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凤死了么:人人都在谈论大国 (文化社会、议论社会、谣言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35:50

人人都在谈论大国

【京城偶寄】

韩咏红 (2011-08-15)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国庆2011] 群众大会:新加坡人利益放第一位
[中国早点] 人人都在谈论大国
[总统选举] 陈如斯:我是唯一代表独立的声音
[中美关系] 骆家辉:中国所持美元资产至今仍安全

  从北京回国一个多星期,发现突然间人人都在谈论大国、大国的异动。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引发全球股灾,英国骚乱,意大利债务危机,到中国动车事故、航母试航等等……媒体上天天有这类新闻,虽然远在赤道,新加坡人能感觉到压力渐渐靠近。

  布满阴霾的国际环境,也成为政治人物凸显自己优势的谈资。有意角逐本届总统选举的前副总理陈庆炎,就对外强调自己对环球经济的认识,可见他认为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下,拥有环球眼光可以作为拉票的卖点。

  在各种国际动态中,中国的动态与发展变化似乎尤为引人讨论。这趟回家,我一个直观感受是国人对中国的接触与认识,出现突飞猛进的变化,仿佛中国的政治、社会新闻正成为普通新加坡人常识的一部分,他们的信息渠道包括报纸、互联网,也包括他们亲身踏入神州,在旅游经商活动中的直接见闻。

  与三几个朋友聊天,谈到中国将汉语越用越活,网络与媒体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汉语表述法,比如说“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编按:中国网络流行语,“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同桌的友人马上说:“是,我去年去云南旅行,看到一整间店都是这种T恤,很有创意。”

  有同事在茶水间聊起他的海南经历。他震惊地发现搞房地产开发的远房亲戚几年间暴富,多金的程度真如人们描绘的“买部好车好像买颗大白菜一样”。在另一方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贫富悬殊又令人咋舌。说到此,同事不断垂头叹息,脸部扭曲起来,一副感觉难以置信又不得不接受的表情。

  还有搞笑的发现,就是一些亲戚还爱看中国网民编创的时政讽刺笑话。原来温州动车事故后,铁道部的应急处理措施与发言人的名言不仅红遍中国网络,还从中国红到了新加坡。家庭聚会上,谈起网上流传的段子,什么“埋了”,“这是一个奇迹”,“反正我是信了”,大家顿时爆出笑声。

  回想四五年前,我不记得身边亲友对中国新闻有如此高的熟悉度,熟悉得对新闻发言人的回答也耳熟能详。对此,叔叔婶婶对我解释说,这是因为新加坡吸收大量新移民,身边的中国移民很多,大家自然关注中国。中国的物价高涨,新移民到新加坡炒房,也都直接影响到岛国的民生。我又翻查了数据,去年新中贸易同比增长19%,新加坡赴中国旅游人数达到100万人次,中国到新加坡旅游人数达到117万人次。

  但更简单而浅显的理由是:中国作为本区域举足轻重的大国,态势正越来越明显。从2003年左右“中国和平崛起”话语出现时,“中国来了”的苗头就已然显现。2008年,中国抗击四川地震、成功举办奥运,又安然渡过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力随着这些标志事件一再上扬。

  影响力的增强,是由于对于开放与经贸合作的深化;源于经济强劲发展,还要归功于信息透明度的提高。由于互联网与媒体的密集报道,世界各地人们才能持续提高对中国的认识,了解这个大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国民情绪等方方面面。

  然而,每个人都在谈论中国,谈的东西却未必都是正面的。

  像贫富悬殊,网民调侃政府,都算不上正面的消息。它们反映出国家治理水平未能与国力同步,这点加上国内民族主义的抬头,有时会让外界担心,很强的国力与较弱的国内治理水平意味着什么,如果中国出现内部危机,民族主义会不会被用来转移焦点,让矛盾转向国外的政治工具?当前一些比较激进的言论是否会继续,与个别国家的矛盾能否妥善处理?

  毫无疑问,中国正在稳步成为本区域名副其实的“老大”,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在西方世界经济乱糟糟,世界需要一些大国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也有更大机会扮演“老大”的角色。美国政党恶斗,英国社会问题严重,发达国家批评新兴国家治理的底气正在减少,但是他国之短不等于自己之长。也许一些国民还认为不够,但事实上中国的地位已毋庸置疑,甚至被担忧。中国古代智慧说大国事小以仁,小国事大以智,中国会不会成为“好大哥”,眼下正是机遇,也是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