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道的5个儿女:美债危机给中国敲响了什么警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21:19

美债危机给中国敲响了什么警钟

——美国的债务捆绑与中国的经济转型

自从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将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下调为AA+之后,全球股市就像一副多米骨牌而连锁性地暴跌下来。数以万计的美元资产被瞬间蒸发,把全球投资者的信心重挫得乱作一团、不知所从。

一、      美债危机的陷阱与中国经济的被套

现在,美国的债务是滚得越来越大。在应对各种金融及其衍生品的危机上,美国政府总是在交替地使用这两种办法,一是利用美元的世界霸权,继续自己货币的“量化宽松”;二是变更自己的赤字或债务上限,借新债还旧债。

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美国总是用自己的负债消费吸纳着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国则很难从它的市场中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唯一可大量买到的就是它的国债。这是一种独特的三角交易。美国先拿自己印钞机印制出来的美元交换中国用自己的宝贵资源和血汗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然后中国再拿用自己的产品交换来的美元去认购美国的国债以打消它的去处。在这种三角交易中,中国的债权与美国的债务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这种三角交易的实质,笔者很早以前就指了出来,只是没有得到社会的共鸣而已。

有些人总是把这种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或不平衡归之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认为只要把人民币大幅升值起来,这种贸易争端就可以很快消解掉。

依靠人民币的升值消弭这种贸易上的巨额逆差,这不是一种双赢的办法,它只是在单向地损害中国贸易上的既得利益。中美贸易上的巨额逆差,根子在于经济上的结构,即中国经济增长的倚重出口与美国寄生性的的负债消费。

还有人说中美之间的这种贸易逆差,为什么不通过中国对美产品的扩大进口来解决呢?国际贸易的实质应该是按照各国生产及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合理安排国际范围内的生产分工与资源配置,并通过自由贸易、平等交换、互通有无、共同繁荣。亚当·斯密、李嘉图乃至新古典学派大都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架构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如果秉持这样的理念发展国际贸易,整个世界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才可能一步步地现实出来。

问题是这种平等贸易的架构在一些霸权国家或垄断组织的操纵中往往都很难找到自己的扎根之地。当今国际贸易的实质往往都是寄生性的,不平等的交换、半强制性的交换充斥其间,

很少有亚当·斯密、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那种等量劳动交换等量劳动的公平交易。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贸易就夹杂着不少这种半强制性的交换。中国想买的美国不卖,中国不想买的美国硬卖。它们只允许中国用自己产品赚取的美元购买美国的国债;至于美国的高科技与优质企业,虽是中国的对外开放所梦寐以求的东西,但那都是非卖品。

靠什么把中美之间的这种贸易不断地延续下来,美国的精英们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主权债卷的优质评级与海外美元对国债的买卖。每每看到中国用自己产品赚取的美元没有自己花销的去处,美国的总统、财长就会不约而同地跑到中国劝我们继续增持和购买它们增供的债卷。我们很缺钱提振美国萧条的经济,你们就把钱借给我们用吧。我们有钱消费了,你们的经济回暖,也就不用愁了。看看你们的出口吧,不全是我们的负债消费给支撑起来的吗?没有我们的负债消费,你们的出口行业不早就垮了吗?现在的我们依存度越来越大,只有互帮互助才可能共渡时艰。我们帮你们消费产品、拉动增长,你们帮我们借钱、购买国债。你们救我们就是救你们自己嘛!我们若没钱消费了,谁来购买你们的产品呢!

有些人总是迷惑于它们的这种逻辑推演,而看不透这种三角交易的无底黑洞,也跟着附和说中国确实应该继续增持美国国债,救助欧元、防止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中国帮他们就是在帮自己。中国的一些官僚精英、御用学者总是这样劝导、安抚着自己的民众。

在与美国的经贸往来中,中国有一个基本的念想,那就是用自己的市场或出口创汇来的美元交换或购买它们的先进技术。这条暗线一直都隐存在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战略之中,并一条路地走下去。

在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屡屡收紧中中国早就该梦醒起来,而不要再指望用自己产品赚来的美元去购买或交换美国的技术了。华为在美企业购并的一再受挫,很明显地传达出了这样一种讯号,那就是美国的优质企业、高科技产品都是非卖品;如果要买,那就购买美国的国债、保值生息。

邓小平的这种市场技术交换战略看似很精明,但其实却正中美国负债消费的下怀。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负债消费或贸易往来上的多买少卖,就是一个巨大的诱饵或圈套,它通过这种独特的产品→美元→美债的三角交易,把中国的这种出口导向的经济紧紧地捆绑在美国负债消费的战车之上。

作为世界的金融霸主、美国从来都不用愁自己债务的清偿。要债要急了,它可以量化宽松货币、直接印钞还债;也还可以放任债卷抛售与美元贬值,通过市场自我偿付。

当然,通过这样的办法进行清偿也总有自己的限度。但这个的限度却不可能是李嘉图式的。在对“货币与银行”论述中,李嘉图警告道:“经验表明,国家和银行掌握不受限制的纸币发行权力之后,都会出现滥用权利的现象:因此,所有国家都应该将纸币的发行量置于某种限制和控制之下;为此,最恰当的办法莫过于让纸币的发行者承担金币或生金块兑现纸币的义务。”(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225页)因为美国的尼克松政府早就抛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把自己的美元与黄金本位脱钩起来。它们对美元的量化宽松已不再受贵金属价值的调节了,而完全根据形势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了。

当然,美国也不希望自己的主权债务被美元的贬值或市场的抛售给崩溃掉。这不符合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它还要指望自己的美元继续跑到世界各地的市场空套别人的产品呢!如果美元在世界泛滥成灾而被债主们抛售得一文不值了,它也就不能继续空套别人的产品了。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一种结局。它需要的是一种债务的慢慢蒸发,而不是一夜间的垮掉。所以,尽管标准普尔的降级判定让美国的债务危机起来,但奥巴马却依然站出来给力自己的主权债务,说它依然值得全世界的继续信赖和投资。

对于美国债务的这种慢慢稀释、隐性赖账,俄罗斯的普京痛骂道:“美国就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活脱脱的寄生虫。”

这次标准普尔的降级处理与美国两党的债限谈判,说不定就是人家玩的一种阳谋,旨在通过全球资本市场的暴跌稀释和蒸发美国自己的债务。它真的想通过中国的狂抛和自己的回购而低成本地把自己原先所欠下的巨额债务清偿出去,然后通过自己的全球打击再把自己的金融霸权打回来,继续用自己印制的美元空套世界市场的产品。如果中国跟风抛售自己所持有的美国债券,说不定美联储还在暗中低价收购呢!正因为如此,一些外管局的精英们也还在提醒道:“中国在这次美债危机中,最好是不买不买、静观其变。”

二、      抛不抛?

不要再听信美国政客及国内帮办们的花言巧语了。用市场交换技术,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美国的优质资产和高科技对中国而言都是非卖品,它们所能大量卖给中国的只是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印刷出来的债券。这样的交易也许只要敲打几下键盘就完成了。当然,这也并不妨碍美国卖出一点儿中国想要的技术以继续垂钓它的贪欲和胃口。如果没有这种贪欲,它们的美元和国债也许就垂钓不到中国用血汗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了。

是挣脱枷锁、忍住阵痛、一了百了,还是继续持有、忍气吞声、让它们的负债消费继续寄生在我们的经济体上,这的确都很难决断。

抛与不抛,都要吃大亏。中国在美国债务捆绑中的这种困境被中国政法大学的杨帆教授看得很透。他在89日的《环球时报》上撰文道:美国“无论是借新债还旧债,还是美元贬值,只要不能换回我们需要的高技术、优质资产和战略资源,中国就吃大亏了。有句话叫学费,这样的巨额学费,我们能学到什么?一不迷信、二不害怕,这是起码的,我们要打破对市场经济的迷信,还要打破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迷信。”

奥巴马对保值美债的承诺大都是不可信的,他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美国利益集团操纵起来的民主让它们的政府在债务的清偿中很难有什么负责任的作为。它们所能做的就是损人利已地把这种债务矛盾向外转移,让整个世界替它们的债务危机买单。

美国的民主有着自己独特的多面性。不错,它们的民主也有着很光鲜的一面,比如民众的广泛参与、舆论自由、监督政府等;但同时也还有被其若干重大利益集团暗中控制的一面,它们左右着政府的决策。这些利益集团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可以使政府的决策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但它们在各方刚性利益的作用下,经过相互的斗争而形成的妥协,有时会内耗新的价值共识,有时还会走回头路,更多的时候则是把自己的矛盾和负担直接转移出去。所以,继续地持有美债,只能是继续地吃大亏、继续地让它们吸食中国人民的血汗劳动,继续地寄生在中国的经济体上。

抛会吃大亏,不抛还会吃更大的亏。抛是短期的痛,不抛则是长期的痛。

三、      怎么办?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寄生性的美国具有一种隐蔽稀释债务和长期赖账不还的刚性。对于美国政府的保值承诺,根本就不值得信赖。摆脱对美国经济的出口依赖,减少贸易逆差,尽可能地保持进出口的平衡增长,这是一个基本的出路。

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是因为人民币的汇率造成的,它的根子在于两国经济的分工与结构以及美国对华贸易的歧视性政策。

中国的经济转型,调结构是一个很漫长、很痛苦的过程。不这样做,就摆脱不掉美国经济的寄生性。中国要在自己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中,坚决贯彻这种“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的方针,不要害怕出口行业的萎缩,不要害怕失业加剧的阵痛,只要能够通过这种资本的重组与企业的转产,而把这种原本出口导向、外需优先的经济结构调整过来,中国就可能从这种美债的捆绑和经济的寄生中解套出来。到时候,国内国外的资源都优先地服务和保障自己的内需和民生,这就是一种莫大的功勋啊!

美国的债务危机固然也能给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拖累,但它却是短期的阵痛,中国能够忍受得了。美债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不仅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动力。它会让中国从对市场经济和美国政治制度的过度迷信中觉悟出来,而牢牢地抓住结构调整这根主线,下好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保障民生这个大棋局。

怎么布局呢?“关键是我们要坚决克服国内亲美利益集团的影响,改变经济发展战略对美国的依赖,纠正对于美国经济政治制度的迷信。”杨帆教授如是说。(参见89日《环球时报》“美国体制难以消化当下危机”一文)

对美债危机捆绑的摆脱,中国也还是有着自己的本钱的。中国不仅有着很高的储蓄率,同时也还有着储量丰富的资源能够支撑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中国的经济转型更不用愁自己的市场,消费不足、潜力无限的农村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回旋余地。出口导向的经济被调整过来之后,巨大的农村市场完全可以把它的产能产品接纳进来。所以,中国能够离开世界市场而存活。别人怕美债危机,中国不怕,它有本钱稳定自己。就是把美国的债务都赔了进去,都打了水漂,这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也构不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充其量是白替美国这个寄生虫打了30多年的长工、白流了30多年的血汗。如果能够一举摆脱掉美国的金融殖民与经济寄生,这对中国人民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幸事,终于不用再给寄生性的美国做长工了。

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经济转型会不会夭折在一些国内亲美利益集团手中。正如杨帆教授所披露的那样,“我最害怕的只有一点,就是中国也有自己的利益集团,他们腐败,且与美国已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拒绝经济与社会调整。”

调整结构、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的调子几乎天天都在喊着,而实际上却依旧在拼命地扶持着中国对欧美市场的扩大出口,拼命地扶持着对欧美负债消费产品的扩大供给。为什么不把它转型过来优先保障自己的内需和民生呢!为什么不把这些产品交给自己的人民享用呢!用自己宝贵的资源和人民的血汗出口创汇来这么多废纸般的美国债券,又有何用呢!

但愿美债危机的警钟能够把一些精英们的脑袋敲醒!能够切实通过中国的经济转型和更平衡的贸易,把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置于更优先的位置。

2011813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