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霆郑秀妍微博:兵马俑--复活的地下军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19:33:24

『三秦古韵』【三秦古迹】兵马俑---那复活的地下军团

访问数:975  回复数:39
楼主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  发表日期:2010-8-26 13:08:40    题外话:
   七月底陪朋友两口子到西安的一些人文景点转了转,随手拍了些照片。说老实话这些地方我都好久好久没去了。兵马俑还是79年国庆节刚开放的时候去过,竟然30年了没再去看看,身在西安也有点说不过去,汗一个。
   由于相册满了,我申请了一个马甲,大概能用一阵了。。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 鑫万福珠宝 香港品牌 国际品质 珠宝定制专家
  • 西安世园会 “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绿色引领时尚!
更多品牌专区>> 1#
回复 
作者:回望江南  回复日期:2010-8-26 13:11:00  哈,SF2#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3:12:00  在司马迁的笔下,秦军是残暴的化身。 在另一部历史文献《战国策》中,当时一个谋士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挂着人头,追杀逃跑的对手。史书中的秦军离野蛮只有一步之遥。难道是残暴和野蛮造就了这些强悍的士兵吗?
  
    秦军,这支曾经最强大的军队,包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千百年来,它只是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直到有一天,几个陕西农民的意外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
  
    1974年,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扬村。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够拯救他们枯萎的庄稼。几个村民将打井的地点选在一片石榴树林里的。三月份的一个黄昏,井水并没有看到,从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却挖出了一个真人一样的陶土人头。发现陶俑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考古工作者取代了当地的农民,就在这个打井的地方,专业的发掘开始了。
3#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3:16:00  小小的井口被挖成了巨大的土坑,但是,真人一般的陶俑仍旧不断地在土层中出现。在现场的考古学家断定,这是一个古代的陪葬坑,但谁也没有料到,他们几十天的挖掘,只是冰山一角。
  
  


4#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3:19:00  几十辆战车,几百匹战马、几千名战士,在二十世纪70年代,排列在考古专家面前的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
  
  


5#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3:25:00  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000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至今还埋在地下,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
  
  






6#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3:32:00  陪葬坑中还挺立着几百匹战马,它们昂首嘶鸣的状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雷霆万钧的战场。在战马的边上,古代战车的痕迹清晰可辨,木制的战车完全朽烂了,车体的轮廓却保留了下来。




7#
回复 
作者:回望江南  回复日期:2010-8-26 13:32:00  么去过,感觉兵马俑适合远观8#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3:53:00  从2009年6月13日开始,秦兵马俑一号坑开始了第三次考古发掘。根据兵马俑的设置,过洞两边都有隔梁,隔梁蓬着粗粗的柏木和松木,为兵马俑支起了保护罩。在发掘现场,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残存着大量的黑色灰烬,向人们诉说着历史上曾有人火烧兵马俑。


9#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4:05:00  陪葬坑中这些武士模样的雕塑当初都是站立的姿势。很明显,它们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破坏。展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的,是一具具倒塌的身体。残破的头颅,断裂的手臂,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到处都是,在整个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数量如此之多的陶俑。






10#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4:37:00  
陪葬坑中这些武士模样的雕塑当初都是站立的姿势。很明显,它们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破坏。展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的,是一具具倒塌的身体。残破的头颅,断裂的手臂,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到处都是,在整个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数量如此之多的陶俑。

残破的兵马俑开始接受精心的修补,它们当初的面貌开始恢复。一个、两个、三个、一个个陶俑重新站了起来。他们的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样,清一色都是战士的装束,身着铠甲和战袍,象军队一般,排列得整整齐齐,肃立在一道道隔墙之间。
  
  






11#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4:41:00  
      






12#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4:47:00  二号坑
    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个单元组成:




13#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4:55:00  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二号坑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14#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4:57:00  将军俑
15#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5:00:00  中级文官俑
16#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5:03:00  骑兵俑
17#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5:04:00  立射俑
18#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5:05:00  跪射俑
19#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5:10:00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准备消灭燕国的时候,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的地图来到秦国。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皇是荆轲真正的目的。
  
    史记上这样描述: 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
  
    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
  
    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因为青铜材料容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对于司马迁的这个解释,历史学家一直很困惑。
  
    1974年,在兵马俑坑的黄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吃惊的是,这把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秦人能够制造如此之长的青铜剑!
  
    可以推测,当年秦始皇佩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刺客紧逼的奔跑当中,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 司马迁记载:在一个宫廷医生的提醒下,秦始皇握主晃动不已的剑鞘,最终才拔出了配剑。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
  
    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但秦剑更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它的外形。
  
    这种设计使秦剑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又不会过于沉重。或许,秦剑加长暗示着秦军对格斗技巧的认识有了某种重大的突破。
  
    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司马迁记载:秦始皇只一击就使刺客荆轲倒地不起,燕国也随后灭亡。
  
20#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5:14:00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由于在坑中没有发现弓,考古人员认为,这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
  
    战国时代,箭头的种类繁多,这些箭头上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阵阵杀气。而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这种三棱箭头呢?
  
    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
  
    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
  
    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很可能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
21#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5:18:00  三号坑
    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与一号坑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东西宽17.6米,南北长21.4米,平面结构“凹”字状,深5.2--5.4米,面积524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二号坑面积的6.7%。








22#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8-26 15:34:00  秦陵铜车马展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经修复后于1983年10月1日对外展出。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由大小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二号车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主体为青铜铸造,车马金银饰品1720件,金银器总重7公斤。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我到那时人太多,光线不好,拍了近十张照片,铜车马也只有这一张能看。




23#
回复 
作者:智障  回复日期:2010-8-26 22:21:00  这么好的帖子不给红脸说不过去24#
回复 
作者:智障  回复日期:2010-8-26 22:22:00  再看一遍
  
  太棒了这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