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凤与花满楼tvb粤语:如何妥善应对“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13:03

  无论是商家、机构或是个人,难免会在某些时候因一些不当言行而引来负面新闻。一般来说,这些负面信息会影响外界的评价,进而导致形象受损,比如DQ冰激凌、肯德基冲泡豆浆、味千拉面浓缩骨汤等负面新闻,都让这些知名品牌蒙受巨大损失。但是,如果懂得妥善应对负面新闻的艺术,完全有可能化为危机,甚至为自身形象加分。

  当负面新闻袭来,有关当事人和有关单位首先应该“处理事”。也就是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客观评判,弄清楚究竟是空穴来风的谣言,抑或仅仅属于沟通不畅导致的误会,还是确实是无法回避的新闻事实。如果是前两类情况,尽快辟谣和澄清误会即可;如果属于第三种情况,除了真诚地道歉并且及时拿出整改措施之外,别无他法。

  只可惜,我们时常看到的却是,一些人因为不懂如何正确处理危机,反而使得形势朝完全失控的方向发展:原本只是一些零星的传闻,结果反而越传越广;原本没有太多人相信,一辟谣反而大家都信了。

  上周,一条网上传播很广的新闻是《故宫否认全部负面传闻》,这篇报道称故宫对于“瓷器门”之后曝光的“封口费”“四件瓷器受损”“拍卖门”等传闻统统矢口否认。毫无疑问,这种只声明不证明的做法,并不能让故宫从负面舆论的漩涡中全身而退,只会从公众那里得到“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的反馈,甚至让原本没听过这些传闻的公众也兴味盎然。果然,辟谣的话音刚落,又有媒体引述“内部人士”提供的消息称,故宫曾以5角钱一件的价格贱卖3000套清代铠甲给员工当福利,并且规定员工购买后一定要拆开铠甲取出其中的丝棉——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最新的“负面新闻”,不知道故宫将如何去应对?

  除了“处理事”,应对负面新闻还需要尽快“处理人”,即对相关失责当事人进行必要的追责。只有依照法定程序,让那些“制造”负面新闻的当事人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对旁人产生警示作用,避免类似的现象再次出现。

  但是,有一些不懂得舆论引导艺术的部门或单位,往往会在处理当事人的环节再栽一个跟头。上周,有网友举报称湖南中医药大学专升本过程中向学生强行收取一万元“自愿捐款”,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万元不算大事”。这句明显失当的言论引发舆论狂潮,随后,湖南省教育厅随后回应称:李让恒不是教育厅干部,也不是新闻中心主任,而是新闻中心的“外聘人员”。

  这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处理人”的过程中切割关系和撇清责任的习惯性手段。只要单位有人因不当言行而惹来麻烦,当事人很可能就会“碰巧”成了外聘人员、实习生、临时工、编外人员……其实,只要稍稍检索,网上到处都有李让恒以“中国教育报首席记者、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知名教育新闻专家”接受采访的新闻。这种“临时工”的老套说法,早就不能服众了。

  在“处理人”的问题上,还有一个常出现的问题,即一些地方将免职当成糊弄公众的把戏。去年3月,河南省泌阳县发生矿难,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县长王新科被就地免职。然而,近日有网友发帖举报称,王新科仍在以副县长身份部署工作和出席公务活动,近期还兼任该县政法委书记一职。对此,泌阳县委宣传部作出回应:媒体此前报道有误,王新科在矿难后并没有被免职,只是被“记大过”。而查阅当时媒体报道,包括新华社的新闻,都可见“泌阳县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王新科已被免职”的表述。以这种小把戏回应负面新闻的做法,只会让自己头上多一条新的负面新闻。

  负面新闻比正面新闻更容易扩散,因此,每一则负面新闻都无异于一次形象危机。应对失当,会成为损伤形象的消极因素;应对得当,拿出真诚的态度,使用恰当的技巧,则完全有可能像四川会理县那样,将“领导悬浮视察照”这样一个负面新闻,转换为正面的形象宣传契机。(易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