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哪里能找到寂寞女:让奖学金激励大学生就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09:13

让奖学金激励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需要,在就业竞争和职业发展中所具有的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职业化能力。高校“发展型”奖助体系是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由学生自主设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经费支持和指导并进行结果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的奖助体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高校“发展型”奖助体系,实行“以实践带动创新、以评奖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型”奖学金评定体系,已势在必行。

    虽然目前各高校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奖、助、贷、勤、减、免”一体化的奖助体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从奖学金评定的形式来看,目前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排名来确定获得奖学金的对象。而在实际运用中尤为重要的语言水平、沟通与表达能力、学术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则不在奖学金的考查之列,客观上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对于社会人才需求的忽视,造成了高校育人工作和社会需求导向的脱节。

    从资助体系的运行来看,高校往往重视的是经济资助,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致使贫困生和优秀生在就业的时候仍然缺乏竞争力,难以真正脱贫、真正优秀。

    由此可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调整目前的奖助体系,实现向“发展型”奖助体系的转型已势在必行。

    就“发展型”奖助体系的而言,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创新奖学金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在现有的评定体系下,应丰富奖学金评定方式,实行“以实践带动创新,以评奖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型奖学金评定体系,让获奖学生真正走到设奖企业中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其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例如,以项目制运作方式评定奖学金就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以过程支持为基本导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首要目标,将奖学金发放与企业立项相结合。这种评定模式,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参与实践,了解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特质的要求,激发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的积极性,在参与企业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智慧,增强就业竞争力。

    其次,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高校助学如果仅停留在“授人以鱼”的输血式救济上,而不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将使其丧失内生“造血”功能。高校助学要注重“授人以渔”,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勤工助学就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内生造血式自助模式,它不仅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还可以使其树立自立自强、负责有为的观念,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坚毅品格,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人际交往、竞争合作等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升就业能力。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也应该尽可能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择业就业相对接,进而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第三,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支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高校资助体系在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还应重视对他们的心理支持,建立健全心理帮扶机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对就业的合理期望值,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进行必要的应聘技巧训练等。

    因此,随着目前高校奖助学金种类和数量的逐渐增多,高校应清晰地认识到奖助政策对其教育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影响,与时俱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马一平 邓云涛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15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