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邮箱企业版:康菲公司就是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44:25

“漏油门”中谁造就了康菲的傲慢

 

渤海漏油事故影响仍在继续。8月12日,康菲公司在海洋局屡次督促后宣布,发现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立方米,远超此前240立方米的预期。该公司还突然取消原定于当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改由官方网站发布新闻稿。

“蓬莱”失手,油覆渤海。在持续两月的渤海漏油事件中,康菲公司尽管承认之前没有尽力排查溢油风险点,但处理漏油事件中表现的傲慢,仍不断地挑战公众的容忍度。不过,从来都没有无所凭仗的傲慢,康菲公司既然敢于在漏油事件上“满不在乎”,定然有其傲慢的底气所在,于是,我们不得不问一句:到底是谁造就了康菲的傲慢?

按说,康菲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合作伙伴中海油是中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如此名企与央企的合作,其管理效率自然不会太差。但为何漏油事故在发生近一个月媒体报道后,康菲和中海油才向公众说明情况呢?

从此前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康菲石油公司将漏油的情况“第一时间”通报给了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也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一时间”将监测结果通报了国家应急管理机构、国务院有关管理部门、环渤海的山东、河北、辽宁、天津三省一市政府。谁都“没有瞒报”,为什么公众就被不明不白地瞒了一个月呢?某种意义上,这种不明不白的瞒报,客观上助长了康菲的傲慢之心。

虽然至今不知瞒报到底因何而来,但并不意味着康菲公司就可以一脸无辜。不错,依照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现行法规,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就不算“瞒报”。然而,对上级负责、对股东负责的事故通报,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公众。把向主管部门的“内部报告”,等同于向公众公开披露,这不仅是与现代公共事件处置历年相去甚远的陈旧思维,更是制度设计和权力运作过程中忽略社会公众知情权的一大漏洞。

此次漏油事故中,如果说公众被缺位是康菲傲慢的具象,那么油气开发监管职能部分由企业行使则是导致其傲慢的根本。原本属于海洋局承担的监管职能,因为专业和技术不足,在实际操作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中海油凭借掌握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前沿技术和经验,其下属安全健康环保部已参与到海洋石油开发的监管,实际上承担起一部分的监管职能。

不巧的是,在蓬莱19―3油田开发中,中海油就占有51%%的股份。大型国企在实现利益的同时,理应也该承担社会责任,但单纯依靠自我监管,显然不是健全的。而自曝家丑之事好像在以往央企出现事故过程中,就没有这样的土壤。这也给中海油的合作伙伴康菲石油公司的傲慢更添几分底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讲的就是制度经济,没有可操作的制度或制度存在缺陷,企业就必然会趋利避害,此次事故也不例外。一旦出现事故,风险自然会想尽办法转嫁给社会。所以康菲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的背后,实际上是我们制度缺陷的问题。试想,如果没了日常监管的“满不在乎”,如果不是监管制度极其粗陋,如果不是违法成本低得可怜,康菲公司哪里又敢于如此傲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