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陆川街的地图:对扬得志、袁升平的处理是错误的......(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0:13
    1978.12.27.山东省委向中央写出报告,承认对扬得志、袁升平的处理是错误的。     1979.1.3.在省委工作会议上宣布:强加给袁升平同志和所有受牵连同志一切诬蔑不实之词统统推倒,有关“批林揭袁”的省委文件和省委负责同志讲话全部撤销,向袁升平同志赔礼道歉,向被错误点名批判的其他同志赔礼道歉。至此,袁升平同志的冤案彻底得到平反昭雪。    袁升平同志文革时任济南军区政委,55年中将。由地方党委给军队将领平反,在今天看来,真是匪夷所思,但是,文革期间,啥子事都会发生,听俺说与你听。     山东省是中共铁杆根据地,早在抗战时期就建立了我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政权。土生土长的干部,多如牛毛,同军队关系一直很好。文革中,地方干部挨整,军队干部心痛;对造反派绝无好脸。    1967.夏,济南军区后勤部某军工厂两派武斗打死一人,造反派竟将死尸抬到军区后勤部长、老红军况开田少将的床上,此举令各路军头无比震怒:若任其横行下去,下一具死尸不定抬到谁的床上。而在中央文革指使下在山东夺权并兼任济南军区第一政委的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王效禹却利令智昏的干了一件火上浇油的蠢事:向军内开展“四大”的单位派出“工宣队”,以袁升平为首,军区后勤部、装甲兵、炮兵、工程兵,将工宣队统统赶了出去.    1968.夏季,王效禹调集十五支专业武斗队,将受到临沂驻军支持的临沂地区革委会砸垮,把参加“三结合”的68军204师政委孙自宾、临沂军分区政委庞世泽抓走打伤,部队营房被砸毁,几百官兵被打伤。王效禹文革时是青岛副市长,造反起家,为自保,将康老的公子张子石封为省革委常委、秘书长,但得罪军方,确是大忌。

    王效禹的倒行逆施,遭到军队和地方大批干部、群众的坚决抵制和反对,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九大”闭幕后,中央将山东省革委会和济南军区在京的27人集中办学习班,批判王把矛头指向解放军、指向革委会、指向革命干部、指向广大群众,不仅给山东的文化大革命造成很大损失,而且波及到周围省、市直接影响到“九大”精神的贯彻。王倒台,已是毫无悬念,“两案”后,山东省委将王判处无期徒刑,后受到比江腾蛟低的待遇。

    1971.4.中央决定:杨得志为省委第一书记,袁升平为第二书记,军区副司令张铚秀、原省长白如冰、原省委副书记苏毅然委副书记。这个班子,连根造反派的毛都没有。然后就是解散各种造反组织,大批启用老干部,对造反派立即算账,老干部弹冠相庆,又解放了。     山东的造反派,没有成才的人物,又不得人心,虽恨的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他们知道杨得志不愿管地方的事,唯袁升平在当家,将仇恨记在了袁的身上。

    杨得志的威名,家喻户晓,他的革命回忆录《大渡河畔英雄多》,早年还编进课本,18勇士强渡大渡河、首战平型关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他是个厚道人,济南军区副司令张仁初中将,跟王效禹走得近乎,办了不少令众军头不爽的事,病重住院时,无人过问。杨司令说服众将,一同前去看望,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张仁初及家人非常感激。

    1971.9.13袁升平翻了船:先是在军区党委传达林“仓皇出逃”的会上放声大哭,后有立果的“571工程”中济南军区是“借用力量”,加上杨得志伙同许和尚、韩司令在庐山上的联名信,引起太祖的震怒,从1972.11.18----1973.1.8.中央召集山东省委、济南军区及青岛的负责人进京,召开批林整风汇报会。对杨得志、袁升平、张铚秀进行了批判。

    1973.1.7.中央以中发(1973)4号文件称山东省委、济南军区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有严重错误”,随即,在全省和军区全面展开“批林揭袁”的高潮。各路造反派纷纷出笼,大诉其苦,称袁为袁小鬼,祸及大批军地干部。袁有一腿残的公子,安排军内某单位就业,这本是稀松平常的事,也被批为滥用职权,“将自己不符合体检条件的瘸儿塞进军队,妄图毁我长城!”

    1973.8.11.中央决定撤销袁的党、政、军一切职务,决定白如冰任省委第二书记。12.22.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曾思玉对调。山东政权转了一圈,又回到地方干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