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宕机5小时:卫青和霍去病到底谁更厉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55:27
卫青和霍去病到底谁更厉害?       该帖被浏览  61,131 次,回复 60 次

 

作者:飞龙吟天

卫青,中国历史人物。一为西汉军事家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


12.jpg
2011-8-12 20:12

 

霍去病画像霍去病(前140-前117),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华夏杰出志士,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虚岁)。


网友:云中来客 点评

卫青与霍去病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材。卫青有大帅之材,其性格特点适合做十万人之将,霍去病则是将材,最多可做一万人之将。当然,霍去病年纪很轻就死去,他日常是否能成为帅材,也未可知。

但就从两者的性格特点和作战手段来说,是完全不同的。


卫青作为总统帅,将十万人,必须要战战剋剋,如履薄冰,而霍去病则不同。卫青的作战方略,是步兵为主力的汉军战胜以骑兵为主力的敌人的必要手段。他的主要办法是步步为营,不轻易为敌所动,用强大的步兵方阵吸引住敌人主力,然后派精锐骑兵分队迅速穿插,打大迂回。而小霍就是那个骑兵分队的队长。当卫青带十多万主力部队向前稳步推进时,是只有轻骑兵的匈奴人所无法抵挡的。要知道,当时没有马镫,骑兵很难在马上骑射,也不能使用双手持握的重兵器,要么是伏在马背上手持短刀冲锋,要么就在开打前下马结阵。并且匈奴人居住多较分散,通讯又不发达,所以他们总是各部落来袭扰为主。面对数万甚至数十万的汉军步兵方阵,他们无能为力。

看下汉军如何作战?

汉军正规军,不象电视里那样,一人带个刀一窝蜂地冲上去拼命,那是不可能的,会迅速被敌骑兵消灭。汉军步兵方阵中,有很多兵种,他们要互相配合才能形成战斗力。一般是盾牌兵在前,将盾支在地上,形成一道墙。在盾兵前,还会摆上鹿砦,就是把削尖了的木棍捆在一起,让敌人骑兵无法通过。盾兵的后面是长矛兵,手持长达三米半的长矛指向前方,剌向被挡在鹿砦前的敌骑兵。再后面是弓箭手,向阵外射箭。再后面的刀兵,手持短刀,在前面敌骑兵被打得精疲力竭时冲过去割人头。一般来说,在这个步兵方阵后还会有骑兵。会在适当的时候从步兵方阵中冲出,去围歼剩余的企图逃窜的敌人轻骑兵。

象这种战法,表现的比较好的电影,就是赤壁,相信多数人都看过。不过当时骑兵不可能拿着长把大刀,一般是短刀。

步兵方阵多数采取品字形布局,在行军中多采用一字长蛇阵。长蛇阵并不是一字排开,那样就没有纵深,一点被突破,全军会有被包围的危险。一般是采用Z字形布局,大家只要稍加想象就会明白了。这样不仅能缩短队伍的长度,并且能首尾相顾,并形成纵深,对突进来的敌人能迅速围困并消灭之。这种阵形在现代平原行军也仍然在用。看下国产的三大战役电影,就能看出,虽然在大平原上,并没有道路,但队伍仍然是弯弯曲曲的,这就是一字长蛇阵。宁可拉长行军距离,也要这样走。这个阵势,不仅能作战,而且可以在行军中迅速组成各种战斗队形,而且这种阵形自身的作战能力就不弱。

所以大家看,卫青带着这样的正规军,那么大规模,又是主动出击,面对没什么战法的一窝蜂的匈奴轻骑兵,想不常胜都费劲了。


那么以前其他人为什么就不常胜呢?通过上面汉军的战法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步兵方阵不仅要求士兵受过严格训练,还要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基层指挥官,在作战上要高度协调一致。同时还要有规模。一支千人的步兵分队,是胜任不了这种阵法的。汉军正规军要结成一个方阵,至少得五千人,才能形成足以对抗上万骑兵进攻的坚固方阵,不然兵力太少,尤其是弓箭手和盾牌兵太少,就没有战斗力。这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实践才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要有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这将需要多少物资?这些物资的需求与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匈奴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只能抡着短刀冲锋,那还得是贵族,多数普通匈奴兵只是在短棒上捆上个石头或是铁片子就上阵了,他们走哪抢哪,不需要补给,物资需求量很少。所以,真正的汉朝大军如果出动,就象美军对付塔利班一样,塔利班会在某个点上占点便宜,但最终,无论如何也不会对美军构成本质上的威胁的。

但是,在汉武帝以前为什么汉军就很少取得这样的胜利呢?

一,武帝以前,汉朝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可能动用如此庞大的物资储备去打仗。这主要是因为汉高祖的一次失败的对匈奴作战后不得已的办法。那次大战使汉军40万被消灭,原因一是太轻敌,二是没有对骑兵作战的经验,三是当时的汉军没有什么物资储备,也是一窝蜂的战术,因为你想结阵,没那么多盾牌和弓箭,也没多少骑兵,你怎么打?怎么能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而且内地长期战乱,民心思稳,也不具备大规模作战的条件,所以汉朝就采用了收买和和亲的策略,你匈奴不就是想要点吃的穿的吗?大漠地区实在太苦了,给你点吃穿的汉朝还是给的起的,大不了养着你呗。

二、汉朝初期的内部政权并不十分牢固,攘外得先安内,这是关系到全国的大事。而匈奴的侵扰只在北方边境地区发生,所以,当时是贵族内部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并不突出。所以,汉朝也无心对匈奴大规模作战。汉朝初年恢复了秦以前的分封制,与战国时候不同的是,不封外姓王,并且削弱了分封王的权力,但尽管如此,各王的权力仍很大。汉朝分封的王,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养兵,可以自己封官,但相国必须由朝廷指派,多数王国没有造币权,只有吴王等少数王国可以自己造钱。汉景帝时,这些王国尾大不掉,因此,景帝试图削藩,但引发了八王之乱,差点亡国,还搭上了汉朝的相国。实际上,在那个时期及以前的汉朝,皇帝所真正能调用的资源,只是长安及周边一些还没分出去的一点地盘,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还不如一个大的王国,比如吴王的地盘与经济和军事实力,就超过汉朝王室。八王这乱的平定,一方面是靠朝廷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靠其他分封王的拱卫才完成的。八王这乱以后,景帝采取了一些其他的办法来平息各王的矛盾。到武帝初期,通过采取推恩令(就是王可以自己再封王,死后不是由长子一人继承,而是各子都可以继承的办法,这样,就使大国变小,小国更小了)等办法,通过调动这些王的子孙的贪心而进一步削弱了各王,最终,都成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国,有的干脆是名存实亡,只有个头衔罢了。这样,这些王就没有能力,也无心与王室对抗,都甘心臣服了。在国内基本平定后,生产也发展了,使汉朝不仅有精力去对北方匈奴开战,也使汉朝有了强大的物资基础,汉朝才可能建成强大的正规军,才给了卫青等人广阔的展示其才华的舞台。

霍去病的特点是特别的勇猛,甚至好斗。他立下了不世之功,所以被人们敬仰,否则此人就是一个无赖加流氓。此人喜努无常,杀人取乐,无恶不做,如果不是死的早,不知会有多少人多少家庭惨死其手。所以,我个人认为,他过早的死去,也保不齐是汉武帝对他太不放心所致。但没有证据而已。讲一件事大家就会明白他的为人与性格了。飞将军李广死后,他的儿子是很窝火的,因为李广一生征战无数,却没有战功,因为他是常败将军。这不怪老李,因为每次作战,都是把李广放在最难的位置上,他的任务往往不是去作战取胜,而是吸引敌人主力。匈奴对李广很怕,说他能顶十万兵。所以,正是李广的名声,使他总是成为战线中受到攻击最猛烈的点。总帅总是以牺牲李广的部队以换取时间和空间去完成更大的战备部署。所以,老李这一生很不幸,最后因行军迷路,贻误战机还要接受军法处置。老李一来气,干脆自杀了事,死前召集部下,说我对不起大家,没能给大家带来功劳,如今反倒要受那些刀笔小吏的气,我老李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说罢挥剑自杀。因此,李广的家人也很委屈。李广死后,武帝以王候之礼葬他,但因确实没有立过足以封候的功劳,所以到最后也没混个候爷。所以,李广他儿子有时会发些怨气。在前线随霍去病征战时,也顶撞过小霍。这天小霍带着大家去找猎,就在打猎时把小李一箭射死了,最后推说是把小李当成了野猪。这件事给很多霍的下级和上级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要说我看不清把人当成猪别人信,说小霍这个眼神,谁信?但朝廷也没追究,厚葬了小李而已。李广之子死后,霍去病又逼走了李广的孙子李陵。当然李陵叛逃匈奴时小霍不在了,但与他绝对有关系。

所以,霍去病是个杀人成性心胸又极窄的一个人。这个人为人虽不怎么样,但这种性格却非常适合担任突击分队的队长。他作战极其勇猛,身先士卒,总是冲在队伍最前面。为了追求战功与行军速度,他可以不要任何行军阵形,他可以许诺,谁先到地方,那里的男人全是你的奴隶,女人随你玩弄。至于谁掉队了,有病了,弄死就算完事,省得拖累大家。计战功是只算人头,其他的不管。触犯军纪实行一百减一等于零的办法,不管是谁多大的战功,一率军法从事。他的军法只有一个,就是杀头。所以,凡是跟他打过几仗的,哪怕是行过军的,都是一等一的精英。给他一万人,他自己就得杀上千。这样一群虎狼之师,人还不多,还都是杀人魔王,也不带补给,比匈奴人还野蛮,走哪抢哪。基本对敌占区是三光政策,你派主力围攻他吧,他也没有阵地,也没有营房,四处飘,抓不住。你不管他吧,他所过之处连没睁眼睛的小耗子都给你杀了。能带走的全带走,带不走的全烧,你就算活下来,等他一走,什么都没了,这在荒无人烟的大漠草原地区,还是个死。所以,霍去病真的成了匈奴人眼中物一害。但没法,你消灭不了,调大军,不值,因为有卫青的几十万汉军主力在另一方面步步为营的迅速推进,不调大军,根本无法抵挡。因为小霍见你人多,他不打,直接跑了,专捡你弱的地方往死里揍。所以,霍去病前后两次成功攻进狼居胥山,那里是匈奴人的大本营,各匈奴主要贵族都在那。


但小霍的成功有一个重要保证,那就是卫青的主力汉军在另一方面的步步紧逼。霍去病吸引了大批匈奴军队因处设防,防守并不是匈奴人的长项,基本不会,他们也没有城堡,只靠人挡,很难。另一方面,卫青大军的紧逼,使匈奴人更加头疼,因为匈奴的骑兵虽快,但无法击破汉军步兵方阵,这边还有霍去病在发彪,匈奴人当时真的很可怜。

以上就是卫青与霍去病的不同特点,仅供参考。错误之处谨请纠正。