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交警支队车管所:硅谷观潮:寻找下一个Facebook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8:11
核心提示:硅谷银行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具备产生下一家facebook的土壤。

  硅谷银行资深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一定具备产生一家Facebook这样巨型企业的土壤,这家企业说不定会比Facebook还要大。

“多年来,无数的美国科技专家在日本奔波,当他们惊奇地看到NTT Docomo以及任天堂的无线设备所能提供的功能(及速度)时,都不无羞怯地把自己那相对破旧的手机塞回口袋……”

这是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关于移动互联网报告中的开头。就在2007年以前,日本还是世界毫无争议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心——3G牌照很早发放,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体系创造了大批适合日本本地化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用户高度成熟……

那时的硅谷还只是移动互联网萌芽中不起眼的一极,人们谈论起智能手机时更多提到的是芬兰的诺基亚和黑莓制造商加拿大RIM公司。

然而,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彻底改变这一切。随后,在苹果、谷歌、Facebook等几大巨头的带领下,一个高潮迭起的创业大潮再次在硅谷席卷而来,从大公司离职出来的工程师们再次相聚在咖啡馆里,和风险投资商们海阔天空地描绘自己创办公司的未来……

是什么让硅谷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汹涌而来?下一个Facebook将可能诞生在什么领域?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曾在早期帮助过思科、Facebook、Twitter等企业的的硅谷银行。

经历了当年灾难性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硅谷曾一度陷入黯淡。如今,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那个诞生无数伟大公司的摇篮又回来了。

硅谷银行信贷经理Timothy M.Hardin提及最多的一个词便是“Ecosystem(生态系统)”。

2007年,向来具有“行业破坏者”之称的苹果推出了iPhone,并于2008年推出App Store。谷歌随后跟进推出了Android操作系统及Android Market。

这些由硅谷大公司牵头搭建的开放平台,代表着硅谷的开放文化,极大地冲击了日本式的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模式,并将民间创业者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在很短时间内,硅谷涌现出了一大批移动互联网创业者。

在Hardin看来,硅谷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情之所以浓厚,和当地发达的“生态体系”密切相关:大批职业的创业者、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软硬件大公司集聚,这一生态体系实实在在地在发生作用。

例如,在硅谷的创业大潮中,硅谷银行这样理念先进的金融机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美国,半数以上的创业公司都获得过硅谷银行的贷款,它与硅谷数百家风险投资商关系融洽,一旦创业公司急缺现金,硅谷银行就以最快的速度提供贷款,而创业公司不需提供任何抵押,他们的抵押就是风投的信誉。

Hardin告诉记者,硅谷银行帮助过早期的思科、Facebook、Twitter,并赶上了PC硬件、软件、互联网等几波创业大潮。

硅谷银行的主要收入源自为新兴高科技企业贷款,其贷款利率要高于其他传统商业银行;另一大收益则来自它持有的众多客户公司的股权。从1993年以来,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17.5%,远高于同期的美国银行平均回报率。而且,其坏账率非常低。

在硅谷银行工作了14年的Hardin清楚地记得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的场景,那时硅谷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创业者拿着一个.com的点子上门寻求硅谷银行的贷款帮助。

“硅谷比任何地方都要宽容,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在我看来这是硅谷比其它地方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硅谷银行中国创业平台总监黄莉莉表示。

在硅谷,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后又回来并大获成功的故事人尽皆知,这样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创业者,他们从失败中站起,重新投入创业。

黄莉莉表示,为了让创业者减少失败,硅谷银行一直在硅谷运行一个创业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负责去培训创业者,并为他们寻找投资帮助,包括Twitter、Facebook在内的硅谷著名企业都曾接受过这一创业平台的帮助。

这个平台正被搬到中国。“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非常热。”黄莉莉指出,这个平台马上准备在中国举办一些创业大赛,获胜的创业者将会前往硅谷并从当地顶级企业家那里得到经验。

大公司都是平台商

“我们有1万多个客户,但我并不能告诉你下一个Facebook将是谁。”Timothy M.Hardin指出,Facebook创业早期曾得到过硅谷银行的帮助,但在几年前,硅谷银行也预测不到Facebook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但可以肯定的是,移动互联网一定具备产生一家Facebook这样巨型企业的土壤。Hardin指出,这家企业说不定会比Facebook还要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在App Store中苦苦寻求排名的App开发者们有潜力成为下一个facebook。

Hardin表示,App开发产业总体规模非常大,但并不看好单个开发者做大——这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并且身处别人的平台上。

短期之内,苹果、谷歌、Facebook这样的平台搭建商仍会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大赢家,而其它的创业者则可以在这个平台中获得“小小的成功”,就像Zygna依托Facebook开发社交游戏取得的成功那样。

“移动互联网就像一扇门,如果独立去看它,会是很干涩的一样东西,单单一个东西很难成功,一定要相连,和社交网络浪潮结合起来。” Hardin说。

在移动互联网上,目前最赚钱的应用仍然是游戏。在苹果的App Store,像《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等一些热门游戏总是居排名下载量前茅。

不过,手机游戏的开发商们很快发现,靠一些单次的下载收费赚赚小钱还可以,很难成大气候。因此,手机游戏的社交化成为硅谷最主流的趋势。让手机游戏开发者头疼的是,他们的游戏很容易被淹没在App Store或Android Market多达几十万款的应用中。

位于硅谷的Open Feint公司便是这场浪潮中的佼佼者——这是一个手机游戏社交平台。该平台不仅具有Facebook的一些基本特性,例如具有个人档案、有个墙可以给人涂写,或者可以在游戏中聊天等。此外,还具有一个颇吸引人的特性,叫做“One Touch iPromote”,也就是用户可以很容易知道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同时可以方便地购买这些游戏。Open Feint平台的用户可以邀请朋友加入他们的游戏中,用户也可以看到其他人在玩什么游戏。基本上,开发者可以通过Open Feint建立自己的一个生态系统。

2011年4月,日本移动社交网络公司Gree斥资1.04亿美元收购了Open Feint。

Timothy M.Hardin认为,移动互联网企业诞生出的下一家Facebook这样量级的企业,多半会是一家平台类的公司。这个平台把硬件、软件、社交网络等结合起来,而不会是一个独立的东西。

要成为平台战的赢家,创业者们必须面对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苹果、谷歌这样的既有平台商不愿见到其它平台的壮大——在Open Feint稍微呈现出一定规模后,苹果官方立马推出了功能类似的Game Center,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Open Feint,苹果对自己平台下任何可能挑战自己地位的其它平台都毫不手软。

任何一次产业龙头更替都往往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并打破现有既得利益者的格局。Hardin举例,当年雅虎出现时,人们认为不会有互联网企业比它更大了,但后来出现了谷歌,人们又认为,没有企业会比谷歌更成功,但后来又冒出了Facebook。

下一个Facebook,或许已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