其轉水環抱之外。形象項頂。其勢反背。如龍逆鱗。豈可攖 之也乎。亦有枝水盡處。其形媿拙斜飛。反竄不成。吉星者。雖是龍首不可作用。須就枝腹可受之處立穴。又不可拘定盡節也。更有幹水小枝水道短淺。不成龍身。 止作行龍。掌足其立穴。又不可求盡。蓋來脈不遠。兜收不深到盡處反無力也。穴下半盡之處。是為氣鍾之所。此名肘上懸珠。其大盡處為爪。曲突處為脛。此則一 為太過。一為不及。皆不可穴。葬法雖有幹龍大枝小枝三格之不同總以息道為憑。則三格皆得其平矣。再三囑咐。而要歸本於真息。學者當加意焉。

馭極章

穴以御龍。曰惟三極。據水在後。騎龍之格。倚水在旁。挾龍於 。親水面前。攀龍之的。若設四隅。不離三式。依形化裁。因勢取則。上格騎龍。上蔭腦宮。中格 挾龍。透 當胸。攀龍涌泉。久久烝通。二法雖亞。但貴氣鍾。氣鍾之穴。與上同功。更有後蔭。其效無窮。我抉其微。天驚地震。氣周八國。要取後蔭。至道根 荄。造化所吝。神藏泥丸。泥丸九宮。太乙宅焉。比及物化。魂升於天。元精未滅。天靈伏潛。水若蔭腦。養魂得全。骨朽復榮。魂散再圓。子若悟之。神超象光。 葬山首邱。葬水首流。山脈接首。與山比道。水脈接首。與水比悠。後蔭之法。微分遠近。迴白袍黃。紆徐環蔭。息道後抱。哉生月滿。漏道後抱。魄死光斷。三極 一元。真胎自全。

冷謙曰。龍穴既定。而坐向所以統御龍穴者也。其餘法有三。一曰騎龍格。一曰攀龍格。若穴落四隅。因勢立向近前者為攀龍。近左右者為挾龍。近後者為騎龍。總 不出此三格。蓋騎龍格。後水正蔭腦宮。格為最上。挾龍格水。注在旁氣。從側來透在腦 。法次之。攀龍格水。在穴前。氣入涌泉。其蔭稍緩。法又次之。二格雖 不及騎龍。祇要氣鍾。與騎龍格亦相伯仲。若立穴處。倚水面前。而外局但與後抱。即與騎龍一體。夫此穴後水抱之法。千古不傳。特為指出。功奪造化。然乾坤元 氣。周流八方。若不取其後蔭。其氣與我不親。蓋人身一小天地。元首象天。故曰泥丸。此乃人之陽神所棲之處。泥丸分宮有九。諸天帝君所都之境也。人之死也。 魂升於天。從泥丸而出。然身雖死。而元精尚存。天靈潛伏。一得天一真陽。水氣灌注。蔭養天魂再生。死者不死。而子孫蒙其福澤矣。人子能悟此道。豈非起死回 生。改天命之作用乎。夫葬法未有不歸重於天靈。葬山則頂接山木。葬水則頂接水脈。而後水之氣。斯為吾有。而與水比悠矣。未聞葬山者向山立穴。則知葬水者之 背水為繆也。倚水穴氣自旁入。由腦 透入天靈。向水穴。氣自涌泉入。徐徐貫入天靈。二者精校。疏應校緩。必須皆有水。後抱兜收胎息之氣。然後真息之自旁而 來者。自前而來者。一遇後蔭。氣歸腦宮。所以與乘龍一體也。夫後蔭非穴後有水。即為後蔭。須後抱者。是息道之水。應哉生明。其氣灌入天靈。無有不發。入後 抱是漏道之水。其形雖抱。空抱而已。應哉生魂。腦宮氣洩。如何能發。是故息道在後。漏道在前。名為坐生朝死。富貴之穴。若息道在前。漏道在後。名為坐死朝 生。縱有吉氣入穴。小發而已。不旋踵而消滅矣。

附考:黃白二氣。宗陽子云。昔有至人。玄默忘形。升神太虛。乍離黃壤。未即高天。垂光俯視。萬里如掌。諸家莫睹。惟見黃白二色。縱橫四馳。散佈迷漫。若和 風揚沙動。而不急者。黃氣也。經緯施行。蜿蜒不斷。勢隆隆起。綿若匹鍊。聚若縈雪。有光照物。外柔中堅者。白氣也。黃氣者。大塊之土地。白氣者。江湖溪澗 之水氣也。白氣介於黃氣之中。並行而分道。黃氣所至。遇白氣輒止。白氣為城垣。黃氣為雲煙。白氣為橐籥。黃氣為餱糧。地理家依水立局。乘止氣也。白氣為 引。黃氣為隨。眾引所交。其隨則聚。故水欲其合。白氣直流。黃氣直隨。白氣蠕動。黃氣瀠洄。直隨則散。瀠洄則聚。故水欲其折。白氣一遇。黃氣一止。白氣再 遇。黃氣再止。如是三四。如是五六。以至於無窮。少遇則薄。多遇則厚。故水欲其重。白氣長梗。黃氣雖止。無所依戀。無所扳援。乃從左右背走。止而終散。必 有枝條槎枒。氣乃得留。故水欲其界。界平而直。止而復行。故水欲其歡環。左右並歸。若水斷際。反為水源。黃氣為眾水所拘。遇斷得門。眾氣從門而出。無所得 獲。不出則無所不獲。故水欲其通。小水在南。大水在北。我雖依南。不專於南。小水在東。大水在西。我雖依東。不專於東。親疏分情。賓主分勢。當知親。親而 等疏。主主而禮賓。故大江大湖之旁。外氣內氣交橫於此。建都立邑。置宇安塋。參酌均衡。有不可廢。非獨水也。高山茂林。巍居峻郭。皆足以回風返氣。自高及 下。迫黃氣之來歸。橋樑街道。車馬人跡之所往來。亦足以振動黃氣。動則引之使來。靜則限之使止。斯非至精。孰能於斯乎。

局氣章

局氣之理。水注土受。親水於離。坎脈斯有。親水於兌。震氣入口。以及八宮。宮宮可祖。土雌水雄。相為牝牡。亦有變化。以疏奪親。浮光露影。地氣轉輪。親水 在乾。疏水在坤。內氣是巽。外氣艮分。八宮化見。二偶三鄰。但即水見。氣即交侵。兩枝連理。駢母雙娠。莫糾一局。失命喪身。大小輕重。以別主賓。親者宮 氣。疏者照神。照神有二。接目斯真。滿照瀦積。照動通津。照本賓位。宮是主人。主勢剛強。驕客伏馴。賓勢盛大。主權不振。主賓交勁。此謝彼新。詳其遠近。 以時屈伸。來氣之法。莫為汝泯。

冷謙曰。八宮立穴收氣之法。本以貼身。接氣之水為注受。。雌雄交媾而成穴也。親離水為坎氣。親兌水為震氣。八宮例同。亦有變氣為局者。局外特出疏遠之水。 浮光露影。奪其局中之氣。如貼乾水立局。本是巽氣。而坤宮復有水見。則為內巽外艮。凡八宮中立一局。有他局水相見。不能奪本局之氣。至於三三兩兩。參差互 見。無不皆然。若祇就近穴一節而論。倘如葬兌變震。葬巽變兌。中元必敗。求生得死。求盛得衰。未有不失身喪命者。今人但知有合元之地。豈知有失元之氣。以 奪之乎。其中必要審其大小輕重。以斷賓主相勝之數。蓋親水內局。是為宮神。疏水外局。是為照神。照神亦有二等。流通曲折者為動照。蕩漾積瀦者。為滿照。二 照力均以總目所見者為真神。望之不見者。則無論矣。夫宮神為主。照神為賓。本是定位。然須宮神。水道深闊。更是重重息道。聚氣之局。而後主勢剛健。外來照 神。終是浮氣。不能奪之。故主局元中。不能被害。若照神之氣。過於宮神。則宮神微薄。弱主不能制強賓。雖當主局旺。元亦難求發。直待照神所旺之元。乃始暢 達。亦有宮神照神主賓齊勁。則一局萎謝。一局更新。反成三元不敗之地。更須參其尺度遠近。以決發福之先後。大抵地氣之應。自近者始。宜於本元水近。他元水 遠。然後下葬。自近及遠。以漸蔭發。若本元之水遠。他元之水反近。則初葬之時。雖有照神控制。終嫌本局不得旺氣。難求速效矣。

星符章

先天一氣。化為玄星。端拱紫微。以執天綱。尊星帝座。與七同行。化成輔睥。陰扶天罡。北極至陰。實秉至陽。坎中一陽。先天乾藏。主司六合。旋幹無疆。八卦 之母。宿星之王。斟酌元氣。發育萬方。地之噓吸。雖發黃泉。地方之位。上合蒼天。虛位辰次。水位宿纏。斗精所化。委委原原。運此九曜。以符九宮。是大五 行。名曰玄空。父母交歡。子女繼宗。行行相比。位位相從。顛倒錯亂。不同而同。地之九宮。即天九曜。白紫紛飛。餘色映照。二卦迭推。潛符默導。消納從天。 厥有父道。向息從地。如母是效。天道主施。地道主受。三吉為純。輔弼無咎。但宜於前。不宜於後。若涉四凶。神靈莫救。關路欲清。法當講究。亦有影曜。天外 空浮。隱之畢寂。照之空收。更有轉曜。其變難求。宜怒而喜。宜樂而憂。向虛向實。內流外流。流不必盡。其流弗休。挨星之訣。至聖所秘。有得之者。掌握天 地。惟此五行。立命斯契。諸家妄作。盡為妖魅。

冷謙曰。此章專言天地之內。氣化流行。一皆九星所主治。混沌未開之先。有先天氣母。以虛無為祖。氣化為九星。以成天地。一曰天星大帝。即尊星。二曰紫微大 帝。即帝星。三曰北斗七星。第一貪狼。第二巨門。第三祿存。第四文曲。第五廉貞。第六武曲。第七破軍。斗為帝座。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分陰分陽。乃為諸星 之綱。而尊帝二星又化為輔弼。在武破之旁。輔微弼隱。左右北斗。是曰九星。皆高居紫微垣。以主宰天地變化之道。紫微垣者。北極天樞。在天壬癸之方。北極至 陰。而實一陽所自生。坎中藏乾爻。有此一陽。然後群陰群陽。無不普遍。故能維繫天地。旋轉造化。斗柄所指。四時之氣隨之而轉。以此九星之氣。下施於地。發 生萬物。故人之生命。無不繫屬乎九星。窮通壽夭。豈能逃哉。地氣雖發黃泉。實與天之八方之位合一。地之虛位。即寥廓無星之處。為天之次舍。所謂辰也。地之 水道。從天津析水而來。即天宿所纏。辰與宿皆本於九星。所以地之吉凶。純以九星而斷。地有九宮。天有九星。九宮即九星之象。九星乃九宮之精。猶日魂月魄。 運轉乾坤也。在九宮即貪一白水。而於星又為木。巨即二黑土。而於星亦為土。祿即三碧木。而於星又為土。文即四綠木。而於星亦為木。廉貞即五黃土。而於星又 為火。武即六白金。而於星亦為金。破即七赤金。而於星亦為金。輔即八白土。而於星亦為土。弼即九紫火。而於星又為金。五行雖無定數。變變化化。乃自九星所 出。故曰玄空大五行。奧語所謂坤壬乙巨門從頭出。云者。乃玄空大五行訣也。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乃卦爻父母子息。相得自然之次第。非人所造。顛倒錯亂。而 愈井然。不同之中。有大相同者存焉。蓋地之九宮即天之九曜。坎離為天之中氣。自一九媾精。而紫白紛飛於南北。然後餘色星曜。映照諸方。而各效其靈。總由此 二卦中。一點先天之氣。推衍而出。故能潛符默導。佈滿乾坤之內。放之而皆準也。然此九星者。以形局言之。貪巨武為三吉。輔弼二星為收氣入穴之用。以方位言 之。每元各有三吉。輔弼二星為天人兩元。先時補濟之用。章內五吉。以方位言之。天道主施。有父之道。而消水納水為主焉。地道主受。有母之道。而主何孕息主 焉。人能收五吉之向氣。去四凶之惡殺。則地氣罔不吉。而五吉之星。喜在吾前。不宜居後。如臣之於君。向君者為良佐。背君者為奸雄。凡地單取五吉。不可雜以 四雄。關路又須極清。若吉凶各宮齊到。則應吉者吉。應凶者凶。隱曜者。內堂不見之水。遠去數里之外。若不照穴。則隱而不見。禍福未驗。若照穴則禍福立應。 更甚於內堂之水。蓋水之為物。禍福之應最速者。其光氣為之也。如三光之照物。遠則光益顯。所以力愈重也。有農家小舍。發福甚速。起高樓而即敗者。見外凶水 也。有初葬不發。直待樹木參天。而後發者。見外吉水也。轉曜者。內卦旺而力薄。外卦衰而力厚。則轉而為不吉矣。或內卦衰而力薄。外卦旺而力厚。則又轉而為 吉矣。向中有來水為實向。無來水為虛向。依常而論。實向是吉。虛向是凶。乃見有虛而反吉。實向反凶者何也。是因星卦不明。衰旺莫辨矣。蓋水神星卦以貼身出 口。第一折為準。既折之後。穴中復見其去水之影。仍作來論。所謂外流是也。去水流不盡者。既去之後。開一大洋。所去之水。停積。此中光氣愈甚。是雖去而復 來。吉凶亦必顛倒。學者慎之。挨星者。即前九星五行也。挨星之訣。天地所秘。聖聖相傳。非人弗識。古諺云。有人識得挨星學。朝是凡夫。暮是仙人。能盡此挨 星之用。則造化在手。噓吸通於帝座矣。古人傳書不傳訣。恐干天怒也。除此大五行之外。其他正五行。八卦五行。洪範五行皆非地理立向消納之用。不可引入。至 於雙山三合。八曜黃泉。支離勉強。尤為不通。夫盈天地之內。惟一氣發生。生則無乎不生。死則無乎不死。豈有某方為我生。某方為我死者。此皆後人穿鑿附會之 談。學者慎勿惑一焉。

定卦章

在昔聖賢。天錫圖書。先天後天。表裏默符。立體致用。一元所孚。本無兩象。起曰分途。八卦之方。九宮之位。辨色定數。飛居都會。斗柄應之。以旋元氣。管握 四時。充塞宇內。干則有十。支盈其二。戊己歸中。四維乘位。二十四道。粲然不昧。溯厥爰初。實維卦義。高山有絡。絡則分經。平地有氣。氣則同情。茫茫庸 述。干支逕庭。至人秘寶。隱而不評。吾今洩漏。蒙害救民。嘗發大願。。忍干天刑。丙丁是離。壬癸坎斷。四正四維。同歸畔岸。正以干輔。維以支贊。陰陽截 然。不相泮奐。何以乘之。非關非峽。亦無起祖。亦無轉結。隨地成龍。隨城成穴。滴水先到。真氣招攝。水脈不離。骨親肉貼。既知變局。更畏失胎。失胎之處。 一毫以乖。艮與震類。兌與乾猜。八卦皆溷。言之可哀。分星定卦。一諺百危。欲求珠寶。乃得塵灰。此詳堂氣。分別加挨。羅處一定。辨入纖埃。亦有兼宮。星符 偕好。一胎所育。兩嬰懷抱。此衰彼盛。容顏難老。旺氣兩來。三息四道。交媾噓吸。陽施陰保。妙在格全。傾欹勿寶。辨清辨濁。從卦分考。

冷謙曰。此章言河圖洛書。雖有先天後天體用之分。實則一元。而非二象。地用洛書九宮。乃先天河圖也。八卦定位。而九宮飛符。所以象斗柄之旋轉。此理充塞海 內。無物不具於洛書。而地者其大象也。方隅雖有二十四道。其體不過八卦統攝而已。故四正以干為輔。四維以支為輔。五帝三王。分天下為九州。即是大九宮也。 明堂九室。王者建極端居之九宮也。井田之制。民間之小九宮也。先王體國經野。傚法於此。後世浸失其法。不明九宮之用。故於地理平洋。雌雄交媾。而以山龍溷 之。反失大地之陽相。蓋山龍脈絡。譬如人之筋骨。自頂至踵。一絲相連。亂而有經。故分爻象干支。若夫平洋水氣。則如人之血肉。觸類相通。祇以卦氣為重。不 必拘求干支脈絡。但領八方之位為真龍。陽卦。則干支之陰者。皆隨卦而為陽。陰卦。則干支之陽者。皆隨卦而為陰。蓋以平洋水氣。浩蕩無限。故也。而其乘之之 法又非以實地連綿處為氣到。故關峽起伏。俱不入論。祖宗子孫亦無差別。隨地屈曲以成龍。隨城皆可以定穴。祇以立穴處。一滴親近之水為先到。便是真氣流露。 與此一水相親。而為脈息。即便成局。今論作者下手。祇將此地之內外應合之法。取本元局者。氣旺用之。又須觀內氣融結消息。參大勢背向。何者為真。何者為 假。何者得全。何者得半。而後擇一局遷之。非謂局局可下也假如堂局堂氣元運等類。皆利此局。而此地穴氣未清。不妨少加人力以清之。斯為裁成輔相之妙。時師 亦有能言局者。而所下之局。往往禍福天淵之別何也。病在下局不真。卦氣溷雜。陰錯陽差。所謂失胎也。夫胎則一毫之差。千里之繆。蓋辨局要將羅經格定。看此 地是何堂氣。所謂堂氣者。非明堂之氣。乃謂本龍之氣。收歸入堂。故曰堂氣。如此水近在西南。收庚申之水是矣。但此水申宮兼庚。則申不清而犯庚氣。若在上 元。去衰就盛。亦不發福。更收坤宮之水。不幾求福而得禍乎。八宮皆如此。辨不可不慎。亦有兩宮氣盛。雜而不清。亦能獲吉者。則以星應。皆兩宮所喜者。如前 申庚雜句。用在下元。而收兌宮之水。有喜無忌。焉得不吉。更有一種奇地。兩宮水到。或三宮四宮齊到。此為群精媾會。胎息交通。最為和美。三元不敗之地。但 須體格端麗純全。若有一毫傾欹斜側。或其收氣之水。參差零落。即非真龍。反不如單局之力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