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尔的生活下载949:李开复创新工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20:11:57

椰子型的组织

9月8日创新工场一周年的活动中,李开复表示包括母体和所投公司,现在旗下已经有200多人的规模,而据李开复透露,未来还将扩展到300人。活动当天创新工场人员齐聚。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里面其实有4种人,他们衣着各不相同:

首先是穿T恤的,他们是程序员、构架师、产品经理、UI设计师等。他们人数最多,年龄最小的只有李开复年龄的一半大。但其中许多人,比如创新工场的首席布道师蔡学镛、创新工场首个对外投资项目“乐阿打折”创始人李琪缘等人在代码世界的年龄超过10载,属于业界稀罕人才,众多IT公司可遇而不可得者;

其次是穿衬衫,未着西装的。这群人数量不多,但很活跃,以创新工场的管理合伙人汪华为代表,属于投资团队,也承担一些年轻团队的教练员角色。他们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和大公司都做过,有一定阅历,社交面广,每天见各种各样的创业团队,内外兼顾;

更少的是一群着西装,未打领带的。以创新工场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徐磊为代表,他们属于商业拓展团队,主要工作是对外。目前创新工场对外已经有一些合作,比如夏普、天语、华为、海尔等,将来应该还有更多硬件和互联网巨头会加入这个合作圈。

最后是几位西装、领带全齐的,他们是金字塔尖的人。以李开复为代表,还包括有时来工场探探班或者重要发布会上前来捧场的大佬、LP们(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即VC/PE的出资人),比如郭台铭、徐小平等;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北京市或其他地方政府的官员。他们都以资本为纽带和创新工场在一起。

和一年前李开复创立创新工场时,“创业导师+创业工程师”的模式相比,如今创新工场中“穿衬衫”和“穿西装、未打领带”的两类人群数量正在变多。这显然是出于对外投资和资源拓展的考虑。尽管创新工场现在的主体还是大量年轻、专业的极客工程师,但在未来必须要更多的商业人士进入,进而把创新工场建造成一个像椰子一样的组织。

椰子的内瓤是白色,甘甜的;但外面却有着多重紧致坚韧、有软有硬的保护。这样从高高的椰树上掉下来不会摔破,被猴子啃也不会坏。

在这样椰子一般的组织中,创新工场内部是简单的、天使般的工程师,可以专注、自由、充满激情地做产品;外部是狡猾的、狼性的、熟悉丛林法则的成年人,他们知道怎样妥协、怎样合作、怎样打动有钱人、怎样敲开那些产业大佬的门、怎样拦截一个别家进行中的投资项目,以及应付诸如知识产权官司等棘手问题。实际上,庇护者和成年人的重要作用在硅谷是促成年轻创业者成功的一个要素,因为天才也需要指引才能少走弯路。在这点上,李开复对创新工场的定位很准确,只不过还没有完全落实。

比如,年轻的“豌豆荚”团队,就曾经和某互联网平台企业谈过合作。但由于年轻的团队没有江湖经验,让这家大佬级别的企业感觉:“这群年轻人总是在高傲地谈自己的优势,而丝毫没有对我这个平台价值的认同。”自然,合作不了了之。

成年人重要,但也不易得,这是创业期公司常见问题,恐怕连号召力很强的李开复也不得不为此困扰。目前创新工场的明显缺憾是,可能由于其他互联网平台具有更强的优势,李开复并没有实现一年前预想的、吸引到其他互联网大型平台企业高管的目标。这是创新工场接下来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瑞士般的气场

创新工场其实是给更多的技术、产品创新建造一个流水线一样快速、方便的对接资源的加工场。如果只是像地方政府建立的中小企业孵化器那样,提供一些办公场所、水电、公司注册、法律、财务方面的帮助,价值其实非常有限。所以如果创新工场出来的公司没有以更低成本获得资源,更高效率地推广业务,而是像红海里的小鱼们一样,想要在数百个差异不大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实现龙门一跃,恐怕成功机会非常渺茫。

回头看看创新工场成立一年来李开复做的种种铺垫,都可以视作为建造创新的内部温室和外部引擎做的准备。

首先是明确创新工场是一家彻底的中国公司。创新工场旗下的企业中秋节后陆续搬入的北京第三极大厦,是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免了3年房租的办公室。有了北京市的大力扶持,更不必说全国其他省、市、高科技园区源源不断递来的橄榄枝。创新工场的人民币基金吸纳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注资,这些布局将有可能打通创新工场未来在本土资本市场上实现退出的新通道。

第二方面,与政府关系同样重要的是公众形象。在新浪微博上和180万粉丝每日的互动,适时的推出个人传记等。其实,这不仅仅是对普通公众的影响,也是吸引那些潜在合作伙伴,号召优秀人才加盟的广告。李开复还懂得利用公开媒体,向一些互联网平台巨头的老板们喊话,然后再建立私交。据说,有的老板是读了李开复传记被打动,转而与工场深度合作。

第三方面,是打通本土人脉,铺设有厚度的关系网络,增强创新工场未来投资的安全性和灵活度。李开复既要结交未来有可能并肩应对腾讯、百度这种巨头威胁的“在野势力”,还要打通像阿里系这样可以优势互补的巨头的关系。

在产业政治博弈日趋明显的互联网界,百度、腾讯都已经宣布要推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阿里巴巴则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淘宝生态圈。这些领域也是创新工场瞄准的领域,比如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未来创新工场必然要在几大巨头之间斡旋。虽不够强大,但要争取生存和发展的创新工场,很可能会奉行中立国瑞士一样的生存法则,保持内部的平静和富饶,但对外人人皆骁勇善战,可以做到不伤害别人,也不要被别人伤害。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开复需要成为一位外交家。

实际上,单独的技术创新和功能创新正越来越难以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红海化环境下,让一款产品脱颖而出。创新工场的另一个产品“豌豆荚”就正面临这样的局面。在手机应用已经红海、平台竞争激烈的今天,“豌豆荚”的意图是建立一个给所有应用评分的“豆瓣”,然后紧密地黏住用户,并且建立其在应用开发者世界里的通路地位。

但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豌豆荚”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功能创新,也不仅仅是需要硬件厂商的支持,它同样更需要桌面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因为桌面互联网对移动用户的辐射作用非常强大。

显然,创新工场在这方面近期已经有所动作。李开复最近亲自出面与360等平台相互示好,并频繁接触就说明了这点。在互联网这个江湖中,创新工场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就像周鸿祎在与李开复会面后在微博中写的:“创新工场的团队,有朝气,有锐气。然而在中国,光靠好的想法还不够。互联网里有江湖,互联网上的创业公司,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层层的天花板。我觉得,只有在创业的过程中,开复和他的团队才会理解互联网的江湖。所以,要有勇气突破天花板,要有开放的心态与合作伙伴合作。”

可以预计,在“产业政治”层面,创新工场未来必将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也将是对李开复个人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