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茶叶价格 罐装: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2:00
后河杨氏图书馆 收藏于 2011-08-14 阅读数:1   被转藏:1
公众公开原文来源
 修改
 如何标记批注?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这一首诗写的是白天出征,诗中写景状物都紧紧扣题,并寓含歌颂揄扬之意。 这首边塞诗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
目录
原文作者朝代体裁格律注释赏析
编辑本段原文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编辑本段作者
岑参
编辑本段朝代

编辑本段体裁
七古
编辑本段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药;可"三觉十药"通押。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
编辑本段注释
1.旄头:指旄头星,即昴星。
2.渠黎:地名,汉时西域国名。
3.汉军:指唐国。唐诗中多以汉代唐。
4.旄:古代出征的大将或出使的使臣,都以旌节为凭信,为皇帝所赐。旌节用金属或竹子做成,而以牦牛尾装饰在端部,称旄。
5.阴山: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泛指边城。
6.旌头:即“髦头”,也即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旧时以为“胡星”。
7.旌头落:意谓胡人败亡之兆。
8.戍楼:驻防的城楼。
9.虏塞:敌方要塞。
编辑本段赏析
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
全诗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情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但《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诗也有所不同。此诗可分四层。
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马川行》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气氛酝足,然后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阿尔泰山)西”,交待出局势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果因倒置的手法,使开篇奇突警湛。“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以相同句式,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势。敌对双方如此逼近,以至“戍楼西望烟尘黑”,写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局势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手法上与《走马川行》写夜行军大不一样,那里是衔枚急走,不闻人声,极力描写自然;而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奇突,而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作者写自然好写大风大雪、极寒酷热,而这里写军事也是同一作风,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仿佛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摇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无敌的气概。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殊不知下面四句中,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极妙。“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极写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均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脱落,则战争之艰苦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意志坚忍、喜好宏伟壮烈事物的诗人,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他这样写,正是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便“越发得意,好象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下一层中说到“甘苦辛”,亦应有他自身体验在内。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写“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暗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末二句预祝之词,说“谁不见”,意味着古人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觉不新鲜了,数风流人物,则当看今朝。“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在别的诗人看来,一面是“战场白骨缠草根”而一面是“今见功名胜古人”,不免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类感慨,盖其同情在于弱者一面。而作为盛唐时代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岑参,无疑更喜欢强者,喜欢塑造“超人”的形象。读者从“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所感到的,不正如此么?
全诗四层写来一张一弛,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就此而言,又与《走马川行》并无二致。
开放分类:唐诗,岑参,歌颂
 修改
此文来自  后河杨氏图书馆  的文件夹  [我的图书馆]
上一篇:婚前按揭买房等19条司法解释今日实施 或改女性择偶观 5
下一篇:腊汁肉夹馍家庭做法
分享到:          
发表评论:

主题阅读
感人的FLASH《生命... 经典爱情人生(组图) 《偷拍67张经典情侣生... 十张叫做幸福的照片 关于幸福的十七句哲理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 幸福的20个瞬间 看了... 我和老婆的情色生活片段 读书原来可以这样美好 [育儿日记]80后爸妈... 【杂文】生活是美好的 很童年,很美好【美图】

服务条款    |    设360doc为首页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11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0】0370-00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