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婚礼:英反思骚乱现象 卡梅伦:溃烂了几十年的社会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1:56:13

 

8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一名涉嫌参与上周骚乱的年轻人在家人陪同下离开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自8月6日晚伦敦发生街头骚乱以来,英格兰地区已有超过2000人被捕,超过1000人被起诉。伦敦和曼彻斯特等地的法院不得不在周末加班审理犯罪嫌疑人。新华社发(高塔姆摄)

  英国首都伦敦一家法院外,一名母亲与11岁的儿子站在一起。几天前,孩子趁骚乱偷走一只垃圾桶,面临指控。母亲满脸困惑,只问了一句:“为什么?”

  四天骚乱平息后,不少英国人像这名母亲一样,心中充满不解。许多平时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场骚乱中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包括“抢劫”指甲油、水果、瓶装水等不值钱的小物件以及殴打素不相识的行人。

  一些人试图用大众心理学解释;另一些专家则提醒,不要仓促归咎,而应就社会弊病、政府政策、警方执法等更多复杂因素展开全民大讨论。

  疑惑另类罪行

  截至现在,英国警方逮捕超过2140人。这些人中,1200人涉嫌参与“暴力、扰乱秩序和抢劫”,其中725人受到指控。多家法庭24小时审理案件,甚至破例在星期天工作,在英国尚属首次。

  随着越来越多犯罪细节公布,公众心中疑惑反而更甚。在多起广受关注的案件中,原本遵纪守法的公民置身暴力氛围,似乎只在一念之间便犯下罪行。

  社会福利工作人员娜塔莎·里德现年24岁,偷窃一台售价500美元的电视机,随后自首。出庭受审时,她双手捂住自己的头。母亲告诉媒体记者,女儿作案后一直躲在卧室里哭泣,“甚至不知道自己干嘛要拿那台电视机。她不缺电视机”。

  尼古拉斯·鲁滨逊在一所大学攻读工程学,8日凌晨2时40分步行回家途中打劫一家超级市场,抢走几瓶饮用水,获判6个月监禁。律师说,鲁滨逊因口渴而抢劫,现在“无比羞愧”。

  一名女子被控偷窃“6瓶指甲油”和一个食品罐头;2012年奥运会“形象大使”切尔西·艾夫斯18岁,被控入室行窃、破坏秩序和朝警车投掷石块。

  几名居民在街边看到暴徒纵火、抢劫,惊愕而谴责。接着,警察赶到,警犬吠叫,骑警的马匹开始冲撞,气氛似乎“热烈”起来。正在谴责骚乱的旁观民众突然转变立场:一名男子在一家便利店外抓起一箱梨就跑;一名女子抱走几只椰子;另一名男子边跑边犹豫,最终还是折返到店里抢走一箱矿泉水。  不可简单归咎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把这场骚乱称为“不动脑子的暴力和谋财害命”。不少人承认,自己在混乱氛围中参与抢劫或打人,全凭一时冲动,确实没动脑子。

  人们试着找出骚乱根源,解释这一混乱图景。

  一些人批评,政府削减财政支出和社会福利,加剧民众收入不平等。

  一些人认为,贫穷社区不信任警察是深层原因。

  一些人提出,现代社会整体“有毛病”,从公司会议室至政府机构,到处弥漫着“贪婪却不受惩罚的”文化气息。

  一些人惊呼,技术是“魔鬼”,例如手机短信等即时通信手段在煽动民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助长打砸抢烧。

  帕梅拉·拉特利奇研究媒体与人类心理。她告诉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社交媒体“加速人们的行为。它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型:人们看到其他人参与某件事,因而受到鼓动”。不过,社交媒体只是工具,暴徒用它互通消息,警察也用它向居民通报事态进展,正如“锤子既能用来建造,也能用来摧毁”。

  利物浦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克利福德·斯托特说,伦敦骚乱现象并非特例。一般来说,当警察开始强硬镇压,原本旁观的民众往往会开始与警察作对,因为“对抗活动让他们开始觉得错在警方、而非暴徒”。

  斯托特提醒,群体行为相当复杂,不可简单归咎于某些人或武断解释某些行为。至于人们为什么会打劫自己不需要且根本不值钱的小物件,拉特利奇和斯托特承认,难以作出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
警惕“道德崩坏”

  拉特利奇说,在混乱氛围中,人们渴望获得一个清晰解释,“就像我们责备社交媒体一样,我们需要一个答案”。

  斯托特提醒人们不要仓促下结论而忽视整件事的复杂程度,例如用大众心理理论解释骚乱现象。按照这种理论,人们一旦置身于暴徒群体中,便会不动脑子而跟风做傻事。

  斯托特说,不少专业人士不认同这套理论。如果人们执着于获取一个简单化的解释,就会错失一个对社会弊病、政府政策、警方执法等深层次因素展开全民大讨论的机会。

  首相卡梅伦定于15日就骚乱事件发表讲话。提前公布的讲稿显示,卡梅伦谴责“不负责任、自私、孩子失去父亲、学校纪律缺失、不劳而获、享有权利却不履行职责”等社会现象,认为英国社会“道德崩坏”。

  “对我们的国家而言,这犹如一次叫醒服务。溃烂了几十年的社会问题在我们面前‘炸开’,”卡梅伦说。政府今后几周将制定政策,寻求找回能让英国社会重新走入正轨的“道德指南针”。(杨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