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桥盛大卖多少钱: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2:54:20

    静,是自然的一种境界。
    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静,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

    许忠英始终是位安静的人,如她的“核舟”静悄悄地泊在那里,偶尔在静中悠荡一下,这动可能来自我们心中流淌的溪水,在悸动中的波澜起伏中波动了“核舟”,于是欲搭乘“核舟”远离浮躁喧闹。这些虽为遐想,但意境是心境的折射,所以每当踏入她的工作间,就像见到一汪清泉,来到一个清澈见底的透明空间,荡涤着我们的灵魂。“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这句话来自柳宗元,但形容许忠英及其作品却是恰如其分。


    我祖籍宜兴,生于苏州。从父辈口中不时蹦出“航船”这个名字,我小时侯,在外公司马裕德的携手下,就是通过“航船”从千年古镇浒墅关,由运河游遍了金墅、通安、望亭、无锡、苏州等地。“航船”在建国前及建国后五十至七十年代是江南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江南的太湖流域,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别有韵味。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连通各条水路,街巷呈不规则的网状履于民居之中,与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别于北方民居的独特风味。吴地百姓靠“航船”,在“欸乃”声中使吴地经济繁荣,并带动文化腾跃。“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唐·元结《欸乃曲》)每次诵读此诗句,就想到在今天,要听到“欸乃”之声,惟有在影视作品中或旅游景区才能闻见。在“见人家尽枕河”的苏州,“航船”一词已为生僻词,人们的交通运输工具已由汽车主宰。在喧嚣的现代化城市中,坐在时速50至120码的汽车里,是体味不到“欸乃”诗境的。消逝的“欸乃”声,不由令我意识到文明每每与手艺结伴而行的同时,文明滋生了手艺,手艺滋生了文明。但时代的步伐使我们面对“行走在消逝中”的境遇只能是无尽感慨。


    于是,我特别喜欢欣赏光福核雕名家许忠英的“核舟”。光福的木雕、佛雕、刺绣、缂丝、玉雕等工艺堪称绝妙。纵观之下,若论精细和难度,唯有核雕,而光福的核雕,若论品位和技巧,唯有“核舟”。我认识许忠英多年,知道她是一位有追求的核雕名家,多时不见,今夏专访见到她,已是中年福相,有种举止儒雅的气质,我感觉到她浸淫艺术颇深,心灵投入,神情不俗。
    穿梭古镇长长的南街,步入许忠英的核雕世界。在二楼的一套居室里,靠墙一侧的方桌上堆砌着奖牌奖杯,被尘埃罩住了原先耀眼的光彩。临窗是作台,我见到了一张1971年的作台,这张被岁月的包浆裹饰的台子正好是许忠英从艺心路的写照。“岁月”两字将所有起伏波折和成长感悟一一展现,又一一收敛。在这内涵深厚岁月里,许忠英单凭一个“静”字便境界超然。在斗转星移间,依然能恬静美好拈花一笑的,需要怎样的豁达和宽容。这不是一年一月能修出的心性,而是岁月积淀而来的智慧。“静”一直是我无限向往的,艺术圈内太多的牵涉与羁绊,日日营役于名利,如同背着一个重重的壳而踽踽独行的蜗牛,使得原本丰盈的生命日渐憔悴。白天在人与人之间为名利、为利禄而周旋,夜间也就自然没了心思去剪那西窗之烛。故我认为许忠英这张布满了划痕的作台为我们诠注了“岁月”词语的含义,多看一会儿许忠英的作台,可以戒除身上的“喧嚣和骚动”。


    每当晨曦的阳光洒落在作台,排列齐整的刻刀和光影交织在一起如一根根琴弦,等待着一双巧手的抚摸。清早7点,许忠英准时开始她每日的功课“撩拨琴弦,舒扬心境”,一坐就是39年。多少年来,只要一提到许忠英的名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艘艘荡漾在时间涟漪里的“核舟”。
    欣赏“核舟”其实是一件相当专注的事情,适合近看,但思绪往往被“核舟”荡入了飘渺之旅。看“核舟”最大的功用是可以毫发无伤地体会一次别样的人生,如“核舟·东坡泛舟赤壁”,是阐述苏东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又一注解,搭乘苏东坡的“核舟”,在一轮明月下泛舟,可以洞悉世事沧桑,彻悟人生三味,寻求平衡真谛,抚慰自己的心灵。每次从“核舟”下船后,自己的心情很难还归平静。在返城途中,汽车穿梭过青山绿水间后,驶入了城市,立即溶化于一片滚滚红尘和嘈嘈喧嚣之中。其实,我们与其总计较于功名的收获、利禄的得失;快乐与悲哀、自在或烦闷,为什么不抽出一点时间来听听铜观音寺的钟鸣,望望清奇古怪的新枝,看看窑上老宅檐雨的念珠如何拨动云的思绪,享受这生命中难得的静与好呢……为此,我非常感谢许忠英,她以她的“静”践行了“结庐在人境,我手写我心”的物化,而她的“核舟”则是掌控时间的一门艺术,当“欸乃”熟悉的橹声在你耳畔响起,你的记忆循着“欸乃”的声响能瞬间抵达任何遥远的地方,找回逝去及未来的时间。 □叶志明


    许忠英简历
    1957年生于光福,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第三届民间工艺家。1972年入光福红木雕刻厂核雕车间,师从舟山核雕名家钟火元。 2003年至2010年间核雕作品曾获中国(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金奖、上海艺术暨古玩博览会金奖、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金奖、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首届“大阿福奖”等奖项。

 

 

转自《苏州日报》2011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