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招聘2016:闲说教案与检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4:43:35

闲说教案与检查

作者:齐红彩 来源:市教育局人事科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4日 点击数:161

不是论文。

不是心得。

绝对原创,

这里说一说看似完美的教案。

有好些教师的教案看起来非常好,几乎是完美。书写特别认真,有点像书法。自始至终环节一样不少,所有教案一个格式。教案容量较大,洋洋洒洒几千字,两三页。课后回忆几乎篇篇都有,课后反思几乎占了整个节数的一半。问题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还用彩笔书写。教案节数超量,大大超过规定节数。这种看似认真的教案,行家一看就是华而不实,刻意为之,说句不客气的话,很多都是从购买的“优质教案”中抄袭的。

教师为什么不惜花大力气写这样的教案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评比、检查。

当前一些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为了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层次不同,次数不等的检查,把检查的结果与教师的晋级、评先、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教师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不是把精力花在如何备课上,而是把精力花在写教案上,而一些教师由于课时多,任务重、时间少、再加上自己设计教案费神,吃力,自己设计的教案水平不如“优秀教案”质量好,不如一抄了之。这是一种现象,甚至形成一种风气。现在在办公室里已经出现这种现象:检查来临时,很多教师在写教案,而旁边就放着“优秀教案”或是去年的老教案在抄写。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水平有限,编写教案困难;有的是因为时间不够,自己编写费时;有的也许是因为偷懒,图省事等等,但与现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教案检查,教案形式内容设计规定也有着关系。

现在有些地方行政教育主管部门对教案的规定很严格。规定字数,规定超课时数,规定教案程序,规定有多少课后回忆,有多少课后反思。每到学期结束前夕,上级领导要组织检查团对各位教师的业务进行全面检查,其中教案是重中之重。检查团都是临时组织一些人集中突击,时间紧、任务多,有的检查人员还不是任所检查科目的教师,因此他们很难深入教案内部去看,发现不了优点、缺点,只能看一些外在形式。如有多少节次,书写是否认真,有多少课后回忆,有多少教后反思,环节全不全,有无板书设计,有没有超前教案等等。一些教师为了能让检查人员发现自己的长处,特地用各种彩笔标节数序号,给板书内容打上方框,中间的问题设计,课后反思都用彩笔另行书写,有个别教案似乎象一幅书法作品。

检查、评比结果是要和教师的评先,年度考核,晋级,绩效工资挂钩的,因此教师的教案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能评上高分,都在形式上下工功。这样就背离了写教案的宗旨。

一篇自己设计的教案是要花费很大精力和时间的。首先要审透教材,要翻阅许多资料,要确定教学重难点,要研究思路,要找出方法,要设计问题,要筛选练习题等。内行都知道,一个教案一节课讲完,往往要花三节课时间编写。一个教师每学期能自行设计十几篇自己较满意的教案就难能可贵了,而这样写出的教案往往忽视了形式。试想这样出力不讨好的教案谁愿意写呢?

现在事实情况是:一些不深入实际的检查。不切实际的检查方案,引导了一些教师写假教案,抄“好”教案、抄“老”教案。

我觉得也不能怪老师。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风格、各自的长处,每个教师的知识、经历、能力各不相同,每个教师的教案应是不尽相同的,硬性要求所有教案都要统一模式,未免有点不合理。或许上级主管部门是担心教师不认真备课,我想这是对教师的不信任。我相信,所有医生都想把病人的病治好,所有的教师都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这是人的成就感,荣誉感决定的。调动教师积极性,让教师认真备课,不一定就像上述那样去检查。事实上,那种检查是引导教师写假教案。

能否这样检查?

检查由学校组织。这样自己检查自己,知根知底。

不定期检查。学校领导带头,不定时地到教师办公桌前仔细查阅教案内容。

展示检查出的优秀教案。学校把优秀教案公布在全体教师面前,可鼓励教师认真备课,还能有效消除抄袭教案的现象。

看教案和听课结合起来。看课堂教学和教案是否相符。

这样一个学校长期坚持做下去,教师会渐渐会养成认真备课,自己写教案的习惯。

当然若能创造出学校文化,让每位教师的备课行为都与学校文化融和起来那更好。

以上都是闲话,别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