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训练局局长:邢春荣:宣纸制作的“全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6:13
世界文明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书画艺术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备受世人关注。 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文化部首批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宣纸集团现任副总经理邢春荣被确认为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人。日前,邢春荣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宣纸作为‘非遗’,它与其它‘非遗’产品不一样,比如笔、墨、纸、砚、紫砂壶等等,单凭一个人的技艺,就可以完成一个产品的制作。而宣纸不同,一个人要想单独制作一张宣纸,这是不可能的,它是一个群体智慧和一系列技艺的结晶。”从原料到成纸,宣纸的制作流程需经过100多道工序,全面掌握所有工序的操作要领,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邢春荣从19岁进厂,在前后36的时间里,从一线工人,到班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副总经理,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对整个制作流程了如指掌,可谓名副其实的制纸“全才”。走近这位传承人,能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宣纸制作的艰辛劳苦,更能使我们领略到保护这种“非遗”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工人,有点像农民

  1954年,邢春荣出生在泾县榔桥镇。他的青少年时代,中国的社会灾难一个接一个:大跃进、共产风、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由于兄弟姊妹多,所以家境十分窘迫,邢春荣初中毕业后,便拿起锄头,当起了山农。

  1973年,一条消息犹如山中的惊雷,在邢春荣的家乡炸开了——泾县宣纸厂面向社会招工!

  泾县宣纸厂即现在中国宣纸集团前身,是个名声响当当的国营企业,要面向社会招工,一些年轻人甭提有多兴奋了。年仅19岁的邢春荣也诚惶诚恐地报了名。体检、学历、家庭出身等等,邢春荣样样过关,他意外而成功地跳过了“农门”,成了国营厂的一名工人。

  走进宣纸厂,邢春荣的欣喜很快就消失了。他跟着师傅,从制作宣纸的第一道工序——选料开始,每天早上来到山下拆草把,也就是打这时起,邢春荣开始接触宣纸制作行业。

  宣纸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青檀皮,是从皖南山区特产的青檀树上砍下树枝剥出来的。三年砍伐一次,相比于沙田稻草,周期略长。沙田稻草的收购,是宣纸厂每年都要进行的。

  当上了工人,还和沙田稻草打交道,这与农民的“待遇”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为了造纸的需要,对稻草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邢春荣先生介绍说,同样是水田,从土壤特征上看,有沙田、泥田、混土田。泥田,主要分布在圩区;混土田,主要分布在丘陵区;沙田,主要分布在山区——这样的稻田,总的面积不大。不是所有的稻草都适合制作宣纸,千百年来的经验表明,只有沙田稻草才是最理想的宣纸制作原料,原因是这种稻草秆子长,叶子少,纤维拉力强,制成的宣纸色泽洁白,而来自其它稻田的稻草,草秆短,叶子多,拉力差,加工难,漂白难,而且制出的宣纸略带褐色。

  邢春荣按照师傅的指点,先将运来的大捆稻草解开,勒去草秆上的枯叶,割去稻穗草头,抽掉夹在稻草中的稗子草,然后扎成小草把。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直接关涉到最后制成的宣纸品质,比如枯草没有去净,会在宣纸上留下褐斑;稗子草没有抽掉,会在制成的宣纸上留下黄筋。一个月过去,邢春荣的手指破皮了,草把上沾着斑斑血渍。他想,在家当农民时,也没有这么辛苦、枯燥啊,当宣纸工人,原来是这么艰苦!

  但在那个年代,工人的“身份”是很受青年农民羡慕的。邢春荣咬着牙,坚持着要当好这个有点“像农民”的工人。他说,处理成的小草把,要接受木碓的舂砸,将草秆舂裂,草节舂碎,这叫“捣草”,捣后的草将被放进河塘里浸泡。浸泡时,要用石头将草把压住,不让它露头,否则,草容易变色、腐烂。浸泡的时间,因气温的变化而又不同。夏季大约需要十天,冬天则要一个月。

  捣后的稻草将被放进石灰水池中浸泡——也叫腌制。稻草如果没有舂好,便不能均匀吸收碱水,并进而在宣纸上留下斑点。腌制稻草的时间、温度、水质,都是十分讲究的,如果处置不当,稻草颜色会发褐、发灰,那就不能用了。

  稻草腌制好后,要进行两次蒸煮。蒸煮后的潦草,将被运上山腰草摊,接受大自然的日晒雨淋。邢春荣先生说:“现在,人们经过宣纸厂附近时,能看见远远近近青色、绿色的山腰上,有一块块整齐的白色草摊,那就是我们晒潦草的地方。我在原料环节上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我很快领悟到原材料阶段的各道工序,其本质就是‘去粗取精’的过程。从勒枯草,到浸泡、碱煮、摊晒、撕洗,都是为了去除稻草中的杂质。尽管工作很艰苦,但可能是有才当工人的兴奋和新鲜感,我在各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不久,我就被抽调到晒纸车间——工作地点由室外移到了室内,当工人的感觉更好了。 ”

  感受“水深火热”

  邢春荣先生称,晒纸又叫烘纸,是将捞出来的宣纸一张一张地分开,贴在火墙上烘干。火墙也叫纸焙,是用土和砖砌成的“夹火墙”,墙内砌有烟道,在烟道口点燃柴火或煤炭,热气便钻进烟道,使火墙发出热量。当火墙被烤得烫手时,晒纸工便将湿纸一张张地贴上去,用特制的松针刷子,将湿纸服服帖帖地“刷”在火墙上。火墙的长度,是按宣纸的大小尺寸设计的,一个技艺熟练的工人,刚刚贴完最后一张,前面贴上去的湿纸已经烘干,于是开始揭纸,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循环。

  邢春荣先生回忆说:“从进入烘纸车间开始,我在宣纸制作一线一干就是十五年。宣纸制作是纯手工的活儿,经验性很强,其中有些‘奥秘’,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关于烘纸,有些人就不一定知道:为了便于将纸贴上去或揭下来,火墙表面常常敷有一层石灰和墨。这样,不仅便于纸张的揭贴,还可以延长火墙的使用寿命。现在,有的宣纸生产企业为了‘节约能源’,将千百年来的土墙纸焙换成了钢板。这样做,虽然降低了能耗,但烘出的纸容易发脆,润墨性明显差多了。 ”

  邢春荣先生还说:“看技艺好的晒纸工操作是一种享受。他的动作有快有慢,节奏感很强。贴上去的宣纸是湿的,揭下来的宣纸是干的,但无论是干的还是湿的,在操作工手里,都像一块块白布,柔绵而有弹性,不破不裂,得心应手。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似乎都是不经意的,但事实上不是这样,他们每一个动作的幅度、节奏,都是千百年来无数次实践的结晶,是‘铁定’的。比如贴纸,他们左手提着一张湿纸,右手拿着松针刷,头两刷子是向上刷,将湿纸刷贴在火墙上;然后左右分刷,像画‘人’字,一直刷到火墙壁下端。一张四尺宣,手工十八刷。火墙边两个工人从容穿梭。技艺好的,烘出的宣纸不发焦,不发黄,不破裂,一天1400张,基本上都是定数。 ”

  邢春荣先生谈及这些流程,口若悬河,如数家珍。他说:“宣纸厂内的俗话说:‘剪纸的先生捞纸的匠,晒纸的娃子不像样。’剪纸,动作比较文雅,看上去像个教书先生;捞纸,是个既需要相当体力,又需要相当技巧的活儿,所以称‘匠’。捞纸是十分辛苦的,即便是三九寒冬,也要赤手露臂在纸槽中打捞;烘纸呢?车间内的气温常年在65~70℃之间,浑身穿不上衣服,当然‘不像样’——这是宣纸制作流程中最辛苦、最关键的工序之一。有鉴于此,刘海粟先生形容宣纸工人的生活是‘水深火热’,这是行话。 ”

  被“赶上架”的全才

  1987年,离宣纸厂不远处的一家发电厂拆徙转产,原厂转给宣纸厂。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要对发电厂进行"技术改造",直到"改造"成宣纸制造厂。可见,名义上是"技术改造",实际上是新建一个宣纸厂。这个建新厂的特殊任务,就落在时任宣纸厂晒纸车间主任的邢春荣肩上。

  已在生产一线打拼了15年的邢春荣,本来已经熟知宣纸制造的各个环节,但当领导将建新厂的任务交来时,他还是有点犹豫。他想,自己动手操作与建设、领导一个新厂,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动手操作,是管好自己,当然没问题;建设、领导一个新厂,那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但宣纸厂的领导是知人善任的,用邢春荣的话说,他还是被当做鸭子“赶上架”了。

  赤膊奔波在烈日下,光脚趟在冰泉中……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3年过去,一个技改投资总额500万元、年产达300吨的新厂诞生了。初创时,邢春荣是新厂分管“技改”的副厂长。在这里,他一干就是10年。到目前为止,这个新厂仍担负着宣纸集团45%的生产任务。

  邢春荣是从生产一线来的,他始终不忘生产一线的每一个细节。就拿调料工序中加入猕猴藤汁来说,这是宣纸制作中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很难掌握的环节。用纸帘捞出的纸张,水淋淋地一张压着一张,人们看上去、摸上去,都像一块大豆腐,可烘纸工人竟然能像揭白布一样,从这块巨大的“豆腐”上揭去一张又一张宣纸!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纸槽中加入了猕猴藤汁。这种汁,又被称为“纸药”。捞纸时,在纸槽中加入多少“纸药”?这完全凭经验,而纸药的多少又直接影响宣纸的厚薄。技艺熟练的操作工,能根据厚薄需要,自如地加减纸药的分量。

  邢春荣说:“将这个分量掌握了,只是能捞出厚薄不同的宣纸,但后面还有问题,即怎样除去纸张中含有猕猴藤汁的问题,因为如果不除去这种汁,就会影响纸张的润墨性和柔软程度。当然,只要操作工做有心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在业务上,不说要成为专家,至少要做到内行。领导安排我到新厂当副厂长,这是给我压力,同时也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没有放弃这个机会。文化部之所以能认定我为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人,与我36年来将宣纸制作各个工序的技艺打了个‘通关’是有关系的。 ”

  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邢春荣先生一直担任宣纸集团副总经理。他说:“我的青春,献给了泾县大山,献给了宣纸。想到我在宣纸集团所做的一切,我无怨无悔。 ”36年来,邢春荣从一名草料场工人到集团副总经理,工人们掰着手指能“数出”他的重要业绩:除了建设新厂,还有眼下游人在宣纸集团门口目睹的中国宣纸文化园——从生长着的青檀树,到碓房、捞纸、晒纸、剪纸等,在方圆四十亩的文化园内,人们能领略到“古法”造宣纸的工艺魅力;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上所有运动员的获奖证书,一律是“红星”宣纸制成的;目前,邢春荣又将组织研制成功的特殊宣纸送交国家邮票印制总局,“红星”宣纸将成为中国邮票印制的专用纸……

  “我生在泾县,长在泾县,我将为泾县的‘特产’——红星宣纸的制作和技艺传承,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邢春荣先生一贯说话不多,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条说到就能做到的汉子。(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